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白粉病是怎样形成的

白粉病,自幼苗到抽穗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小麦叶片,也为害茎和穗子。在叶片上开始产生黄色小点,而后扩大发展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表面生有白色粉状霉层。一般情况下部叶片比上部叶片多,叶片背面比正面多。霉斑早期单独分散,后联合成一个大霉斑,甚至可以覆盖全叶,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使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干扰,造成早衰,产量受到损失。

白粉病是怎样形成的

2,小麦白粉病是什么样的呢

小麦白粉病是在叶片上的灰白色的点状孢子堆。白粉病多在高密度,低凹处或树荫处初发,随气流或风雨传播。在喷药防治时加入钙肥,可提高防治效果。
白粉病 平均病情指数(i) 1级 i≤10 2级1040 纹枯病 平均病情指数(i) 1级 i≤5 2级 535
危害部位该病可侵害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但以叶片和叶鞘为主,发病重时颖壳和芒也可受害。阶段特征初发病时,叶面出现1~1.5mm的白色斑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霉斑表面有一层白粉,遇有外力或振动立即飞散。这些粉状物就是该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后期病部霉层变为灰白色至浅褐色,病斑上散生有针头大小的小黑粒点,即病原菌的闭囊壳。

小麦白粉病是什么样的呢

3,小麦白粉病的危害症状

以叶片和叶鞘为主, 现象 是叶面出现1~2mm的白色霉点 危害症状 危害部位 该病可侵害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但以叶片和叶鞘为主,发病重时颖壳和芒也可受害。 初发病时,叶面出现1~2mm的白色霉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霉斑表面有一层白粉,遇有外力或振动立即飞散。这些粉状物就是该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后期病部霉层变为灰白色至浅褐色,病斑上散生有针头大小的小黑粒点,即病原菌的闭囊壳
①选用抗病丰产品种,可有效抑制小麦白粉病的发生,目前应以选育成株期具有抗病性的品种为主。 ②麦收后及时铲除各种场合的自生小麦,消灭初期侵染源。 ③合理密植,采用精量半精量播种,适当晚播,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④注意氮肥的合理施用,配方施肥,适时排灌水。 ⑤适时进行药剂防治:在小麦白粉病普遍率达10%或病情指数达5%-8%时,即应进行药剂防治。每亩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加“天达2116”壮苗灵兑水30千克,在早春喷洒一次即可基本控制危害,并可有效防治冻害兼防治条锈病和白粉病。在发病较多的地区,可以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12%拌种,控制秧苗病情,减少越冬菌量,减轻发病,并能兼治散黑穗病,如果加入相同量的浸拌种型“天达2116”效果会更好。

小麦白粉病的危害症状

4,小麦白粉病是什么症状

小麦白粉bai病症状:初发病时,叶面出现1~1.5mm的白色斑点,后逐渐扩大为du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zhi,霉斑表面有一层白粉,遇有外力或振动立即飞散。这些粉dao状物就是该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后期病部霉层变为灰白色至浅褐色,专病斑上散生有针头大小的小黑粒点,即病原菌属的闭囊壳。
这是小麦一种普通的、普遍的感染真菌,而生的病,和小麦的品种有关系,比如冀麦26
小麦白粉病各生育期均可发来生。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叶鞘、茎秆和穗部。通常叶面病斑多于叶背,下部叶片较上部叶片受害重。典型病状为病部表自面覆一层白色粉状霉层。组织受侵后,先出现白色绒絮状霉斑,逐渐扩大并相互联2113合成长椭圆形的较大霉斑或不规则形的霉层,表面渐呈粉状(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严重时粉状霉层覆盖叶片大部或全5261部,霉层厚度可达2mm左右。后期霉层渐变为灰色,上面散生黑色小颗粒(闭囊壳)。霉层下面及周围的寄主组织4102褪绿。病叶早期黄化、卷曲并枯死。茎和叶鞘受害后,植株易倒状1653。重病株通常矮缩,不抽穗。
①选用抗病丰产品种,可有效抑制小麦白粉病的发生,目前应以选育成株期具有抗病性的品种为主。 ②麦收后及时铲除各种场合的自生小麦,消灭初期侵染源。 ③合理密植,采用精量半精量播种,适当晚播,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④注意氮肥的合理施用,配方施肥,适时排灌水。 ⑤适时进行药剂防治:在小麦白粉病普遍率达10%或病情指数达5%-8%时,即应进行药剂防治。每亩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加“天达2116”壮苗灵兑水30千克,在早春喷洒一次即可基本控制危害,并可有效防治冻害兼防治条锈病和白粉病。在发病较多的地区,可以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12%拌种,控制秧苗病情,减少越冬菌量,减轻发病,并能兼治散黑穗病,如果加入相同量的浸拌种型“天达2116”效果会更好。

5,求小麦白粉病的发病症状

小麦白粉病菌丝体表寄生,蔓延于寄主表面在寄主表皮细胞内形成吸器吸收寄主营养。在与菌丝垂直的分生孢子梗端,串生10~20个分生孢子,椭圆形,单胞无色,大小25~30×8~10(um),侵染力持续3~4天。病部产生的小黑点,即病原菌的闭囊壳,黑色球形,大小163~219um,外有发育不全的丝状附属丝18~52根,内含子囊9~30个。子囊长圆形或卵形,内含子囊孢子8个,有时4个。子囊孢子圆形至椭圆形,单胞无色,单核,大小18.8~23×11.3~13.8(um)。子囊壳一般在小麦生长后期形成,成熟后在适宜温湿度条件下开裂,放射出子囊孢子。该菌不能侵染大麦,大麦白粉菌也不侵染小麦。小麦白粉菌在不同地理生态环境中与寄主长期相互作用下,能形成不同的生理小种,毒性变异很快。   该病发生适温15~20℃,低于10℃发病缓慢。相对湿度大于70%有可能造成病害流行。少雨地区当年雨多则病重,多雨地区如果雨日、雨量过多,病害反而减缓,因连续降雨冲刷掉表面分生孢子。   施氮过多,造成植株贪青、发病重。管理不当、水肥不足、土地干旱、植株生长衰弱、抗病力低、也易发生该病。此外密度大发病重。
①选用抗病丰产品种,可有效抑制小麦白粉病的发生,目前应以选育成株期具有抗病性的品种为主。 ②麦收后及时铲除各种场合的自生小麦,消灭初期侵染源。 ③合理密植,采用精量半精量播种,适当晚播,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④注意氮肥的合理施用,配方施肥,适时排灌水。 ⑤适时进行药剂防治:在小麦白粉病普遍率达10%或病情指数达5%-8%时,即应进行药剂防治。每亩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加“天达2116”壮苗灵兑水30千克,在早春喷洒一次即可基本控制危害,并可有效防治冻害兼防治条锈病和白粉病。在发病较多的地区,可以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12%拌种,控制秧苗病情,减少越冬菌量,减轻发病,并能兼治散黑穗病,如果加入相同量的浸拌种型“天达2116”效果会更好。

文章TAG:小麦  小麦白粉病  白粉病  怎样  小麦白粉病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