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光肩星天牛的特征描述

成虫:体长17~39毫米,漆黑色,带紫铜色光泽。前胸背板有皱纹和刻点,两侧各有一个棘状突起。翅鞘上有十几个白色斑纹,基部光滑,无瘤状颗粒。 卵:长5.5毫米,长椭圆形,稍弯曲,乳白色;树皮下见到的卵粒多为淡黄褐色,略扁,近黄瓜子形。幼虫:体长50~60毫米,乳白色,无足,前胸背板有凸形纹。蛹:体长30毫米,裸蛹,黄白色。

光肩星天牛的特征描述

2,观察日记星天牛作文

今天,我、爸爸和妈妈在睡午觉,知了在lou下大叫。“知了,知了。”害的我们都睡不着觉。这时,我对妈妈说:“我们去lou下捉知了吧!”妈妈说:“好的!”  到了lou下,我们走到柳树旁边,看见了一只知了,把手一伸,抓住了知了。那才发现,它不是知了,而是星天牛。星天牛是种kun虫。触角比身体长一点的是目的,触角比身体长很多的是公的。我抓的是公的哦。

观察日记星天牛作文

3,抓住一只虫问下是啥虫

学名:星天牛 附图: 简介:是日本、中国及韩国特有的一种天牛,一般都被当地认为是害虫。每只雌性星天牛一次交配就可以产达200颗卵,而每颗卵都会被分开藏在树皮中。当幼虫孵化时,它会咀嚼入树内,造成一条通道用来结蛹。由产卵至结蛹及成虫为期可以达12-18个月。星天牛的虫患可以杀死多种不同的硬木树。 希望可以帮到您!
天牛, 这种叫星天牛, 遍布全国 一种害虫
甲虫,树上很多,危害很大,学生经常把它抓来玩。

抓住一只虫问下是啥虫

4,白星天牛吃什么

幼虫一般蛀食较大植株的基干,在木质部乃至根部为害,树干下有成堆虫粪,使植株生长衰退乃致死亡。成虫咬食嫩枝皮层,形成枯梢,也食叶成缺刻状。星天牛昆虫纲 Insecta 鞘翅目 Coleoptera 天牛科 Cerambycidae星天牛体翅黑色,每鞘翅有多个白点。它体长50mm,头宽20mm。
海棠,幼虫开始蛀入木质部、樱花、紫薇、柳树。 以幼虫在蛀食寄主植物枝干造成危害星天牛是一种园林植物钻蛀性害虫、叶片等作营养,幼虫孵化后首先在树干皮下蛀食、悬铃木、合欢等植物,并在木质部下蛀食。主要危害杨树,会有酱油状汁液流出。该虫在皮下蛀食时。成虫羽化后首先咬食嫩枝的皮层、桑树,可作为该虫危害的标志,随着虫龄增大

5,光肩星天牛发生特点是什么

光肩星天牛为害杨、柳、元宝枫、榆、糖槭、七叶树、悬铃木等。此虫在我国广泛发生,严重为害杨、柳、榆等。受害的木质部被蛀空,树干易风折或整株枯死。【形态特征】成虫体黑色,有光泽,雌体长22~35毫米,宽8~12毫米;雄体长20~29毫米,宽7~10毫米。头部比前胸略小,自后头经头顶至唇基有1条纵沟,以头顶部分最为明显。触角鞭状,自第三节开始各节基部呈灰蓝色。雌虫触角约为体长的1.3倍,最后1节末端为灰白色。雄虫触角约为体长的2.5倍,最后1节末端为黑色。前胸两侧各有1个刺状突起,鞘翅上各有大小不等的由白色绒毛组成的斑纹20个左右。鞘翅基部光滑无小突起。身体腹面密布蓝灰色绒毛。腿节、胫节中部及跗节背面有蓝灰色绒毛。卵乳白色、长椭圆形,长5.5~7毫米,两端略弯曲,将孵化时,变为黄色。幼虫初孵幼虫为乳白色,取食后呈淡红色,头部呈褐色。老熟幼虫身体带黄色,体长约50毫米,头宽约5毫米,头部为褐色。前胸大而长,其背板后半部较深,呈凸字形。蛹全体乳白色至黄白色,体长30~37毫米;宽约11毫米,附肢颜色较浅。触角前端卷曲呈环形,置于前、中足及翅上。【生物学特性】1年1代或2年1代。卵、幼虫、蛹均能越冬。成虫5月开始出现,7月上旬为羽化盛期。成虫白天活动,补充营养时取食杨、柳等叶柄、叶片及小枝皮层,补充营养后2~3天交尾,成虫一生进行多次交尾和多次产卵,先用上颚咬1个椭圆形刻槽,然后把产卵管插入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产卵,每刻槽产卵1粒,产卵后分泌胶黏物封塞产卵孔;每产1粒卵,便在干皮上造成约1厘米2的韧皮层坏死。每个雌虫平均产卵约32粒,主要集中在树干枝杈或萌生枝条的部位。成虫飞翔力不强,易于捕捉,无趋光习性。雌虫寿命14~66天;雄虫3~50天。卵期11天。幼虫孵出后,开始取食腐坏的韧皮部,排出褐色粪便。2龄幼虫开始向旁侧取食健康树皮和木质部,并将褐色粪便及蛀屑从产卵孔中排出。3龄末或4龄幼虫开始进入木质部为害,排出白色木屑。起初隧道横向稍弯曲,然后转向上方。一般木质部的隧道仅为栖息场所,幼虫常回到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取食,粪便随即排出隧道,所以被害树干,树皮呈掌状陷落。在河北省,其1代的最终存活率约为17.78%。由于虫道集中分布,常使树干局部中空,外部膨大呈长30~70厘米的“虫疱”。斑啄木鸟和花绒坚甲是其天敌,对控制该天牛的发生和为害有较好的作用。
最主要的区别不是:看成虫鞘翅上,鞘翅顶端有颗粒的,就是星天牛,没有的就是光肩星天牛。可危害多种阔叶树,象光肩星天牛最主要吃杨、柳、榆、槭等。
最主要的区别不是:看成虫鞘翅上,鞘翅顶端有颗粒的,就是星天牛,没有的就是光肩星天牛。可危害多种阔叶树,象光肩星天牛最主要吃杨、柳、榆、槭等。

6,昆虫记天牛的外形和生活特征

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品种极多,全世界有2万种,我国就有2000种,但皆大同小异,其生活习性差异不大。自古以来,儿童就喜欢将其捉来玩耍,可见它是一种玩赏价值较高的昆虫。 儿童玩赏较多的主要是星天牛和桑天牛。星天牛又名曰星天牛,在我国分布于大部门地区,日本、缅甸、朝鲜等国也有分布。 天牛因其力大如牛,善于在天空中飞翔,因而得天牛之名;又因它发出“咔嚓、咔嚓”之声,其声很象是锯树之声,故又被称作“锯树郎”。此外,我国南方有些地区称之为“水牯牛”,北方有些地区称之为“春牛儿”。 此虫因种类不同,体形的大小差别极大,最大者体长可达11厘米,而小者体长仅0.4~0.5厘米,此虫最特别的特征是其触角极长,我国华北有一种叫做长角灰天牛的,其触角长度可达自身体长的4~5倍,普通所见的天牛,其触须亦可达10厘米左右。另外一个特征就是它强有力的下巴。 天牛体色大多为黑色,体上具有金属的光泽,其成虫常见于林区、园林、果园等处,飞行时鞘翅张开不动,由内翅扇动,发出”营营“之声。它多数为1年发生1代,也有3年2代或2年一代的,是危害杨、柳、桑、槐、梧桐、苦楝等树木的害虫。 其幼虫在被害树木的木质中越冬,翌年3月以后开始活动蛀食,多数幼虫在树中凿成长4厘米左右,宽2~3厘米的蛹室和直通表皮的圆形羽化孔,在气温升达15度以上时开始化蛹,5月间化蛹完成。 其蛹期在各地长短不一,一般是20~30天,接着羽化成成虫。成虫羽化后啃食幼嫩枝梢的树皮补充营养,约半个月后交尾产卵。雌雄成虫一生可交尾多次。一般在晴天交尾,经3~4天后约于6月上旬,雌虫在树干下部的主、侧枝上产卵,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产卵高峰期。 此虫活动活跃时间是在黎明时分,中午则停息枝头,夜间或阴雨天时多静止不动,晴天时喜欢将卵产在离地面10厘米的树主干上。雌虫一生可产卵20~35粒或更多,成虫的寿命一般为40~50天。 星天牛鞘翅上有白色斑点,象天上的星星,它体长25~40毫米。体形壮硕,全身黑色有光泽。其触角上黑白相同,有弹性,很象钓鱼竿。雄虫触须比雌虫长,但体形比雌虫小,前翅硬化成坚硬的鞘翅,后翅为膜质,很发达,能飞行,中胸背板上有特殊的发音器,与前胸背板摩擦时,会发出”咔嚓“声。它有3对很长的足,能攀缘树干。
天牛是多食亚目天牛科昆虫的总称,咀嚼式口器,有很长的触角,常常超过身体的长度,全世界约有超过20,000种。有一些种类属于害虫,其幼虫生活于木材中,可能对树或建筑物造成危害。天牛是植食性昆虫,会危害木本植物,大部分松、柏、柳、榆、核桃、柑橘、苹果、桃和茶等,一部分棉、麦、玉米、高粱、甘蔗和麻等,少数木材、建筑、房屋和家具等,是林业生产、作物栽培和建筑木材上的主要害虫。
1“昆虫记”中蝉的外形和习性是什么?我来答没啥好游戏LV.7 2019-08-23外形蝉有两对膜翅,形状基本相同,头部宽而短,具有明显突出的额唇基;视力相当良好,复眼不大,位于头部两侧且分得很开,有3个单眼。触角短,呈须状。口器细长,口器内有食管与唾液管,属于刺吸式。胸部则包括前胸、中胸及后胸,其中前胸和中胸较长。3个胸部都具有一对足,腿节粗壮发达(若虫前脚用来挖掘,腿节膨大,带刺)。蝉的腹部呈长锥形,总共有10个腹节,第9腹节成为尾节。雄蝉第1、第2腹习性每当蝉口渴,饥饿之际,总会用自己坚硬的口器插入树干一天到晚的吮吸汁液,把大量的营养与水分吸入自己的身体中,用来延长自己的寿命。蝉在未成熟之前在土里成长,后慢慢掏洞爬于树干上,如发现有稀泥的盗土洞里必有幼蝉,蝉是在夜间趴在树干上脱壳,脱完壳就有了翅膀了。雄蝉会鸣叫,它的发音器在腹肌部,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鸣肌每秒能伸缩约1万次,盖板和鼓膜之间是空的,能起共鸣的作用,所以其鸣声特别响亮。并且能轮流利用各种不同的声调激昂高歌。雄蝉每天唱个不停,是为了引诱雌蝉来交配,它们并不能听见自己的“歌声”。每个种的雄蝉发出3种不同的鸣声:集合声,受每日天气变动和其他雄蝉鸣声的调节;交配前的求偶声;被捉住或受惊飞走时的粗厉鸣声。雌蝉的乐器构造不完全,不能发声,所以它是“哑巴蝉”。有些种从鸣声、行为和形态上较易鉴别。
螳螂,亦称刀螂,无脊椎动物,属于昆虫纲有翅亚纲螳螂科,是一种中至大型昆虫,头三角形且活动自如,复眼大而明亮;触角细长;颈可自由转动。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前翅皮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休息时叠于背上;腹部肥大。除极寒地带外,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世界已知1585种左右。中国已知约51种。其中,南大刀螂、北大刀螂、 广斧螂、中华大刀螂、欧洲螳螂、绿斑小螳螂等是中国农、林、果树和观赏植物害虫的重要天敌。螳螂体长形,多为绿色,也有褐色或具有花斑的种类。复眼突出,单眼3个。咀嚼式口器,上颚强劲。前足捕捉足,中、后足适于步行。渐变态。卵产于卵鞘内,每1卵鞘有卵20~40个,排成2~4列。每个雌虫可产4~5个卵鞘,卵鞘是泡沫状的分泌物硬化而成,多粘附于树枝、树皮、墙壁等物体上。初孵出的若虫为“预若虫”,脱皮3~12次始变为成虫。一般1年1代,有些种类行孤雌生殖。肉食性,猎捕各类昆虫和小动物,在田间和林区能消灭不少害虫,因而是益虫。性残暴好斗,缺食时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现象。分布在南美洲的个别种类还能不时攻击小鸟、蜥蜴或蛙类等小动物。螳螂有保护色,有的并有拟态,与其所处环境相似,借以捕食多种害虫。 胸部具有翅2对、足3对;前胸细长,前足为1对粗大呈镰刀状的捕捉足,并在腿节和胫节上生有钩状刺,用以捕捉害虫,故为益虫。后足的基部具有听器。雌性的食欲、食量和捕捉能力均大于雄性,雌性有时还能吃掉雄性。雌性的产卵方式特别,既不产在地下,也不产在植物茎中,而是将卵产在树枝表面。交尾后2天,雌性一般头朝下,从腹部先排出泡沫状物质,然后在上面顺次产卵,泡沫状物质很快凝固,形成坚硬的卵鞘。卵鞘中药称“桑螵蛸”或“螵蛸”。次年初夏,从卵鞘中孵化出数百只若虫。若虫蜕皮数次,发育为成虫。为不完全变态。我国常见的有中华绿螳螂(paraten-odera sinensis)俗称“大刀螂”,体长约8厘米,绿色或黄褐;斑小螳螂(statilia maculata)体长5~6.5厘米,灰褐或暗褐色。

文章TAG:星天牛  特征  描述  星天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