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什么是芍药花

是花园里种的花, 谢谢采纳

什么是芍药花

2,芍药花啥样子

芍药形似牡丹 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

芍药花啥样子

3,牡丹花和芍药花有什么分别有没有图片

这是牡丹: http://baike.baidu.com/view/4144.htm 这是芍药: http://baike.baidu.com/view/16575.htm 区别很明显的。

牡丹花和芍药花有什么分别有没有图片

4,芍药花花朵特点

芍药花色有红、白、粉、紫、黄、墨、洒金等。花型有千叶,多时,单叶、楼子、冠子、平顶,丝头等类。千叶花:即重瓣花。楼子:即雌雄蕊瓣化后堆起耸立的花瓣,状若楼阁。冠子:即状如发髻的花瓣。平顶:即花瓣齐平的千叶花。丝头:即大叶中心耸立一簇丝状的花瓣。有的单瓣大花,有的重叠。非常美丽,也成为我国传统的名贵花卉之一。
药(学名:paeonia lactiflora pall.),别名将离、离草,属五桠果目,芍药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花卉。块根由根颈下方生出,肉质,粗壮,呈纺锤形或长柱形,粗0.6~3.5厘米。芍药花瓣呈倒卵形,花盘为浅杯状,花期5~6月,一般独开在茎的顶端或近顶端叶腋处,原种花白色,花瓣5~13枚。园艺品种花色丰富,有白、粉、红、紫、黄、绿、黑和复色等,花径10~30厘米,花瓣可达上百枚。

5,芍药花到底是什么样子啊

芍药花简介 芍药,属毛莨科,(Ranunculaceae) Paeonia lactiflora Pall.别名将离、婪尾春、余容、犁食。多年生宿根草本,具纺锤形的块根,并于地下茎产生新芽,新芽于早春抽出地面。初出叶红色,茎基部常有鳞片状变形叶,中部复叶二回三出,小叶矩形或披针形,枝梢的渐小或成单叶,花大且美。 原产我国北部和西伯利亚,主产山东、安徽,浙江、四川、贵州等省,均系栽培。我国的传统名花,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是公认的花中之相,与花中之王牡丹齐名。花有芳香,单生枝顶;花瓣白、粉、红、紫或红色,花期4一5月。 芍药的肉质块根为重要中药材,白芍更为名贵,有镇痛解热等功效。野生芍药根为赤芍,性微寒,味苦,功能凉血、散瘀。 称“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功能调肝脾、和营血,主治血虚腹痛、肋痛、痢疾、月经不调、崩漏等症。野生的芍药,根掘后即成“赤芍”,性微寒、味苦,功能凉血、散瘀凝滞、经闭 芍药花简介 芍药,属毛莨科,(Ranunculaceae) Paeonia lactiflora Pall.别名将离、婪尾春、余容、犁食。多年生宿根草本,具纺锤形的块根,并于地下茎产生新芽,新芽于早春抽出地面。初出叶红色,茎基部常有鳞片状变形叶,中部复叶二回三出,小叶矩形或披针形,枝梢的渐小或成单叶,花大且美。 原产我国北部和西伯利亚,主产山东、安徽,浙江、四川、贵州等省,均系栽培。我国的传统名花,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是公认的花中之相,与花中之王牡丹齐名。花有芳香,单生枝顶;花瓣白、粉、红、紫或红色,花期4一5月。 芍药的肉质块根为重要中药材,白芍更为名贵,有镇痛解热等功效。野生芍药根为赤芍,性微寒,味苦,功能凉血、散瘀。 称“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功能调肝脾、和营血,主治血虚腹痛、肋痛、痢疾、月经不调、崩漏等症。野生的芍药,根掘后即成“赤芍”,性微寒、味苦,功能凉血、散瘀凝滞、经闭、胁痛、赤痢、痈肿等症。  

6,关于芍药花的资料

芍药花  学名:Paenoia albiflora   英名:Common Peony别名:没骨花、婪尾春、将离、殿春花   科名:芍药科   形态特征:多年生宿根草本,具肉质根。茎丛生,高50cm-100cm。二回三出羽状复叶,小叶通常3裂,长圆形或披针形,叶脉带红色。花单生于茎顶,花梗长,花色有白、粉、玫瑰等色,少有淡绿色,花形变化多。   繁栽要点:繁殖以分株为主,于秋季9月-10月上旬(白露至寒露间)进行。播种多用于育种及培养根砧时用。耐寒,北方可露地过冬,而地上部于10月下旬于11月上旬枯死,次年又生长开花。喜向阳,但稍予庇荫,开花也佳。喜沙壤土,喜排水良好,故低洼及盐碱地均不宜栽种。   栽培简史与花文化:中国传统名花之一,具悠久的栽培历史,与牡丹并称“花中二绝”,自古有“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的说法。《诗经.郑风》(公元前2000年-前1500年)中有“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的记栽。作为观赏植物栽培,最早见于晋代(公元265年-420年)崔豹的《古今注》中,已有重瓣品种。隋代已有园艺栽培,经唐至宋代栽培日盛,品种增多,宋代以扬州栽培最盛,元明时期栽培稍衰,至清代又盛,陈子的《花镜》记载了88个品种。1949年后,各地栽培渐多,品种达200余。欧洲的芍药栽培,是从中国引进栽培品种后开始的。古代男女交往。以芍药相赠,表达结情之约或惜别之情,故又称“将离草”。唐代诗人柳宗元及宋代诗人陈师道均谱写过生动的、让人回味的咏芍药诗篇。由于芍药适应性强,管理粗放,各地园林中普遍栽培,或形成专类的园中园,或用于花境等自然式花卉布置,又适于作切花。室温18摄氏度-28摄氏度条件下,水养可维持4天-7天。如含苞待放时切取,置5摄氏度条件下,可保持30天,成为当今普遍应用的切花之一。根可入药。   芍药,一名白木。味苦、平,有小毒。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性味与归经:苦、酸、微寒。归肝、脾经。   功效与主治: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肋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芍药的花语是什么?   芍药花 依依惜别,难舍难分
学名:Paenoia albiflora 英名:Common Peony 别名:没骨花、婪尾春、将离、殿春花 科名:芍药科 形态特征:多年生宿根草本,具肉质根。茎丛生,高50cm-100cm。二回三出羽状复叶,小叶通常3裂,长圆形或披针形,叶脉带红色。花单生于茎顶,花梗长,花色有白、粉、玫瑰等色,少有淡绿色,花形变化多。 繁栽要点:繁殖以分株为主,于秋季9月-10月上旬(白露至寒露间)进行。播种多用于育种及培养根砧时用。耐寒,北方可露地过冬,而地上部于10月下旬于11月上旬枯死,次年又生长开花。喜向阳,但稍予庇荫,开花也佳。喜沙壤土,喜排水良好,故低洼及盐碱地均不宜栽种。 栽培简史与花文化:中国传统名花之一,具悠久的栽培历史,与牡丹并称“花中二绝”,自古有“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的说法。《诗经.郑风》(公元前2000年-前1500年)中有“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的记栽。作为观赏植物栽培,最早见于晋代(公元265年-420年)崔豹的《古今注》中,已有重瓣品种。隋代已有园艺栽培,经唐至宋代栽培日盛,品种增多,宋代以扬州栽培最盛,元明时期栽培稍衰,至清代又盛,陈子的《花镜》记载了88个品种。1949年后,各地栽培渐多,品种达200余。欧洲的芍药栽培,是从中国引进栽培品种后开始的。古代男女交往。以芍药相赠,表达结情之约或惜别之情,故又称“将离草”。唐代诗人柳宗元及宋代诗人陈师道均谱写过生动的、让人回味的咏芍药诗篇。由于芍药适应性强,管理粗放,各地园林中普遍栽培,或形成专类的园中园,或用于花境等自然式花卉布置,又适于作切花。室温18摄氏度-28摄氏度条件下,水养可维持4天-7天。如含苞待放时切取,置5摄氏度条件下,可保持30天,成为当今普遍应用的切花之一。根可入药。 芍药,属毛莨科(Ranunculaceae) Paeonia lactiflora Pall.别名将离、婪尾春、余容、犁食。多年生宿根草本,具纺锤形的块根,并于地下茎产生新芽,新芽于早春抽出地面。初出叶红色,茎基部常有鳞片状变形叶,中部复叶二回三出,小叶矩形或披针形,枝梢的渐小或成单叶,花大且美。 效 能: 养血柔肝,散郁祛瘀,改善面部黄褐斑,皮肤粗糙衰老,。泄热,养血柔肝,强五脏,散恶血,调经。可以治疗内分泌紊乱引起的雀斑、黄褐斑、暗疮。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肌体免疫力,抑制脸上的暗疮,延缓皮肤衰老。养血柔肝,使气血充沛,容颜红润。具有清热解暑、去斑、清心润肺、平肝明目、护肤养颜等功能。常饮可使气血充沛,容颜红润,精神饱满。能调节女性内分泌,去除黄气及色斑,令容颜润泽。

文章TAG:芍药花  特点  什么  芍药  芍药花的特点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