本文目录一览

1,泥鳅养殖技术

几句话说不明白的 你点我的名字,点开后看最右边有一个收藏记录是吧!里面有一套很全的技术教程.看完了才能做决定是吧.

泥鳅养殖技术

2,怎么养泥鳅鱼

家庭养泥鳅 泥鳅属温水性鱼类,生活在15—30℃范围内,最适24—27℃的水温范围,农家建池养泥鳅,投资少,收益快,简单易行。 一、建池:在房前屋后,庭院周围,选择有水源、避风向阳的地方建池。池子一般由砖、石砌成,池深在1米左右为宜,池子砌好后,用水泥抹平,待干后放进肥泥05尺,注入清水1尺,即可放种。 二、放种:池子砌好后,按每平方米放1—15斤计算投放鳅苗。苗可到市场上去购买或自己繁殖、捕捉;不管怎样,都应选择体壮无伤,大小均匀的鳅苗投放,并按三雌一雄的比例搭配。雌雄的鉴别方法,可观其外表:雄的头尖,胸鳍窄长,身体与尾端一样粗细,尾尖上翘鳍条基部有一骨质薄片;雌的头呈椭圆平型。雌鳅的产卵力极强,一条雌鳅初夏至初秋能产4000粒以上的卵,一般年产2—3次,产卵万粒以上。 三、投食:由于泥鳅属杂食性鱼类,所以无论牛粪、米糠,或者麦、蝇蛆都可以作饵料投喂,一般日投三次即可。投喂量一般据采食情况自行确定。 四、施肥:泥鳅的饲喂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补施些有机肥,但在施肥时,一定不能过多过频,并且要勤换池水,一般10—15天换水一次。 五、捕获:要捕获泥鳅,首先要把池水放干,采取捕大留小的办法,以确保池内有一定数量的鳅苗,利于继养和高产。
放鱼缸里 加点石头 喂鱼食或者米饭馒头都行 很经活!~

怎么养泥鳅鱼

3,如何养泥鳅鱼

养一两条可以,但是水不可以太多
泥鳅吃泥巴
1、专池养鳅  一般为专门从事泥鳅养殖的生产者所采用的养殖方式。池塘以泥底为好,如果是水泥池,则应辅泥土15~20厘米深。池塘面积不宜太大,以一亩左右为宜,每亩可放3~4厘米长的鳅苗5~10万尾。在放苗前应铺施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培育大量的浮游动物作为泥鳅的饵料。放苗以后,逐步加强饲料投喂,并追施有机肥料,投喂的饵料主要种类有米糠、豆饼、麸皮、豆渣、蚕蛹粉、蚯蚓及食品加工废弃物等。肥料有人畜禽粪、农作物禾秆堆肥等。如水温高于 30℃或低于10℃时,投饵量应减少。一般饲养8~10个月可以捕获,高产的每亩可达250~400千克。每尾体长15厘米左右,体重10~15克达到商品规格。   2、家庭养鳅  即利用房前屋后或菜园坑摇和蓄水池进行泥鳅饲养。一般可按每亩投入长3~4厘米的鳅苗4000~5000尾放养,也可与黄鳝、鲤鱼放在一起混养。平时注意投饲和施肥,如剩饭菜、畜禽粪、菜叶等,饲料要植物性与动物性配合使用。同时控制好水质,当发现泥鳅窜出水面“吞气”时,表明水体中缺氧,应停止施肥,并更换新水。泥鳅个体长到15~20厘米时即可捕获上市。经8~10个月的饲养,亩产可达100千克以上。 ⊕本文来自: 中国畜牧街
不可以 啊 ,泥鳅喜欢在泥塘里生活

如何养泥鳅鱼

4,泥鳅养殖技术

泥鳅养殖技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0c29210100crqe.html 水泥池泥鳅养殖技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0c29210100czn7.html 稻田高密度泥鳅养殖技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0c29210100d00j.html 鱼塘养殖泥鳅养殖技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0c29210100czn6.html 泥鳅规模化养殖技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0c29210100d00k.html 稻田泥鳅养殖技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0c29210100d00m.html 成泥鳅养殖技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0c29210100d00o.html 网箱泥鳅养殖技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0c29210100d00r.html 泥鳅高效养殖技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0c29210100d00t.html 泥鳅庭院养殖技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0c29210100d00v.html 泥鳅高产高效养殖技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0c29210100d00w.html 泥鳅人工养殖技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0c29210100d00z.html

5,怎样养好泥鳅

泥鳅不仅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它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泥鳅在国内外市场均有固定的消费群体,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特种水产养殖品种。随着特种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和国内外市场的需要,泥鳅养殖业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泥鳅养殖也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在这里我们介绍的是如何养泥鳅效益好、风险低、成活率高、易养易捕、病害少的养殖方法。 1、池塘建设 池塘要靠近水源,面积以200-400平方米为宜,水深0.7-1米;池壁用砖石砌成,或用三合土捶紧,池底夯实,要求坚固耐用不漏水;进出水口用铁丝或塑料网拦住;池底向排水口倾斜,以便排水和捕捞。留水10厘米,每亩用生石灰50公斤加漂白粉15公斤清塘消毒。 2、鳅种放养 最好选择体质健壮、体色正常、体形端正、无伤残、活力强的泥鳅养殖。清塘消毒7天后注水20-30厘米深。在池塘向阳一侧施足基肥,并将池水加深至40-50厘米。3天后投放鳅种,每平方米水面放体长3-5厘米的鳅种100-150尾,或体长6厘米以上的鳅种60-70尾。 3、饲料投喂 设置食台定点投喂,一般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1次,日投喂量为在池泥鳅体重的5%-8%。具体投喂量看水质、天气、泥鳅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水温过高以及雷雨天可不投喂。 4、水质调节 根据池水肥度合理施肥,池水透明度控制在15-20厘米,水色以黄绿色为好。水温超过30℃时,泥鳅会钻入泥中避暑,易造成缺氧窒息死亡,此时要经常加注新水,以调节水温和增加水体溶解氧含量,同时还要采取遮阳措施,可用水葫芦和浮萍等水生植物遮阳。泥鳅游到水面浮头“吞气”时,说明水中缺氧,应停止施肥,及时注入新水。冬季要加深水位提高水温,确保泥鳅安全越冬。 5、病害敌害预防 经常消毒,抓好“三消”,即鳅体消毒、池塘消毒、食台消毒。发现病死泥鳅立即捞出,防止感染其他泥鳅,并及时治疗。清除池边杂草,保持养殖环境卫生,严防蛙类侵入,发现蛙类及时捕捉,捞除蛙卵;进水口用筛绢网拦好,防止野杂鱼随水进入池中;发现鸟类及时驱赶。 泥鳅养殖技术简单易学、管理方便、投入少、产量高、效益显著、资金回笼快等特点。是适合广大农民朋友养殖的好项目。

6,求泥鳅养殖技术

泥鳅养殖技术:泥鳅的人工养殖技术 泥鳅的人工养殖技术  泥鳅不仅是高蛋白、低脂肪的一种美味佳肴,还有补血益气、壮阳利尿等药用价值。不仅为国内各地消费者所喜欢,还出口到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多年来价格一直看好。  一、苗种繁育  1.亲鱼选择。  泥鳅一般2冬龄(经过2个冬天) 可达性成熟。性成熟的亲鱼在4~9月份分批产卵,以5~7 月为最盛。当水温稳定在22℃时,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体表粘液多,雌鳅体长10厘米,体重18克以上,雄鳅体长8厘米,体重12克以上的作亲鱼。雌雄的识别方法是:雌鳅胸鳍宽而短,末端较圆,繁殖期用手轻压腹部有卵粒流出;雄鳅胸鳍大而窄长,末端尖微弯,第2鳍条基部有一骨质薄片,生殖期挤压腹部有精液流出。  2.催产孵化。  繁殖方法包括自然产卵和人工授精繁殖。为了提高产卵率,使产卵集中一致,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应注射激素催产。剂量为每尾雌鳅注射鲤鱼脑垂体0.5~1个或绒毛膜激素(HCG)100~150国际单位,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配成0.1毫升的药液,雄鳅则减半。若自然产卵繁殖,注射激素后,按雌雄比例1∶2或1∶3 放入大水缸或小鱼池中,也可放入悬挂在鱼池水体中用40目筛绢制作的孵化箱内。池(箱)中用棕片或柳树根做成鱼巢。产卵后及时捞出亲鳅,以免亲鱼吞食卵子。让粘附在鱼巢上的卵子在原池中自然孵化。若采用人工授精繁殖,注射激素后将雌雄鳅分别静养在水缸或网箱内,12小时后如发现雌鳅自动排出少量卵子,或用手轻压腹部有卵子流出,即可进行人工授精。将亲鱼的卵子和精子在短时间内同时挤到面盆等容器内,充分混合受精。受精卵可粘附在鱼巢上,置小鱼池中自然孵化。经过1~2天(水温24℃左右)即可出苗。  3.鳅苗培育。  泥鳅苗孵出3天后卵黄囊即消失,能自由游泳、摄食,应及时转入育苗池中培育(在小池中孵化的可原池培育)。每平方米放苗800~1000尾。育苗池的面积不宜过大,以50~100平方米为好。池中要挖鱼溜,池水深20~30厘米。放养前进行消毒和清池,并施禽畜有机肥以培养饵料生物。在放养初期只在鱼溜内注满水,待鳅苗习惯以后,再灌水入池至计划深度,使鳅苗分布全池。开始投喂熟蛋黄、鱼粉、奶粉、豆浆等精饵料,几天后用煮熟的糠麸、玉米粉、麦粉、菜脚叶等植物性饵料,拌合剁碎以后的鱼虾、螺蚌肉等动物性饵料进行投喂。每天投饵3~4次,投饵量初期为总体重的2%~5%,后期8%~10%。经育苗池喂养1个月左右,体长达3~4厘米、体重0.4~0.5克,开始有钻泥习性的时候,即可将幼鳅放入池塘、稻田或木箱中进行成鳅饲养。  二、成鳅饲养  1.池塘养鳅  选择房前屋后,避风向阳、引水方便、弱酸性底质、无农药污染的空地方建池塘。面积一般为100~250平方米,深0.7~1米。池塘可用砖、石砌成。进、出水口处要用铁丝网或塑料网围住,池底最好略向排水口倾斜,以便排水和捕捞。池塘砌成后,用水泥抹平,待凝固后放入肥泥25~30厘米厚,并注水30~35厘米深,每100平方米用生石灰7~10公斤加水溶解,以杀灭寄生虫、病原菌,且有改良肥泥性状和增加钙肥的效能。清塘7天后药性消失,即可投放幼鳅。每平方米水面可放养3~4厘米长的幼鳅50~60尾(总体重25克左右) ,如果水能流动,放养量可适当增加。  泥鳅食性杂,水中的小动物、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等都是它喜欢的食物。人工饲养还须投喂蛆虫、蚯蚓、小杂鱼肉、蚌肉、鱼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饵料及麦麸、米糠、豆渣、粕饼等植物性饵料。投喂量视水质、天气、摄食状况而定,一般占泥鳅总体重的5%~10%。最好早、晚各投饵一次。当水温降至15℃以下或升到30℃以上及雷雨闷热天可不投饵。在投饵季节,还应根据水质的肥瘦进行施肥,培养浮游生物。水温达到30℃时,要及时更换新水,并增加深度,以降低水温,当发现泥鳅时常游到水面浮头“吞气”时,表明水中缺氧,应停止施肥,立即注入新水。越冬季节,12月~翌年2月可不投饵,只需增加池水深度,并可在池角放入猪、牛粪,以提高水温,确保泥鳅安全越冬。更多详细内容可以直接到这里去看di1ny.cn/html/thread-25294-1-1.html,或者直接到“第一农业技术网di1ny.cn”上去搜索“泥鳅”还会有更多的关于泥鳅养殖的技术资料和技术视频,希望对你有帮助

文章TAG:泥鳅  技术  养殖  养殖技术  养泥鳅技术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