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什么是泥鳅啊

你好,泥鳅也属于鱼的一种,昼伏夜出,喜好阴冷,,害怕阳光,

什么是泥鳅啊

2,泥鳅是鱼类吗

是鱼、 泥鳅属鲤形目,鳅科,花鳅亚科,泥鳅属。 泥鳅在水中生活,有鳍、尾,无鳞,用鳃呼吸,它是鱼。用腮呼吸是鱼的特有属性,在水中生活、有鳞、鳍、尾是鱼的一般属性。
科: 鳅科 亚科: 花鳅亚科 属: 泥鳅属

泥鳅是鱼类吗

3,泥鳅是鱼类吗

■泥鳅是鱼吗 ? 泥鳅在水中生活,有鳍、尾,无鳞,用鳃呼吸,它是鱼。 用腮呼吸是鱼的特有属性,在水中生活、有鳞、鳍、尾是鱼的一般属性。 所以可得出如下结论: 鱼是有尾、鳞、鳍,并用腮呼吸的水生动物。
不是的!泥鳅是软体动物的

泥鳅是鱼类吗

4,泥鳅鱼吃什么

吃烂泥里面有营养的杂质 杂食 既吃肉质的小鱼食 也吃植物性饲料
小鱼
人家艰苦奋斗,吃的是泥巴,吃的是无奈
泥鳅鱼是什么?请问是泥鳅吗?
吃土里 的微生物
吃烂泥里面有营养的杂质 杂食 既吃肉质的小鱼食 也吃植物性饲料

5,泥鳅是鱼吗

不是。
泥鳅是鱼
是鱼
鳅在水中生活,有鳍、尾,无鳞,用鳃呼吸,它是鱼。 用腮呼吸是鱼的特有属性,在水中生活、有鳞、鳍、尾是鱼的一般属性。 所以可得出如下结论: 鱼是有尾、鳞、鳍,并用腮呼吸的水生动物
鱼的定义:身体一般呈梭形,用腮呼吸,里片表面有一层鳞片身体两侧有侧线,用鳍运动 所以泥鳅是鱼

6,泥鳅的形态特征有哪些

形态特征如下:一般饲养的泥鳅,体长筒形,体表呈深灰色,腹部 稍浅,且随生活环境而异。泥鳅尾鳍圆形;体部圆鳞细 小,深陷皮内;侧线完全。黏液丰富。泥鳅头小且无鳞, 眼小,并有皮膜覆盖。口下位略呈马蹄形,可以吮吸底 泥,从中摄食有机碎屑和底栖生物。泥鳅有2对触须,5 对吻须,下领须2对较短。触须感觉十分灵敏,像一把 小圆形刷不停地摆动,可以钻入泥土中寻找食物,并帮 助将食物送人口腔。
泥鳅,体形细长,前段略呈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圆,头小。口小、下位,马蹄形。眼小,无眼下刺。须5条。鳞极其细小,圆形,埋于皮下。体背部及两侧灰黑色,全体有许多小的黑斑点,头部和各鳍上亦有许多黑色斑点,背鳍和尾鳍膜上的斑点排列成行,尾柄基部有一明显的黑斑。
(一)种类及分布泥鳅,俗称鳅。种类较多,有泥鳅、大鳞副泥鳅、内蒙泥鳅(埃氏泥鳅)、青色泥鳅、拟泥鳅、二色中泥鳅等等。全世界有十多种,外形相差无几。目前普遍养殖的是泥鳅,有少量养殖大鳞副泥鳅。泥鳅的自然分布很广,在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各地河川、沟溪、水田、池塘、湖泊及水库等天然淡水水域中均有分布,尤其以长江和珠江流域中下游分布极广,单位产量不高,但群体产量大。泥鳅在国外广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日本、朝鲜、俄罗斯、印度等地。泥鳅生命力很强,对环境适应性高,其食料粗杂易得,养殖占地面积少,用水量不大,易于饲养,便于运输,而且成本低,收益大,见效快。因此,除了发展规模养殖外,可利用各种水体,如稻田、洼地、坑塘等处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地发展泥鳅养殖。可以预料泥鳅养殖业在我国的水产养殖中,特别是在农村家庭副业中能得到有力的发展,有很好的前景。(四)泥鳅的生活习性及特点1.生活习性(1)底栖性 泥鳅属于温水性底层鱼类,喜欢栖息在沟渠、塘堰、湖沼、水田等软泥多的水体浅水区,或是腐植质多的淤泥表层。一般情况,几乎不游到水体的上、中层活动。(2)喜温性 泥鳅适宜水温为15-30℃,最适水温为25-27℃,当夏天水温超过34℃,冬天水温低于6℃,或枯水期天旱干涸时,它都会潜到10-30厘米深的泥层中呈不食不动的休眠状态。在休眠期间,只要泥层中有水分湿润皮肤,就能维持生命。这是因为,泥鳅除了能够用鳃呼吸外,还能用皮肤和肠呼吸。(3)耐低氧 肠呼吸是泥鳅特有的生理现象。泥鳅的肠壁薄而血管丰富,具有辅助呼吸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当水温上升或水中缺氧时,泥鳅垂直游窜到水面呼吸空气,下沉时会发出身体拍击水面的响声。吞吸的空气在肠管中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氧气,多余的废气及肠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则由肛门排出体外。泥鳅的耐低氧能力远胜于其它养殖鱼类,适合于高密度养殖。在池塘精养其它养殖鱼类因缺氧而死亡时,泥鳅仍能正常活动,因此,增产潜力很大。在运输过程中也不会因缺氧而死亡。(4)善逃逸 泥鳅很善于逃跑。春、夏季节雨水较多,当池水涨满或者池壁被水冲出缝隙时,泥鳅会在一夜之间全部逃光,尤其是在水位上涨时会从鳅池的进出水口逃走。因此,养泥鳅时务必加强防逃管理。检查进出水口防逃设施是否完好,是否有堵塞现象,要及时排水,防止泥鳅逃逸。(5)夜食性 泥鳅习惯在夜间吃食,但在产卵期和生长旺盛期白天也摄食。在人工养殖时,经过驯化也可改为白天摄食。无论是幼鳅还是成鳅,对于光的照射都没有明显的趋光或避光反应。2.食性 泥鳅对食物的要求不十分挑剔,水中的泥沙、腐植质、其它动物吃剩下的碎物都是它的食物。摄食的饵料生物种类有水生的动物、植物等。泥鳅在全长为3—5厘米时,喜食腐植质,其次小型甲壳动物、昆虫等,胃肠食物团中,泥沙和腐植质比例高达70%左右,生物饵料的重量只占30%。全长在5—8厘米时喜食水中浮游动物、丝蚯蚓等,偶尔也食藻类、小食物碎屑和水草的嫩叶与芽等。当全长在8—10厘米时,食性偏杂,主食碎屑、硅藻、高等水生植物的根茎、叶、种子经及大型浮游动物,也食部分藻类和微生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以利用施肥培养生物饵料,也可投喂价格较低廉的商品饲料,如米糠、麸皮、豆渣、三等面粉等,此外还有螺蛳、蚯蚓、蚕蛹粉、河蚌肉及禽内脏等。泥鳅与其它鱼类混养,则可以食鱼类的粪便、残渣,所以泥鳅被称作池塘中的清洁工。泥鳅无论是摄食天然饲料,还是摄食人工饲料,都表现对动物性饲料有明显的喜食性。由于泥鳅的食性杂,所以来源广而又丰富的饵料对其快速生长、增加产量十分重要。3.摄食与消化 泥鳅随着个体的增大,食性也在增大,我们经常可以见到泥鳅因贪食而吃得饱饱的,特别是在饵料生物丰富的情况下,肚子都吃得圆溜溜的。 泥鳅属鲤形目,鳅科,泥鳅属。泥鳅的生命力很强、繁殖快、饵料杂,是一种最易饲养又可获得高产的鱼类。泥鳅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还含有脂肪、核黄素、磷、铁等营养成份;在医药上,对面疔、腮腺炎等均有一定的疗效,也是外贸出口的主要水产品之一。它已成为庭院养殖、坑塘等小水面养殖的主要品种。 (一)特征特性 泥鳅体较长,前段稍园,后段侧扁。眼小,口下位,唇发达,口须5对。鳞小埋于皮下,胸鳍、尾鳍园形,基部有一园形黑点。体灰黑,并杂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斑点,体色一般因其生活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别。腹部颜色较浅,体表沾液丰富。 泥鳅属底层鱼类,多栖息于静水及水体有软泥的底层,除特殊原因外,一般不到水体的上、中层活动。生长适宜水温为15―30℃,最适生长温度为25―27℃,当水温在5℃以下,或夏天35℃以上,以及天旱少水时,它都会潜入泥层中进行“休眠”,只要土壤中稍有湿气能湿润皮肤时,就能够维持生命。 泥鳅除用鳃和皮肤呼吸外,还能进行肠呼吸,这是它特有的生理现象。其肠壁薄而血管丰富,能进行气体交换,当水中缺氧时,它浮游水面,吸进空气,在肠管内吸收氧气,然后再从肛门排出废气。泥鳅的另一特点是极会逃走,当池水涨水时,只要池埂有洞,它就会大量逃走。尤其是在春、夏季晚间或雨天,水位上涨后,泥鳅很容易从进水口和出水口逃逸。因此,防逃是人工养殖泥鳅过程中值得重视的环节。 泥鳅为杂食性,在幼苗阶段,体长在5厘米以下时,主要摄食枝角类浮游动物。体长5―8厘米时,转变为杂食,除甲壳类、昆虫幼体、丝蚯蚓等底栖动物外,还摄食藻类、高等植物和有机残渣、碎屑等。体长长到8厘米以上时,则以摄食植物性饵料为主,如硅藻和高等植物的根茎叶及种子。泥鳅特别贪食,在天然水体中多在夜晚摄食,产卵期和生长旺季,也在白天摄食。当水温在25―27℃时,食欲最旺,生长迅速,水温超过30℃或低于15℃时,食欲减退,生长缓慢。 泥鳅一般两冬龄可达性成熟。产卵期在4―9月,以5―7月最盛,适宜水温为25―26℃。产卵时雄鱼紧紧卷住雌鱼,压着雌鱼腹部,使卵向体外排出,与此同时雄鱼排出精子进行体外受精。卵常产在水沟、浅水带、水田、水草禾苗根处。卵黄色,园形,粘着性较差。 (二)泥鳅繁殖 1、自然产卵繁殖:在产卵池里放入亲鳅,当水温上升到18℃以上时,在池内放置已消毒的棕片、杨柳树根、水草等作为鱼巢。发现泥鳅产卵后,将已附卵的鱼巢转入孵化池,同时再放入新的鱼巢,待其再产卵。受精卵孵化对水质水温要求不高,一般养殖水体均可孵化,最适水温为20―28℃,大约2天左右时间仔鱼可以出膜。 2、人工催产繁殖:在4―5月气温适宜时,将亲鳅捕起,选择其腹部柔软,色泽略带粉红色,临近产卵征兆的亲鱼,体长在12厘米,体重20克以上,最好40克左右的个体,进行药物催产。其剂量,每尾雌鳅可用鲤pg 1个或lrh-a5―10微克,雄鳅剂量减半。然后将催产后的亲鳅放入产卵池,让其自行产卵受精或进行人工受精。最后将受精卵上巢进入孵化池孵化。这种方法可以准时大量有计划地获得鳅苗。 3、放种补充繁殖:这是最简便的繁殖方法。即在养鳅水体中投放适量成熟的泥鳅,但先不能放养其它鱼类,到生殖季节放置一些人工鱼巢,泥鳅在养殖池塘中产卵,在原池孵化,苗种可用小箱培育,然后仍然在原池中饲养。 (三)人工饲养 1、专池养鳅:一般为专门从事泥鳅养殖的生产者所采用的养殖方式。池塘以泥底为好,如果是水泥池,则应铺泥土15―20厘米深。池塘面积不宜太大,以一亩左右为宜,每亩可放3―4厘米长的鳅苗5―10万尾。在放苗前应铺施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培育大量的浮游动物作为泥鳅的饵料。放苗以后,逐步加强饲料投喂,并追施有机肥料,投喂的饵料主要种类有米糠、豆饼、麸皮、豆渣、蚕蛹粉、蚯蚓及食品加工废弃物等。肥料有人畜禽粪、农作物禾秆堆肥等。如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投饵量应减少。一般饲养8―10个月可以捕获,高产的每亩可达 250―400千克。每尾体长15厘米左右,体重10―15克达到商品规格。 2、稻田养鳅:在稻田放养泥鳅,可以利用田中蚯蚓、摇蚊幼虫、水蚤和杂草等天然饵料生物,投喂少量的饲料,就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由于泥鳅生活力强,即使在稻田放水晒田时,能钻进湿泥里利用肠道和皮肤呼吸来维持其生命。所以泥鳅是稻田养殖较理想的对象之一。稻田建设与养其它鱼类一样,在田中挖掘一个或几个鱼溜,面积2―3平方米,深约50厘米,鱼溜与鱼沟相通,鱼沟开成“田”字或“井”字型。进出水口都要设置拦鱼设施防逃。每亩稻田放养体长3厘米左右的鳅苗1.5―2万尾,注意避免使用石灰和农药,适当投饵和施肥,秋季收稻谷后起捕,或灌水继续养殖,于翌年开春耕田时再捕捞上市。一般每亩稻田可收获泥鳅 30―50千克。 此外,在种藕、植莲、菱白等水生植物的水面里,可放养一定数量的泥鳅。一般亩放千尾左右,只要饲养管理得当,水面收入可以提高。 3、家庭养鳅:即利用房前屋后或菜园坑凼和蓄水池进行泥鳅饲养。一般可按每亩投入长3―4厘米的鳅苗4000―5000尾放养,也可与黄鳝、鲤鱼放在一起混养。平时注意投饲和施肥,如剩饭菜、畜禽粪、菜叶等,饲料要植物性与动物性配合使用。同时控制好水质,当发现泥鳅窜出水面“吞气”时,表明水体中缺氧,应停止施肥,并更换新水。泥鳅个体长到15-20厘米时即可捕获上市。经8―10个月的饲养,亩产可达100千克以上。 (四)捕捞方法 由于泥鳅个体小,具有钻泥的特性,所以捕捉有一定难度。根据泥鳅的其他特点,可采用以下几种捕捞方法: 冲水捕捞:即在靠近进水口的地方,铺上密眼渔网,再从进水口放水,由于泥鳅有逆水逃逸的习惯,从而聚集到进水口处,然后适时将先铺设的网具提起,使泥鳅被捕获。 食饵诱捕:把带有香味的米糠或其他适口的饵料置于网具内,待泥鳅诱入觅食时,将网具适时提起而捕获。也可以将诱饵装入鱼蒌或麻袋,放入水底,能使大量泥鳅进入蒌、袋之中,往往于傍晚放入,第二天清晨取出,能捕获一定数量的泥鳅。 干池捕捉:当秋后水温降低到15℃以下,泥鳅便逐渐钻入池塘底泥之中。可采取排干池水捕捉。一般先将塘水抽干,后把池底泥挖若干小沟,泥鳅会集中到排水沟内而进行人工捕捉,或将含鳅淤泥挖入铁筛,用水冲去泥土而捕获。 (五)暂养及运输 1、暂养:捕捉到的泥鳅,在出售前要经过1―3天的暂养,以去掉鱼肉的泥味,并可使其肠内粪便排空。这样既可提高泥鳅的食用价值,又能保持运输过程中的水质良好,提高成活率。 泥鳅暂养,可在竹篓或木桶内进行。而竹篓是常用的暂养器具。即将装鱼的竹篓放在水中,篓的1/3露出水面,以保证泥鳅进行呼吸。一个上口直径24厘米,底径65厘米,高24厘米的竹篓在静水中可暂养泥鳅7―8千克,在流水中则可暂养15―20千克。也可用小型浮动式网箱进行暂养。 用木桶或铁箱暂养时,每升水放泥鳅140克左右,暂养之初,每天至少换水 4―5次,两天后每天可换水2―3次。每次换桶内水量的1/3左右。 2、运输 运输方法多采用干法和尼龙袋充氧运输。运输时间在2―3小时以内,可采用干法运输,即把泥鳅装入有适量湿软草的容器内,保持泥鳅皮肤湿润的条件下进行运输。在远程运输时,可采用尼龙袋充氧运输。每个60×120厘米的尼龙袋中,加入少量的水或冰块后,装泥鳅10千克,再充入氧气,扎紧袋口,将袋放入纸箱或木箱中即可运输。 (六)病害防治 泥鳅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做好病害防治工作,常见的病害有赤鳍病、水霉病、气泡病、曲骨病、车轮虫病、舌杯虫病、农药中毒及其它生物敌害等。主要防治方法如下: 1、微生物引起的疾病防治 赤鳍病:此病对泥鳅危害大、发病率高,由杆菌引起。症状为,先是鱼鳍或体表部分表皮剥落,呈灰白色,肌肉开始腐烂,肛门部位发红,继而在这些部位出现血斑,并逐渐变为深红色,严重时出现鳍条脱落,不摄食,直至死亡。主要流行于夏季。防治方法:应避免鱼体受伤,苗种放养前应用4%的食盐水浴洗消毒;发病时,可在饲料中拌入氯霉素投喂。 水霉病:鳅卵防治用每立方水放食盐400克加小苏打400克的溶液洗浴1小时。病鳅可用3%的食盐溶液浸洗5―10分钟。 打印病:病灶一般呈椭园形,园形,浮肿有红斑。患处主要在尾柄基部。流行于7―8月份。治疗可用1克/立方的漂白粉或2―4克/立方的五倍子进行全池泼洒。 2、寄生虫引起的病害防治 车轮虫病:寄生于鳃部和体表。患病后摄食量减少,离群独游,严重时虫体密布,如不及时治疗,会引起死亡,流行于5―8月份。预防措施是用生石灰清塘;治疗方法为按池水每立方用晶体敌百虫0.7克全池泼洒。 舌杯虫病:寄生于泥鳅的皮肤或鳃上,平时摄取周围水中的食物作营养,对泥鳅没有多大影响。但若大量寄生在鳅苗上,会造成呼吸困难,严重时导致鳅苗死亡。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以5―8月份较为普遍。预防主要是应在鳅种放养前用8 克/立方水硫酸铜溶液浸洗15―20分钟,发病后治疗则用0.7克/立方水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 3、农药中毒症 农田中使用的各种化学农药,其残毒会不同程度地污染水质,使泥鳅中毒致死。此症易给稻田养殖泥鳅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为了确保泥鳅安全,必须严格控制农药使用量和洒药方法。

文章TAG:泥鳅鱼  什么  泥鳅  泥鳅鱼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