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与效率是所有政府在制定农业政策时不得不面对的选择。传统观点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的选择处于两难境地,两者处于一种权衡关系。认为提高效率会阻碍公平,注重公平会牺牲效率。那么人类能否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协调同步增长呢?这是人类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农业政策实践证明,效率是效率与公平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提高效率,把“蛋糕”做大,才能实现更好的公平分配。

4、历史上哪个国家因抓狐狸而荒废 农业

春秋时期的代国。代国产狐狸,管仲劝齐桓公在代国高价收购,导致代仁整天放生弃农产,在山里捉狐狸,狐狸少之又少。结果没有得到狐皮,农业生产延迟,没有粮食吃,导致北方分支国家的入侵。在这种情况下,齐国的国王不得不向齐国投降。你说的应该是一代代管仲买秋的故事吧。

5、古代中国为何重农抑商? 农业商业不都增加国家收入,人民收入?在线等...

由于中国古代是封建社会,经济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古代帝王认为商业不足以成为主要的经济支柱,古代商人的地位很低。而且为了加强统治,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常年劳作,直到唐宋皇帝开明,经济发达繁荣,与外界的交流增多,商业活动频繁流行。在政治上,商业活动也被鼓励来刺激经济和与外界交流。富如敌国,影响他的政治权利。1、农业可以为国家提供粮食和布匹。古人认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最重要的资源是土地和人口。没有食物和衣物,人们的基本生存就无法得到保障。人口少了,土地就荒芜了,国家的财政税收就没了,国库就没粮了,军队就没兵了。那是一个真正的国家。

6、为什么说重农抑商制约了古代手工业发展,使手工业始终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

重农抑商制约工商业。唐宋时期中国的作坊手工业非常发达。于是,那些搞工商业的就停止了投资工商业,转而投资土地。首先,重农抑商就是鼓励发展农业抑制工商业的发展。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历代王朝都采取抑制商业的政策,或征收重税或限制其规模。为了避免商业过度发展,农业人口弃农商业,从而影响农业生产,威胁封建制度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

7、为什么古代人重农抑商?

-1/的重要性在中国历代都有深刻的认识。第一,农业是繁荣经济、富国的基础。《管子》说:“积于不枯竭之仓者,服五谷,藏于取之不尽之宅者,养桑麻,养六畜。”“桑麻种于野,五谷适他人,国富民强。”意思是国家财富的主要来源是谷物、桑麻、牲畜等农产品。所以只有发展农业生产,国家才能富裕起来。所以《管子》说:“耕者耕田,田多耕粟,国富民强。”同时,“田满,民富。”

8、 农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on 农业 Development当某个情况或事件需要澄清的时候,一定要找出背后的真相,最后用调查报告展示调查结果。所以你真的会写调查报告吗?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农业发展的调查报告,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农业开发情况调查报告1街位于市区西北部,总面积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273亩,耕地4767亩,林业用地13650亩,茶园4445亩。

一.农业发展现状目前,农业经济以种植粮食、茶叶等传统作物为主,辅以种苗、烟叶、畜牧养殖,其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农业大户的生产经营中。1.谷物种植。主要是双季稻和小麦,其中双季稻毛收入2200元/亩左右,纯收入1000元/亩左右,小麦产量可达1000斤/亩,纯收入600元/亩左右。种粮大户有:熊,150亩,杨友全,280亩,李永斌,汤村,150亩。

9、小农经济对农民的生产规模产生了什么影响?

中国封建经济的基础是小农经济。农业一直是封建统治者非常重视的行业。这大大促进了封建统治者鼓励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作为一个拥有农业高技术的朝代,说明农业生产规模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这与北宋繁荣的商业环境密切相关,农业的地位被忽视。在这种情况下,北宋技术的改进农业并没有带来农民扩大生产规模的需求。

在这些多重矛盾的影响下,北宋农民并没有选择大规模扩大再生产。那么农业为什么在高度发达的北宋,农民没有大规模扩大再生产?1.由于北宋的国情,重农学派发展停滞,影响不大。(1)封建政权的基础是封建主义农业,但北宋农业的关注度下降。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政权发展过程中,它所依赖的小农经济也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

10、怎么使农村年轻劳动力重新回到农村种植粮食?

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是中国的粮食价格太高吃不上,还是国家建设不需要这一大批农村年轻人?目前,我国农村已全面进入农业农机现代化时代,一大批大型先进农机具提前投入使用。肩挑手放牛打粮的时代,是年轻人的故事,很多地方35、40岁的年轻人根本没下过田,不知道庄稼是怎么从地里长出来的。人多地少是中国的现实,让这一大批年轻人回到农村务农,是不现实的,也是不明智的,也是一种想得晚的想法。那样的话,农民就回归到七八十年代的生活了。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弃农  农业  弃农农业到底怎么了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