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杜鹃鸟的生活习性

杜鹃科在动物分类学上是鸟纲,鹃形目中的一个科。许多在欧亚非洲的杜鹃科鸟属于孵卵寄生物。它们将它们的卵产在其它鸟的巢内。 杜鹃科也包括走鹃、鸦鹃等不进行孵卵巢寄生的鸟。大多数不寄生的杜鹃科的鸟将它们的巢筑在高树上,鸦鹃是个例外。这种比较大的杜鹃科将它们的巢筑在地面上或低的灌木中。鸦鹃还可以捕食蜥蜴。 杜鹃科的鸟虽然大小不同,但它们的身体细长,尾长,腿强壮。大多数杜鹃科的鸟住在森林里,一些喜欢开放的地区。大多数以食昆虫为生,尤其喜食其它鸟躲避的多毛的蝴蝶的幼虫。 鹃形目中除杜鹃科外还包括蕉鹃科。一些动物学家将麝雉科也并入鹃形目,但是目前它被分为单独的一个目,但这个还依然不很清楚的种的分类还有争议。 杜鹃科 科学分类法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鸟纲 目: 鹃形目 科: Cuculidae 属 凤头鹃属 Pachycoccyx 杜鹃属 Cercococcyx Cacomantis 金鹃属 Rhamphomantis 乌鹃属 Caliechthrus Microdynamis 噪鹃属 Scythrops Ceuthmochares Coua 地鹃属 鸦鹃属 Coccyzus Saurothera Hyetornis Piaya 犀鹃属 圭拉鹃属 Tapera 雉鹃属 Morococcyx 走鹃属 鸡鹃属

杜鹃鸟的生活习性

2,杜鹃鸟的资料

杜鹃鸟】  ·杜鹃(Cercococcyx)  1.所属科目  鸟纲,鹃形目,杜鹃科,杜鹃属的统称。  2.种类  大杜鹃、四声杜鹃、布谷鸟  3.特征  身体黑灰色,尾巴有白色斑点,腹部有黑色横纹。初夏时常昼夜不停地叫。吃毛虫,是益鸟。多数把卵产在别的鸟巢中。也叫杜宇、布谷或子规。  普通杜鹃身长约16厘米,羽毛大部分或部分呈明亮的鲜绿色。大型的地栖杜鹃身长可达90厘米。多数地栖杜鹃呈土灰色或褐色,也有些身上有红色或白色的斑纹。有些热带杜鹃的背上翅膀上有像彩虹一样的蓝色。多种杜鹃的翅短。尾巴较长,有的特别长。尾巴羽毛的尖端还点缀着白色。地栖杜鹃的腿比树栖杜鹃长。脚掌前后有双趾。喙粗壮结实,有点向下弯曲。  4. 独特的繁殖方式  对鸟类的所谓益鸟害鸟的划分是十分不科学的,人们只看对自己是否有利而这样划分的,其实杜鹃很有意思,她们把自己的蛋产在别的鸟类的鸟巢里,而且一般会比别的鸟类早出生,只要一出生他就把其他的鸟蛋推出鸟巢,并发出凄厉的叫声要吃的。  这样的行为依照人类的道德标准来看可以说是非常的邪恶!就是说其他的鸟类养了杜鹃这个杀害了他们孩子的凶手。  5.相关传说  春末夏初,当你在风景区内游览时,常常可以听到“布谷!布谷!”的叫声,或者叫“早种包谷!早种包谷!”这种声音清脆、悠扬,非常悦耳动听。山民门都叫它“布谷鸟”,实际就是杜鹃。它是催春鸟,吉祥鸟,因也叫“布谷鸟”与“子规鸟”。相传它是望帝杜宇死后的化身变的,而杜宇又是历史上的开明皇帝,当他看到鳖相治水有功,百姓安居乐业,便主动让王位给他,他自已不久就去世了。他死后便化作杜鹃鸟,日夜啼叫,催春降福,所以这种鸟十分逗人喜爱。
百度上都有啊,上百度百科

杜鹃鸟的资料

3,请问这是什么鸟

杜鹃(Cercococcyx)----捕虫能手。   鹃形目(Cuculiformes)杜鹃科(Cuculidae)鸟类。常指杜鹃亚科(Cuculinae)和地鹃亚科(Phaenicophaeinae)的约60种树栖种类。杜鹃科分布於全球的温带和热带地区,在东半球热带种类尤多。杜鹃栖息於植被稠密的地方,胆怯,常闻其声而不见其形。体长不一,金鹃(Chrysococcyx属和Chalcites属)体长16公分(6.5吋),地鹃可长90公分(36吋)。多数种类为灰褐或褐色,但少数种类有明显的赤褐色或白色斑,金鹃全身大部分或部分为有光辉的翠绿色。有些热带杜鹃的背和翅蓝色,有强烈的彩虹光泽。除少数善於迁徙的种类外,杜鹃的翼多较短。尾长(有时极长),凸尾,个别尾羽尖端白色。腿中等长或较长(陆栖类型),脚对趾型,即外趾翻转,趾尖向後。喙强壮而稍向下弯。 特征 身体黑灰色,尾巴有白色斑点,腹部有黑色横纹。初夏时常昼夜不停地叫。吃毛虫,是益鸟。多数把卵产在别的鸟巢中。也叫杜宇、布谷或子规。   普通杜鹃身长约16厘米,羽毛大部分或部分呈明亮的鲜绿色。大型的地栖杜鹃身长可达90厘米。多数地栖杜鹃呈土灰色或褐色,也有些身上有红色或白色的斑纹。有些热带杜鹃的背上翅膀上有像彩虹一样的蓝色。多种杜鹃的翅短。尾巴较长,有的特别长。尾巴羽毛的尖端还点缀着白色。地栖杜鹃的腿比树栖杜鹃长。脚掌前后有双趾。喙粗壮结实,有点向下弯曲。 独特的繁殖方式   对鸟类的所谓益鸟害鸟的划分是十分不科学的,人们只看对自己是否有利而这样划分的,其实杜鹃很有意思,她们把自己的蛋产在别的鸟类的鸟巢里,而且一般会比别的鸟类早出生,只要一出生他就把其他的鸟蛋推出鸟巢,并发出凄厉的叫声要吃的。   这样的行为依照人类的道德标准来看可以说是非常的邪恶!就是说其他的鸟类养了杜鹃这个杀害了他们孩子的凶手。
山雀或是画眉的原种!
好哀怨的眼神,像是在感叹此生!
观养鸟!虐待鸟类!
啄木鸟
杜鹃

请问这是什么鸟

4,能告诉我鹃形目的所有品种吗

鹃形目(Cuculiformes)在动物分类学上是鸟纲中的一个目。鹃形目为中小型攀禽。头骨的跗盖型为索腭。嘴形稍粗厚,微向下曲,但不具钩。翅有第5枚次级飞羽。尾8~10枚。脚小而弱,足呈对趾型,即第2、3趾向前,第1、4趾向後。雏鸟为晚成性。尾脂腺裸出。羽无副羽。雌雄大都相似。大多不自营巢,在其他鸟类巢中产卵。分2亚目:   蕉鹃亚目和杜鹃亚目。   世界性分布,约有150种。中国仅有杜鹃科。   鸟纲。为营树栖生活的攀禽,具适于攀缘的对趾型足。喙细而微曲。多数种类营卵寄生(或称巢寄生)繁殖,它们自己不筑巢、不孵卵,而是将卵产于其它鸟巢中,由义亲代孵代养。常见种类有四声杜鹃(Cuculus micropterus),连叫四声一停,叫声似“割麦割谷”,恰好它在迁飞来到时,正值割麦季节。另一种杜鹃是大杜鹃(Cuculus canorus),连叫两声一停,叫声似“布谷”,故又称布谷鸟。二者的区别是:四声杜鹃胸腹部的黑色横斑纹较粗(宽约3~4毫米),斑纹相距也较远,而大杜鹃胸腹部的黑色横斑纹较狭(宽仅1~2毫米),彼此相距较近。这两种杜鹃产卵在上百种鸟类的巢中,主要是产在雀形目鸟巢中。杜鹃卵的颜色常与义亲的卵相似,而发育却较快,孵出后,杜鹃雏鸟就把义亲的卵推出巢外,而独享义亲的哺育。杜鹃是著名的益鸟,嗜食其他食虫鸟类所不敢啄食的松毛虫,对农林业甚为有益。   鹃形目(Cuculiformes)的一些种类以巢寄生的习性而著称,它们产卵于其它鸟的巢中,靠其它鸟代为孵卵育雏。也有一些鹃形目的鸟类不具有巢寄生的习性而是自己孵卵育雏。鹃形目成员有些是善于攀爬的森林鸟类,有些则是地面生活的鸟类,有的以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主食,有的则食植物性食物。鹃形目有3科,我国只有1科。   杜鹃科(Cuculidae),杜鹃是最著名的巢寄生鸟类,羽色有些似鹰,尤以鹰鹃最甚。杜鹃科可划分为杜鹃亚科,鸡鹃亚科,地鹃亚科,犀鹃亚科,鸦鹃亚科和岛鹃亚科6个亚科,只有杜鹃亚科和鸡鹃亚科有巢寄生的习性。杜鹃科中最特殊的是走鹃,在地面快速奔跑,捕食爬行动物等小型动物。杜鹃科有36属132种,我国7属17种。   蕉鹃科(Musophagidae),蕉鹃是鹃形目中自己孵卵育雏,喜食香蕉等植物性食物的类群。蕉鹃羽色鲜艳,常有漂亮的羽冠,栖息于非洲的森林和高山地区,有5属12种。   麝雉科(Opisthocomidae),麝雉是鹃形目最特殊的类群,其分类地位多有争议,过去自成一目,也有时被归入鸡形目。麝雉极擅长攀爬,幼鸟的前肢具两个爪,类似于始祖鸟和孔子鸟,但并非是原始性状,而是对攀缘生活的特殊适应。麝雉栖息于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的水淹森林中,只有麝雉一种。

5,一则关于一种鸟类知识的资料

全世界已发现的鸟类有9000多种,据估计全世界大约有1000亿只鸟。鸟类的分类依据鸟类分类所依据的特征与所有动物分类学研究一样,是以形态学为基础。形态学和比较解剖学的研究已有数百年历史,所积累的资料对于鸟类类群的认识,特别是高级分类阶元的特征,有重大贡献。随着生物科学和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显微形态学、生理生态学、行为学、细胞遗传学和生物化学等领域的技术成果也应用于分类特征和亲缘关系、种系发生等方面的分析,这些成果大大深化了对系统分类学的研究。鸟类分类列表 :古鸟亚纲:包括始祖鸟等中生代的原始鸟类,同时具有鸟类和爬行动物的特征。 今鸟亚纲:包括现存的所有鸟类和一些已经灭绝的早期鸟类。齿颚总目:包括黄昏鸟等中生代的早期鸟类。古颚总目:即走禽,不会飞或不善飞,善于奔跑。鸵鸟目:仅一种,即非洲鸵鸟,现存最大的鸟。 美洲鸵鸟目:1科2种,美洲最大的鸟。鹤鸵目:2科4种,包括鸸鹋和鹤鸵,现存第二大的鸟。无翼鸟目:1科3种,新西兰特有的小型走禽共鸟形目:1科46种,美洲的小型走禽。 (这个字是“共+鸟”,无法打出来)楔翼总目:即企鹅,不会飞而善于游泳。企鹅目:1科18种企鹅。 今颚总目:包括绝大多数鸟类,多数可以飞行,我国只有这一总目的鸟类。潜鸟目:1科,善游泳和潜水,在陆地行动笨拙。 鸊鷉目:1科,善游泳和潜水。 鹱形目:3~4科,大洋性鸟类,善于飞翔,包括信天翁、鹱和海燕等。 鹈形目:6科,温热带的游禽,包括鹈鹕、鲣鸟、鸬鹚、军舰鸟等。 鹳形目:7科,大中型涉禽,包括鹳、鹭、鹮等。 雁形目:2科,游禽,包括鸭、雁、天鹅等。 隼形目:4~5科,鹰、雕、隼、兀鹫等所有白天活动的猛禽。 鸡形目:6科,各种鹑、雉、鸡,善奔跑不善飞行。 鹤形目:12科,包括鹤、秧鸡、鸨、三趾鹑等。 鸻形目:16~17科,包括鸻鹬类、鸥类和海雀类3大类,有时也分成3个目。 鸽形目:包括现存的鸠鸽科、沙鸡科和已经灭绝的渡渡鸟 鹦形目:1或多科,各种鹦鹉。 鹃形目:3科,包括杜鹃、蕉鹃和麝雉等。鸮形目:2科,包括所有夜间活动的猛禽,即鸮(猫头鹰)。 夜鹰目:5科,夜行性的鸟类,包括夜鹰、蟆口鸱、油鸱、林鸱、裸鼻鸱等。雨燕目:3科,包括雨燕、凤头树燕和各种蜂鸟。鼠鸟目:1科,特产于非洲,今颚总目中唯一分布限于一个大洲和唯一不分布于我国的目。咬鹃目:1科,热带的美丽攀禽。佛法僧目:9科,多样化的攀禽,包括犀鸟、翠鸟、蜂虎、佛法僧等。 鴷形目:6科,种类繁多的典型攀禽,包括啄木鸟、鵎鵼、须鴷等。雀形目:最进步最成功的鸟,即各种鸣禽和亚鸣禽,或称栖禽,包括半数以上的鸟类,包括超过60个科。
企鹅目:1科18企鹅
NKJ
黑头蜡嘴雀又叫梧桐、大蜡嘴、铜嘴。属雀形目,雀科。属候鸟,繁殖在我国东北地区,迁徙到南方过冬。这种鸟叫声好听、宏亮。经过训练后可以学会叼吻、打弹等技艺。在北方的春节庙会上可以看到这种表演。 【形态特征】 黑头蜡嘴雀体长约21厘米,全身羽毛灰褐色,头部、翅膀尖、尾部黑色。由于嘴巴呈黄色的粗大圆锥型,顾得名“蜡嘴”。雌雄鸟区别不大。 【生活习性】 在春秋季节结群飞行,在各种地形环境都可见到。由于飞行速度快,在飞过时可听到翅膀振颤的声音。鸣叫似哨音,求偶期更高昂。以野生植物的种子、果实、嫩芽为食。 【饲养管理】 黑头蜡嘴雀的笼子没特殊要求,只要不影响跳跃即可。如作为训练用,可用脖链栓着,放在鸟架上。一般用的鸟架为制的,长约40~50厘米,直径1.5厘米,中间一段缠上棉线,便于鸟栖息。 黑头蜡嘴雀喜欢吃麻籽、葵花籽、苏子等油料作物的种子。这些食物在训练时可作为奖励用,平时不可喂多,以鸡蛋米和蔬菜、水果为主。 刚买来的鸟,性情比较急躁;所以上架一定要注意脖链的长度,以免缠颈死亡。如果鸟的情绪无法稳定,上下翻飞,可用水将羽毛淋湿,控制使其活动;也可喂给用葵花籽

6,谁知道杜鹃鸟和杜鹃花的资料及相关知识

杜鹃属鹃形目,杜鹃科,全球大约有60多种。杜鹃广泛地分布于全世界,特别是旧大陆的温带和热带地区。常栖息在森林和灌木丛中,颇为害羞。往往是只闻其声,不见其形。我们常根据它们的叫声来给它们命名。 普通杜鹃身长约16厘米,羽毛大部分或部分呈明亮的鲜绿色。大型的地栖杜鹃身长可达90厘米。多数地栖杜鹃呈土灰色或褐色,也有些身上有红色或白色的斑纹。有些热带杜鹃的背上翅膀上有像彩虹一样的蓝色。多种杜鹃的翅短。尾巴较长,有的特别长。尾巴羽毛的尖端还点缀着白色。地栖杜鹃的腿比树栖杜鹃长。脚掌前后有双趾。喙粗壮结实,有点向下弯曲。 多种杜鹃最惹人注目的特性是把蛋下在别的鸟类的窝里,靠其他鸟来帮它孵化。这种“寄生”的方法对提高小杜鹃的生存能力倒也很有好处。那些自己养育子女的杜鹃则用树枝把窝筑在低矮的灌木丛中,蛋由父母轮流孵化。小杜鹃孵出来以后父母双方共同喂养。 http://demo.teacherhome.com.cn/TeacherHome_RS_01/SID-H101/SID10001/RID-TT3/RID-H44/1000100024376.TXT杜鹃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杜鹃可在家庭盆栽观赏,深受人们喜爱。根据栽培的实践经验,具体介绍如下: 一、选择花盆 花盆一般用透水、透气能力强的素烧盆为好,不宜用带釉的盆或缸栽植,因为这种容器吸水性和透气性能差,浇水后土壤不易干,时间长了,易引起烂根,严重时造成植株枯死。所以,凡栽在紫砂盆、釉盆及缸里的杜鹃花,应在盆底孔洞上多垫些盆片,保证排水畅通。 二、上盆与换盆 杜鹃花的上盆时间,正常情况都在秋季开花前进行。上盆时,先在盆底摆放粗粒的排水层,然后填入培养土,上盆后先放阴凉处加强喷水、浇水管理,使其迅速缓苗,5天至7天后可放在适当的位置进入正常管理。栽培多年的杜鹃花,盆土肥力大减,土质结构变差。应每隔2年至3年换盆一次,植株较大的3年至5年换盆一次。 三、土质 杜鹃适宜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中生长,忌碱性和黏质土壤。适宜的土壤pH值为4至7,pH值超过8,则叶片黄化,生长不良而逐渐死亡。盆土要用排水良好、土层疏松肥沃、pH值5.5至7之间的酸性土为宜,可由腐叶土、苔藓、山泥以2:1:7的比例混合而成,也可用松针土、腐叶土、兰花泥、锯末等。 四、浇水 浇水的原则:见干见湿,重点浇透。要避免多次浇水不足,只湿表层土,形成“腰截水”,下部根系缺乏水分,影响杜鹃的正常生长;土壤水分过多容易烂根。所以要科学地确定浇水次数、浇水时间和浇水量。 1.保证水质 浇水要用酸性、清洁卫生的河水或塘水为好。用自来水或可供饮用的井水浇杜鹃之前,应提前1天至2天晒水,这样做的好处,一是使自来水中的氯气挥发掉,二是提高水温。因杜鹃的根纤细,对土壤温度的变化很敏感,如果直接浇未经晾晒的自来水,就容易引起落叶落花。特别是冬季给室内杜鹃浇水时,应保持水温与室温一致(水温和气温的温差不超过5℃),才能不会使其受到伤害。 2.合理确定浇水量 杜鹃喜湿润伯干旱,但不耐渍水,对水分特别敏感,莳养杜鹃时要特别注意控制好水分。浇水多少应依据天气情况、盆土干湿情况、生长发育阶段的需要而定。 (1)不同生长时期浇水量的确定 生长旺盛期、开花孕蕾期,要供足水,生长缓慢及冬季以保持土壤不干即可。生长季节若浇水不及时,根端失水萎缩。展叶期缺水则易导致叶色变黄,新叶不舒展,叶片下垂或卷曲,嫩叶从尖端起变成焦黄色,最后全株枯黄。花期缺水,则会造成花瓣绵软下垂,花朵凋萎,色不艳,花期短。水分偏多,则使老叶变薄,轻者叶片变黄、早落,生长停止,严重时会引起死亡。挽救的办法是将植株置于通风良好地段,控制浇水次数与水量,加强病虫害防治,细心养护,约需半年至一年可恢复过来,这一时期严禁施肥。 (2)根据土的干湿程度确定浇水量 判断土壤干湿,不能只看土层表面,要用手触摸土的干硬,手指无法掀动说明已经很干燥。如果是盆栽,盆壁颜色暗沉,说明盆土潮湿,泛白则干,如果发现叶片稍呈软垂,应立即浇水。 (3)新栽或新换盆浇水量的确定 对于新栽盆或新换盆的杜鹃,第一次浇水应浇透,一般应浇两次,第一遍渗下去后,再浇一遍。用干的细腐叶土或泥炭土盆栽时,这种土不易浇透,有时需要浇多遍才行。遇到这种情况,最好先将士稍拌湿,放1天至2天再盆栽。 3.注重叶面喷水 杜鹃喜湿润的环境,对空气湿度要求较高。向杜鹃叶面喷水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可冲洗掉叶片上的尘土,有利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进行,并能增强植株对炎热高温的适应能力。在干旱的高温季节,应增加喷水的次数,保持空气的湿度。

文章TAG:鹃形目  杜鹃  杜鹃鸟  的生活  鹃形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