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芦苇 什么意思

芦苇,芦苇属(Phragmites Adans.),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又称百合纲。芦苇属。生长在灌溉沟渠旁、河堤沼泽地等低湿地或浅水中。“浅水之中潮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浓”。芦苇茎直株高,迎风摇曳,野趣横生。芦苇分布广,世界各地均有生长。芦苇的植株高大,地下有发达的匍匐根状茎。茎秆直立,秆高1~3米,节下常生白粉。叶鞘圆筒形,无毛或有细毛。叶舌有毛,叶片长线形或长披针形,排列成两行。叶长15~45厘米,宽1~3.5厘米。圆锥花序分枝稠密,向斜伸展,花序长10~40cm,小穗有小花4~7朵;颖有3脉,一颖短小,二颖略长;第一小花多为雄性,余两性;第二外样先端长渐尖,基盘的长丝状柔毛长6~12mm;内稃长约4mm,脊上粗糙。具长、粗壮的匍匐根状茎,以根茎繁殖为主。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均可入药。

芦苇 什么意思

2,好像葫芦的叶子有什么作用来源是什么好像叫芦有叶快点呀明

是芦叶 【芦叶的功效介绍】: 芦叶 (《唐本草》) 【异名】芦箬(《本经逢原》)。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叶。 植物形态详芦根条。 【采集】春、夏、秋均可采取。 【化学成分】含纤维素21.45~21.35%,戊聚糖15.21~10.55%,木质素42.01~50.79%,灰分11.33~10.67%,水分10.00~6.67%。 尚含抗坏血酸0.2%。 【性味】《纲目》:甘,寒,无毒。 【功用主治-芦叶的功效】治上吐下泻,吐血,衄血,肺痈,发背。 ①《纲目》:治霍乱呕逆,痈疽。 ②《本经逢原》:烧存性,治吐衄诸血。 ③《玉楸药解》:清肺止呕。 治背疽肺痈。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烧存性研末。 外用:研末撒。 【选方】①治霍乱吐泻,烦渴心躁:芦叶一两(锉),糯米半两。 上药,以水一大盏,入竹茹一分,煎至六分,后入蜜半合,生姜汁半合,煎三两沸,去滓,放温。 时时呷之。 (《圣惠方》) ②发背溃烂:陈芦叶为末,以葱、椒汤洗净,敷之。 (《乾坤生意秘韫》)

好像葫芦的叶子有什么作用来源是什么好像叫芦有叶快点呀明

3,芦苇的用途

芦苇为保土固堤植物。苇秆可作造纸和人造丝、人造棉原料,也供编织席、帘等用;嫩时含大量蛋白质和糖分,为优良饲料;嫩芽也可食用;花序可作扫帚;花絮可填枕头;根状茎叫做芦根,中医学上入药,性寒、味甘,功能清胃火,除肺热;有健胃、镇呕、利尿之功效。 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均可人药。《本草纲目》谓芦叶“治霍乱呕逆,痈疽”;《本经道源》记载它有“烧存性,治活衄诸血之功”;除芦叶为末,以葱、椒汤洗净,敷之,可治发背溃烂。芦花止血解毒,治鼻衄、血崩,上吐下泻。《本草图经》记载它“煮浓汁服,主鱼蟹之毒。”芦苇既是菜肴中佳晶,又能治热血口渴、淋病。《王揪药解》说它能“清肺止渴,利水通淋。”《本草纲目》记载它能“解诸肉毒”。芦茎、芦根更是中医治疗温病的要药,能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古代十四种药物书籍上都有详尽记载。颇为有名的“千金苇”茎,现在已远销海外。 现代药理证实,芦苇的叶、花、茎、根都含有丰富的药理成分—戊聚糖、薏苡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D——葡萄糖、D——半乳糖和两种糖醛酸以及多量维生素B1、B2、C等十多种,因而受到医、药学界的重视。 芦苇又是一种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生物量高的优良牧草,饲用价值高.嫩茎、叶为各种家畜所喜食。目前大多数都作为放牧地利用,也有用作割草地或放牧与割草兼用,往往作为早春放牧地。芦苇草地有季节性积水或过湿,加之是高草地,适宜马、牛大畜放牧。芦苇地上部分植株高大,又有较强的再生力,以芦苇为主的草地,生物量也是牧草类较高的,在自然条件下,产鲜草3.9~-13.9吨/公顷。每年可刈割2~3次。除放牧利用外,可晒制干草和青贮。青贮后,草青色绿,香味浓,羊很喜食、牛马亦喜食,

芦苇的用途

4,芦苇有什么作用

1、芦苇杆含有纤维素,可以用来造纸和人造纤维。中国从古代就用芦苇编制“苇席”铺炕、盖房或搭建临时建筑。古代各国都有用芦苇的空茎制造的乐器——芦笛,芦苇茎内的薄膜做笛子的笛膜使用。芦苇穗可以作扫帚,花絮可以充填枕头。2、芦苇种在公园湖边开花季节特别美观。在欧洲国家的公园,经常可以看到芦苇优雅的身影。 培育出芦苇最新品种。深水耐寒、抗旱、抗高温、抗倒伏,笔直、株高、梗粗、叶壮,成活率高。能达到短期成型、快速成景等优点。生命力强,易管理,适应环境广,生长速度快,是景点旅游、水面绿化、河道管理、净化水质、沼泽湿地、置景工程、护土固堤、改良土壤之首选,为固堤造陆先锋环保植物。3、芦苇为保土固堤植物。苇秆可作造纸和人造丝、人造棉原料,也供编织席、帘等用;嫩时含大量蛋白质和糖分,为优良饲料;嫩芽可食用,也可做粽子。外面包的叶子花絮可做扫帚;花絮可填枕头;根状茎叫做芦根,中医学上入药,性寒、味甘,适合用于清胃火,除肺热,健胃、镇呕、利尿之功效。扩展资料芦苇为全球广泛分布的多型种。除森林生境不生长外,各种有水源的空旷地带,常以其迅速扩展的繁殖能力,形成连片的芦苇群落。中国广布芦苇,其中以东北的辽河三角洲、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草原,新疆的博斯腾湖、伊犁河谷及塔城额敏河谷,华北平原的白洋淀等苇区,是大面积芦苇集中的分布地区。当今主要培育繁殖基地有江苏沭阳、浙江、安徽等地。产中国各地。生于江河湖泽、池塘沟渠沿岸和低湿地。为全球广泛分布的多型种。除森林生境不生长外,各种有水源的空旷地带,常以其迅速扩展的繁殖能力,形成连片的芦苇群落。模式标本采自澳大利亚。芦苇茎秆直立,植株高大,迎风摇曳,野趣横生。由于芦苇的叶、叶鞘、茎、根状茎和不定根都具有通气组织,所以它在净化污水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芦苇茎秆坚韧,纤维含量高,是造纸工业中不可多得的原材料。在湖边长的比较多。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 _芦苇(禾本科植物)
芦苇的作用如下:1.园林用途 种在公园的湖边,开花季节特别美观。2.药用价值 为保土固堤植物。苇秆可作造纸和人造丝、人造棉原料,也供编织席、帘等用;嫩时含大量蛋白质和糖分,为优良饲料;嫩芽也可食用;花序可作扫帚;花絮可填枕头;根状茎叫做芦根,中医学上入药,性寒、味甘,功能清胃火,除肺热;有健胃、镇呕、利尿之功效。 《本草纲目》谓芦叶“治霍乱呕逆,痈疽”;《本经道源》记载它有“烧存性,治活衄诸血之功”;除芦叶为末,以葱、椒汤洗净,敷之,可治发背溃烂。芦花止血解毒,治鼻衄、血崩,上吐下泻。《本草图经》记载它“煮浓汁服,主鱼蟹之毒。”芦苇既是菜肴中佳晶,又能治热血口渴、淋病。《王揪药解》说它能“清肺止渴,利水通淋。”《本草纲目》记载它能“解诸肉毒”。芦茎、芦根更是中医治疗温病的要药,能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古代十四种药物书籍上都有详尽记载。颇为有名的“千金苇”茎,现在已远销海外。 现代药理证实,芦苇的叶、花、茎、根都含有丰富的药理成分—戊聚糖、薏苡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D——葡萄糖、D——半乳糖和两种糖醛酸以及多量维生素B1、B2、C等十多种,因而受到医、药学界的重视。3.饲用价值 芦苇又是一种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生物量高的优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均可入药良牧草,饲用价值高.嫩茎、叶为各种家畜所喜食。目前大多数都作为放牧地利用,也有用作割草地或放牧与割草兼用,往往作为早春放牧地。芦苇草地有季节性积水或过湿,加之是高草地,适宜马、牛大畜放牧。芦苇地上部分植株高大,又有较强的再生力,以芦苇为主的草地,生物量也是牧草类较高的,在自然条件下,产鲜草3.9~-13.9吨/公顷。每年可刈割2~3次。除放牧利用外,可晒制干草和青贮。青贮后,草青色绿,香味浓,羊很喜食、牛马亦喜食4.还有在文学上,也可以看到很多与芦苇有关的文章回答完毕。

5,芦苇的药用价值

甘,寒,无毒。清热,生津,除烦,止呕,解鱼蟹毒,清热解表。热病烦渴,胃热呕吐,噎膈,反胃,肺痿,肺痈,表热证,解河豚鱼毒。芦苇杆中纤维素含量较高,可以用来造纸和人造纤维。在古代就用芦苇编制“苇席”用作铺炕、盖房。另外古代有种乐器叫做芦笛就是用芦苇的空茎做的。芦苇穗可以制作扫帚,芦苇花的花絮可以用来充填枕头,用途有很多种。扩展资料:植物形态:多年生高大草本,具粗壮的地下匍匐茎;杆直立,高2~5米,中空,表面平滑,常有白粉。叶二列式互生,具抱茎的叶鞘,叶片线形,披针形,扁平,长15~60厘米,宽2~5厘米,光滑或边缘粗糙。叶舌长1~2毫米,成一轮毛状。花紫色或淡黄色,穗状花序组成为顶生圆锥花序,长达40厘米,小穗线状披针形,有小花3~7朵,颖不等长第一颖长约为第二颖之半或更短,外稃无毛,基盘具丝状长毛。颖果椭圆形与内外稃分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芦苇
芦苇的药用价值:芦苇的根状茎叫做芦根,性寒、味甘,可以用于清胃火,除肺热,有健胃、镇呕、利尿的功效。《本草纲目》中记载芦叶有“治霍乱呕逆,痈疽”的功效;芦花有止血解毒,治血崩和上吐下泻的功效。
芦苇根的功效与作用之治疗口臭芦苇根性凉,能清热祛火,芦苇根对虚火口臭,有明显效果,芦苇根可以配合生地,甘草。芦苇根可以使煎出药汁好喝,有加强效果。芦苇根的功效与作用之抗癌近年来,由于发现芦苇根中天门冬酰胺能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扩散并能使细胞生长正常化,使芦苇根身价倍增。芦苇根的功效与作用之肺热咳嗽,肺痈吐脓芦苇根清泄肺热,兼能利尿,可导热毒从小便出,故芦苇根可治肺热咳嗽痰稠及肺痈咳吐脓血。芦苇根的功效与作用之治热淋涩痛芦苇根功能清热利尿,可用芦苇根治热淋涩痛,小便短赤,常配白茅根、车前子等用。芦苇根的功效与作用之河豚鱼中毒芦苇根单用捣汁,或配生姜、紫苏叶等,煎水饮。芦苇根的功效与作用之清热生津芦苇根能清肺热,化痰浊,用于风热犯肺引起的肺热咳嗽,痰稠难出。芦苇根味甘能生津,性寒能清热,可用于热盛伤津口渴者。若用鲜芦苇根汁则清热生津之力更大。芦苇根的功效与作用之治疗口眼干燥治疗干燥综合征口眼干燥,在复方中加入芦苇根,有助于唾液分泌,改善口燥咽干的症状,芦苇根似比石斛更为有效。鲜芦苇根根较干芦苇根更好,宜与生地、麦冬同用。芦苇根的功效与作用之胃热呕哕芦苇根能清胃热而止呕逆,可用鲜品配青竹如、生姜等煎服。芦苇根的功效与作用之芦苇根煮水的功效如果看到自己舌尖明显比,舌头的其他地方红,意味着有肺热,可以用芦苇根煮水喝,清除肺热。日常也可以利用到芦苇根的功效与作用治疗疾病哦,芦苇根煮水就是很好的清热秘方。
长期以来,我国医学家发现芦苇还有特殊的药用价值,令人重视。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均可人药。《本草纲目》谓芦叶“治霍乱呕逆,痈疽”;《本经道源》记载它有“烧存性,治活衄诸血之功”;除芦叶为末,以葱、椒汤洗净,敷之,可治发背溃烂。芦花止血解毒,治鼻衄、血崩,上吐下泻。《本草图经》记载它“煮浓汁服,主鱼蟹之毒。”芦苇既是菜肴中佳晶,又能治热血口渴、淋病。《王揪药解》说它能“清肺止渴,利水通淋。”《本草纲目》记载它能“解诸肉毒”。芦茎、芦根更是中医治疗温病的要药,能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古代十四种药物书籍上都有详尽记载。颇为有名的“千金苇”茎,现在已远销海外。  现代药理证实,芦苇的叶、花、茎、根都含有丰富的药理成分—戊聚糖、薏苡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D——葡萄糖、D——半乳糖和两种糖醛酸以及多量维生素B1、B2、C等十多种,因而受到医、药学界的重视。
苇秆可作造纸和人造丝、人造棉原料,也供编织席、帘等用;嫩时含大量蛋白质和糖分,为优良饲料;嫩芽也可食用;花絮可作扫帚;花絮可填枕头;根状茎叫做芦根,中医学上入药,性寒、味甘,功能清胃火,除肺热;有健胃、镇呕、利尿之功效。芦苇的叶、花、茎、根都含有丰富的药理成分—戊聚糖、薏苡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d——葡萄糖、d——半乳糖和两种糖醛酸以及多量维生素b1、b2、c等十多种,因而受到医、药学界的重视。果实应无太多作用,可以繁衍后代

6,芦苇是什么植物

芦苇是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本科草本单子叶植物,是湿地环境中生长的主要植物,只能回答这么多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里的蒹葭指的就是芦苇
芦苇,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生长在灌溉沟渠旁、河堤沼泽地等,世界各地均有生长,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均可入药。  芦苇的植株高大,地下有发达的匍匐根状茎。茎秆直立,秆高1~3米,节下常生白粉。叶鞘圆筒形,无 芦苇滩上-谭翃晶国画作品  [1] 芦苇滩上2-谭翃晶国画作品  [2]毛或有细毛。叶舌有毛,叶片长线形或长披针形,排列成两行。叶长15-45厘米,宽1-3.5厘米。圆锥花序分枝稠密,向斜伸展,花序长10一40cm,小穗有小花4—7朵;颖有3脉,一颖短小,二颖略长;第一小花多为雄性,余两性;第二外样先端长渐尖,基盘的长丝状柔毛长6—12mm;内稃长约4mm,脊上粗糙。具长、粗壮的匍匐根状茎,以根茎繁殖为主。  编辑本段生态习性  多生于低湿地或浅水中。   芦苇是经常见到的水边植物或干枯的水塘里,芦苇常会和寒芒搞混,区别是芦苇的茎是中空的,而寒芒不是,另外,寒芒到处可见,芦苇是择水而生。   夏秋开花,圆锥花序,顶生,疏散,多成白色,长10~40厘米,稍下垂,小穗含4~7朵花,雌雄同株,花序长约15~25公分,小穗长1.4公分,为白绿色或褐色,花序最下方的小穗为雄,其余均雌雄同花,花期为8~12月。芦苇的果实为颖果,披针形,顶端有宿存花柱。  编辑本段产地分布  芦苇  芦苇生长于池沼、河岸、河溪边多水地区,常形成苇塘。在我国则广布,其中以东北的辽河三角洲、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草原,新疆的博斯腾湖、伊犁河谷及塔城额敏河谷,华北平原的白洋淀等苇区,是大面积芦苇集中的分布地区。  编辑本段繁殖培育  生在浅水中或低湿地,新垦麦田或其他水田、旱田易受害。芦苇具有横走的根状茎,在自然生境中,以根状茎繁殖为主,根状茎纵横交错形成网状,甚至在水面上形成较厚的根状茎层,人、畜可以在上面行走。根状茎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能较长时间埋在地下,1米甚至1米以上的根状茎,一旦条件适宜,仍可发育成新枝。也能以种子繁殖,种子可随风传播。对水分的适应幅度很宽,从土壤湿润到长年积水,从水深几厘米至1米以上,都能形成芦苇群落。在水深20~50厘米,流速缓慢的河、湖,可形成高大的禾草群落,素有“禾草森林”之称。在华北平原白洋淀地区发芽期4月上旬,展叶期5月初,生长期4月上旬至7月下旬,孕穗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抽穗期8月上旬到下旬,开花期8月下旬至9月上旬,种子成熟期10月上旬,落叶期10月底以后。上海地区3月中、下旬从 地下根茎长出芽,4—5月大量发生,9—10月开花,11月结果。在黑龙江5—6月出苗,当年只进行营养生长,7—9月形成越冬芽,越冬芽于5—6月萌发,7—8月开花,8—9月成熟。  编辑本段园林用途  芦苇  [3] 种在公园的湖边,开花季节特别美观。在欧洲国家的公园,经常可见到芦苇优雅的身影。  编辑本段应用价值  为保土固堤植物。苇秆可作造纸和人造丝、人造棉原料,也供编织席、帘等用;嫩时含大量蛋白质和糖分,为优良饲料;嫩芽也可食用;花序可作扫帚;花絮可填枕头;根状茎叫做芦根,中医学上入药,性寒、味甘,功能清胃火,除肺热;有健胃、镇呕、利尿之功效。   《本草纲目》谓芦叶“治霍乱呕逆,痈疽”;《本经道源》记载它有“烧存性,治活衄诸血之功”;除芦叶为末,以葱、椒汤洗净,敷之,可治发背溃烂。芦花止血解毒,治鼻衄、血崩,上吐下泻。《本草图经》记载它“煮浓汁服,主鱼蟹之毒。”芦苇既是菜肴中佳晶,又能治热血口渴、淋病。《王揪药解》说它能“清肺止渴,利水通淋。”《本草纲目》记载它能“解诸肉毒”。芦茎、芦根更是中医治疗温病的要药,能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古代十四种药物书籍上都有详尽记载。颇为有名的“千金苇”茎,现在已远销海外。   现代药理证实,芦苇的叶、花、茎、根都含有丰富的药理成分—戊聚糖、薏苡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d——葡萄糖、d——半乳糖和两种糖醛酸以及多量维生素b1、b2、c等十多种,因而受到医、药学界的重视。   芦苇又是一种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生物量高的优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均可入药良牧草,饲用价值高.嫩茎、叶为各种家畜所喜食。目前大多数都作为放牧地利用,也有用作割草地或放牧与割草兼用,往往作为早春放牧地。芦苇草地有季节性积水或过湿,加之是高草地,适宜马、牛大畜放牧。芦苇地上部分植株高大,又有较强的再生力,以芦苇为主的草地,生物量也是牧草类较高的,在自然条件下,产鲜草3.9~-13.9吨/公顷。每年可刈割2~3次。除放牧利用外,可晒制干草和青贮。青贮后,草青色绿,香味浓,羊很喜食、牛马亦喜食。   芦苇在古代也可用来辟邪,用芦苇制成的绳索即古书所说的“苇索”、“苇茭”很早即被作为辟邪灵物。传说神荼、郁垒曾在度朔山上大桃树下用芦苇绳索捆缚恶鬼,后来皇帝仿照此举,创设了“悬苇索以御凶魅”等一系列法术,这个著名的神话意味着苇索辟邪法同桃木辟邪术一样,都是非常古老的巫术形式。据说夏人便已习惯挂苇茭,后至汉代以至魏晋时期都比较流行。

文章TAG:芦叶  芦苇  什么  什么意思  芦叶  什么意思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