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蜉蝣的幼虫叫什么急求

蜉蝣的幼虫叫稚虫吧,前面回答的讲错了,孑孓是蚊子的幼虫。
就叫做蜉蝣幼虫(稚虫),没有其余称呼分幼虫和成虫
稚虫

蜉蝣的幼虫叫什么急求

2,请整理出若虫稚虫幼虫的全部差异即辨析

若虫:渐变态昆虫的幼体;与成虫在外部形态、生活习性基本没有差别,区别仅是幼虫的翅芽没有发育,性器官没有成熟。 稚虫:半变态昆虫的幼体;水生,与成虫在外部形态、生活习性有很大的差别。 幼虫:完全变态昆虫的幼体;与成虫在外部形态、生活习性有很大的差别,翅芽不外露,位于幼虫表皮之下,而且大部分幼虫都具有腹足。

请整理出若虫稚虫幼虫的全部差异即辨析

3,蜻蜓的幼体是生活在哪

幼虫称为稚虫,完全水生,形态与习性与成虫完全不同。各种的稚虫形态差异极大。以鳃呼吸。常静息不动,猎物靠近时方射出能缠卷的唇以捕捉之。发育过程中蜕皮8~15次,蜕皮次数在种内与种间均有所不同,无蛹期。从卵孵出后数分钟,第一龄稚虫的鞘状表皮即裂开,释出蜘蛛状的第二龄稚虫,早龄稚虫取食小甲壳动物和原生动物等水生动物;后期稚虫食摇蚊幼虫、水生甲虫和螺类,甚至小鱼。翅芽在早期出现,随著蜕皮次数的增多而长大。稚虫到最後一龄时,体内已形成成虫的器官。几天后稚虫爬出水面,蜕皮而露出成体(羽化)。最大的蜻蜓通常在日落后离水,日出前起飞,所以很少见到其羽化。较小的种类在白天羽化。 年幼的蜻蜓——称为幼体,有时称为若虫——是水生动物,和成虫在空中的情形一样,是水中专门的捕食者。功能上无翼的幼体在颜色方面通常是斑驳或黯淡的,与生活环境中的沈淀物或水生植物颜色一样。它们的突出双眼类似成虫,但拥有成虫所无的惊人解剖结构。这称为「面具」,是幼体第三对口器的融合体。面具大得不成比例,不用时收在头部和喉部之下。面具尾端是一组牙状的夹子,用来抓住蠕虫、甲壳动物、蝌蚪、小鱼等猎物。不同种类的蜻蜓幼体分别称为趴虫、穴虫、隐虫或夹虫——其身形、代谢、呼吸端视所在的微小生境而定。
蜻蜓的幼虫又叫水趸
水水水、、、、里。
蜻蜓的幼虫(稚虫)在水中发育

蜻蜓的幼体是生活在哪

4,这是什么生物

应该是 孑孓 蚊子的幼虫 不咬人 1.蚊子的幼虫。由蚊卵于水中孵化而成,其体细长,胸部较头部及腹部宽大,游泳时身体一屈一伸。通称跟头虫。   分类:   蚊类的幼虫。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双翅目。   习性:   孑孓由雌蚊在淡水中产的卵孵化而成。身体细长,呈深褐色,在水中上下垂直游动,以水中的细菌和单细胞藻类为食,呼吸空气。如库蚊(家蚊)的孑孓尾端具有1条长呼吸管,管端为呼吸器的开口,呼吸时,身体与水面成一角度,使呼吸管垂直于水面;按蚊(疟蚊)无呼吸管,孑孓尾端的呼吸器开口于身体表面,呼吸时,身体与水面平行。   孑孓经4次蜕皮后发育成蛹,由蛹再羽化为成蚊。
蜉蝣(fú yóu)   蜉蝣目(Ephemeroptera)体小型到中型(约4公分〔1.6吋〕)的昆虫。栖于水溪和池塘中。近2,000种。前翅膜质,三角形;後翅小,圆形。有三根长丝状尾须。停歇时翅直立。稚虫水生,咀嚼口器在成体时退化。雄虫成群飞舞以吸引雌虫。   寿命最短的昆虫,有翅亚纲的 1目。通称蜉蝣(mayfly)。小至中型昆虫,头小,体软弱;翅2对或1对,膜质,大多前翅大后翅小;腹部末端有长尾须两条,中尾丝或有或无。属古生翅类。最早发现的是石炭纪古蜉蝣化石号称活化石。全世界已知有2100余种。中国已知有 100余种。常见的有蜉蝣科(Ephemeridae)和四节蜉蝣科(Baetidae)。   蜉蝣的稚虫和成虫是许多淡水鱼类的重要食料。不同种类的蜉蝣稚虫喜欢在含氧量高的水域中生活,因此,它们是测定水质污染程度的指示生物。另外,对蜉蝣目昆虫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阐明从无翅昆虫到有翅昆虫的进化过程。   蜉蝣目主要分布在热带至温带的广大地区。已知有14科、约2250种,我国已知有大约250种
孑孓,蚊子的幼虫。

5,蝣蚺是什么东西

如果从字义看合起来可以看做是有翅膀的大虫。 蝣 yóu 〈名〉 昆虫名。“蜉蝣”的省称 【mayfly】。如:蜉蝣(同“蜉蝤”。虫名。幼虫生活在水中,成虫褐绿色,有四肢,生存期极短);蝣羽(“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诗·曹风》。后以“蝣羽”指奢侈的服饰) 因蜉蝣成虫存活时间很短而得名;中文里俗称为蜉蝣,简称蝣;英文为mayflies。 蜉蝣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虫,成虫常在溪流、滩湖附近活动。稚虫水生,为鱼及多种动物的食料。根据稚虫对水域的适应与要求,可用于监测水域的类型与污染程度。 蝣 - 介绍 虫体小至中型,细长,体壁柔软。复眼发达,单眼3个。触角短,刚毛状;口器咀嚼式,但上、下颚退化,没有咀嚼能力。翅膜质,翅脉网状,前翅很大、三角形;后翅退化,小于前翅;翅脉原始,多纵脉和横脉,休息时竖立在身体背面。雄虫前足延长,用于在飞行中抓住雌虫。腹部末端两侧着生1对长的丝状尾须,一些种类还有一根长的中尾丝(图28-6)。 原变态,一生经历卵、稚虫、亚成虫和成虫4个时期。成虫不取食,寿命极短,只能存活数小时,多则几天,故有朝生暮死之说。雌虫产卵于水中。卵小,白、绿或淡褐色,圆或椭圆形。卵一端常有附着的帽状物,或从卵的表面伸出有粘性的细丝(21-2B)。稚虫腹部具气管鳃和丝状尾须(8-8A)。 蜉蝣变为成虫后还要脱皮。具有亚成虫期(subimago)是其独特的特征。亚成虫形似成虫,但体表、翅、足具微毛,色暗,翅不透明或半透明,前足和尾须短,不如成虫活跃。 稚虫常扁平,复眼和单眼发达;触角长,丝状。腹部第1~7节有成对的气管鳃,尾丝2~3条。大部分种每年1代或2~3代,在温暖地区10~15天能完成发育。稚虫一般脱皮10多次。稚虫主要食水生高等植物和藻类,少数种类捕食水生节肢动物。 主要分布在热带至温带的广大地区,全世界已知2 250种,我国已知约250种。 蚺 - 字音字义 蚺 蚺 rán 字从虫从冉。“冉”意为“大”。“虫”与“冉”联合起来表示“大虫”、“大蛇”。本义:大蛇、蟒蛇。

6,蜉蝣是什么

补充: 属于蜉蝣目 有翅亚纲有翅或翅退化。腹部无腹足。除蜉蝣目为原变态外,其余为不全变态或完全变态。 [经济意义]蜉蝣的成虫体态轻盈,体色雅致,常在溪流、湖滩附近活动。成虫寿命很短,所以就有了成语“朝生暮死”来形容其寿命的短暂。稚虫一般生活在淡水中,为鱼及多种动物的优良饲料。根据稚虫对水域的适应与要求,可用于监测水域类型与污染程度。稚虫优雅的体形和有趣的水中活动还可为人增添乐趣。 [识别要点]体长3~27毫米。身体细长,非常柔软。头部灵活,复眼大,单眼3个;触角短,刚毛状;口器退化。翅膜质,有较密的网状脉,休息时竖立在背面;前翅大,三角形;后翅小或无。尾须细长多节,有些种类有中尾丝。成虫有趋光性,常见于灯下。原变态,也就是在成虫期还要脱一次皮,脱皮前的成虫叫亚成虫。 [种类与分布]世界已知2250多种,我国目前记载约250种。蜉蝣主要分布在热带至温带的广大地区,受温度、底质、水质和流水速度等的影响很大。 本目的特征可以总结为:朝生暮死蜉蝣目,触角如毛口若无;多节尾须两、三根,翅膀二、四背上竖。 [生物学习性]蜉蝣羽化为成虫后,还要脱经过雄、雌交配,便把卵产在水中,每粒卵上都盘绕着向外伸展的纤毛状物质,以便将卵缠在水草或水底的砂石上。一只雌蜉蝣可产卵几百到上千粒。卵在水中靠自然温度经过半月左右的胚胎发育阶段,孵化出稚虫(不完全变态的水生昆虫的幼期称为稚虫)。刚出生的稚虫还没长出在水中进行呼吸的气管鳃,这段时间只能靠皮肤吸取水中的氧气生活。稚虫蜕过一次皮,长到二龄时,身体的两边便生出鱼鳞状的气管鳃,开始进行正常的取食游泳活动。一只蜉蝣稚虫,能在水中生活1年,更换20多次“外衣”。 蜉蝣白天不活动,隐藏在杂草丛中及河边的树叶背后,它那近似三角形的透明发亮的翅总是合拢起来竖立在背上。傍晚时成群结队在水边飞舞,进行交配产卵,因而夜晚水中的鱼儿常跃出水面,捕食接近水面飞舞的蜉蝣。雄虫交配完后,很快就结束了生命;雌虫产完卵完成了传代任务后,亦随即死于水面,成为鱼类和青蛙的饵料。 参考资料: http://www.pep.com.cn/200406/ca495747.htm
 有翅亚纲的 1目。通称蜉蝣。小至中型昆虫,头小,体软弱;翅2对或1对,膜质,大多前翅大后翅小;腹部末端有长尾须两条,中尾丝或有或无。属古生翅类。最早发现的是石炭纪古蜉蝣化石号称活化石。全世界已知有2100余种。中国已知有 100余种。常见的有蜉蝣科(Ephemeridae)和四节蜉蝣科(Baetidae)。 成虫小至中型体长20~40毫米,细长。触角刚毛状。复眼发达,单眼3个。口器咀嚼式。成虫不取食,上颚退化或消失。下颚也退化,但常有下颚须。胸部以中胸最大。两对膜质翅多前翅大后翅小,少数类群缺后翅。翅脉极多,闰脉丰富,凸脉与凹脉依次相间,翅的表面呈折扇状。足细弱,跗节1~5节,末端有爪 1对。腹部10节。腹端有2条极长而多节的尾须以及1条细长的中尾丝,后者或缺。 幼期(稚虫)水生,生活在淡水湖或溪流中。春夏两季,从午后至傍晚,常有成群的雄虫进行“婚飞”,雌虫独自飞入群中与雄虫配对。产卵于水中。卵微小,椭圆形,具各种颜色,表面有络纹,具粘性,可附着在水底的碎片上。稚虫期数月至1年或1年以上,蜕皮20~24次,多者可达40次。成熟稚虫可见1~2对变黑的翅芽。两侧或背面有成对的气管鳃,是适于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吃高等水生植物和藻类,秋、冬两季有些种类以水底碎屑为食。常在静水中攀援、匍匐、或在底泥中潜掘,或在急流中吸附于石砾下栖息。稚虫充分成长后,或浮升到水面,或爬到水边石块或植物茎上,日落后羽化为亚成虫。亚成虫与成虫相似,已具发达的翅,但体色暗淡,翅不透明,后缘有明显的缘毛,雄性的抱握器弯曲不大。出水后停留在水域附近的植物上。一般经24小时左右蜕皮为成虫。这种在个体发育中出现成虫体态后继续蜕皮的现象在有翅昆虫中为蜉蝣目所仅有。这种变态类型特称为原变态。成虫不食,寿命短,一般只活几小时至数天,所以有“朝生暮死”的说法。
蜉蝣寿命最短的昆虫。 大体上楼上介绍的很清楚了。 蜉蝣的稚虫和成虫是许多淡水鱼类的重要食料。不同种类的蜉蝣稚虫喜欢在含氧量高的水域中生活,因此,它们是测定水质污染程度的指示生物。另外,对蜉蝣目昆虫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阐明从无翅昆虫到有翅昆虫的进化过程。 图片见此处: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F2%DD%F2%F6&in=29070&cl=2&cm=1&sc=0&lm=-1&pn=2&rn=1

文章TAG:稚虫  蜉蝣  幼虫  什么  稚虫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