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拟定的土壤肥力指数,对土壤肥力水平进行分级,称为土壤肥力分级。分级的目的是掌握不同土壤的增产潜力,揭示其优劣,为施肥和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参评项目一般包括土壤环境条件(地形、坡度、盖度和侵蚀)、土壤物理性质(土层厚度、耕层厚度、质地和障碍层)、土壤养分(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储存指数、养分有效性状况(速效磷/全磷、速效钾/全钾)等。
4、耕地土壤质量演变1997年,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对南昌县60个原始土壤调查点的142个表层土壤样品进行了农用化学分析(表5-29)。结果表明,土壤pH值略有下降,土壤有机质增加43.8%,全氮增加19%,碱解氮增加15.4%,速效磷显著增加311.4%,速效钾增加28.3%。表5-29南昌县水稻土养分变化现状注:()中的数据为相对增减百分比(%)。
表530南昌生态站土壤肥力动态监测结果通过对比江西省地质调查院的调查数据和鄱阳湖区第二次土壤调查数据,进一步确认鄱阳湖区土壤呈逐渐酸化趋势(表531)。pH 4.5 ~ 5.5的土壤占土壤总面积的比例由第二次土壤调查的51.8%上升到68.61%,净增17.13个百分点。
5、古代 农业耕做方式经历了那几个阶段古代中国农业de耕作mode以生产工具的发展为标志,分为刀耕火种、耕田(“石锄”)和铁犁牛耕三个阶段,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神农”是原始农耕时代的人物。中国农业从一开始就以种植为中心。在长期的采集生活中,各种野生植物的利用价值和栽培方法得到了广泛的检验,逐渐选出了适合人类需求的栽培植物。
6、 农业上调节温度的 耕作措施有哪些农业调节温度有几种措施:1。耕作:垄作可以提高地表温度两到三摄氏度,苗期中耕可以改善通风,提高地表温度;2.添加有机肥或暗肥有利于吸收太阳的辐射,提高地温;3.排灌:夏季灌溉可降低土壤温度;冬前灌溉可以减缓土壤温度的下降,起到稳温保暖的作用。早春低温排水有利于地温升高。4.覆盖遮光:早春和冬季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可提高地温,夏季用稻草和碎草覆盖地面可降低地温;
7、土地盐渍化 监测土地盐碱化又称土壤盐碱化,是由于地壳表面的土壤或岩土中盐分大量积累而形成盐渍土(盐碱土)的现象或过程,可分为原生盐碱化和次生盐碱化。土壤盐渍化不仅分布在沿海和内陆盆地,在一些农业地区,由于灌溉方式不当,如不合理的咸水灌溉,也会发生严重的次生盐渍化。土壤盐渍化造成的危害称为土壤盐渍化灾害,主要表现为对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其次是盐渍土的工程地质灾害。
一、影响因素土壤盐渍化是干旱地区生产的三大障碍之一。盐渍土的形成是区域社会经济环境系统综合作用的产物,受区域气候、地质、水文地质、地形地貌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自然变化和人为因素影响下的土壤盐渍化过程较为复杂。大气降水、蒸发和土地利用是影响区域水盐系统动态和控制土壤盐渍化过程的主要环境因素。
8、春秋战国时期,我国 农业 耕作方式的 变化有哪些?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农业耕作mode:1。铁农具的广泛使用。铁器的出现改变了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农具的使用:春秋战国以前,刀耕火种是主要的生产方式,以木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生产力相对落后。2.牛耕技术的推广。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制农具和牛耕。后来,铁犁牛耕成为传统的主要部分-2耕作平方...3.精耕细作的传统开始形成。
9、小学生怎么表现 农业耕种方式的 变化Primitive农业耕作方法商周时期使用青铜农具,春秋时期出现铁农具。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广泛普及。春秋末期,牛耕出现,战国盛行。从此,铁犁牛耕成为中国古代的主要耕作方式,在隋唐时期,随着屈原犁的出现和中国犁耕技术的成熟,铁犁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水利工程的不断兴建,我国的南北方已经形成了集约化农业生产体系,并且日趋成熟。
西汉中期,人们发明了犁壁。犁壁使用时,可按一定方向翻土,同时完成翻土、灭茬、开沟、起垄过程,从那以后,牛耕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到了唐代,长江下游已经出现了屈原里(又名江东里),屈原犁的发明是自汉代以来农业工具改革的又一突破。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手扶犁的基本定型,与上一代犁相比,弯轴犁有三个优点:1 .曲轴犁和犁的出现,不仅减轻了自身重量,而且克服了直轴犁的缺点。
文章TAG:耕作 农业 变化 监测 古代 农业耕作变化监测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