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香芥肉丝的做法香芥肉丝怎么做好吃香芥肉丝

你好!食材明细猪肉香芥菜油食盐、味精适量水烹饪步骤1.香芥和瘦肉均洗净后切成丝,锅中放适量的油。2.入肉丝炒,加点料酒继续炒。倒入切好的香芥一起翻炒。3.然后微微加点水炒,出锅前加点白糖提味。如有疑问,请追问。
食材明细猪肉香芥菜油食盐、味精适量水烹饪步骤1.香芥和瘦肉均洗净后切成丝,锅中放适量的油。2.入肉丝炒,加点料酒继续炒。倒入切好的香芥一起翻炒。3.然后微微加点水炒,出锅前加点白糖提味。

香芥肉丝的做法香芥肉丝怎么做好吃香芥肉丝

2,荆芥有哪些功效与作用

荆芥 别名:香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鼠蓂、姜苏、稳齿菜、姜芥 禁忌人群:表虚自汗、阴虚头痛忌服。 【荆芥的基本介绍】 荆芥,为唇形科植物荆芥。入药用其干燥茎叶和花穗。鲜嫩芽小儿镇静最佳,荆芥叶黄绿色,茎方形微带紫色,横切面黄白色,穗子稍黑紫黄绿色。荆芥为发汗,解热药,是中华常用草药之一。 【荆芥的功效与作用】 荆芥,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肝经。祛风;解表;透疹;止血。主感冒发热;头痛;目痒;咳嗽;咽喉肿痛;麻疹;痈肿;疮疥;衄血;吐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荆芥的食用方法】 1.荆芥配防风,加强祛风解表作用。 2.荆芥配薄荷,一气一血,可加强解表发汗之效。 3.荆芥配僵蚕,祛风解表,治湿胜带下等症。 4.荆芥配白矾,祛风化痰之效增强,用治风痰壅盛,小儿惊风。 5.荆芥配石膏,治风热头痛。 6.荆芥配槐花炭,祛风止血,用治肠风下血。 7.荆芥配升麻炭,升清阳,止出血。 8.荆芥配大黄,清热通便。

荆芥有哪些功效与作用

3,紫香芥怎么做

菜系及功效:鲁菜紫香芥的制作材料:主料:咸头芥2000克,酱油200克,老酱油卤1200克,白糖60克,曲酒20克,味精2克,香精2克,苯甲酸钠少许。 1、将腌过的咸紫香菜头削去头尾根须,刨皮,切成芥片,每500克约切40片,投入清水中浸泡,每次浸泡1个小时,换水两次,使咸紫香芥保持淡咸味,捞出控去水,均匀地铺在芦席上曝晒2-3天,晒至芥片卷边干燥。2、将晒干后的芥坯倒入缸中(占缸的容量2/3左右),把加热煮沸后冷嘲热讽却至70。C 左右的老酱油卤均匀地倒入缸内,漫头浸烫,每天翻动一次,浸泡天后取出,控干酱油汁,继续铺在芦席上曝晒2-3天,待芥坯表面卷边干燥时,收入缸内,仍有原卤煮沸后冷嘲热讽却至70。C左右,再漫头漫烫,如此经过两泡,三晒操作,使芥片分次均匀地吸收酱汁。芥坯每二次浸泡后取出,铺在芦席上曝晒2-3天,至芥片干燥卷边。3、将白糖,曲酒,香精,味精,苯甲酸钠和酱油混合,搅拌均匀,成为酱制调料混合液。4、将调料混合液放入锅内加热煮沸30分钟。煮沸时,不断撇去液面泡添,下火,待调料混合液冷至65-75。C时,将干芥坏放入缸内(占缸的容量1/2左右),再将调料混合液均匀地倒入,边倒边拌使卤汁均匀渗透。拌匀后,每日翻拌倒缸一次,共需翻拌倒缸5次,使芥片充分酱渍,约7-10日后成熟,可以装坛封口贮存,也可食用。

紫香芥怎么做

4,香芥的资料简短

简介:形态特征:为生长期较短的多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垂直、多枝,高约60~90厘米,通常不超过120厘米。冠幅30~60厘米。叶缘锯齿状,椭圆至披针形,暗绿色。花有白色、淡紫色或紫色,花径1.2~2.4厘米,4片花瓣,总状花序,与二月蓝极为相似。又因为花与福禄考也相似,都在一根长柄上簇生,因此亦常被称作“野福禄考”,但蓝香芥花瓣比福禄考少一片。花具有丁香般的清新香味,尤其是在傍晚,香味浓郁。单株簇花量比二月蓝多,花形、花色一致。种子比二月蓝小,每千克种子为54万粒左右,而二月蓝一般少于40万粒。适应地区:原产于欧亚大陆,但北美东部已引种多年并已在东部很多地方生长。在中国可种植区域广,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黄河中上游地区(南方和北方大部分冬暖地区均可种植)。生长习性:适应性较强。在全光照至稍阴条件下,中度潮湿、排水良好的土壤中,易于种植。在夏季炎热气候下的部分遮荫处种植最好。通过大量的自播繁衍,在种植地可保留很多年。在第二年春季开花繁茂,效果很好,与同期开花的其他花卉植物如牛眼菊搭配尤佳。及时除去枯谢的花和茎干,可使第二季开花繁茂。景观用途:草花植物
二年生草本,高10-50厘米,有单毛。茎直立,单一或分枝。基生叶花期枯萎;茎生叶有柄,柄长5-15毫米,叶长圆状椭圆形或披针形,长1.5-4厘米,宽3-15毫米,基部楔形,先端渐尖,边缘有锐锯齿,两面无毛或有极少毛。总状花序顶生,果期伸长,花大形,萼直立,长约6毫米,外侧萼披针形,内侧萼长圆状椭圆形,基部囊状,背面有糙硬毛:花瓣紫红,倒卵形,长11-15毫米,基部有长爪,先端圆形:雄蕊6,蜜腺在短雄蕊的基部呈环状着生,但在外侧开口,略呈半圆形或马蹄形;子房无柄,柱头二浅裂,果期花梗长达8毫米,开展。长角果线形,扁四棱形,无毛,长4-6厘米,直立着生,几乎不开裂,隔   膜厚,有许多维管束:种子成一行排列,椭圆形,扁平,有明显狭边;暗褐,子叶缘倚,扁平。   生于坡岩石地或山坡上。分布于中国(华北、内蒙古),朝鲜,蒙古。   本种过去一直放在香花草属(Hesperia L. )中,但柱头二浅裂,裂分离而不接近,子叶缘倚,蜜腺在短雄蕊基部呈环状着生,但在其外侧开口,故蜜腺呈半圆形或马蹄形。根据以上诸点;不宜放在香花草属中,而放在香芥属内为宜。 详文参考: http://www.sj525.com/news.aspx?id=1555201

5,有什么植物和油菜花相似

广东的菜心,几乎与油菜花一模一样。刚来广州时,总不信是两种植物,但现在知道了,果然不一样。就像北方莴笋与南方的生菜一样,南下的人没几个认为他们有啥不同。可事实上就是不同。
菘蓝(板蓝根)
油菜是属于十字花科的植物,十字花科的植物花都差不多. 十字花科 Cruciferae(Brassicaceae) 01. 长柄芥族 Stanleyeae O. E. Schulz 01. 长柄芥属 Macropodium R. Br. 02. 芸苔族 Brassiceae Hayek 02. 芸苔属 Brassica Linn. 03. 白芥属 Sinapis Linn. 04. 二行芥属 Diplotaxis DC. 05. 芝麻菜属 Eruca Mill. 06. 萝卜属 Raphanus Linn. 07. 两行荠属 Crambe Linn. 08. 诸葛菜属 Orychophragmus Bunge 09. 线果芥属 Conringia Adans. 03. 独行菜族 Lepidieae DC. 10. 独行菜属 Lepidium Linn. 11. 臭芥属 Coronopus J. G. Zinn 12. 群心菜属 Cardaria Desv. 13. 菘蓝属 Isatis Linn. 14. 厚壁荠属 Pachypterygium Bunge 15. 沙芥属 Pugionium Gaertn. 16. 屈曲花属 Iberis Linn. 17. 高河菜属 Megacarpaea DC. 18. 双果荠属 Megadenia Maxim. 19. 菥蓂属 Thlaspi Linn. 20. 荠属 Capsella Medic. 21. 藏荠属 Hedinia Ostenf. 22. 薄果荠属 Hornungia Reich. 23. 半脊荠属 Hemilophia Franch. 24. 蛇头荠属 Dipoma Franch. 25. 双脊荠属 Dilophia Thoms. 26. 宽框荠属 Platycraspedum O. E. Schulz 27. 岩荠属 Cochlearia Linn. 28. 革叶荠属 Stroganowia Kar. et Kir. 29. 弯梗芥属 Lignariella Baehni 04. 乌头荠族 Euclidieae DC. 30. 绵果荠属 Lachnoloma Bunge 31. 螺喙荠属 Spirorhynchus Kar. et Kir. 32. 舟果荠属 Tauscheria Fisch. ex DC. 33. 乌头荠属 Euclidium R. Br. 34. 脱喙荠属 Litwinowia Woron. 35. 球果荠属 Neslia Desv. 36. 匙荠属 Bunias Linn. 05. 庭荠族 Alysseae Gren. et Godr. 37. 庭荠属 Alyssum Linn. 38. 燥原荠属 Ptilotricum C. A. Mey. 39. 香雪球属 Lobularia Desv. 40. 团扇荠属 Berteroa DC. 06. 葶苈族 Drabeae O. E. Schulz 41. 穴丝荠属 Coelonema Maxim. 42. 葶苈属 Draba Linn. 43. 辣根属 Armoracia Gaertn., B. Mey. et Scherb. 07. 南芥族 Arabideae DC. 44. 碎米荠属 Cardamine Linn. 45. 弯蕊芥属 Loxostemon Hook. f. et Thoms. 46. 单花荠属(无茎芥属) Pegaeophyton Hayek et Hand.-Mazz. 47. 藏芥属 Phaeonychium O. E. Schulz 48. 山芥属 Barbarea R. Br. 49. 堇叶芥属 Neomartinella Pilger 50. 南芥属 Arabis Linn. 51. 腋花芥属 Parryodes Jafri 52. 拟南芥属(鼠耳芥属) Arabidopsis (DC.) Heynh. 53. 曙南芥属 Stevenia Adams et Fisch. 54. 高原芥属 Christolea Camb. 55. 旗杆芥属 Turritis Linn. 56. 蔊菜属 Rorippa Scop. 57. 豆瓣菜属 Nasturtium R. Br. 58. 花旗杆属 Dontostemon Andrz. et Ledeb. 59. 异蕊芥属 Dimorphostemon Kitag. 08. 紫罗兰族 Matthioleae O. E. Schulz 60. 丛菔属 Solms-Laubachia Muschl. 61. 四齿芥属 Tetracme Bunge 62. 紫罗兰属 Matthiola R. Br. 63. 小柱芥属 Microstigma Trautv. 64. 离子芥属 Chorispora R. Br. ex DC. 65. 异果芥属 Diptychocarpus Trautv. 66. 条果芥属 Parrya R. Br. 09. 香花芥族 Hesperideae Prantl 67. 丝叶芥属 Leptaleum DC. 68. 涩荠属 Malcolmia R. Br. 69. 香花芥属 Hesperis Linn. 70. 香芥属 Clausia Kornuch-Trotzky 71. 异药芥属 Atelanthera Hook. f. et Thoms. 72. 隐子芥属 Cryptospora Kar. et Kir. 73. 棒果芥属 Sterigmostemum M. Bieb. 74. 四棱荠属 Goldbachia DC. 75. 糖芥属 Erysimum Linn. 76. 棱果芥属 Syrenia Andrz. et DC. 77. 桂竹香属 Cheiranthus Linn. 78. 簇芥属 Pycnoplinthus O. E. Schulz 10. 大蒜芥族 Sisymbrieae DC. 1. 葱芥亚族 Alliariinae (Prantl) O. E. Schulz 79. 葱芥属 Alliaria Scop. 80. 沟子荠属 Taphrospermum C. A. Mey. 81. 山嵛菜属 Eutrema R. Br. 2. 大蒜芥亚族 Sisymbriinae (Prantl) O. E. Schulz 82. 大蒜芥属 Sisymbrium Linn. 83. 小蒜芥属 Microsisymbrium O. E. Schulz 3. 粗杆芥亚族 Pachycladinae O. E. Schulz 84. 寒原荠属 Aphragmus Andrz. ex DC. 4. 肉叶芥亚族 Brayinae O. E. Schulz 86. 念珠芥属 Neotorularia Hodge et J. Léonard 87. 连蕊芥属 Synstemon Botsch. 88. 肉叶荠属 Braya Sternb. et Hoppe 89. 无隔荠属 Staintoniella Hara 90. 盐芥属 Thellungiella O. E. Schulz 95. 锥果芥属 Berteroella O. E. Schulz 5. 亚麻荠亚族 Camelininae O. E. Schulz 91. 亚麻荠属 Camelina Crantz 6. 播娘蒿亚族 Descurainiinae O. E. Schulz 92. 播娘蒿属 Descurainia Webb et Berth. 93. 羽裂叶荠属 Sophiopsis O. E. Schulz 94. 阴山荠属 Yinshania Y. C. Ma et Y. Z. Zhao 95. 芹叶荠属 Smelowskia C. A. Mey.
萝卜、白菜等十字花科植物都在花序上相似。
白菜,青菜就是了。是作业本上的吧!
芥兰 (Chinese kale*kailan):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薹属草本植物。学名Brassica alboglabra Bailey,

6,中药荆芥的功效和主治是什么

《中国药典》:荆芥 【拼音名】 Jīnɡ Jiè 【英文名】 HERBA SCHIZONEPETAE 【别名】香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 【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 荆芥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 的干燥 地上部分 。夏、秋二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炮制】 荆芥 :除去杂质,喷淋清水,洗净,润透,切段,晒干。 荆芥穗 :摘取花穗。 荆芥炭 :取荆芥段,照炒炭法(附录Ⅱ D)炒至表面黑褐色。 芥穗炭 :取净荆芥穗,照炒炭法(附录Ⅱ D)炒至表面焦黑色。 【性味】辛,微温。 【归经】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解表散风,透疹。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用法用量】 4.5~9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辞典》:荆芥 【出处】《吴普本草》 【拼音名】 Jīnɡ Jiè 【别名】假苏、鼠蓂(《本经》),姜苏(《吴普本草》),稳齿菜(《滇南本草》),四棱杆蒿(《中药志》)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 荆芥 的 全草 。秋季花开穗绿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亦有先单独摘取花穗,再割取茎枝,分别晒干,前者称"荆芥穗",后者称"荆芥"。 【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江苏、江西、湖北、河北等地。 【性状】干燥的全草,茎方形,四面有纵沟,上部多分枝,长45~90厘米,直径3~5毫米;表面淡紫红色,被有短柔毛。质轻脆,易折断,断面纤维状,黄白色,中心有白色疏松的髓。叶对生,叶片分裂,裂片细长,呈黄色,皱缩卷曲,破碎不全;质脆易脱落。枝顶着生穗状轮伞花序,呈绿色圆柱形,长7~10厘米;花冠多已脱落,只留绿色的萼筒,内有4个棕黑色的小坚果。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以浅紫色、茎细、穗多而密者为佳。 【化学成份】含挥发油1.8%,油中主成分为右旋薄荷酮、消旋簿荷酮、少量右旋柠檬烯。 【药理作用】用人工发热的家兔,口服荆芥煎剂与浸剂2克(生药)/公斤,无甚解热作用。在体外,高浓度(1:100)有抗结核杆菌之作用。 【炮制】荆芥:拣净杂质,用水略泡,捞出切段,哂干,炒荆芥:取切段的荆芥置锅内,文火微炒,取出放凉(炒荆芥穗方法同)。荆芥炭:取切段的荆芥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黑色,存性,少喷清水,取出晒干(荆芥穗炭方法同)。 【性味】辛,温。 ①《本经》:"味辛,温。" ②《医学启源》:"气温,味辛苦。" 【归经】入肺、肝经。 ①《纲目》:"入足默阴经气分。"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肝二经。" ③《本草汇言》:"足厥阴、少阳、阳明经。" 【功能主治】发表,祛风,理血;炒炭止血。治感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中风口噤,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痈肿,疮疥,瘰疬。荆芥穗效用相同,惟发散之力较强。 ①《本经》:"主寒热,鼠瘘,瘰疬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 ②《药性论》:"治恶风贼风,口面歪邪,遍身顽痹,心虚忘事,益力添糟。主辟邪毒气,除劳,治丁肿;取一握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冷分二服,主通利血脉,传送五脏不足气,能发汗,除冷风;又捣末和醋封毒肿。" ③孟诜:"产后中风身强直,研末酒服。" ④《食疗本草》:"助脾胃。" ⑤《食性本草》:"主血劳风气壅满,背脊疼痛,虚汗,理丈夫脚气,筋骨烦痛及阴阳毒,伤寒头痛,头旋目眩,手足筋急。" ⑥《日华子本草》:"利五脏,消食下气,醒酒。作菜生热食并煎茶,治头风并汗出;豉汁煎治暴伤寒。" ⑦《本草图经》:"治头风,虚劳,疮疥,妇人血风。" ⑧《滇南本草》:"治跌打损伤,并敷毒疮。治吐血。""荆芥穗,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明目,解肺、肝、咽喉热痛,消肿,除诸毒,发散疮痈。治便血,止女子暴崩,消风热,通肺气鼻窍塞闭。" ⑨《纲目》:"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治项强,目中黑花,及生疮,阴颓,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注意】表虚自汗、阴虚头痛忌服。 ①《药性论》:"荆芥久服动渴疾。" ②《苇航纪谈》:"凡服荆芥风药,忌食鱼。" ③《纲目》:"反驴肉、无鳞鱼。" ④《本草经巯》:"痛人表虚有汗者忌之;血虚寒热而不因于风湿风寒者勿用;阴虚火炎面赤,因而头痛者,慎勿误入。"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附方】 ①治风热头痛:荆芥穗、石膏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茶调下。(《永类钤方》) ②治头目诸疾,血劳,风气头痛,头旋目眩:荆芥穗为末。每酒服三钱。(《眼科龙木论》) ③治风热肺壅,咽喉肿痛,语声不出,或如有物哽:荆芥穗半两,桔梗二两,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煎六分,去渣,食后温服。(《局方》荆芥汤) ④治一切风,口眼偏斜:青荆芥一斤,青薄荷一斤。一处砂盆内研,生绢绞汁于磁器内,煎成膏;余滓三分,去一分,将二分滓日干为末,以膏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早至暮可三服。忌动风物。(《经验后方》) ⑤治大便下血:㈠荆芥,炒,为末。每米饮服二钱,妇人用酒下。亦可拌面作馄饨食之。(《经验方》) ㈡荆芥二两,槐花一两。炒紫为末。每服三钱,清茶送下。(《简便单方》) ⑥治产后血晕,筑心,眼倒,风缩欲死者:干荆芥穗,捣筛。每用末二钱匕,童子小便一酒盏,调热服,口噤者挑齿,闭者灌鼻中。(《本草图经》) ⑦治小便尿血:荆芥、缩砂,等分。为末。糯米饮下三钱日三服。(《濒湖集简方》) ⑧治痔漏肿痛:荆芥煮汤,日日洗之。(《简便单方》) ⑨治癃闭不通,小腹急痛,肛门肿疼,无问新久:大黄(小便不通减半)、荆芥穗(大便不通减半),等分。各别为末。每服一、二钱,温水调下,临时加减服。(《宜明论方》倒换散) ⑩治一切疮疥:荆芥、金银花、土茯苓,等分。为末,熟地黄熬膏为丸,梧子大。每旦、晚各服百丸,茶酒任下。(《本草汇言》) ⑾治风毒寡疬、赤肿痛硬:鼠粘子一升(微炒),荆芥穗四两。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入竹沥半合,搅匀服之,日三服。(《圣惠方》) ⑿治脚桠湿烂:荆芥叶捣敷之。(《简便单方》) 【临床应用】治疗皮肤瘙痒症:取净荆芥穗一两,碾为细面,过筛后装入纱布袋内,均匀地撒布患处(如范围广,可分片进行),然后用手掌来回反复的揉搓,磨擦至手掌与患部发生热感为度。治疗急慢性荨麻疹及一切皮肤瘙痒病,轻者1~2次,重者2~4次即奏效。 【备注】同属植物裂叶荆芥东北等地亦作荆芥使用。裂叶荆芥的形态与上种相似,唯叶的最终裂片较宽,呈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花穗较大而疏;苞片卵圆形,带紫紫色;花冠蓝紫色,比萼片长1/2。 【摘录】《*辞典》 《中华本草》:荆芥 【出处】出自《吴普本草》 【拼音名】 Jīnɡ Jiè 【英文名】 Fineleaf Schizonepeta Herb, Herb of Fineleaf Schizonepeta 【别名】假苏、鼠蓂、姜芥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山坡路旁或山谷。海拔在540-2700m之间。多栽培,亦有野生。 2.生于海拔1300-2000m的松林林缘、山坡草丛或湿润的草原上。 资源分布:1.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河南、河南、四川、贵州等地、江苏、浙江、福建、云南等地有栽培。 2.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 【药理作用】 1.解热镇痛作用:用伤寒混合菌苗使家兔发热,给予裂叶荆芥煎剂或乙醇浸剂2g/kg 灌胃,仅有微弱的解热作用。荆芥煎剂有解热镇痛作用。荆芥中的d-薄荷酮为镇痛的主要成分,3-甲基环己酮亦有镇痛作用。 2.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荆芥煎剂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其次对炭疽杆菌、乙型链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人型结核杆菌等均表现一定的抑制作用。50%荆芥煎剂每鸡胚0.1ml对甲型流感病毒PR8株无抑制作用。 3.止血作用:小鼠按Akohob氏法测定出血时间,兔毛细管法测定凝血时间,比较生品荆芥与荆芥炭的止血时间。药物均用生理盐水配制灌胃,兔2g/kg,小鼠5g/kg,用生理盐水作对照。结果表明,生品荆芥不能明显缩短出血时间,而荆芥炭则使出血时间缩短72.6%;生品荆芥使凝血时间缩短30%,而荆芥炭缩短77.7%,说明荆芥经炒炭后有止血作用。 4.其它作用:荆芥体外试验有弱的抑制癌细胞作用。荆芥煎剂有明显抑制小鼠耳廓肿胀作用,对醋酸引起的炎症亦有明显抗炎作用。另据报道,荆芥的抗炎成分主要是1-胡薄荷酮。苯并呋喃类化合物、3-辛醇和B-蒎烯亦有抗炎作用,前者对3a-羟基甾体脱氢酶的IC50为8.1μg/ml。 【毒性】腹腔注射荆芥煎剂的小鼠半数致死量为30046±76.5mg/kg。 【性味】味辛;微苦;性微湿 【归经】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解表;透疹;止血。主感冒发热;头痛;目痒;咳嗽;咽喉肿痛;麻疹;痈肿;疮疥;衄血;吐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临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捣敷;或研末调散。 【注意】表虚自汗、阴虚头痛忌服。 1.《药性论》:荆芥久服动渴疾。 2.《苇航纪谈》:凡服荆芥风药,忌食鱼。 3.《纲目》反驴肉、无鳞鱼。 4.《本草经疏》:病人表虚有汗者忌之;血虚寒热而不因于风湿风寒者勿用;阴虚火炎面赤,因而头痛者,慎匆误入。 【各家论述】 1.《本经》:主寒热,鼠疫,瘰疬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 2.《药性论》:治恶风贼风,口面喎邪,遍身顽痹,心虚忘事,益力添精。主辟邪毒气,除劳,治丁肿;取一握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冷分二服,主通利血脉,传送五脏不足气,能发汗,除冷风;又捣末和醋封毒肿。 3. 孟诜:产后中风身强直,研末酒服。 4.《食疗本草》:助脾胃。 5.《食性本草》:主血劳风气壅满,背脊疼痛,虚汗,理丈夫脚气,筋骨烦痛及阴阳毒,伤寒头痛,头旋目眩,手足筋急。 6.《日华子本草》:利五脏,消食下气,醒酒。作菜生熟食并煎茶,治头风并汗出;豉汁煎治暴伤寒。 7.《本草图经》:治头风,虚劳,疮疥,妇人血风。 8.《滇南本草》:治跌打损伤,并敷毒疮。治吐血。荆芥穗,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明目,解肺、肝、咽喉热痛,消肿,除诸毒,发散疮痈。治便血,止女子暴崩,消风热,通肺气鼻窍塞闭。 9.《纲目》: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治项强,目中黑花,及生疮,阴TUI,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 【摘录】《中华本草》

文章TAG:香芥  香芥肉丝的做法香芥肉丝怎么做好吃香芥肉丝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