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小叶杨树是不是小叶黄杨树

不是,小叶杨是杨柳科杨属植物;小叶黄杨是黄杨科黄杨属植物。详细区别可查百度百科。
可以把多棵小叶黄杨苗并植到一起,每隔两个月修剪一次,一到两年就能形成球状,小叶黄杨的修剪您可以看看这里有详细的介绍

小叶杨树是不是小叶黄杨树

2,小叶杨的观赏特性与应用范围

小叶杨,学名Populus simonii Carr,别名明杨,白杨柳,杨柳科,杨属。其树形美观,叶片秀丽,生长快速,适应性强,广泛应用于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城镇绿化,是河南省优良的绿化观赏树种之一。1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达20m,胸径50cm以上。树冠开展,卵圆形。树皮灰褐色,老变粗糙,具沟裂。小枝光滑,红褐色,后变为黄褐色,长枝棱线明显。细长,棕褐色,光滑无毛,稍有黏质,长1~1.5cm,先端渐尖。

小叶杨的观赏特性与应用范围

3,小叶杨盆景怎么养殖及注意事项小叶黄杨是耐湿还是耐旱

养殖方法1、水分:它在生长期间需要的水分比较多,因此浇水可以稍微多一些,维持栽培土微湿的状态。但是,也不能长期大量浇水,容易有积水产生,在高温季节除了要多浇水,还要适当的喷水。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2、修剪:当植株上出现不美观的枝条之后,需要尽快剪除,不然就会大大影响美观度。通常在它萌发出新梢之后,就要适当修剪掉顶部的1-2节,能防止出现徒长的情况。3、施肥:在它生长旺盛期间,也就是5-8月份左右,需要每月施1-2次稀薄的碧卡水溶肥。在冬季施肥,通常只施一次基肥就行。

小叶杨盆景怎么养殖及注意事项小叶黄杨是耐湿还是耐旱

4,小叶杨的描写

落叶乔木,高达15m,树冠长卵圆形,干皮幼时灰绿、光滑,老时暗灰、纵裂。 园林用途:树形美观,叶片秀丽,生长快速,适应性强,是水湿地带四旁绿化的良好。但寿命较短,一般30年即转入衰老阶段。其他价值:木材轻软,纹理直,结构细,易加工,可供建筑、家具、造纸、火柴等用途使用。1.菱叶小叶杨(var.rhomifolia Kitag.):叶形较小,叶片窄菱形,先端渐尖,叶片清秀。2.塔形小叶杨(f.fastigiata Schneid.):树冠塔形,侧枝及小枝直上生长,冠形美丽。

5,小叶杨树一方有多重

干木头一方是700-750公斤
小叶杨又名白达木、冬瓜杨、大白树、水桐、山白杨、南京白杨等。性状:性状鉴别,树皮呈筒状,厚1-3mm。嫩皮灰绿色,表面有圆形皮孔及纵纹,偶见枝痕;老皮色较暗,表面粗糙,有粗大的沟状裂隙。内表面黄白色,有纵向细密纹。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气微,味微苦。 小叶杨显微鉴别,树皮横切面:木栓层为10余列木栓细胞。皮层散有石细胞群,石细胞壁厚,沟孔不显着。韧皮部纤维束与筛管群及韧皮薄壁细胞交互排死成不连续的环状;纤维束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昌鞘纤维,并有少数石细胞,呈方形、三角形、圆形、长形,直径29-59μm,有的长达176μm,壁较薄,层纹及沟孔明显。

6,小叶杨的栽培造林

种子采集采种前要选择树干通直、性状优良的壮龄树作为采种母树并予以标定。当果实变黄,部分果实裂口,开始吐出白絮时, 即可采收,可剪采果穗, 亦可收集下落种子。种子采集后, 置于室内席子或小泥地上, 摊铺厚5cm左右,每日翻动5-6次,2-3d后果实全部裂口, 可用竹竿抽打脱粒净种。晾晒至种子含水量4%-5%,置于干燥、低温条件下密封保存。每30-50kg果穗可得纯种1kg,每千克种子约110-200万粒。小叶杨种子容易丧失发芽力, 一般随采随播。 苗木繁育一、播种育苗小叶杨播种育苗较扦插育苗繁杂,但有性繁殖能提高生活力,抗病虫及抗旱能力,延长寿命, 故播种育苗小叶杨较扦插育苗较为繁杂,但有性繁殖能提高生活力,抗病、虫害及抗旱对小叶杨优良性状的研究及在生产实践中具有一定价值。1.撒播:播种前灌足底水,等表皮稍干后,用平耙将床面(或垄面)2-3cm的表土充分耙平搂碎后,均匀撒播种子, 随后覆盖细沙2-3mm,再用木磙镇压一次。或播种后用扫帚顺苗床轻拉一遍, 再加镇压,最后用细眼壶洒水即可。每亩播种0.50-1kg。2.落水播种:播种前首先灌水,待水快渗完时,将种子撒播于床面,然后用过筛的“三合土”(1份细土,1份细沙,1份腐熟的厩肥再加少量菌肥)覆盖,以稍见种子即可。 二、插条育苗插穗采集与处理:春、秋两季均可采集。插条应选择1年生扦苗为宜或生长健壮,发育旺盛的幼、壮龄母株1年生健壮枝条。粗度0.80-1.50cm,穗长15-20cm。秋季采集的插穗要坑藏、窑藏,沙堆贮藏过冬。春季扦插于3月上、中旬进行,扦插前,可将插穗放入清水浸泡3d或在活水中浸泡5d以促进生根发芽。扦插后及时灌水坐苗。幼苗生根前灌水1-2次。以后每10-15d灌水1次。6-7月结合灌水追肥2-3次并抹芽修枝。秋季扦插在落叶后至封冻前进行。采用直插扦入,插后覆土6-10cm,翌春发芽前将土刨开。同时要中耕改土, 增施有机肥料,加强苗期管理。扦插育苗密度为,带状育苗株距20-30cm,行距30-40cm,每亩扦插7000-9000株, 垄式扦插,每垄2行,行距20cm,株距15cm, 垄距40-50cm,每亩扦插12000-15000株之间。 造林地的选择小叶杨适宜浅山、丘陵、沟谷、山间零星平地、沿河漫滩、河岸缓坡、沙滩荒地、丘间底地等。造林方法主要采用植苗造林与插干造林,也可埋条造林。 植苗造林:用1年生大苗或2年生苗木造林,适当深栽(穴深40-60cm)根系舒展,踩踏坚实。干旱地区造林需落水栽植或栽植前将苗木根系放入流水中浸泡5-7d,促进苗木吸水,提高成活率。 插扦造林:矮杆造林选用1-2年生、粗2cm 健壮枝杆,截为40-50cm 枝段,深植植苗穴中,地上留3-5cm,踩踏坚实。高杆造林选健壮枝2m 左右,大头直径4.50cm,深植50-80cm,踩踏坚实,植后需灌水坐苗。 造林密度造林密度一般2m×3m、2m×4m 或3mx5m,小叶杨与沙棘、紫穗槐、柠条等灌木混交,有利于小叶杨生长, 其密度依立地条件或混交配置方式而定。
我是来看评论的

文章TAG:小叶杨  杨树  是不是  不是  小叶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