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多吃葫芦的好处是什么

水葫芦也叫凤眠莲、水荷花,是生长于河流、湖泊、池塘、水库、稻田等水流缓慢水域的多年生浮水草本植物。20世纪60年代,我国由南美洲引进,最初主要用作猪的饲料。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和生猪喂养方式的改变,水葫芦逐渐失去利用价值而无人采收。由于水葫芦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和耐热怕寒的特性,在我国南方许多地方大量滋生蔓延,成为破坏生态环境的一大灾害。目前,水葫芦已被列为世界10大害草之一,国家环保局已把它列为首批最危险的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多吃葫芦的好处是什么

2,水葫芦到底是有害还是有益的植物

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 可以有控制地使用就是有益的 否则在现价段就是有害的 这跟我们用火煮食的道理是一样的
水葫芦本来就养在水里的,哪用得着浇水?只要水少了再加水就行了。水葫芦本身就有净化水质的功能,也不必换水,只要多晒太阳就可以了
水葫芦本来是为用来清洁水质的,但引进的人没想到它们比在原产地还长的好,过量水葫芦造成水体缺氧,河道淤塞,你自己判断这算有益还是有害吧

水葫芦到底是有害还是有益的植物

3,水葫芦有毒吗

无毒。因为水葫芦具有较轻的水质净化作用,故此可以植于水质较差的河流及水池中作净化材料。也可作水族箱或室内水池的装饰材料。葫芦可栽植于浅水池或进行盆栽、缸养,观花观叶总相宜。同时还具有净化水质的功能。茎叶可作饲料。雨久花科多年生飘浮植物。须根发达,悬垂水中;叶丛生在缩短茎的基部;叶柄中下部有膨大如葫芦状的气囊。水葫芦是一种监测环境污染的良好植物。
水葫芦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是净化污水,分解有毒物质,保障人体健康。据实验证明,一公顷水葫芦,24小时内可从污水中吸附34千克钠、22千克钙、17千克磷、4千克锰、2.1千克 ...没有毒
没有毒。但是水葫芦是严重的外来入侵生物,对环境、生态环境破坏极大

水葫芦有毒吗

4,水产养殖中养水葫芦的作用

水质指标保持平衡的一种方法,还可以美观视觉效果,另外,水葫芦还可以吸收重金属,防治水污染,只要不造成生物入侵就好
水葫芦是一种能有效净化污水的维管束水生植物,在不同的水体其净化效率并不相同.本文探索养鳖废水不同的ph值对水葫芦去污速率的影响.试验中废水的ph值调节在:①ph=6.5~5.5;②ph=7.5~6.5;③ph=8.5~7.5;④直接排放的养鳖废水.检测指标包括总磷(tp),总氮(tn),化学需氧量(cod),水葫芦生物量等.结果显示:ph在7.5~6.5之间水葫芦净化效率相对较高,直接排放的养鳖废水随着停留时间的增加ph值逐渐降低,在水葫芦净化过程中可适当延长废水在净化池中的停留时间,使得ph值下降至净化效率较高的区域值之后以获得较好的净化效果.
看养殖品种的

5,水葫芦对水有什么作用

水葫芦本是外来引进物种。初衷是用来做猪饲料的。后来因为其繁殖能力太强,阻塞河道,消耗水中氧气破坏水质(不能养鱼),被认为不利于水利等等而视为一害。 水葫芦冬季很容易被大雪冻死,依靠背风处或雪不能覆盖处的几株来年繁殖。故而现在的大量繁殖也与气候变暖有关。气候变暖有时人们太过发展工业不注意环保引起的。 究其功过,前期有功,后期有过。 但是,因注意的是其过并不是水葫芦引起的。其根本在于人们利用不当引起的。 参考文献: http://www.wh111.com/experiment/rw/200701/7829.html
水葫芦又名凤眼莲,它的老家在南美的委内瑞拉,足迹遍及50多个国家。我国江南水乡多有养殖,用作猪的饲料。水葫芦属于雨久花科。由于它的茎中海绵组织发达,大量充气,所以能成为起立或漂浮草本植物。夏季开花,穗状花序,有6-12朵花。 水葫芦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是净化污水,分解有毒物质,保障人体健康,据实验证明,一公顷水葫芦,24小时内可从污水中吸附34公斤纳、22公斤钙、17公斤磷、4公斤锰、2.1公斤酚、89克汞、104克铝、297克镍、321克锶……还有较强的吸收和积累锌的能力。据实验,水葫芦在含锌10毫克/升的污水中栽培38天,它体内含锌量比对照植物要多133%。水葫芦还能将酚、氰等有毒物质分解成无毒物质。 除水葫芦外,水葱、浮萍、菹草、金鱼藻、芦苇、空心苋、香蒲等植物,也有较好的净化污水能力.
净化水
净化水质咯··· 但是不清理的话··· 代价也很高··
使水质变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体现

6,请问水里的一种俗称水葫芦植物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凤眼莲 学名:Eichhornia crassipes (Mart.) Solms科属:雨久花科、 凤眼莲属别名:水浮莲、水葫芦多年生宿根浮水草本植物。因它浮于水面生长,又叫水浮莲。又因其在根与叶之间有一像葫芦状的大气泡又称水葫芦。凤眼莲茎叶悬垂于水上,蘖枝匍匐于水面。花为多棱喇叭状,花色艳丽美观。叶色翠绿偏深。叶全缘,光滑有质感。须根发达,分蘖繁殖快,管理粗放,是美化环境、净化水质的良好植物。形态特征:凤眼莲因每叶有泡囊承担叶花的重量悬浮于水面生长,其根须发达,靠毛根吸收养分,主根(肉根)分蘖下一代。叶单生,叶片基本为荷叶状,叶顶端微凹,圆形略扁;秆(茎)灰色,泡囊稍带点红色,嫩根为白色,老根偏黑色;花为浅蓝色,呈多棱喇叭,花瓣上生有黄色斑点,看上去像凤眼,也像孔雀羽翎尾端的花点,非常耀眼、靓丽。 生态习性:凤眼莲喜欢在向阳、平静的水面,或潮湿肥沃的边坡生长。在日照时间长、温度高的条件下生长较快,受冰冻后叶茎枯黄。每年4月底5月初在历年的老根上发芽,至年底霜冻后休眠。在水质符合、气温适当、通风较好的条件下株高可长到50cm,一般可长到20cm~30cm,如漂浮到沼泽地的边坡,潮湿的岸边株高只有10cm~20cm。凤眼莲萌蘖非常快,母株仲春发芽后长到6~8片叶就开始萌发下代新苗。先是小苗长出两片叶,紧接着长出主根(肉根),随着叶片增多,主根增长,伸到不影响母株的水面生长。生长较壮的母株一次可分蘖4~5株新苗,因此繁殖非常快。凤眼莲在长江中下游每年8月至10月开花,花期较长。每茬花4~5天,第一茬花谢后4~5天,本株又开第二茬花,共开两至三茬。生长良好的大秆花穗有花苞15~18朵,最少的有三朵以上。开花时平均温度25℃,漂泊在沼泽边坡,潮湿岸边生长的极易开花,比水中浮生的多开一至两年。每穗约5~10朵花。栽培:批量栽培可利用房前屋后潮湿的零散地或空闲的沼泽地,在6、7月间,将健壮的、株高偏低的种苗进行移栽,要预留出50%的空地以利栽后分蘖繁殖。 移栽后适当管理,保持土层湿润,加强光照,确保通风。如果想花期延长,可进行塑料棚保温,中午通风一、二小时。在花芽形成后可移栽到小盆。用偏酸性土或营养液培养。摘除老叶,留4~5片嫩叶及花穗,既能延长花期,又可移至案头等地观赏。病虫害防治:在光照充足、通风良好的环境下,很少发生病害。气温偏低、通风不畅等也会发生菜青虫类的害虫啃食嫩叶,少量可捕捉,普遍的可用乐果乳剂进行杀灭。管理:凤眼莲喜生长在浅水而土质肥沃的池塘里,水深以30厘米左右为宜。我国各省多采用母株防寒越冬,春季放养于池塘中。高温季节,繁殖迅速。其各种栽培管理同其他水生花卉。[用 途]凤眼莲可栽植于浅水池或进行盆栽、缸养,观花观叶总相宜。同时还具有净化水质的功能。1901年,凤眼莲被作为观赏植物引入中国,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被作为猪饲料推广,之后,凤眼莲在中国一发不可收拾。凤眼莲主要在中国南方分布,由于北方河流有冻结期,凤眼莲无法在然状态下生存。[缺 点]凤眼莲对其生活的水面采取了野蛮的封锁策略,挡住阳光,导致水下植物得不到足够光照而死亡,破坏水下动物的食物链,导致水生动物死亡。同时,任何大小船只也别想在水葫芦的领地里来去自由。不仅如此,凤眼莲还有富集重金属的能力,凤眼莲死后腐烂体沉入水底形成重金属高含量层,直接杀伤底栖生物。正可谓三位一体式的灭绝战术!
水葫芦,学名凤眼莲(Eichhorniacrassipes),雨久花科,俗称布袋莲、水荷花、假水仙。水生直立或漂浮草本。叶直立,卵形或圆形,光滑,叶柄长或短,中部以下膨大如球,基部有鞘状苞片,花茎单生,中部亦具鞘状苞片,穗状花序呈蓝紫色。  附:为水葫芦正名  水葫芦,近年来被视作是一种“毒草”,被视为一种污染环境的有害生物,困扰着我国绝大多数的南方城市。人们为如何消除它的危害而伤透了脑筋。  水葫芦,学名“凤眼莲”,俗称水葫芦等。它是一种水生漂浮植物,高约0·3米,在深绿色的叶下,有一个直立的椭圆形中空的葫芦状茎,因而得名。每年夏秋之间,江河里的水葫芦大肆泛滥,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重性,有弊必有其利,水葫芦也不例外。  据科学家的研究发现,水葫芦是一种可供食用的植物。武汉专家提出“吃论”:水葫芦的味道像小白菜,是一味正宗的“绿色蔬菜”。爆炒水葫芦、汤煮水葫芦,味道都很不错,除了它的根部并无害处。用它制成的饮料,曾在武汉上市10万余瓶,一销而空。水葫芦还可以加工提炼一种食品添加剂,可以治感冒。水葫芦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包括人类生存所需又不能自身制造的8种氨基酸。水葫芦真是个好东西。因此,应为水葫芦正名。  这个消息是可信的。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处,我曾亲眼看见农民把水葫芦从河里捞起来,切碎了用来喂猪,猪很爱吃。后来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改善,猪也不吃这种青饲料了。不料时过境迁,丰富的生活垃圾和污水向江河排放,水富营养化了,导致水葫芦疯长,成了“绿魔”,也是始料所不及的。  现在,科学家的上述发现,为水葫芦的“解困”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水葫芦可以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再生资源。对它作综合利用,可以开发出许多新产品。有识见的厂家不妨一试。这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美食家们也不妨试吃一下。上海市民日后的餐桌上如能出现这道家常菜,饭店里也推出这款新的佳肴。那么,上海江河里每年涌起的十万吨水葫芦,也许不是太多,而是不够呢。

文章TAG:水葫芦  葫芦  作用  好处  水葫芦的作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