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大蒜叶枯病怎么治疗

防治措施:1、加强栽培管理,使用光合营养膜肥培育健壮植株,增强抗病力。2、加强田间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并喷施新高脂膜形成一层高分子膜,控制发病条件,田间操作时避免损伤叶片,以减少伤口,避免病害在田间的人为传播。3、注意防治大蒜蚜虫,减少传毒生物介体。4、选用爱普诺藻蓝蛋白有效防止叶枯病,消除土传病害,土壤残毒,抗重茬,防干尖,黄叶,对大蒜的黄叶,干尖防效明显,幼苗长势强壮 ,叶片翠绿健康。促进根系发育,保证从土壤中吸取更多的养分,叶片翠绿健康,蒜头重量增加。补充多种微量元素,提高叶片光合效率,预防脱肥早衰;并可有效提高大蒜对病虫害的抵抗力,抽薹后不易早衰,增产增收。

大蒜叶枯病怎么治疗

2,大蒜苗叶子发白

用了大蒜就是这样的表现, 老茧会逐渐发白,有的还会有点肿大,因为大蒜比较刺激一些 修剪开的话,最好消消毒,用碘酊或者酒精都行 跖疣还是比较容易去除的,比较简单的方法是外敷药膏 舜康就是可以把跖疣去除的
大蒜叶枯病发生于叶和花梗上。发病初期呈花白色小圆点,后扩大呈不规则形或椭圆形灰白色或灰褐色病斑,上部长出黑色霉状物,严重时病叶全部枯死,在上散生许多黑色小粒。为害严重时全株不抽苔。防治措施:1、大蒜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同时喷洒消毒药剂对土壤进行消毒,并配合喷施新高脂膜增强药效,大大提高药剂有效成分利用率。2、合理轮作,深翻土壤、施足基肥,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处理,可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全部

大蒜苗叶子发白

3,怎么治理大蒜叶枯病

大蒜叶枯病多从叶尖开始发病,病斑初为苍白色小圆点,扩大为灰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有黑色霉状物,严重时病叶枯死,由植株下部向上扩展。花梗受害,症状与叶相似,易从病部折断,最后病部产生许多黑色小粒点,严重时不能抽苔。 发生规律 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主要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借风雨、气流传播。常与霜霉病或紫斑病混合发生,侵染已经衰弱的植株。春季降雨多,或浇水量大,田间湿度大,光照不足,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病害容易发生流行。 防治措施 (1)选地势平坦、排水好的地块,施足有机肥和磷钾肥,生长季节增施磷酸二氢钾、天达2116、云大120等微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2)及时清除病残株,携出田外烧毁或深埋,减少菌源。 (3)发病初期喷药防治。药剂可用40%多菌灵胶悬剂每亩 0.15公斤加磷酸二氢钾0.15公斤,加水60公斤喷施,或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60%百泰可分散粒剂800倍液、25%嘧菌脂胶悬剂1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可分散粒剂15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l:l:100波尔多液等,每7-10天喷1次,交替用药,连续防治3-4次。

怎么治理大蒜叶枯病

4,如何治疗大蒜叶枯病急

大蒜叶枯病:主要发生于叶及薹上。综合防治措施:①及时清除田间病叶。②加强田间管理,采取配方施肥,增强寄主抗病性。③雨后及时排水,适当浇水,控制田间湿度。④发病初期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一般从4月上中旬开始,每隔10天喷1次,连续2~3次。在防治时适当加入微肥防效更为显著。
防治方法  (1)播前药剂拌种、浸种。蒜头剥开手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用量为蒜头种子重量的0.3%进行拌种。  (2)不连作,改种其它蔬菜,对病残株要及时清理,烧毁或深埋,减少菌源。  (3)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合理密植,及时开沟排水,降低温度增强植株抗病力。  (4)发病初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可用70%乙膦铝锰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隔7—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  此病由真菌子囊菌亚门枯叶格孢腔菌Pleospora herbarum (Pers.ex Fr.) Rabenk侵染所致。在春播大蒜栽培区,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子囊壳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翌年产生子囊孢子引起初侵染,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随气流和雨滴飞溅进行再侵染。秋播大蒜出苗后,病残体上产生的分生孢子随气流、雨滴飞溅传播,降落在蒜叶上,引起侵染发病。病菌该菌为弱寄生菌,常伴随霜霉病或紫斑病混合发生。  病菌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但需要较高的湿度。降雨和田间高湿是病害流行的必要条件。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蒜叶枯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梅雨季节。大蒜病感病生育期在成株期。  一般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偏施氮肥、葱蒜类蔬菜混作、植株受伤、植株生长瘦弱和连作的田块发病重。年度间梅雨季节或秋季多雾、多雨的年份发病重。  3

5,春季大蒜叶子发红不长根烂什么原因

季大蒜叶子发红不长根烂是大蒜叶枯病,蒜叶枯病是蒜区大蒜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一般年份损失10%以上,严重时可达60%左右。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和蒜薹,严重时病叶干枯,蒜薹不能抽出,或抽出时从病部折断,颜色黄白。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叶鞘。叶片染病分二种类型,一是尖枯型。  主要发生在初侵染阶段,叶尖呈深褐色,并在其上形成许多深紫褐色斜状平行的斑纹。严重的病斑扩展到全叶的1/3—4/5或全叶干枯死亡;二是叶斑型,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短条状小型的浸蚀斑,略凹陷,后病斑迅速扩大,变为梭形至长椭圆形,组织坏死,凹陷,多为紫褐色,中央色较深;叶有的呈乳白色。大流行时经10—15天全田枯死。  防治方法  (1)播前药剂拌种、浸种。蒜头剥开手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用量为蒜头种子重量的0.3%进行拌种。  (2)不连作,改种其它蔬菜,对病残株要及时清理,烧毁或深埋,减少菌源。  (3)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合理密植,及时开沟排水,降低温度增强植株抗病力。  (4)发病初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可用70%乙膦铝锰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隔7—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
大蒜软腐病及蒜蛆在春季均会引起大蒜鳞茎腐烂、有臭味和下部叶发黄现象。两者常在田间混合或交替发生,蒜农如不能对症及时防治,会造成大蒜减产和商品性大幅度降低。 大蒜软腐病及蒜蛆危害田间识别要点 一是发生部位:大蒜软腐病从脚叶先发病,叶缘或叶脉形成黄白色条斑,病叶常呈黄褐色软腐状。而蒜蛆危害从鳞茎开始,鳞茎先腐烂,引起整株叶片枯黄萎蔫。二是蒜蛆危害的蒜株周围可发现蛆蛹。 防治方法 大蒜软腐病:软腐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发病初期喷施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或3%中生菌素750倍,或50%琥酸铜500倍液,或20%病菌通灭500倍液等连喷2~3次,每7天一次。 蒜蛆:对已发生蒜蛆的地块要结合浇水冲施50%辛硫磷乳油1000克或48%乐斯本乳油500克加1.8%阿维菌素乳油100克等以杀死蒜蛆及淹死部分幼虫。

6,大蒜死棵烂根叶子发黄怎么治

这是大蒜白腐病导致。防治大蒜白腐病必须从早春就开始防治才能收到相应的效果。如在春季雨后或浇提苗水后3~5天大蒜白腐病病症充分表现时再进行防治往往效果较差,同时病害造成蒜体生长量减小,减产已经造成,即使以后随外界气温上升至20℃,病症呈隐性状态,但已为大蒜造成的减产损失也是难以挽回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大蒜白腐病菌属一种高湿低温性真菌,适宜发病温度6℃~20℃,14℃~18℃为最适于病害发生,田间相对持水量90%以上时极利此病的发生蔓延及病症显现。早春雨前或浇提苗水前气温及田间湿度小,不利于该病的大量现形,浇水后田间湿度变大,随温度升高。正常株得到迅速生长,感病株因外界条件更适于病菌发生危害,导致发病重,植株生长缓慢,与正常株在长势上形成明显差异。田间发病部位出现成片发病中心,而出现大蒜苗黄化、矮化、底叶从叶尖沿叶缘向下向内变黄,并向上部叶片蔓延。拔出病株会发现大蒜根茎新叶鞘外皮腐烂、变黑、发粘,上部并着生白或褐色的颗粒,为病菌的菌核体。大蒜细菌性软腐病、大蒜小菌核病、大蒜干腐病、大蒜根腐病等病害都可以引起苗黄、烂根、死棵.预防方法:清除病株,然后用1000倍2.5%氟派酸液+2000倍60%百泰液灌根,同时叶面喷施800倍“天达2116”+600倍2.5%氟派酸液。
大蒜田有许多蒜苗死亡干枯,而且田间也出现苗不整齐的情况,关于这个问题,这几天进行田间实地查看,信,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一部分大蒜在种植时,携带病菌,种植以后在土壤中即发病,导致烂根,一定要选择适当的天气,尽量避开连续阴雨天,冬季你通过喷施磷酸二氢钾或者氨基酸水溶肥进行抗冻,这也是我个人的建议。
这是大蒜白腐病导致。 防治大蒜白腐病必须从早春就开始防治才能收到相应的效果。如在春季雨后或浇提苗水后3~5天大蒜白腐病病症充分表现时再进行防治往往效果较差,同时病害造成蒜体生长量减小,减产已经造成,即使以后随外界气温上升至20℃,病症呈隐性状态,但已为大蒜造成的减产损失也是难以挽回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大蒜白腐病菌属一种高湿低温性真菌,适宜发病温度6℃~20℃,14℃~18℃为最适于病害发生,田间相对持水量90%以上时极利此病的发生蔓延及病症显现。早春雨前或浇提苗水前气温及田间湿度小,不利于该病的大量现形,浇水后田间湿度变大,随温度升高。正常株得到迅速生长,感病株因外界条件更适于病菌发生危害,导致发病重,植株生长缓慢,与正常株在长势上形成明显差异。田间发病部位出现成片发病中心,而出现大蒜苗黄化、矮化、底叶从叶尖沿叶缘向下向内变黄,并向上部叶片蔓延。拔出病株会发现大蒜根茎新叶鞘外皮腐烂、变黑、发粘,上部并着生白或褐色的颗粒,为病菌的菌核体。根据以上所述,对大蒜白腐病防治最佳期应在地温升至6℃以上时就开始用药进行防治,同时还应在浇水前2~3天喷一次杀菌剂来增强植株抗病性,抑制病菌活性,来达到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因此建议在3月中旬就要抓紧防治1~2次,至浇水前2~3天再防一次,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据试验,防治大蒜白腐病的较为有效药物为白腐净,亩用药量90克,其次为扑海因,亩用药量120~150克。以上药剂施药时重点喷大蒜假茎及靠地部位以提高防效,同时可兼治大蒜叶枯病。施药时往年发病区域要加大喷药量。
这是大蒜白腐病导致。  防治大蒜白腐病必须从早春就开始防治才能收到相应的效果。如在春季雨后或浇提苗水后3~5天大蒜白腐病病症充分表现时再进行防治往往效果较差,同时病害造成蒜体生长量减小,减产已经造成,即使以后随外界气温上升至20℃,病症呈隐性状态,但已为大蒜造成的减产损失也是难以挽回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大蒜白腐病菌属一种高湿低温性真菌,适宜发病温度6℃~20℃,14℃~18℃为最适于病害发生,田间相对持水量90%以上时极利此病的发生蔓延及病症显现。早春雨前或浇提苗水前气温及田间湿度小,不利于该病的大量现形,浇水后田间湿度变大,随温度升高。正常株得到迅速生长,感病株因外界条件更适于病菌发生危害,导致发病重,植株生长缓慢,与正常株在长势上形成明显差异。田间发病部位出现成片发病中心,而出现大蒜苗黄化、矮化、底叶从叶尖沿叶缘向下向内变黄,并向上部叶片蔓延。拔出病株会发现大蒜根茎新叶鞘外皮腐烂、变黑、发粘,上部并着生白或褐色的颗粒,为病菌的菌核体。  根据以上所述,对大蒜白腐病防治最佳期应在地温升至6℃以上时就开始用药进行防治,同时还应在浇水前2~3天喷一次杀菌剂来增强植株抗病性,抑制病菌活性,来达到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因此建议在3月中旬就要抓紧防治1~2次,至浇水前2~3天再防一次,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据试验,防治大蒜白腐病的较为有效药物为白腐净,亩用药量90克,其次为扑海因,亩用药量120~150克。以上药剂施药时重点喷大蒜假茎及靠地部位以提高防效,同时可兼治大蒜叶枯病。施药时往年发病区域要加大喷药量。
(1)在发病重的地区或田块,应与非葱蒜类作物实行3~4年以上轮作,以减少初侵染源;(2)发现病株及时挖除,最好掌握在形成菌核前进行;(3)播种前用蒜重的0.5~1%的50%甲基硫菌灵或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给蒜种包粉衣后再播种。(4)早春追肥提苗,以增强蒜株抗病力。(5)药剂防治于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灌淋根茎。贮藏期也可用上述杀菌剂喷洒,其中以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效果好。此外,也可喷淋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1次或2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是田间土壤湿度过高,导致根部不透气,使蒜根腐烂,进而造成叶片发黄和死棵。

文章TAG:大蒜  大蒜叶  叶枯病  怎么  大蒜叶枯病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