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小麦的生长期是多久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

小麦的生长期是多久

2,我国的小麦生长周期是

冬小麦是秋天播种的,入夏的时候收获;春小麦三月下旬四月上旬播种,7月中下旬收获 。

我国的小麦生长周期是

3,小麦的生长周期

小麦生长周期是125-135天,比水稻长20天左右,冬天气温低时不在生长周期中,所以在不同气候的地方,小麦的成熟的时间是有很大区别的
小麦分冬小麦和春小麦,冬小麦在9——11月播种,来年5月底6月初收获。生长期220——270天。春小麦3——4月播种,7——8月收获,生长期100天左右。冬小麦和春小麦都是每年播种一次。

小麦的生长周期

4,小麦的生长期是多长时间

因地区及小麦品种有所不同。慎重起见,只能为你提供以下参考资料。 小麦是一种温带长日照植物,适应范围较广,自北纬17°~50°,从平原到海拔约4000米的高原(如中 国 南阳小麦西藏)均有栽培。按照小麦穗状花序的疏密程度,小穗的结构,颖片、外稃和芒以及谷粒的性状、颜色、毛绒等,种下划分为极多亚种、变种、变型和品种;根据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分冬小麦和春小麦两个生理型,不同地区种植不同类型。在中国黑龙江、内蒙古和西北种植春小麦,于春天3~4月播种,7~8月成熟,生育期短,约100天左右;在辽东、华北、新疆南部、陕西、长江流域各省及华南一带栽种冬小麦,秋季10~11月播种,翌年5~6月成熟,生育期长达180天左右。
6个月

5,小麦全生育期与生育期的概念

全生育期是指从种子到收获整个生育期,而生育期是指从扬花期到收获。
小麦的生育时期 我国南北自然气候条件差异很大,小麦的生育期长短也不尽相同。秋播小麦大多在230-280天,春播小麦一般为100-120天。 小麦的一生是指从种子萌发到产生新种子的过程。其生长期可大致分为11个时期:出苗期、分蘖期、越冬期、返青期、起身、拔节、孕穗期(挑旗)、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成熟期。 各个发育阶段界定标准: 三叶期 田间50%以上的麦苗,主茎节三片绿叶伸出2厘米左右的日期,为三叶期。 分蘖期 田间有50%以上的麦苗,第一分蘖露出叶鞘2厘米左右时,记为分蘖期。 越冬期 北方冬麦区冬前平均气温稳定降至0--1℃,麦苗基本停止生长时,即为越冬期。 返青期 北方冬麦区翌年春季气温回升,麦苗叶片由青紫色转为鲜绿色,部分心叶露头时,为返青期。 起身期 翌年春季麦苗由匍匐状开始挺立,主茎第一叶叶鞘拉长并和年前最后叶叶耳距相差1.5厘米左右,主茎年后第二叶接近定长,内部穗分化达二期、基部第一节开始伸长,但尚未伸出地面,为起身期。 拔节期 全田50%以上植株茎部第一节露出地面1.5--2厘米时,为拔节期。 孕穗期(挑旗) 全田50%分蘖旗叶叶片全部抽出叶鞘,旗叶叶鞘包着的幼穗明显膨大为孕穗期。 抽穗期 全田50%以上麦穗(不包括芒)由叶鞘中露出的1/2时,为抽穗期。 开花期 全田50%以上麦穗中上部小花的内外颖张开、花药散粉时,为开花期。 乳熟期(灌浆期) 子粒开始沉积淀粉、胚乳呈炼乳状,约在开花后10天左右,为乳熟期。 成熟期 胚乳呈蜡状,子粒开始变硬时为成熟期,此时为最适收获期。接着子粒很快变硬,为完熟期。

6,小麦的生长周期是多少

黄淮冬麦区小麦生长阶段和影响产量的因素   阶段 播种—出苗 分蘖—越冬 返青—拔节 抽穗—扬花 灌浆—乳熟   月份 10上(寒露后)-11 12-1-2上   3月份还可部分春分蘖 2中下-3-4 5初—5中 5下—6   需水量 适中 2月较少 3月逐渐增大   4月高峰期 最关键 适中   与气候的关系 如果在播种阶段天气持续阴雨或干旱,土壤长期处于过湿或过干状态,小麦播期会推迟(比如10-15天),则导致出苗发育期较常年推迟,苗情会相对较差。不能满足种子的吸水量要求,就不能发芽。   1.分蘖数量的多少初步决定了小麦的收成好坏。如果小麦苗情较差,则分蘖数量会偏少。分蘖数量决定小麦的穗数。如果分蘖能力太强,则在收获前遇到大风,容易形成倒伏,从而影响产量。   2.越冬是小麦储备能量的时期,如果能有几场大雪,则可有效补充土壤水分。降雪虽伴随着较强的降温过程,但大部地区有积雪覆盖,对农田起到了增墒、保温作用,保证了冬小麦安全越冬。   3.12月下旬至1月底正常生长的小麦进入越冬期以后,有较强的抗寒能力,而一旦气温回升,幼苗缓慢生成,抗寒力就会降,这时若出现-13~-15℃的低温,对小麦会造成较严重的冻害。   在2月中下旬,冬小麦开始陆续返青, 4月上旬陆续进入拔节阶段。由于返青后植株生长加快,抗寒力明显下降,加之早春麦田气候多变,冻害频繁,影响小麦生长。   1.如果此一阶段遭受严重冻害袭击,则部分已处于拔节期的冬小麦将会被冻死,由此决定了该地区冬小麦的单产水平将肯定出现下降。这段时间要提防“倒春寒”。   2.期间如果干旱,则影响穗器官的发育,使穗粒数锐减,对产量影响最大。   主要因素是每天有比较长的日照时数和一定的天数,其次要求比较高的温度,以20度左右通过光照阶段最快,温度低于10度。如果光照阶段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不能正常发育,不能正常抽穗。在5月份,冬小麦生长进入需水最关键时期。   如果旱情不仅没有缓解,反而继续发展,则抑制子粒灌浆及干物质向子粒的运输与积累,导致粒重下降,会直接影响到小麦单产水平。   如果出现大风天气,则对小麦扬花不利,容易使花粉流失,小麦受粉程度减弱,影响小麦质量,使容重降低。   冬小麦灌浆充实籽粒阶段。如果水分适中,则小麦会充分灌浆。   1.如果天气严重干旱和高温,则会造成小麦灌浆期缩短,千粒重下降,不完善粒增加;   2.如果出现强降雨和大风天气,则容易形成倒伏现象,影响后期生长和正常收割;一般小麦抽穗前后倒伏造成产量损失30%-40%,灌浆期倒伏减产10%-30%。   3.如果出现干热风,则会使小麦灌浆受到影响,容易早熟,影响籽粒饱满。干热风轻者造成减产5%左右,重则减产10%~30%或更多。   4.如果在收获前或中,遭受大范围降雨天气,则小麦容易生芽。   一般都是收完了玉米10月中旬种植,来年5月到6月,6月到7月收割。这个看品种和播种早晚的。
240天
小麦是两年生植物,但生育期不足一年。种植周期是一年,即每年种植收获一次。
黄淮冬麦区小麦生长阶段和影响产量的因素   阶段 播种—出苗 分蘖—越冬 返青—拔节 抽穗—扬花 灌浆—乳熟   月份 10上(寒露后)-11 12-1-2上   3月份还可部分春分蘖 2中下-3-4 5初—5中 5下—6   需水量 适中 2月较少 3月逐渐增大   4月高峰期 最关键 适中   与气候的关系 如果在播种阶段天气持续阴雨或干旱,土壤长期处于过湿或过干状态,小麦播期会推迟(比如10-15天),则导致出苗发育期较常年推迟,苗情会相对较差。不能满足种子的吸水量要求,就不能发芽。   1.分蘖数量的多少初步决定了小麦的收成好坏。如果小麦苗情较差,则分蘖数量会偏少。分蘖数量决定小麦的穗数。如果分蘖能力太强,则在收获前遇到大风,容易形成倒伏,从而影响产量。   2.越冬是小麦储备能量的时期,如果能有几场大雪,则可有效补充土壤水分。降雪虽伴随着较强的降温过程,但大部地区有积雪覆盖,对农田起到了增墒、保温作用,保证了冬小麦安全越冬。   3.12月下旬至1月底正常生长的小麦进入越冬期以后,有较强的抗寒能力,而一旦气温回升,幼苗缓慢生成,抗寒力就会降,这时若出现-13~-15℃的低温,对小麦会造成较严重的冻害。   在2月中下旬,冬小麦开始陆续返青, 4月上旬陆续进入拔节阶段。由于返青后植株生长加快,抗寒力明显下降,加之早春麦田气候多变,冻害频繁,影响小麦生长。   1.如果此一阶段遭受严重冻害袭击,则部分已处于拔节期的冬小麦将会被冻死,由此决定了该地区冬小麦的单产水平将肯定出现下降。这段时间要提防“倒春寒”。   2.期间如果干旱,则影响穗器官的发育,使穗粒数锐减,对产量影响最大。   主要因素是每天有比较长的日照时数和一定的天数,其次要求比较高的温度,以20度左右通过光照阶段最快,温度低于10度。如果光照阶段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不能正常发育,不能正常抽穗。在5月份,冬小麦生长进入需水最关键时期。   如果旱情不仅没有缓解,反而继续发展,则抑制子粒灌浆及干物质向子粒的运输与积累,导致粒重下降,会直接影响到小麦单产水平。   如果出现大风天气,则对小麦扬花不利,容易使花粉流失,小麦受粉程度减弱,影响小麦质量,使容重降低。   冬小麦灌浆充实籽粒阶段。如果水分适中,则小麦会充分灌浆。   1.如果天气严重干旱和高温,则会造成小麦灌浆期缩短,千粒重下降,不完善粒增加;   2.如果出现强降雨和大风天气,则容易形成倒伏现象,影响后期生长和正常收割;一般小麦抽穗前后倒伏造成产量损失30%-40%,灌浆期倒伏减产10%-30%。   3.如果出现干热风,则会使小麦灌浆受到影响,容易早熟,影响籽粒饱满。干热风轻者造成减产5%左右,重则减产10%~30%或更多。   4.如果在收获前或中,遭受大范围降雨天气,则小麦容易生芽。   一般都是收完了玉米10月中旬种植,来年5月到6月,6月到7月收割。这个看品种和播种早晚的。

文章TAG:小麦  生长  生长周期  周期  小麦生长周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