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美国现代农业状况

实现了机械化和专业化 美国农业人口虽然逐年下降,现只有600余万人以农为业, 但美国的农作物产量却在增加。农产品是美国主要的出口货物。美国农业是典型的现代化农业。从40年代开始, 美国农业已实现机械化,普遍使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战后以来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目前农业机械已经饱和, 正在进行技术改造和更新换代,生物学,遗传学,化学的科技成果被广泛地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

美国现代农业状况

2,美国农业发展有哪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搜搜就知道了。自然条件主要就是气候和土壤了。================1 气候中部平原的中部和北部,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高温期和多雨期一致,是小麦分布区。亚热带气候分布在美国东南的墨西哥湾沿岸平原和佛罗里达半岛地带,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适合亚热带作物的生长。2 土壤 美国有广阔的黑土,黑土是最肥沃的土壤之一,对农业很有利。3 地形中央大平原,面积广大,地形平坦,是种植发展的有力因素。西部高山地区,地势较高、降水较少,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一方面向美国其他地区提供瘦的畜类,如一方面还提供其他畜产品如皮毛。4 河流以密西西比河为主,不仅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同时密西西比河形成的冲击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5湖泊美国东北部的五大湖区,为乳畜业的发展提供水源,交通等等~~

美国农业发展有哪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3,美国的农业怎么样

美国的农业可以用相当发达来形容,由于美国本身人口较少且当年林肯也宣布过一条特殊的法令,在土地上耕种10年以上者土地将归耕种者所有。美国普遍的是大农场机械化作业,很多农场完全自己拥有大型联合收割机甚至是飞机。而且美国农产品在世界农产品市场上占有较大的份额。
美国是当今世界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是最大的粮食出口国。除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外,“以农立国”的传统和完备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是促进美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美国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都属世界最发达农业之列。美国农业之所以成功,有其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的因素,但更是与经历百年的历史演化和市场竞争所形成的农业及相关产业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机制构成的、有竞争力的生产方式密切相关。 地广人稀,平原地区广阔;机械化程度高;科技发达,条件成熟;交通便捷,运输方便;暖温带、亚热带气候广大;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耕种,灌溉,施肥,除草,收割,脱检,贮藏等,基本上由公司或农场专业人员承担,并实施机械化生产
我就是农学的,美国的农业如楼上所说,制度、科技都很完善,农业发展很受到重视。

美国的农业怎么样

4,近年美国农业发展状况如何

新华网华盛顿2月20日电 (记者 胡芳) 农场是美国农业的重要组成形式。几十年来,美国农场在数量、生产、经营及农场主家庭收入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第一,农场数量下降,面积扩大。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所的数据显示,1935年美国农场数量最多,为680万个,1974年降至230万个,2004年为211万个。农场总面积也从1954年的 12.06亿英亩(1英亩合6.072亩)降到2002年的9.38亿英亩,而农场平均面积从1935年的155英亩增加到2002年的441英亩。不过,大多数美国农场规模都较小,有59.3%的农场在2002年的销售额不到1万美元,销售额超过50万美元的仅占总量的3.3%。   美国农场主对其所经营的土地不一定都拥有所有权,有的则是租用别人的土地。从所有制的角度,美国农场可分为业主制、合伙制和公司制,其中公司制又可分为家庭公司和非家庭公司。业主制目前仍是美国农场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第二,生产向大农场集中,产品单一化。尽管小农场在数量上占大多数,但少数大农场占了美国农产品销售总额的绝大部分。农业生产的这种集中是随着时间推移而显现的。1900年,17%的农场生产50%的农产品;到1997年,50%的农产品则是由2%的农场生产的。   规模较小的美国农场一般只生产一种产品,但即使是大农场,也仅生产有限的几种产品。在销售额超过50万美元的农场中,有四分之三的农场所生产的产品种类不超过3种。   第三,土地租用、生产和销售契约化。上世纪90年代,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农场土地是租赁经营的。租赁成为获得更多土地的途径。通过租用土地农场得以扩大,避免了拥有土地所有权而可能出现的债务和风险,并能更快地对市场形势变化作出反应。   同时,美国农场主越来越多地依靠合同来进行生产和销售。对于生产者来说,合同能减少价格和生产变化带来的收入风险,确保产品顺利进入市场;对于产品加工者和其他购买者来说,合同是确保获得产品和获得差异性产品的途径,也是确保跟踪产品质量和实现某种特定生产方式的途径。   契约生产在美国农业产值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2003年达到39%,比1969年增加27个百分点。   第四,农场主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不是农场。如今美国农场经营者家庭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是农场以外的工作,而不是农场本身。1999年,农场主家庭平均收入的90%源于农场以外。   收入情况反映出很多美国农场主并不以经营农场为主要职业。所谓主要职业,是指占有他们50%以上工作时间的职业。农场规模越小,经营者越可能以农场外工作为主要职业。即使是经营大农场的家庭也有成员全职或部分时间从事非农场工作。除从事领取薪水的非农场工作以外,一些农场主还从经营非农场企业或第二个农场等获得收入。

5,近年美国农业发展状况

美国农业非常发达,不仅小麦玉米大豆等出口世界第一。而且机械化程度和科技竞争力非常高。美国是中国的主要农产品进口国。特别是大豆
新华网华盛顿2月20日电 (记者 胡芳) 农场是美国农业的重要组成形式。几十年来,美国农场在数量、生产、经营及农场主家庭收入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第一,农场数量下降,面积扩大。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所的数据显示,1935年美国农场数量最多,为680万个,1974年降至230万个,2004年为211万个。农场总面积也从1954年的 12.06亿英亩(1英亩合6.072亩)降到2002年的9.38亿英亩,而农场平均面积从1935年的155英亩增加到2002年的441英亩。不过,大多数美国农场规模都较小,有59.3%的农场在2002年的销售额不到1万美元,销售额超过50万美元的仅占总量的3.3%。 美国农场主对其所经营的土地不一定都拥有所有权,有的则是租用别人的土地。从所有制的角度,美国农场可分为业主制、合伙制和公司制,其中公司制又可分为家庭公司和非家庭公司。业主制目前仍是美国农场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第二,生产向大农场集中,产品单一化。尽管小农场在数量上占大多数,但少数大农场占了美国农产品销售总额的绝大部分。农业生产的这种集中是随着时间推移而显现的。1900年,17%的农场生产50%的农产品;到1997年,50%的农产品则是由2%的农场生产的。 规模较小的美国农场一般只生产一种产品,但即使是大农场,也仅生产有限的几种产品。在销售额超过50万美元的农场中,有四分之三的农场所生产的产品种类不超过3种。 第三,土地租用、生产和销售契约化。上世纪90年代,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农场土地是租赁经营的。租赁成为获得更多土地的途径。通过租用土地农场得以扩大,避免了拥有土地所有权而可能出现的债务和风险,并能更快地对市场形势变化作出反应。 同时,美国农场主越来越多地依靠合同来进行生产和销售。对于生产者来说,合同能减少价格和生产变化带来的收入风险,确保产品顺利进入市场;对于产品加工者和其他购买者来说,合同是确保获得产品和获得差异性产品的途径,也是确保跟踪产品质量和实现某种特定生产方式的途径。 契约生产在美国农业产值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2003年达到39%,比1969年增加27个百分点。 第四,农场主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不是农场。如今美国农场经营者家庭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是农场以外的工作,而不是农场本身。1999年,农场主家庭平均收入的90%源于农场以外。 收入情况反映出很多美国农场主并不以经营农场为主要职业。所谓主要职业,是指占有他们50%以上工作时间的职业。农场规模越小,经营者越可能以农场外工作为主要职业。即使是经营大农场的家庭也有成员全职或部分时间从事非农场工作。除从事领取薪水的非农场工作以外,一些农场主还从经营非农场企业或第二个农场等获得收入。

6,美国的农业情况

1.“以农立国” 有悠久历史和传统美国作为移民国家,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其农业部在比62年成立的时候,就在其部徽上写着,“农业是制造业和商业的基础”。美国方面依仗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另方面注重农业科技的作用,农业直是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随着工业的发展,农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但政府对农业采取了支持和保护的政策,使农业成为美国在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 2.以高度商业化的家庭农场为基础 美国1826年制定了“宅地法”,奠定了家庭农场的基础。1994年,美国有204万个农场,其平均规模为193.4公顷;农业劳动力有252万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2%。现在“公司农场”的数量在不断上升,大约有7万个,所占农地的面积和销售额都占有较大的比重。但是,公司农场的基础仍然是家庭农场。美国农业是高度商业化的农业,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很大。其粮食生产能力超过了3.5亿吨,但由于生产过剩,政府实行限产措施(根据政府与农场主签订的合同,1995年休耕农田的总面积为1474万公顷),加上天气的影响,有的年景不足3亿吨。 3.农业专业化程度很高 美国形成了些著名的生产带,如玉米带、小麦带、棉花带等。早在1914年,美国农业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种植专业化,这种格局保持至今。这种区域分工使美国各个地区能充分地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通畅的水陆运输网的建立更进步促进了区域分工专业化生产,而区域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也有力地推动了附近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 4.农业产销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体化 在1991年,美国消费者在食品上的花费价值高达4860亿美元,而农民所创造出来的价值只有1010亿美元。美国的农业体系被称作“农工综合企业”(Agribusiness),在这个体系里就业的人数占全国劳动力的17%,大大高于农业本身所能吸收的劳动力。如在食品的产销系统,就包括农业投入物的供应,农产品的收购和加工、批发、零售以及机关单位食堂等,形成了个完整的体系。 5.农产品经常出现过剩,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很大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它的农产品约有1/5供出口之用。美国农业产值还不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但90年代初,农业出口却占总出口的9%以上。由此可见,美国农业十分依赖于国际市场。旦国际市场上农产品供过于求,美国政府就会面临农产品过剩问题。最为典型的事件发生在本世纪30年代初,当时因农产品过剩而引起了严重的农业危机,曾使农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美国农业是一个买方市场,其结构调整是有规律的、有限的调整,是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的调整,是稳中有调。由于其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程度高,价格变化传递市场信息的有效性,使结构调整有的放矢。其结构调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注意农区生态平衡问题,根据市场年度变化,通过休耕制、轮作制来以空间换时间;一方面规避市场风险,另一方面规避生态风险。

文章TAG:北美  农业  农业发展  发展  北美农业发展程度怎么样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