楝树,楝树在家门前好吗
来源:整理 编辑:农业技术 2024-12-15 08:23:12
本文目录一览
1,楝树在家门前好吗
2,楝树是什么样子的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25m。树冠倒伞形,侧枝开展。树皮灰褐色,浅纵裂。小枝呈轮生状,灰褐色,被稀疏短柔毛,后光滑,叶痕和皮孔明显。叶互生,二至三回羽状复叶,长20-40cm,叶轴初被柔毛,后光滑;小叶对生,卵形、椭圆形或披针形,长3-7cm,宽0.5-3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通常偏斜,边缘具锯齿或浅钝齿,稀全缘;主脉突起明显,具特殊香味;小叶柄长0.1—1.Ocm。圆锥花序,长15—20cra,与叶近等长,花瓣5个,浅紫色或白色,倒卵状匙形,长0.8-lcm,外面被柔毛,内面光滑;雄蕊10个,花丝合成雄蕊筒,紫色。子房球形,5-6室,花柱细长,柱头头状。核果,黄绿色或淡黄色,近球形或椭圆形,长1-3cm,每室具种子1个;外果皮薄革质,中果皮肉质,内果皮木质;种子椭圆形,红褐色。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3,楝树是冬天的吗
楝树是冬天的吗?——这问题就问得有问题,树木都是多年生的,一年四季都是存在的,即便冬天落叶了,它还在那里。楝树是落叶乔木,冬天是没有叶子的,不是冬天的。楝树(bai拉丁学名:Melia azedarach L.),别称:紫花树(江苏)、森树(广东)等,为楝属落叶乔du木。楝树高达20米。叶互生,2~3回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对生,卵形或披针形,锯齿粗钝;老zhi叶无毛。花两性有芳香,淡紫色,腋生圆锥花序。核果椭圆形或近球形,熟时为黄色。种子黑色数粒。喜光及温暖气候,喜肥。 在中国分布于山东、河南、河北、山dao西、江西、陕西、甘肃、台湾、四川、云南、海南等省。木材轻软,内易加工,供制家具、农具等用;花、叶、种子和根皮均可入药 ;又是行道树、观赏树和沿海地区容造林树种。楝树(拉丁学名:Melia azedarach L.),别称:紫花树(江苏)、森树抄(广东)等,为楝2113属落叶乔木。楝树高达20米。叶互生,2~3回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对生5261,卵形或披针形,锯齿粗钝;老叶无毛。花两性有芳4102香,淡紫色,腋生圆锥花序。核果椭圆形或近球形,熟时为黄色。种子1653黑色数粒。喜光及温暖气候,喜肥。
4,楝树的繁值和栽培计术
繁殖方法播种繁殖播种前将种子在阳光下曝晒2-3天,再放人60~70℃的热水中浸泡,适当沤制,使果皮变软,再将其揉搓,用水将果肉淘洗干净。另一种方法是在播种前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3分钟,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播种地要求排水良好、平坦。播种前做好平整圃地、打垄、碎土等工作,播种时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播种量为20~30g/m2,行距为20~25cm,沟深3-5cm。播种后覆土,轻轻镇压。有条件的可采用地膜覆盖,播种后10~15天出苗。楝树每个果核内有种子4~6粒,出苗后呈簇生状。当小苗长至5~10cm时间苗,按株距15cm定苗,每簇留1株壮苗即可。[3] 扦插繁殖每年的2月下旬或3月上旬选取直径为0.5cm的苗根或枝条,剪成长15cm的插条后再进行扦插。插条上口平截,下口斜截。扦插株距为15~20cm、行距为30~40cm,深度为长度的1/3,扦插后将周围土壤按实。4月上旬,插穗上的不定芽相继萌发出土。当苗长到5~8cm时,只保留1个萌蘖,培养成苗干,其余的萌蘖抹去。管理养护水肥管理适时灌溉:不同的育苗方式,需不同的灌溉方式,苗圃地育苗在播种后浇水,盖上覆楝树 花盖物来保持土壤温度,一般不需要浇水。抽去覆盖物后,根据苗圃地的干旱情况适度浇水,做到见干见湿。营养钵育苗,无覆盖物,水分蒸发快,要在每天的清晨和傍晚喷水一次,喷水时要做到少量勤喷。高温季节要适当多喷,阴雨天气要少喷或不喷,切忌中午高温时喷水。合理追肥:合理追肥是培育大苗壮苗的基础,苗期追肥应以基肥为主,为使苗木生长健壮,在苗木生长期应追肥加以补充。追肥以速效性肥料为主,应掌握分期追肥,看苗巧施的原则,即根据幼苗不同的生长时期对不同营养元素的需要控制肥料的种类和数量。幼苗期,应以氮肥、磷肥为主,以促进苗木根系的生长。苗木速生期氮、磷、钾适当配合,因该期苗木生长最快,需肥水最多,应加强松土、除草。苗木硬化期,应以钾肥为主,停施氮肥。冬季管理对于新植的幼树,前3年的冬季要采取根茎培土、草绳包裹枝干或搭风障等防冻保温措施。楝树整形修剪楝顶芽通常不能正常发育,以致幼苗树干易歪,分枝低,可采用换干法或削梢抹芽法培育主干。换干法是将种植1~2年的幼树于早春萌动前切干,切干高度离地面约10cm,待萌芽后,选择1个粗壮的萌枝培育主干。削梢抹芽法是连续2~3年在早春萌芽前用利刀去梢部1/3~1/2,将幼树主梢上部分呈斜面削掉,萌发新枝后,在靠近切口处选留1个粗壮的新枝培育成主干,其余的芽抹去,第2年用同样的方法削去新梢不成熟的部分,尽可能在与上年留枝相对的方向选留1个新枝培育主干,如此进行2~3年,可得高大通直的主干。每年落叶后或早春萌芽前,应剪除枯枝和病虫枝等。病虫防治楝树害虫有楝星天牛和楝闪光天牛的幼虫蛀干、霜天蛾幼虫食叶等。楝树成熟的种子楝树苗期的病害主要是立枯病,所以在整个的育苗过程中,始终要重视对该病的防治。常用的方法有50%扑海因处理苗圃地土壤,用量为35g/平方米;0.1%-0.15%的可湿性粉剂溶液处理种子;幼苗期喷施0.067%的50%苯菌灵溶液;大苗期喷施0.33%的72%农用硫酸链霉素溶液。立枯病的防治要掌握"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则,苗圃地育苗发病率控制在15%以内,营养钵育苗控制在10%。楝树苗期的主要害虫是蛴螬和蝼蛄,可在育苗前用50%的对硫磷乳油拌麦麸撒于苗床上即可。
5,苦楝树是什么树
学名:(Melia azedaeach L.) 科属:楝科楝属植物。 别名:又名楝树,紫花树,楝枣子。 翠树、森树、楝枣树、火棯树、花心树、苦辣树、洋花森。 苦楝树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达20米。树冠宽阔而平顶,小枝粗壮。皮孔多而明显,叶互生,2~3回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卵形至椭圆形,先端渐尖,缘何钝尖锯齿,深浅不一,基部略偏斜。圆锥状复聚伞花序腋生,花淡紫色,有香味。核果近球形,熟时黄色,宿存枝头,经冬不落。花期4~5月,果熟期10~11月。 树皮暗褐色,幼枝有星状毛,旋即脱落,老枝紫色,有细点状皮孔。2回羽状复叶,互生,长20~80厘米;小叶卵形至椭圆形,长3~7厘米,宽2~3厘米,基部阔楔形或圆形,先端长尖,边缘有齿缺,上面深绿,下面浅绿,幼时有星状毛,稍后除叶脉上有白毛外,余均无毛。圆锥花序腋生;花淡紫色,长约1厘米;花萼5裂,裂片披针形,两面均有毛;花瓣5,平展或反曲,倒披针形;雄蕊管通常暗紫色,长约7毫米。核果圆卵形或近球形,长约3厘米,淡黄色,4~5室,每室具种子1枚。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苦楝树 地理分布:苦楝是古老的树种,在我国公元6世纪的《齐民要术》中就有楝树生长特性及育苗造林的记载。苦楝在我国分布很 广。黄河流域以南、华东及华南等地皆有栽培。本地区有自然分布,栽培应用较少。多生于路旁、坡脚,或栽于屋旁、篱边。北至河北,南至云南、广西,西至四川,都有分布 。 生态习性:强阳性树,不耐庇荫,喜温暖气候,对土壤要求 不严。耐潮、风、水湿,但在积水处则生长不良,不耐干旱。枝梢生长快,至生长期终了嫩梢尚未充分成熟,顶芽容易脱落,梢端易受冻害。春季主梢下部成熟部位再萌发生长,从而 形成分枝多、树干矮的特性。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须根较少,因而抗风力强,因而大树移植成活差。幼树生长快,寿命短,对二氧化硫等抗性强,具有吸滞粉尘和杀灭细菌的功能。 苦楝喜温暖气候,喜光,不耐阴,垂直分布多在海拔1000米以下。不耐寒,在华北地区幼树容易遭受冻害,但3~4年生以上的大树,抗寒性会明显增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酸性、中性、钙质土及含盐量0.4%以下的土壤中都能生长,但以深厚、肥沃、湿润的土壤最为良好。不耐旱,怕积水。主根不明显,须根发达,分枝多。生长速度快,在环境条件适宜的地方,10年生的树其干径可达到30厘米。但它的寿命稍短,30~40年即出现衰老症状。 苦楝树育苗栽培:以播种繁殖为主。出种率25~40%,种子千粒重550~830千克,每千克1200粒~1800粒,发芽率60%~80%。冬播或早 春播都可,每亩播种量15~20千克,约需40~50天才开始发芽,亩产苗量1.0~1.5万株,一年生苗高1.0~1.5米。 绿化用途:苦楝树形潇洒,枝叶秀丽,花淡雅芳香,又耐烟尘、抗污染并能杀菌.故适宜作庭荫树、行道树、疗养林的树种,也是工厂绿化、四旁绿化的好树种。苦楝为楝科落叶乔木植物,高10-20m。树皮暗褐色,纵裂,老枝紫色,有多数细小皮孔。生于旷野或路旁,常栽培于屋前房后。该植物在湿润的沃土上生长迅速,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酸性土、中性土与石灰岩地区均能生长,是平原及低海拔丘陵区的良好造林树种,在村边路旁种植更为适宜。该种不仅是材用植物,亦是药用植物,其花、叶、果实、根皮均可入药,用根皮可驱蛔虫和钩虫,但有毒,用时要严遵医嘱,根皮粉调醋可治疥癣,用苦楝子做成油膏可治头癣。此外,果核仁油可供制润滑油和肥皂等。楝树树高可达20米,胸径达 1米。叶互生,二或三回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对生,卵形或披针形,先端渐尖,锯齿粗钝;老叶无毛。花两性,有芳香,淡紫色,腋生圆锥花序。核果椭圆形或近球形,长1~2厘米,熟时黄色,冬季宿存树上,翌年春逐渐脱落;果核坚硬,淡褐色,核分5室,每室有1枚黑色种子。在百度里搜“自然标本馆”,进自然标本馆网站,可以查找你想查的任何植物,照片很多哦,还有植物介绍
6,楝子树学名叫什么
楝子树学名是苦楝树。苦楝树(Melia azedarach):又称Chinaberry,楝科植物中的著名品种,又称苦苓、金铃子、栴檀、森树等。苦楝:为楝科落叶乔木植物,高10-20m。树皮暗褐色,纵裂,老枝紫色,有多数细小皮孔。生于旷野或路旁,常栽培于屋前房后。该植物在湿润的沃土上生长迅速,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酸性土、中性土与石灰岩地区均能生长,是平原及低海拔丘陵区的良好造林树种,在村边路旁种植更为适宜。该种是材用植物,亦是药用植物,其花、叶、果实、根皮均可入药,用根皮可驱蛔虫和钩虫,但有毒,用时要严遵医嘱,根皮粉调醋可治疥癣,用苦楝子做成油膏可治头癣。此外,果核仁油可供制润滑油和肥皂等。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达10余米;树皮灰褐色,纵裂。分枝广展,小枝有叶痕。叶为2-3回奇数羽状复叶,长20-40厘米;小叶对生,卵形、椭圆形至披针形,顶生一片通常略大,长3-7厘米,宽2-3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多少偏斜,边缘有钝锯齿,幼时被星状毛,后两面均无毛,侧脉每边12-16条,广展,向上斜举。圆锥花序约与叶等长,无毛或幼时被鳞片状短柔毛;花芳香;花萼5深裂,裂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先端急尖,外面被微柔毛;花瓣淡紫色,倒卵状匙形,长约1厘米,两面均被微柔毛,通常外面较密;雄蕊管紫色,无毛或近无毛,长7-8毫米,有纵细脉,管口有钻形、2-3齿裂的狭裂片10枚,花药10枚,着生于裂片内侧,且与裂片互生,长椭圆形,顶端微凸尖;子房近球形,5-6室,无毛,每室有胚珠2颗,花柱细长,柱头头状,顶端具5齿,不伸出雄蕊管。核果球形至椭圆形,长1-2厘米,宽8-15毫米,内果皮木质,4-5室,每室有种子1颗;种子椭圆形。花期4-5月,果期10-12月。生长习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不耐庇荫,较耐寒,华北地区幼树易受冻害。在酸性、中性和碱性土壤中均能生长,在含盐量0.45%以下的盐渍地上也能良好生长。耐干旱、瘠薄,也能生长于水边,但以在深厚、肥沃、湿润的土壤中生长较好。楝树势强壮,萌芽力强,抗风,生长迅速,花艳、量多,极具观赏性。耐烟尘,抗二氧化硫和抗病虫害能力强。学名苦楝树楝子树【别名】楝木皮、楝树枝皮、苦楝树白皮、东行楝根白皮、楝皮、楝根皮、楝根木皮、苦楝树皮、苦楝根皮。 【来源】 药材基源:为楝科植物楝和川楝的树皮及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melia azedarach l.2.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 采收和储藏:全年或春、秋季采收,剥取干皮或根皮,除去泥沙,晒干。 【性状】 干皮呈不规则块片状、槽状或半卷筒状,长宽不一,厚3-7mm。外表面粗糙,灰棕色或灰褐色,有交织的纵皱纹及点状灰棕色皮孔。除去粗皮者淡黄色;内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质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呈层片状,易剥离成薄片,层层黄白相间,每层薄片均可见,极细的网纹。无臭,味苦。根皮呈不规则片状或卷曲,厚1-5mm。外表面灰棕色或棕紫色,微有光泽,粗糙,多裂纹。干皮以皮细、可见多数皮孔的幼嫩树皮为佳。根皮以皮厚、去栓皮者为佳。 显微鉴别 干皮横切面:外侧有3-4条木栓组织层带。木栓层常已深入到韧皮部。老皮多已不见皮层。韧皮部有切向延长的纤维束与薄壁组织相间排列成层;纤维束周围的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纤维;方晶直径6-31μm,纤维壁厚,木化。初生射线喇叭形,开口处的细胞常含有草酸钙簇晶。薄壁细胞中含淀粉粒,圆形、类圆形或卵圆形,单位或由2-5个分粒组成的复粒。根皮横切面。落皮层较厚,其内侧可见射线及颓废筛管群;木栓层为多列木栓细胞。韧皮部韧皮射线波状弯曲,宽3-5列细胞;韧皮纤维排列成多层断续的环层,纤维束周围的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有的含草酸钙方晶。 粉末特征:红棕色。①纤维甚长,直径15-27μm,壁极厚,木化;纤维束周围的细胞常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壁不均匀木化增厚,厚约至14μm,方晶正立方形或多面形,直径13-29μm。②木化韧皮薄壁细胞常紧附纤维束旁,类长方形、长条形或类圆形,长43-130μm,直径15-37μm,壁稍厚,微木化,具稀疏纹孔。此外,有木栓组织碎片,有的含红棕色物;淀粉粒单粒直径约至13μm;稀有簇晶。
文章TAG:
在家 门前 好吗 楝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