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什么是猪瘟呢

我理解的猪瘟应该是一种脑包虫病。
对,扑杀,销毁,效果最好1

什么是猪瘟呢

2,什么是猪瘟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被国际兽疫局(OIE)列为法定报告的疫病之一,也是我国法定的一类动物传染病。目前猪瘟遍布全世界,是危害全球养猪业最重要的疫病之一。该病不但直接导致猪只发病死亡,而且极易发生多种病原混合或继发感染,我国平均每年因猪瘟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是我国养猪业的头号疫病。 免疫接种在我国仍是猪瘟防治的重要措施,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效果最好的是猪瘟兔化弱毒疫苗(C株)。主要疫苗有猪瘟活疫苗(兔源),猪瘟活疫苗(细胞源),猪瘟活疫苗(传代细胞源)这三种类型疫苗。 猪瘟药物治疗的效果一般较差,通常采用紧急免疫接种猪瘟疫苗进行控制。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被国际兽疫局(oie)列为法定报告的疫病之一,也是我国法定的一类动物传染病。目前猪瘟遍布全世界,是危害全球养猪业最重要的疫病之一。该病不但直接导致猪只发病死亡,而且极易发生多种病原混合或继发感染,我国平均每年因猪瘟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是我国养猪业的头号疫病。 免疫接种在我国仍是猪瘟防治的重要措施,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效果最好的是猪瘟兔化弱毒疫苗(c株)。主要疫苗有猪瘟活疫苗(兔源),猪瘟活疫苗(细胞源),猪瘟活疫苗(传代细胞源)这三种类型疫苗。

什么是猪瘟

3,猪瘟是什么

具体解释没有那么详细,必进不是专业的,我们就是做饲料加工设备的,猪瘟会有一点影响,主要是传染性极强,死亡率百分百,养猪的今年很多老板血本无归,要是猪没事的今年下半年要狠赚一笔了,价格天天在涨,猪瘟对人不传播。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被国际兽疫局(oie)列为法定报告的疫病之一,也是我国法定的一类动物传染病。目前猪瘟遍布全世界,是危害全球养猪业最重要的疫病之一。该病不但直接导致猪只发病死亡,而且极易发生多种病原混合或继发感染,我国平均每年因猪瘟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是我国养猪业的头号疫病。 免疫接种在我国仍是猪瘟防治的重要措施,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效果最好的是猪瘟兔化弱毒疫苗(c株)。主要疫苗有猪瘟活疫苗(兔源),猪瘟活疫苗(细胞源),猪瘟活疫苗(传代细胞源)这三种类型疫苗。
猪瘟俗称“烂肠瘟”,是由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本病在自然条件下只感染猪,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和野猪都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猪瘟是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高温、微血管变性而引起全身出血、坏死、梗塞,瘟疫细菌传染。猪瘟对猪危害极为严重,会造成养猪业重大损失。诊断方法猪瘟的临床表现多以亚急性、慢性或非典型出现,偶有急性出现,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但以春、秋、冬季多发,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都可能发生,只有掌握临床诊断和科学的检测方法才能正确诊断和有效遏制猪瘟病的流行。1、临床诊断在规模化猪场,如猪群中先后或同时有几个或更多的病猪出现高热不退,精神高度沉郁,食欲减退,全身衰弱,后躯无力,粪便干燥,后期拉稀,呈黄色、绿色不等,有时带血,皮肤的薄皮有出血点,耳朵发紫,死亡率较高,可初步判断为疑似猪瘟。2、尸体剖检典型猪瘟病理解剖学变化,在现场即可做出正确判断,如见全身淋巴结呈现出血性淋巴结炎,切面呈大理石样外观,皮肤有出血斑点,肾贫血有点状出血,脾不肿大,有出血梗死,膀胱、喉头粘膜及心外膜和胃肠浆膜有出血点。慢性型猪瘟大肠有扣状肿,然后结合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进行分析,通常可做出诊断。3、动物接种试验易感猪接种是检测猪瘟病毒的最敏感方法。采取发病猪的血液或病死猪的淋巴结、脾脏、扁桃体等组织制成乳剂,无菌处理后接种易感猪(10-20Kg),观察发病情况,然后再分离病毒。通常采用兔体交叉免疫试验。4、检测血清抗体检测血清抗体可为猪瘟免疫提供依据,特别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检测非典型猪瘟和温和性猪瘟有重要作用。5、检测猪瘟病毒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是检测猪瘟病毒的一种快速诊断方法,该方法是采取猪的扁桃体或者猪肾、脾等组织做冰冻切片或触片,经丙酮固定,荧光抗体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如果这些组织细胞内发现有亮绿色荧光,说明细胞内存在猪瘟病毒,即可诊为猪瘟。防治措施疫苗和疫苗接种是控制猪瘟的重要手段,包括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英国凯诺的(北极神针)。各国都在努力研究安全有效的疫苗。

猪瘟是什么

4,猪瘟是什么啊

猪瘟  猪瘟俗称"烂肠瘟"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疫病,是威胁养猪业是主要的一种传染   病,其特征是:急性,呈败血性变化,实质器官出血,坏死和梗死;慢性呈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后期常有副伤寒及巴氏杆菌病继发。   (1) 流行特点:本病在自然条件下只感染猪,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和野猪都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病猪是主要传染源,病猪排泄物和分泌物,病死猪和脏器及尸体、急宰病猪的血、肉、内脏、废水、废料污染的饲料,饮水都可散播病毒,猪瘟的传播主要通过接触,经消化道感染。此外,患病和弱毒株感染的母猪也可以经胎盘垂直感染胎儿,产生弱仔猪、死胎、伊胎等。   (2)潜伏期一般为5—7天,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最急性、急性、慢性和温和型四种类型。   A:最急性型:病猪常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一般出现在初发病地区和流行初期。   B:急性型:病猪精神差,发热,体温在40—42℃之间,呈现稽留热,喜卧、弓背、寒颤及行走摇晃。食欲减退或废绝,喜欢饮水,有的发生呕吐。结膜发炎,流脓性分泌物,将上下眼睑粘住,不能张开,鼻流脓性鼻液。初期便秘,干硬的粪球表面附有大量白色的肠粘液,后期腹泻,粪便恶臭,带有粘液或血液,病猪的鼻端、耳后根、腹部及四肢内侧的皮肤及齿龈、唇内、肛门等处粘膜出现针尖状出血点,指压不退色,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公猪包皮发炎,阴鞘积尿,用手挤压时有恶臭浑浊液体射出。小猪可出现神经症状,表现磨牙、后退、转圈、强直、侧卧及游泳状,甚至昏迷等。   C:慢性型:多由急性型转变而来,体温时高时低,食欲不振,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逐渐消瘦、贫血,衰弱,被毛粗乱,行走时两后肢摇晃无力,行走不稳。有些病猪的耳尖、尾端和四肢下部成蓝紫色或坏死、脱落,病程可长达一个月以上,最后衰弱死亡,死亡率极高。   D:温和型:又称非典型,主要发生较多的是断奶后的仔猪及架子猪,表现症状轻微,不典型,病情缓和,病理变化不明显,病程较长体温稽留在40℃左右,皮肤无出血小点,但有淤血和坏死,食欲时好时坏,粪便时干时稀,病猪十分瘦弱,致死率较高,也有耐过的,但生长发育严重受阻。   (3) 剖检病变。   急性型:全身皮肤、浆膜、粘膜和内脏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全身淋巴结肿胀,   多汁、充血、出血、外表呈现紫黑色,切面如大理石状,肾脏色淡,皮质有针尖至小米状的出血点,脾脏有梗寒,以边缘多见,呈色黑小紫块,喉头粘膜及扁桃体出血。膀胱粘膜有散在的出血点。胃、肠粘膜呈卡他性炎症。大肠的回盲瓣处形成纽扣状溃疡。   慢性型:主要表现为坏死性肠炎,全身性出血变化不明显,由于钙磷代谢的扰乱,   断奶病猪可见肋骨末端和软骨组织变界处,因骨化障碍而形成的黄色骨化线。   (4) 实验室诊断:在口述诊断的基础上,可用免疫荧光抗体检查,酶标记组织抗   原定位法,免体交互免疫试验,血清中和试验,猪瘟单克隆抗体纯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之一进行确诊。   (5) 防治措施   (1) 预防:A、免疫接种。B、开展免疫监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正向间   接血凝试验等方法开展免疫抗体监测。C、及时淘汰隐性感染带毒种猪。D、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E、做好猪场、猪舍的隔离、卫生、消毒和杀虫工作,减少猪瘟病毒的侵入。   (2) 疫情处理:A、立即报告,及时诊断。B、划定疫点。C、封锁疫点、疫区。   D、处理病猪,做出无害化处理。E、紧急预防接种。疫区里的假定健康猪和受威胁地区的生猪即接种猪瘟免弱毒疫苗。F、消毒,认真消毒被污染的场地、圈舍、用具等,粪便堆积发酵、无害化处理。
身上发紫

5,怎么治疗猪瘟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以发病急、高热稽留和细小血管壁变性引起广泛出血、梗塞和坏死等变化为特征。OIE将其列为A类疫病。 1 病原学 猪瘟病毒属黄病毒科、瘟病毒属。 本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既能在冷冻条件下存活,也能在烟熏烤晒加工的肉品中存活;但不耐热,仅部分毒株可抵抗56℃温度。pH<3.O或pH>11.O可灭活;对乙醚、氯仿、 β-丙烯内脂敏感;能被2%氢氧化钠、1%福尔马林、碳酸钠(4%无水或10%结晶碳酸钠+0.1%去污剂)、离子和无离子去污剂、含1%碘伏的磷酸灭活。 2 流行病学 该病发生于亚洲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中美及南美、非洲及部分欧洲国家。 在自然条件下,猪、野猪是猪瘟病毒惟一宿主。其他动物有抵抗力。猪不分年龄、性别和品种均易感。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先是一头或几头猪发病,以后逐渐增多,经1~3周达到高峰,发病率80%~100%。治疗无效,病死率极高。呈流行性或地方流行性。 病毒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感染。也可经眼结膜、伤口、输精感染及胎盘垂直传播。直接接触感染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精液、血液而感染;或通过农场访问者、兽医及猪的贸易活动传播;通过污染的栏舍、器具、车辆、衣物、设备及采血针头间接传播;用未煮沸的泔水喂猪也可导致传播。 传染源为病猪、愈后带毒和潜伏期带毒猪。病、死猪的所有组织、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持续毒血症并数月排毒的先天性感染的仔猪;带毒的猪源细胞苗及自然弱毒株均可成为传染源。 3 临床症状 猪在胎儿期接触到猪瘟病毒有可能终身感染,潜伏期一般为几个月。仔猪接触病毒后潜伏期为7~10天,通常在感染后5~10天具感染性,但慢性感染病例一般在3个月后才具感染性。 急性型:高热稽留(41~42℃)。食欲减退,偶尔呕吐。嗜睡、挤堆。呼吸困难,咳嗽。结膜发炎,两眼有脓性分泌物。全身皮肤黏膜广泛性充血、出血。皮肤发绀,尤以肢体末端(耳、尾、四肢及口鼻部)最显著。先短暂便秘,排球状带黏液(脓血或假膜碎片)粪块;后腹泻排灰黄色稀粪。大多在感染后5~15天死亡,小猪病死率可达100%。 慢性型:体温时高时低,呈弛张热型。便秘或下痢交替,以下痢为主。皮肤发疹、结痂,耳、尾和肢端等坏死。病程长,可持续1月以上,病死率低,但很难完全恢复。不死的猪,常成为僵猪。多见于流行中后期或猪瘟常发地区。 温和型:多年来一些地区散发一种所谓“无名高热”症,经研究证明多为猪瘟。因其潜伏期长,症状较轻不典型,病死率一般不超过50%,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称为“温和型”猪瘟。病猪呈短暂发热(一般为40~41℃,少数达41℃以上),无明显症状。母猪感染后长期带毒,受胎率低、流产、死产、木乃伊胎或畸形胎;所生仔猪先天感染,死亡或成为僵猪。 4 病理变化 急性型: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全身性出血、淤血,尤以(耳根、颈部、胸腹下、四肢内侧)皮肤、淋巴结、喉头、膀胱、肾、回盲处明显。脾不肿大,边缘有暗紫色稍突出表面的出血性 梗死,为猪瘟特征性病变,但一般不常见,仅50%~70%病例出现梗死病变。常见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切面周边出血显著,杂有贫血变化,呈红白相间的大理石状,多见于颌下、颈部和腹腔淋巴结。 慢性型:主要为坏死性肠炎,一般在回盲瓣口、盲肠及结肠黏膜上形成同心轮状的纽扣状溃疡,突出于黏膜面,颜色黑褐,中央凹陷。通常无出血及炎性病变。全身性淋巴组织萎缩。仔猪常见胸腺萎缩,肋软骨连接处外生骨疣。 5 诊断 5.1 依据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 5.2 实验室诊断 在国际贸易中,指定诊断方法为过氧化物酶联中和试验(NPLA)、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FAVN)、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无替代诊断方法。 病原鉴定:采病猪器官组织经冰冻切片,进行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验,或细胞培养分离病毒,结合免疫荧光或过氧化物酶法检测病毒。以单克隆抗体确诊鉴定。 血清学试验:过氧化物酶联中和试验、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样品采集:用于鉴定病原应采扁桃体(最合适的样品)、(咽、肠系膜)淋巴结、脾、肾、远端回肠、活病畜血液(经EDTA抗凝)。上述样品置冷藏条件下(但不能冻结)尽快送至实验室。 用于血清学试验应采疑似康复畜、母猪生下的疑似先天感染仔猪及被监测猪的血清样品。 5.3 鉴别诊断 应与非洲猪瘟(临床不能区分,须采样送检)、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沙门氏菌病、猪丹毒、急性型巴氏杆菌病、其他病毒性脑脊髓炎、链球菌病、链球菌病、钩端螺旋体病、香豆素中毒等病区别。 6 防治 本病尚无治疗方法。感染猪须扑杀、动物尸体应销毁。在猪瘟流行的地区,使用猪瘟弱毒疫苗能有效地减少经济损失,但却不能有效地消灭猪瘟。在无猪瘟或进行猪瘟根除计划的地区,应禁止使用猪瘟疫苗免疫。 6.1 预防 猪场应贯彻自繁自养的方针,建立种公猪及种母猪血清监督系统和有效的生猪认证及记录系统,并与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兽医建立有效的联系,防止引进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提高猪群的抵抗力。检疫工作应特别抓住屠宰场和生猪的市场、收购、运输、仓库以及病猪肉品的处理等环节。泔水等应煮沸消毒后喂猪。严禁将猪瘟病猪或污染病毒的物品带进猪场。 在猪瘟流行地区可采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或与猪丹毒、猪肺疫制成的二联苗或三联苗免疫接种。 6.2 处理 发生猪瘟的地区或猪场,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规定采取紧急、强制性的控制和扑灭措施。 发生疫情后,应立即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包括发病猪数、死亡数、发病地点及范围、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疫结果,并逐级上报至国务院畜牧兽医主管部门。 由当地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由县级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布封锁令,对疫区实行封锁,控制疫区内猪及其产品的流动。 扑杀病猪及同群猪,并无害化处理。严格消毒场地、猪舍、用具;污水、污物要严格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对疫区、受威胁区的健康猪一律采用猪瘟疫苗进行紧急免疫接种,注射时每头猪要换一个针头,并可适当增加剂量至2~5头份,但不得应用二联苗或三联苗。 详细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上、下游地区传染情况。对疫区以及周边地区进行监督。最后1头病猪死亡或扑杀后,经过1个潜伏期的观察,并经彻底消毒,可报请原发布封锁令的政府解除封锁。
3OO包多少钱
答:目前,对于该病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靠平时的预防。具体措施有:①定期预防注射,每年春、秋两季,除对成年猪普遍进行一次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注射外,对断奶仔猪及新购进的猪都要及时防疫注射。将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按瓶签说明加生理盐水稀释,大、小猪一律肌内注射1毫升,注射后4天即可产生免疫力。②猪瘟常发疫区,仔猪出生后25~30日龄注射一次,55~60日龄仔猪断奶后再注射一次,保护率可达100%。③给怀孕母猪注射疫苗,能增强母子抵抗猪瘟病毒的能力。一般于母猪分娩前一个半月进行一次预防注射。④紧急免疫接种,在已发生疫情的猪群中,做紧急预防注射,能起到控制疫情和防止疫情蔓延的作用,注射时可先从周围无病区和无病猪舍的猪开始,后注射同群猪,病猪一般不注射。为加强免疫力,注射时可适当增加剂量。⑤加强饲养管理,定期进行猪圈消毒,提高猪群整体抗病力,杜绝从疫区购猪。新购入的猪应隔离观察30天,证实无病,并注射猪瘟疫苗后方可混群。⑥在猪瘟流行期间,饲养用具每隔3~5天消毒一次。病猪消毒后,彻底消除粪便、污物,铲除表土,垫上新土,猪粪应堆积发酵。
本病尚无治疗方法。感染猪须扑杀、动物尸体应销毁。在猪瘟流行的地区,使用猪瘟弱毒疫苗能有效地减少经济损失,但却不能有效地消灭猪瘟。在无猪瘟或进行猪瘟根除计划的地区,应禁止使用猪瘟疫苗免疫。

6,猪瘟有什么症状

易感猪群一旦引入本病,初期仅少数猪只突然发病及死亡,随后本病头数增多,1~3天内可迅速蔓延至全群,多数呈急性病例,最后则出现亚急性及少数慢性病例,死亡率极高。本病潜伏期长短与病毒毒力及猪只抵抗力有关,一般为5~6天,最短2天,也有的长达21天,一般依病程长短分为最急性、急性及慢性三种。(1)最急性型少见,猪只突然发病,主要表现为高热、食欲废绝、黏膜充血、无力、不久死亡。(2)急性型最为常见,病猪体温升高至40.5~42℃。病猪精神委顿,被毛粗乱,寒战、喜卧,行走缓慢无力,食欲减退,饮水增多,间有呕吐,初期便秘,后腹泻,排恶臭稀便,病猪耳后、腹部、四肢内侧等毛稀皮薄之处出现大小不等的红点或红斑,公猪包皮发炎,小猪有神经症状。(3)慢性型多由急性病猪转变而来。食欲不振,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病猪消瘦,精神委顿,后躯无力,行走蹒跚,最后多衰竭而死。另外,近几年还有温和型猪瘟发生,温和型猪瘟是由毒力较弱的猪瘟病毒株所引起的,特点是潜伏期和病程较长,低热,有呼吸及神经症状,发病率及死亡率都较低,成年猪多能康复,而仔猪的死亡率较高。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以发病急、高热稽留和细小血管壁变性引起广泛出血、梗塞和坏死等变化为特征。OIE将其列为A类疫病。 1 病原学 猪瘟病毒属黄病毒科、瘟病毒属。 本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既能在冷冻条件下存活,也能在烟熏烤晒加工的肉品中存活;但不耐热,仅部分毒株可抵抗56℃温度。pH<3.O或pH>11.O可灭活;对乙醚、氯仿、 β-丙烯内脂敏感;能被2%氢氧化钠、1%福尔马林、碳酸钠(4%无水或10%结晶碳酸钠+0.1%去污剂)、离子和无离子去污剂、含1%碘伏的磷酸灭活。 2 流行病学 该病发生于亚洲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中美及南美、非洲及部分欧洲国家。 在自然条件下,猪、野猪是猪瘟病毒惟一宿主。其他动物有抵抗力。猪不分年龄、性别和品种均易感。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先是一头或几头猪发病,以后逐渐增多,经1~3周达到高峰,发病率80%~100%。治疗无效,病死率极高。呈流行性或地方流行性。 病毒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感染。也可经眼结膜、伤口、输精感染及胎盘垂直传播。直接接触感染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精液、血液而感染;或通过农场访问者、兽医及猪的贸易活动传播;通过污染的栏舍、器具、车辆、衣物、设备及采血针头间接传播;用未煮沸的泔水喂猪也可导致传播。 传染源为病猪、愈后带毒和潜伏期带毒猪。病、死猪的所有组织、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持续毒血症并数月排毒的先天性感染的仔猪;带毒的猪源细胞苗及自然弱毒株均可成为传染源。 3 临床症状 猪在胎儿期接触到猪瘟病毒有可能终身感染,潜伏期一般为几个月。仔猪接触病毒后潜伏期为7~10天,通常在感染后5~10天具感染性,但慢性感染病例一般在3个月后才具感染性。 急性型:高热稽留(41~42℃)。食欲减退,偶尔呕吐。嗜睡、挤堆。呼吸困难,咳嗽。结膜发炎,两眼有脓性分泌物。全身皮肤黏膜广泛性充血、出血。皮肤发绀,尤以肢体末端(耳、尾、四肢及口鼻部)最显著。先短暂便秘,排球状带黏液(脓血或假膜碎片)粪块;后腹泻排灰黄色稀粪。大多在感染后5~15天死亡,小猪病死率可达100%。 慢性型:体温时高时低,呈弛张热型。便秘或下痢交替,以下痢为主。皮肤发疹、结痂,耳、尾和肢端等坏死。病程长,可持续1月以上,病死率低,但很难完全恢复。不死的猪,常成为僵猪。多见于流行中后期或猪瘟常发地区。 温和型:多年来一些地区散发一种所谓“无名高热”症,经研究证明多为猪瘟。因其潜伏期长,症状较轻不典型,病死率一般不超过50%,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称为“温和型”猪瘟。病猪呈短暂发热(一般为40~41℃,少数达41℃以上),无明显症状。母猪感染后长期带毒,受胎率低、流产、死产、木乃伊胎或畸形胎;所生仔猪先天感染,死亡或成为僵猪。 4 病理变化 急性型: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全身性出血、淤血,尤以(耳根、颈部、胸腹下、四肢内侧)皮肤、淋巴结、喉头、膀胱、肾、回盲处明显。脾不肿大,边缘有暗紫色稍突出表面的出血性 梗死,为猪瘟特征性病变,但一般不常见,仅50%~70%病例出现梗死病变。常见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切面周边出血显著,杂有贫血变化,呈红白相间的大理石状,多见于颌下、颈部和腹腔淋巴结。 慢性型:主要为坏死性肠炎,一般在回盲瓣口、盲肠及结肠黏膜上形成同心轮状的纽扣状溃疡,突出于黏膜面,颜色黑褐,中央凹陷。通常无出血及炎性病变。全身性淋巴组织萎缩。仔猪常见胸腺萎缩,肋软骨连接处外生骨疣。 5 诊断 5.1 依据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 5.2 实验室诊断 在国际贸易中,指定诊断方法为过氧化物酶联中和试验(NPLA)、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FAVN)、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无替代诊断方法。 病原鉴定:采病猪器官组织经冰冻切片,进行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验,或细胞培养分离病毒,结合免疫荧光或过氧化物酶法检测病毒。以单克隆抗体确诊鉴定。 血清学试验:过氧化物酶联中和试验、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样品采集:用于鉴定病原应采扁桃体(最合适的样品)、(咽、肠系膜)淋巴结、脾、肾、远端回肠、活病畜血液(经EDTA抗凝)。上述样品置冷藏条件下(但不能冻结)尽快送至实验室。 用于血清学试验应采疑似康复畜、母猪生下的疑似先天感染仔猪及被监测猪的血清样品。 5.3 鉴别诊断 应与非洲猪瘟(临床不能区分,须采样送检)、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沙门氏菌病、猪丹毒、急性型巴氏杆菌病、其他病毒性脑脊髓炎、链球菌病、链球菌病、钩端螺旋体病、香豆素中毒等病区别。 6 防治 本病尚无治疗方法。感染猪须扑杀、动物尸体应销毁。在猪瘟流行的地区,使用猪瘟弱毒疫苗能有效地减少经济损失,但却不能有效地消灭猪瘟。在无猪瘟或进行猪瘟根除计划的地区,应禁止使用猪瘟疫苗免疫。 6.1 预防 猪场应贯彻自繁自养的方针,建立种公猪及种母猪血清监督系统和有效的生猪认证及记录系统,并与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兽医建立有效的联系,防止引进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提高猪群的抵抗力。检疫工作应特别抓住屠宰场和生猪的市场、收购、运输、仓库以及病猪肉品的处理等环节。泔水等应煮沸消毒后喂猪。严禁将猪瘟病猪或污染病毒的物品带进猪场。 在猪瘟流行地区可采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或与猪丹毒、猪肺疫制成的二联苗或三联苗免疫接种。 6.2 处理 发生猪瘟的地区或猪场,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规定采取紧急、强制性的控制和扑灭措施。 发生疫情后,应立即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包括发病猪数、死亡数、发病地点及范围、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疫结果,并逐级上报至国务院畜牧兽医主管部门。 由当地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由县级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布封锁令,对疫区实行封锁,控制疫区内猪及其产品的流动。 扑杀病猪及同群猪,并无害化处理。严格消毒场地、猪舍、用具;污水、污物要严格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对疫区、受威胁区的健康猪一律采用猪瘟疫苗进行紧急免疫接种,注射时每头猪要换一个针头,并可适当增加剂量至2~5头份,但不得应用二联苗或三联苗。 详细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上、下游地区传染情况。对疫区以及周边地区进行监督。最后1头病猪死亡或扑杀后,经过1个潜伏期的观察,并经彻底消毒,可报请原发布封锁令的政府解除封锁。满意请采纳。
猪瘟俗称“烂肠瘟”,是由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其特征是:急性,呈败血性变化,实质器官出血,坏死和梗死;慢性呈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后期常有副伤寒及巴氏杆菌病继发。目前猪瘟流行常常表现无规律的地区性散发.发病特征不典型,以发热、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咳嗽、共济失调、结膜炎以及腹泻、围产期死亡、死胎、流产。中等毒力及强毒感染有以上这些症状,并且在猪群中不分年龄快速传播。针对猪瘟的治疗方案:香港龙达的瘟感全能主要用于猪瘟、猪流行性感冒、猪细小病毒的紧急预防和治疗。用瘟感全能100kg/瓶配合龙达核酸肽200kg/瓶,混合注射, 每天注射一针,连用2-3天。

文章TAG:猪瘟  什么  猪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