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信鸽怎样喂养

信鸽喂养,说的有点宽泛了,喂有很多喂法,可以以娱乐为目的散养,可以观赏为目的圈养,可以以比赛为目的地饲养,所以明确你喂养的目的是第一步,有了这个目的,你就得安排你的鸽舍,就是让鸽子有个窝有个家,圈养的话就是笼子,散养的话,在房檐下弄几个巢窝就行,比赛的话就要精心设计一个鸽舍,便于饲养管理和训练,这是第二部,下面就是喂养的问题,一天的食料根据你的目的进行选择,比赛的鸽子饲料就要好一点,其他的喂饱就行,还有定时定量是基本原则,还有就是保健砂必不可少,如果还有其他的问题可以再问我,希望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信鸽喂养,说的有点宽泛了,喂有很多喂法,可圈养,可以以比赛为目的地饲养,所以明确你喂养的目的是第一步,有了这个目的,你就得安排你的鸽舍,就是让鸽子有个窝有个家,圈养的话就是笼子,散养的话,在房檐下弄几个巢窝就行,比赛的话就要精心设计一个鸽舍,便于饲养管理和训练,这是第二部,下面就是喂养的问题,一天的食料根据你的目的进行选择,比赛的鸽子饲料就要好一点,其他的喂饱就行,还有定时定量是基本原则,还有就是保健砂必不可少,如果还有其他的问题可以再问我,希望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信鸽喂养,说的有点宽泛了,喂有很多喂法,可以以娱乐为目的散养,可以观赏为目的圈养,可以以比赛为目的地饲养,所以明确你喂养的目的是第一步,有了这个目的,你就得安排你的鸽舍,就是让鸽子有个窝有个家,圈养的话就是笼子,散养的话,在房檐下弄几个巢窝就行,比赛的话就要精心设计一个鸽舍,便于饲养管理和训练,这是第二部,下面就是喂养的问题,一天的食料根据你的目的进行选择,比赛的鸽子饲料就要好一点,其他的喂饱就行,还有定时定量是基本原则,还有就是保健砂必不可少,如果还有其他的问题可以再问我,希望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信鸽怎样喂养

2,鸽子的喂养和训练

鸽子的饲料以杂粮为主,比较常用的有小麦、荞麦、高粱、玉米、豌豆、绿豆、麻子等。喂时应至少选用两种饲料混合饲喂,例如平时麦、玉米、高粱共3份,豌豆1份,训练时改为麦、玉米、高粱共3份,豌豆1份,麻子1份。 除杂粮外,还可以供给青菜、卷心菜、麦苗等青饲料及矿物饲料。矿物饲料的配比是:黄泥、黄沙各3份,熟石灰2份,盐1份,贝壳粉或蛋壳粉0.5份,木炭0.5份,碾碎后加水混合搓成圆球晒干,喂时将圆球打碎置于鸽舍内。 每天喂料两次,上午7点左右一次,下午4点30分左右1次,上午的饲喂量占其日粮的1/3,下午的饲喂量占其日粮的2/3,每天每只成年鸽的饲料量为50克左右,训练时可适当增加一点。饲料应在鸽子回到鸽舍后喂给,使其形成回舍有食的条件反射,以利于归巢。 鸽子训练竞翔期间,应多喂玉米、豌豆,且要先喂水,后喂饲料。可先喂葡萄糖水,再喂淡盐水。夏季和孵幼鸽期间,可在其饮水中加适量食盐。 鸽子是极爱清洁的鸟类,必须十分注意鸽舍的清洁卫生,夏、秋季每周至少水浴两次,冬季每天水浴一次即可。
嗯. 鸽子吃包谷.(也就是玉米) 喂鸽子很简单的.直接把包谷撒打笼子就行了。 它自己会吃的. 再拿一个小碗,里面放点水, 一天喂两次, 别撑死它 .差不多就行了. 这鸽子是养来玩还是养来吃喔? 我很喜欢鸽子.你可别吃它.
选鸽 一、一般鸽子的选种,以飞翔力高、体格强壮为准;外表的观测,以白色的羽毛为最美,头部宜广阔,脸型要长,嘴是V字形,鸣声圆润而洪亮,眼睛要圆而光亮,腿部必须粗大而挺直。只要具备以上各项特征,就是一只非常出色的鸽子 二、雌雄分别法有好几种,最普遍的是雄鸽的肩幅较广,胫趾较长,龙骨也较长;雌鸽却相反。雄鸽的体躯粗大,颈子粗短,蜡膜大,鸣声强,粗声粗气,随着打“咕噜”,身子就向前跳,随后向前旋转,迈着大步走;雌鸽的躯体较小,颈子较细,鸣声短而尖,娇声娇气,虽然也有“打咕噜”,但声音细弱而柔和,不跳也不旋转。 饲料 鸽子吃各类的种子,如稻谷、绿豆、玉蜀等,此外还须吃一定分量的矿物质饲料,如黄泥、蚝壳粉、木炭灰、食盐等。为了避免母鸽产软壳蛋,在其饲料中要加些石灰质的物料,如牡蛎粉、蛋壳粉、乌贼骨等。 飞鸽训练 一、要选择眼睛清澄、透明、灵活的鸽子。 二、训练鸽子爱恋自己的巢舍,认识巢舍附近的周围环境,使鸽子不易离开自己的巢舍和熟悉自己巢舍的所在地。 三、训练鸽子定时吃食,是它能听号令进食,并且须在自己的巢中吃食。 四、由近而远地试放鸽子。第一次放鸽时,可先缚扎他的翅膀,把它放在鸽舍的屋顶上,让它认识自己的巢舍位置和特征,以免他迷路。鸽的记忆力很强,以后便不会认错地方。

鸽子的喂养和训练

3,信鸽要怎么驯养

一、鸽舍的要求。信鸽白天活动十分活跃,晚上则在舍内安静休息。鸽舍必须为信鸽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条件,以强化其恋巢性。如经常受到外界骚扰,尤其是在夜间,会引起鸽群的惊恐和混乱,受扰后的信鸽不愿回巢,宁愿夜栖屋檐下。 鸽舍应通风向阳,冬暖夏凉。鸽舍最适宜温度为13-18℃,相对湿度60%,并应尽量减少外界自然气温变化对信鸽的影响,夏季要凉爽防暑,冬季要保温防寒。鸽舍还要经常清扫和消毒,保持清洁的环境。 2、提供足够、合理的营养。食物是信鸽生存的主要物质基础,要保持信鸽健壮的体质和良好的竞翔性能,就要根据信鸽不同生长阶段对各种营养的需求,饲喂能量、蛋白质等养分齐全的饲料。如为了保证童鸽身体、骨骼的生长发育,防止过肥和早熟,日粮中应增加绿豆或鱼粉,提高蛋白质的含量;训练期的信鸽能量消耗大,应增加玉米、小麦等高能量饲料的补充;正在育雏期的亲鸽,则应配给蛋白质、能量、矿物质和维生素均较丰富的日粮,尤其是蛋白质必须保证每只每天摄入18克左右。另外,应保持信鸽饮水清洁和保健砂的供给。 3、定时、定点、定量饲喂,强化信鸽的迅速归巢性。饲养者每天定时、定量(可分早、中、晚三次或两次)饲喂信鸽,并固定食槽位置,使信鸽养成按时归巢、定点采食的习惯。为了使信鸽放飞后即能归巢,可采取空腹放飞,归巢后多给食等办法,引诱信鸽归巢,避免因其不饿而不急于归巢,在外逗留,延误归巢时间。形成条件反射后,每次放飞或参赛归来,信鸽都会立即归巢。 4、训练要持之以恒,严禁不规则的放飞调教。每天早、晚各1次放飞信鸽训练,每次1-2小时,风雨无阻,以增强耐力;冬、夏两季不要缩短运动时间,以训练信鸽的抗寒和防雨能力。适应各种恶劣气候的飞行,培育出"全天候"的优良信鸽,使其能从数百公里甚至数千公里以外飞回。 5、人鸽"亲和",培养信鸽的服从性。训练者必须先与信鸽进行"亲和",信鸽方能在训练时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亲和"从幼鸽开始,训练者要亲自教会鸽子饮水和采食,并使鸽子对训练的信号形成条件反射;在喂食时,对信鸽要给予亲切的呼唤和抚摸,让鸽主动近人。久而久之,鸽子就能养成对主人亲近,无恐惧心理。"亲和"成功后,信鸽才能对人服从,接受飞翔训练调教。 6、及时配对,防止飞失。信鸽性成熟后,性情活跃,雌雄互相追逐,这时要及时给予选择配偶(对中途丧失配偶的信鸽也应予以重配)。否则,在发情期没有配偶的信鸽容易发生飞失。一般配对2-3天即可成功。 7、用清水让信鸽洗浴。信鸽每天都要放飞,洗浴既能保持羽毛的清洁,又能防止体外寄生虫的寄生。洗浴应选在晴天中午进行,夏季每周5-7次,冬季1-2次。洗浴水中可加入少量碘酒或0.1%高锰酸钾。 8、经常检查鸽群的健康。早晨放鸽时观察鸽子出笼速度、数目和飞翔情况;检查鸽舍内羽毛、粪便有无异常;晚上信鸽入舍时要清点数目,观察其食欲与行为,及时发现有病态征兆的信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另外,信鸽还应根据情况接种相应疫苗。 总之,信鸽的饲养管理,实际上是利用其特性,从吃、住、配偶和疾病4个方面去驯服、控制信鸽的归巢性、服从性和回归准确性。

信鸽要怎么驯养

4,白鸽子的饲养和训练方法

一 白鸽子的饲养:1鸽子的主食 鸽子的饲料以杂粮为主,比较常用的有小麦、荞麦、高粱、玉米、豌豆、绿豆、麻子等。喂时应至少选用两种饲料混合饲喂,例如平时麦、玉米、高粱共3份,豌豆1份,训练时改为麦、玉米、高粱共3份,豌豆1份,麻子1份。 2鸽子的辅食 除杂粮外,还可以供给青菜、卷心菜、麦苗等青饲料及矿物饲料。矿物饲料的配比是:黄泥、黄沙各3份,熟石灰2份,盐1份,贝壳粉或蛋壳粉0.5份,木炭0.5份,碾碎后加水混合搓成圆球晒干,喂时将圆球打碎置于鸽舍内。 3喂食时间 每天喂料两次,上午7点左右一次,下午4点30分左右1次,上午的饲喂量占其日粮的1/3,下午的饲喂量占其日粮的2/3,每天每只成年鸽的饲料量为50克左右,训练时可适当增加一点。饲料应在鸽子回到鸽舍后喂给,使其形成回舍有食的条件反射,以利于归巢。 4鸽子训练竞翔期间,应多喂玉米、豌豆,且要先喂水,后喂饲料。可先喂葡萄糖水,再喂淡盐水。夏季和孵幼鸽期间,可在其饮水中加适量食盐。 5鸽舍的要求 鸽舍应该建立在具备 向阳,干燥 通风的 地方. 6鸽子的洗澡 必须十分注意鸽子的清洁卫生,夏、秋季每周至少水浴两次,冬季每天水浴一次即可。二 白鸽子的训练方法1. 基本训练目的在于培养信鸽对饲养者的服从性和强烈的归巢性。内容包括:喝水、亲和、熟悉巢房、熟悉信号等训练。 幼鸽刚出壳,一两天不吃食并无大害,但不能缺水。起初它们并不知饮水器内有清水可饮,因此,一定要教会它们从哪里喝水。方法是以一手轻轻持鸽,使其喙部接触饮水器水面,它渴了,自然会大口饮水。如此一只一只轮流教,至所有幼鸽均喝了水为止,如此重复训练几次,很快它们就懂得站在饮水器旁边把头伸进去喝水。 亲和训练 幼鸽离开母鸽怕人,不敢和饲主接近,也不敢大胆啄食,因此,幼鸽在训练开始之前,必须与饲养者进行亲和。这样,才能解除信鸽对主人的恐惧心理,避免出现“飞离”现象,养成其对饲主的服从特性,从而驯服地接受训练。2. 亲和训练的方法就是以食物作诱饵让鸽主动跟随并接近饲主,饲主也利用鸽的求食欲接近幼鸽。幼鸽每日可饲喂2�3次,只有最后一次喂食使其吃饱,以保证健康。前面几次饲喂绝对不能让鸽吃饱,吃饱了就不听呼唤了,也就无法训练。控制食物是控制幼鸽的有力武器。开初,幼鸽总是怕陌生人,饲主进入鸽舍喂食,伴以呼唤或口哨后,将食物撒开让鸽都能食到,但不能太多,然后,逐渐将食物撒到主人身边,这时如有主动接近主人的鸽,予以奖励,鼓励其他鸽主动争相接近主人。喂食的同时,应亲切的呼唤并用手亲切抚摸,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便可以食为诱饵引鸽飞到饲主手上吃食,久而久之,幼鸽还可飞到饲主头上,站在肩上,这时饲主可任意捉某只幼鸽而不使它们受惊。饲主成为幼鸽完全可以信赖的伙伴,它们的恋巢性也就得到了锻炼和加强。从而达到了训练的目的。3. 熟悉巢房训练 熟悉巢房训练主要包括舍内、舍外环境和出入舍门训练。训练步骤采用舍内、出入舍门和舍外环境的次序。 舍内:让鸽在舍内互相熟悉、群居、记忆舍内环境,熟悉巢房位置、饮水器、食槽、盐土箱、散步台及各自巢穴的位置。当鸽在舍内安详、不惊慌并自由自在地飞上飞下,表现出愉快的表情时,说明已熟悉巢房。此过程一般需要3�5天。4. 出入舍门:即让鸽懂得从进口入舍,从出口出舍。舍内熟悉训练结束后,即进行出入舍门训练。如有条件,可在鸽舍外从降落台至鸽舍顶罩训练网;如不具备此条件,可用橡皮膏贴住鸽的十根主翼。目的都是不让鸽飞跑。饲主用小粒饲料作诱饵,在舍外吹哨发信号,诱鸽从出门口到舍外。这时将出口门关闭,开放入口门(活辨门),再到舍内吹哨发信号,同时撒一些饲料在入口门附近内外,它们啄食时不知不觉地穿过活动栅进入舍内,这样就可诱鸽进出舍门。反复多次,就能形成习惯。
基本训练 目的在于培养信鸽对饲养者的服从性和强烈的归巢性。内容包括:喝水、亲和、熟悉巢房、熟悉信号等训练。 幼鸽刚出壳,一两天不吃食并无大害,但不能缺水。起初它们并不知饮水器内有清水可饮,因此,一定要教会它们从哪里喝水。方法是以一手轻轻持鸽,使其喙部接触饮水器水面,它渴了,自然会大口饮水。如此一只一只轮流教,至所有幼鸽均喝了水为止,如此重复训练几次,很快它们就懂得站在饮水器旁边把头伸进去喝水。 亲和训练 幼鸽离开母鸽怕人,不敢和饲主接近,也不敢大胆啄食,因此,幼鸽在训练开始之前,必须与饲养者进行亲和。这样,才能解除信鸽对主人的恐惧心理,避免出现“飞离”现象,养成其对饲主的服从特性,从而驯服地接受训练。 亲和训练的方法就是以食物作诱饵让鸽主动跟随并接近饲主,饲主也利用鸽的求食欲接近幼鸽。幼鸽每日可饲喂23次,只有最后一次喂食使其吃饱,以保证健康。前面几次饲喂绝对不能让鸽吃饱,吃饱了就不听呼唤了,也就无法训练。控制食物是控制幼鸽的有力武器。开初,幼鸽总是怕陌生人,饲主进入鸽舍喂食,伴以呼唤或口哨后,将食物撒开让鸽都能食到,但不能太多,然后,逐渐将食物撒到主人身边,这时如有主动接近主人的鸽,予以奖励,鼓励其他鸽主动争相接近主人。喂食的同时,应亲切的呼唤并用手亲切抚摸,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便可以食为诱饵引鸽飞到饲主手上吃食,久而久之,幼鸽还可飞到饲主头上,站在肩上,这时饲主可任意捉某只幼鸽而不使它们受惊。饲主成为幼鸽完全可以信赖的伙伴,它们的恋巢性也就得到了锻炼和加强。从而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熟悉巢房训练 熟悉巢房训练主要包括舍内、舍外环境和出入舍门训练。训练步骤采用舍内、出入舍门和舍外环境的次序。 舍内:让鸽在舍内互相熟悉、群居、记忆舍内环境,熟悉巢房位置、饮水器、食槽、盐土箱、散步台及各自巢穴的位置。当鸽在舍内安详、不惊慌并自由自在地飞上飞下,表现出愉快的表情时,说明已熟悉巢房。此过程一般需要35天。 出入舍门:即让鸽懂得从进口入舍,从出口出舍。舍内熟悉训练结束后,即进行出入舍门训练。如有条件,可在鸽舍外从降落台至鸽舍顶罩训练网;如不具备此条件,可用橡皮膏贴住鸽的十根主翼。目的都是不让鸽飞跑。饲主用小粒饲料作诱饵,在舍外吹哨发信号,诱鸽从出门口到舍外。这时将出口门关闭,开放入口门(活辨门),再到舍内吹哨发信号,同时撒一些饲料在入口门附近内外,它们啄食时不知不觉地穿过活动栅进入舍内,这样就可诱鸽进出舍门。反复多次,就能形成习惯。

5,怎样培养信鸽

现今的信鸽主要是用于竞翔比赛,所以,对信鸽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信鸽的品种再好,饲养管理得再好,不进行很好的训练,也是不可能在竞翔比赛中成功的。有人认为,只要品种好,平时不训练,在竞赛时也能取得好成绩。这种认识是不科学的。道理很简单,就如一位长跑运动员,如若长期不参加训练,而要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只有坚持训练,甚至艰苦的强制训练,才能在比赛场上获胜。这才是符合科学道理的。训练是复杂而艰苦的一项工作,没有决心也是很难坚持下去的。这里介绍一些一般的训练方法,供参考。(1)基础训练包括亲和训练、归巢(识巢)训练、开棚训练和熟悉信号训练。①亲和训练。亲和训练,就是从幼鸽开始到竞翔比赛之前,让信鸽与饲养者“亲和”、“友好”,培养“感情”,提高鸽子的服从性。方法是在饲喂时不要喂饱,利用鸽子的求食欲,培养“亲和”,建立“感情”,直到它在你身边走来走去摸它也不跑,才算“亲和”训练成功。②归巢训练。当小鸽熟悉了自己舍内与舍外的环境后,要进行归巢训练。方法是将幼鸽携到离鸽舍不远的地方反复放飞,而且要多方向放飞,逐步加远距离。③开棚训练。开棚训练,每天至少一次,每次1小时以上(对关棚饲养者而言)。由于你天天在那个时间开棚,鸽子也就形成了条件反射,当你一打开棚门,它们就会争先恐后地往外飞,直上云霄,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④熟悉信号训练。可以自己规定些信号让鸽子识别,天长日久就会记住你的信号。按照你规定的信号,训练它很好地服从,使它能按照你的意图行事就达到了目的。(2)放翔训练①四周训练。开始要在识巢训练的基础上,从3公里、5公里、10公里、20公里、50公里逐站训放,放了一个方向,再放另一个方向,四周都要放。放时先单只放,后集体放,再单只放,而后再按照鸽会规定的比赛路线定向放。训放时,最好是风雨无阻,锻炼鸽子在恶劣气候条件下也敢于归巢。②夜宿训练。有的鸽子没有在外过夜的经验,特别是幼鸽。训练的方法是,选合适的天气,将鸽子带到远离鸽舍的野外,趁天黑在草地或庄稼地里轻轻地将笼门打开,让鸽子自己走出,而后再轻轻地将笼取走(不要惊飞它们),离开此地,让鸽子在野外过夜。这样训练它几次,可以培养以后远程放翔在外过夜的适应能力。(3)放翔的时间和年龄5个月以内的按四周训练的方法训练,5、6个月以上的,可以在四周训放的基础上,增加到80公里、100公里、200公里、400公里,这要根据鸽子的体质来定,最多也不宜超过500公里。训练时间也不宜超过3个月。1~2岁的可以增加到800~1000公里。2~3岁的,即可参赛远程和超远程放翔。(4)防“天敌”训练鸽子的“天敌”既有天上的,也有地上的。天上的有鹰、鹞、隼等猛禽。地上的有狐狸、野猫、黄鼠狼、蛇、鼠等。这里只讲天上飞的“敌人”——鹰隼之类的猛禽。这些猛禽属隼形目,全世界有300多种。在我国也有50多种。这里简要介绍对鸽子威胁最大的猛禽。①鸢(俗称“老鹰”、“饿老雕”等)。这是一种大型猛禽,嘴像钢钩,爪长而尖利,眼光敏锐,飞行速度很快,是捕捉鸟兽的能手。②鹞(又称“雀鹰”、“赤腹鹰”)。这是鹰类中的中型猛禽,比老鹰稍小,嘴、爪钩形,强劲有力。上体青灰色或青黑色,下体淡灰色,尾羽较长,有十分明显的深褐色横斑或有几条细横带,常像贼一样地瞅着猎物,姿态很凶猛。③隼。隼是鹰类中的小型猛禽,比鸽子稍大一些,背褐色或赤褐色,头尾青灰色,尾端有黑带。红隼即是红鹰,形似温善,实则凶猛。它在捕向猎物(小鸟类)时的刹那间,时速可达360公里。用这样的速度袭击猎物,一般的鸟类都经受不起,鸽子也同样。鹰隼这些猛禽,除了飞翔极其迅速外,还能长时间地在高空滑翔或悬在空中一动不动地搜索猎物,视力极敏锐,能在1000~2000米的高空看到地面上的猎物(鸟和鼠类)。所以,在训放信鸽时,要谨防这些猛禽的突然袭击。鹰隼在饥饿难忍时特别凶猛,所以,特别是在久雨初晴的早晨更要注意。最好的办法是在训放时远离猛禽经常出没的地域。如果发现猛禽,别急于开笼,如已开笼可发出集群高飞的信号,万万不可以有单只在这种情况下飞翔,单只最利于鹰隼的袭击,而鸽群会让它眼花缭乱,终因捕捉不到目标而罢休;在这种时候家飞的信鸽也要推迟开棚的时间,或发出信号,或摇动食罐,招唤鸽群进棚。在短距离训放时,飞行路线尽量避开山区,实在避不开时,开笼时间要晚一些,也就是等到鹰隼找到别的猎物填饱荒腹后,比较安全。(5)提高归巢速度的方法①寡居法。对非育雏的雌雄鸽分棚饲养,训放也不让它们“夫妻”见面,直到参赛前几个小时,才让它们合棚十几分钟,至多半小时。这时“夫妻”相见感情格外地好,亲热、接吻、踩蛋,准备“生儿育女”了。就在这时送赛,归巢速度就会快。②思偶法。让过着舒适安逸和安静愉快生活的夫妻鸽子参加单个竞赛,另一只留舍,“夫妻”不见面,它们就会思念配偶。鸽子思偶心切,放翔它会急于归巢的。至于放雄,还是放雌,由鸽主自定。不过,比利时赛鸽名家乔治·华普利就采取鳏居法,只放翔雌鸽,获得了成功。③占巢法。对已确定的参赛鸽,要在前10天左右,采取激发它们占巢心切的方法。趁黑夜看不清的时机,将另外的鸽子偷偷地放到已确定的参赛鸽的鸽舍巢房内,天亮“主人”发现有“不速之客”占据它的巢房,会拼命地逐赶。这样连做几次,它就产生了一种恐惧感,恐怕别鸽抢占它的巢房。所以,时时不敢远离。在这样的心情下,送去参赛,它会拼命地往家飞。④饿食法。只适用于平时的训练和当天能归巢的参赛鸽。放时不喂食,使其饿腹,因急于饮食,它会加快行程回家“吃饭”的。对500公里以上的赛程不可以采取此法。
由于家鸽是从野生的原鸽演化而来的,因此大部分生活习性仍承袭原鸽的习性。 野生的原鸽白天在树林、丘陵中生活、觅食;晚间则安静地在窝巢内栖息。家鸽也是一样,白天活动十分活跃,频繁采食、饮水;晚上则在棚舍内安静地休息。因此,应根据这个特点合理安排饲养管理程序。但是,经过训练的信鸽,能在傍晚前不寻找栖息地,而是在夜色朦朦中鼓翼奋飞,甚至是在夜间飞行。 家鸽体小质弱,缺乏抵御天敌的能力。因而反应机敏,易受惊扰。在日常生活中,它们有较高的警觉性,对外来的刺激反应十分敏感,怪音、闪光、移动的物件、异常颜色等易引起骚动和飞扑。在饲养情况下,如果巢箱设置不当,或经常受到猫、鼠、蛇等的侵扰,它们便不再回巢,宁愿夜间栖于屋檐或楼宇下。因此,在饲养管理上要注意保持笼舍周围环境的宁静,尤其是夜间要防止引起它们的惊恐和混乱。 家鸽与原鸽一样,要求有清洁、干燥的环境和适宜的温度。清洁的环境能保持它们健康的身体。肮脏的环境则会影响它们的健康。如果笼舍内粪便堆积、灰尘过多、通风不良,这些不利条件作用过于剧烈或者作用时间过长,它们就会渐渐失去应付的能力,逐渐表现为衰竭、食欲减退、生产下降或加重原有的疾病,甚至大批死亡。环境过于潮湿时,家鸽的羽毛就变得污秽、粘连,影响飞翔。因此,笼舍应干燥向阳、通风良好,夏季能防暑,冬季能防寒。 家鸽是营“一夫一妻”生活的鸟类,成体对配偶有选择性,并在配对后感情专一。雄性和雌性都参与营巢、孵卵和哺育幼雏等活动。因此在饲养管理中要注意做好配对工作。家鸽在丧偶之后要经较长的时间才重新配对,但在生产上,人们为了获得高产或选育良种,常常 将已经配对的种鸽拆散重配。一般来说,只要处理得当,通常经1周左右的隔离,拆散后的种鸽重新配对是可以成功的。 家鸽有较强的记忆力,对固定的饲料、饲养管理程序、环境条件和信号等能形成一定的习惯,甚至产生牢固的条件反射。例如,在每次喂食前,饲养员都固定发出某种呼声,经一段时间后,只要一发出这样的呼声,它们就会自动飞回来寻食。如果在笼舍顶上挂一面小旗,或涂上某些标志,就很容易帮助放飞的家鸽辨明方向。家鸽是习惯性较强的动物。因此,要改变它们原有的习惯时,要求逐步进行。在家鸽饲养管理中,应固定饲养管理的日常程序和环境条件,以保证有较高的生产成绩。此外,家鸽有强烈的恋巢性,人们就是利用这个习性来训练培养信鸽,使信鸽能从数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以外飞回

6,信鸽如何训

信鸽的训练: 饲养信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放翔、竞赛与使用。要想获取理想的信鸽,除了精心选育良种与科学饲养管理外,最重要的就是训练。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训练的基本原理是根据信鸽的生物学特征及生理特点和“条件反射”原理。训练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锻炼、提高鸽子的素质,发挥其固有的生物学特征与特长,从而具备完成各种通信和竞翔任务的基本要素及条件。训练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基本训练、放翔训练、竞翔训练、适应训练和运用训练。训练原则上应从幼鸽抓起,由简到繁、由近到远、由白天到夜间、由基础训练到专业训练,总之由易到难进行。下面就训练的基本内容分类详述。 基本训练 目的在于培养信鸽对饲养者的服从性和强烈的归巢性。内容包括:喝水、亲和、熟悉巢房、熟悉信号等训练。 幼鸽刚出壳,一两天不吃食并无大害,但不能缺水。起初它们并不知饮水器内有清水可饮,因此,一定要教会它们从哪里喝水。方法是以一手轻轻持鸽,使其喙部接触饮水器水面,它渴了,自然会大口饮水。如此一只一只轮流教,至所有幼鸽均喝了水为止,如此重复训练几次,很快它们就懂得站在饮水器旁边把头伸进去喝水。 亲和训练 幼鸽离开母鸽怕人,不敢和饲主接近,也不敢大胆啄食,因此,幼鸽在训练开始之前,必须与饲养者进行亲和。这样,才能解除信鸽对主人的恐惧心理,避免出现“飞离”现象,养成其对饲主的服从特性,从而驯服地接受训练。 亲和训练的方法就是以食物作诱饵让鸽主动跟随并接近饲主,饲主也利用鸽的求食欲接近幼鸽。幼鸽每日可饲喂23次,只有最后一次喂食使其吃饱,以保证健康。前面几次饲喂绝对不能让鸽吃饱,吃饱了就不听呼唤了,也就无法训练。控制食物是控制幼鸽的有力武器。开初,幼鸽总是怕陌生人,饲主进入鸽舍喂食,伴以呼唤或口哨后,将食物撒开让鸽都能食到,但不能太多,然后,逐渐将食物撒到主人身边,这时如有主动接近主人的鸽,予以奖励,鼓励其他鸽主动争相接近主人。喂食的同时,应亲切的呼唤并用手亲切抚摸,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便可以食为诱饵引鸽飞到饲主手上吃食,久而久之,幼鸽还可飞到饲主头上,站在肩上,这时饲主可任意捉某只幼鸽而不使它们受惊。饲主成为幼鸽完全可以信赖的伙伴,它们的恋巢性也就得到了锻炼和加强。从而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熟悉巢房训练 熟悉巢房训练主要包括舍内、舍外环境和出入舍门训练。训练步骤采用舍内、出入舍门和舍外环境的次序。 舍内:让鸽在舍内互相熟悉、群居、记忆舍内环境,熟悉巢房位置、饮水器、食槽、盐土箱、散步台及各自巢穴的位置。当鸽在舍内安详、不惊慌并自由自在地飞上飞下,表现出愉快的表情时,说明已熟悉巢房。此过程一般需要35天。 出入舍门:即让鸽懂得从进口入舍,从出口出舍。舍内熟悉训练结束后,即进行出入舍门训练。如有条件,可在鸽舍外从降落台至鸽舍顶罩训练网;如不具备此条件,可用橡皮膏贴住鸽的十根主翼。目的都是不让鸽飞跑。饲主用小粒饲料作诱饵,在舍外吹哨发信号,诱鸽从出门口到舍外。这时将出口门关闭,开放入口门(活辨门),再到舍内吹哨发信号,同时撒一些饲料在入口门附近内外,它们啄食时不知不觉地穿过活动栅进入舍内,这样就可诱鸽进出舍门。反复多次,就能形成习惯。 熟悉舍外环境:此过程约需56天。训练的前一天应让鸽多食或不喂食。训练时,主人在舍外降落台前发信号诱鸽出舍,同时撒小粒饲料适量,不能太多,让鸽安静地啄食,此时不能突发声响,不能惊吓,不能捕捉,不能有过多人围观,不能让猫、狗等动物进入训练地。鸽都到舍外后,关闭出口门,打开入口门,让鸽边食边熟悉舍外环境、地形、地物。每15分钟左右发一次信号,让鸽入舍,喂少许饲料,接着再发信号唤鸽出舍熟悉环境。经过反复训练即可。 熟悉信号训练 此项训练的目的就是使鸽子能领会主人的意图,懂得不同信号的含义,从而形成“条件反射”,按照主人的各种信号准确行事。 信号可根据饲主的需要自行规定,但是,信号一经确定,不可随意乱改、滥用,以免混淆,否则,信号就会失去作用。熟悉信号训练可与亲和训练结合起来进行。 常用信号一般分为声响(哨子或口哨)、颜色旗语两大类。声响用于呼唤吃食、出舍、归巢、散步、洗澡和发出警告等。颜色旗语用于飞翔运动、飞行训练指挥等。例如吃食训练,喂食前把鸽舍地面打扫干净,吹口哨的同时再在幼鸽身旁撒少量食物,让它们慢慢啄食。如此重复训练,只要有几只胆大的吃了,其余的也会跟着啄食。这样在喂食之前,先吹口哨,再喂,久而久之,哨声成了有食物可食的信号,而形成条件反射。此后幼鸽只要听到哨声,就知道能得到食物而群集,形成巩固的“条件反射”。 常用的颜色旗有绿、红、黄、白、黑。一般使用方法为: 红色旗:插在鸽舍屋顶作为强制飞翔的信号,人为地强制信鸽作长时间飞行训练。时间可达数小时。训练日久,便能使信鸽养成见舍顶有红色旗就飞行的习惯。 绿色旗:在强制飞行快结束时,立即用绿色旗换下红色旗,并人为地让疲劳的信鸽降落入舍。如此反复训练,信鸽在飞行回到驻地上空见到绿色旗时就能迅速降落入舍。 白色旗:插白色旗在舍顶时,人为地让鸽在舍外自由活动,久之,鸽就能养成见到白色旗就自由活动的习惯。 黄色旗:作为唤鸽入舍的信号,可与声响信号同时使用。 黑色旗:作为对鸽遇险急需立即飞走并扶遥直上的警告信号。 总之,此项训练要人为地从强制、奖励(喂食)的方法入手,经过严格训练,才能自行辨 别并按主人的指挥行事。颜色旗语训练和声响信号训练最好是配合使用。 放翔训练 目的在于增强信鸽的翼力、体力、锻炼信鸽的体质,增加其飞翔耐力,为将来拉距离训练和竞翔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此项训练一般分为基本飞翔训练(基本功训练)及归巢训练、诱导训练、四方放飞训练、定向放飞训练、调教训练等。 (1)基本飞翔训练及归巢训练基本功训练应从幼鸽抓起,从自由飞翔到强制飞翔(强制飞翔一般用于群鸽集体飞翔训练)。幼鸽熟悉鸽舍周围环境后,不久即能在鸽舍附近作短距离飞翔,这时每天上下午将信鸽放出任意飞翔。至三月龄时即可开始强制飞翔训练,飞翔训练由短到长。一般从30分钟到一小时,逐渐延长到24小时连续飞翔。由于基本飞翔训练非常重要,因此每天早、午必须迫使它们坚持12小时的基本功训练(每次绝不能少于1小时),而且,要让它们起顶,即高空不着陆飞行,不能擦屋面飞行,也不能时飞时停,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训练目的。飞行距离一般由近到远,从1公里、2公里、4公里逐渐增加至少2公里,之后巩固一段时间即可(一个月)。飞翔训练的方向也要由单一到多方向,天气由晴天到雨天,由弱风到强风,由单一气候到复杂气象条件。通过一段基本功飞翔训练后,信鸽的体质已逐渐健壮,飞翔时间能够持久了,适应性也增强了,素质也就随之提高了。 归巢训练的目的也就是让鸽养成放翔归巢入舍的习惯,千万不能让它在舍外乱落和游荡。方法是:在鸽子飞翔或放翔之后将出口门关闭,打开入口活辨门,飞翔回来就能抢先入舍吃食,久而久之,就能养成放翔归巢入舍的习惯。 (2)诱导训练主要应用于新配偶的鸽及老幼鸽之间。因新配偶的鸽,不论雌雄都是新引进的,对地形、环境都不熟悉,就可以用原来的一只带新引进的一只作诱导训练,如用原来饲养的一只雌鸽同新引进的一只雄鸽配偶,配偶后,便可用雌鸽诱导雄鸽熟悉环境、飞翔和顺利归巢,另外,饲主还可利用喂食的机会,以食物作诱饵,作“食物诱导训练”。这种诱导是按信鸽的“群居性”的自然规律,人为地结合实施,以达到训练的目的。 (3)四方放飞训练通过此项训练可以提高信鸽记忆力,识别方向和归巢能力,四方放飞一般是在基本飞翔训练完成之后进行的。即将信鸽用运输笼送往距离鸽舍若千公里以外的地方去放,让它们寻找飞返,并逐渐变换方向和延长距离,从而达到训练目的。 在训练之前,应选定当年打算达到的目的地,订好计划,并按计划实施。每次都应有训练记录,如信鸽在上空盘旋的圈数和返舍时间,均应写明,以便备查。 训练时,东南西北各方向,不论先到哪一个方向放飞,都要在一方熟悉后再到另一方向放飞,待四方都熟悉后,再作交替放飞,放飞的距离由近到远,一站一站进行;气象从单一到复杂。这样才能使信鸽逐渐加深对地形地貌、标记等外界环境的记忆。 训练方法以鸽舍为中心,60公里为半径,开始时应选择较好的天气让幼鸽觅途归舍。此时的幼鸽还不能进行长距离训练,只能在60公里范围内熟悉山川地理形势,为以后长距离训练和竞翔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训练过程中,从第一次到第12次放飞,均以24只为一组同时放飞。这些没有经验的幼鸽,有伴同飞,就能互相帮助,觅途归舍。这种训练不能表现每只信鸽的能力,也不能锻炼它们独立辩认方向的本领。因此,这一段的记录不必太详细。经过12次训练后,幼鸽有了从25公里远返舍的经验,熟悉了25公里范围内的山川地形,此后即可开始单羽放飞训练。另外,此段时间训练中,一组鸽放飞之后要等它们飞往视力所不能及的距离后,才能放飞下一组幼鸽。 从第13次放飞训练起,以训练幼鸽独立觅途归舍能力为主要任务。所以对每只幼鸽起飞后的情况均应作详细记载。如放飞后,观察鸽在上空盘旋的圈数,可初步判断其识别的能力。有的只需盘旋一圈或不到一圈,即能判断出鸽舍的所在位置而向鸽舍飞去;有的要盘旋23圈或多至10圈尚未能判断鸽舍方位。当然,能迅速判定方向者较为优秀,判断方向能力较慢者要差一些。但也不能因某只信鸽在上空盘旋的圈数较多而断定是劣等鸽而加以淘汰。如有的鸽在鸽舍东边放飞时,能迅速判断方向并作出决定;如换了一个方向放飞却迟疑不决,判断方向的能力差一些。注意这些情况并详细记录,则在挑选信鸽参加比赛时,就应选择能从这个方向迅速判断鸽舍方位者参加比赛,从而取得较好成绩。 (4)定向放飞训练四方放飞训练完成之后,幼鸽已到五六个月龄,新羽已基本换齐,身体发育已趋成熟,幼鸽已能从60公里远单独飞返鸽舍,对其性能已基本上有所了解,此时的训练要求应更高一些,但只需从将来要使用的方向延长距离就行。例如延长至80公里、100公里、200公里、400公里等。这个阶段训练时间可根据鸽子体质决定,训练时间不宜超过三个月。当年的幼鸽放飞距离限于体重、饲养、训练条件,不宜超过600公里。12岁可增加至8001000公里。23岁信鸽可进1000公里以上的放飞训练和竞翔且成绩最佳。 此项训练当距离延长至150公里时,劣等鸽早已淘汰;至300公里时,对未满1周岁的信鸽已达到标准。此后如能在100公里以内多次定向飞翔以代替早晨出舍飞翔,但不增加距离,这样可以为第二年作更远距离的放飞训练创造有利条件。60150公里训练每次均以24只为一组放飞,200300公里以上放鸽时均以集团放飞。另外,训练幼鸽应注意以后如何使用。如准备训练成单程通讯信鸽,则应在鸽舍四周经常放飞训练。如准备参加竞翔比赛,则应多做短距离定向放飞训练。 (5)调教训练为了保持信鸽通过上述训练养成的归巢能力,持久的飞翔力,必须经常在不同的时间、不同地形、不同气象条件下作调教训练。以便随时都能按主人的意图准确行事。训练方法要因鸽施教,既注意原有素质的巩固、提高,又针对薄弱环节进行调教。例如对于辨别方向较慢的信鸽,就要多变换方向放飞。
这个分家飞部分和外训部分。  一般是用布旗或是长点的竹竿或是发出固定的声响来驱赶赛鸽强制家飞。赛鸽是可塑性比较高的动物;一般在幼鸽阶段,通过有目的的教养会很快就形成满足自己预定的生活习惯。  家飞的问题上也不例外,得从幼鸽做起,通常都是早和晚各家飞1次,不是特殊情况,要持之以恒的定时开关棚;空腹家飞,家飞完及时呼唤进棚喂食;而家飞的时间一般是2次加起来2.5~4小时为宜,具体家飞多长时间得看具体情况而定:看幼鸽开家的时间长短和天气情况而定。  一般的赛鸽,只要是身体健康,本身有状态的,都是喜欢家飞,而不需要强制。如果当自己的赛鸽需要用到强制性家飞的,你还是得先考虑是不是由其他原因导致,而不是盲目去强制家飞;盲目的强制家飞基本上都是得不偿失,没好结果。  通常造成赛鸽不喜欢家飞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赛鸽本身生病或是不够健康或是先天不足的,导致状态低下,没气力;  平时都是整天开通棚散养,导致赛鸽已经形成散漫成性;  幼鸽和已配对的成鸽一起混养,特别是在育雏或是孵蛋期间的成鸽,会没心家飞,带坏幼鸽。  所饲养的赛鸽品系本身机能就不够好,体质差,体能跟不上。  幼鸽太幼,又遇上高温闷热或是湿度大的阴雾天气,体能跟不上或不适应。  所喂的饲料营养不均衡,导致发育不良,体质弱。   赛鸽上的很多问题,也都离不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果是由生病和不够健康造成的不爱家飞,只能是按病治疗和调理好状态,而不是直接强制家飞,因为没状态和生病的个体一强制家飞,很容易出现一赶就飞去附近高处的地方乱停,一旦这坏习惯养成,以后比赛回来也会站其他地方迟迟不进棚。先天不足造成的不爱飞只能是提前淘汰掉。  如果是整天开通棚造成,建议改成一天就早晚各开棚家飞一次,其他时间就关死棚。开通棚赛鸽在外头活动习惯,都不怎么爱飞。但定时开棚其他时间关死棚的,一般状态好的话,一旦出笼,赛鸽根本不用强制,都会飞到连影都看不着。跟人一样,容易得到的东西都是不怎么去珍惜。而定时开笼,一天憋久没得飞了,一有机会释放,还是不一样。  如果是由于幼鸽和已配对了的成鸽混养造成的不爱飞,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还是把幼鸽和有配上对的成鸽分开养;喂雏或是孵蛋期间的成鸽出于对后代关爱的天性,会心牵挂而不愿远飞。久而久之是会极大影响家飞的质量。  如果是赛鸽本身品系不够好,机能差,家飞时间短,这个只能直接换品系。  如果是幼鸽太幼的,这个更强制不得,开始学飞开家,得站棚顶几天,等到开始绕圈家飞后,得慢慢增长家飞时间。在它们慢慢适应这一阶段,一旦强制家飞,很容易出现一赶就飞去附近高处的地方乱停,一旦这坏习惯养成,以后比赛回来也会站其他地方迟迟不进棚。幼鸽开家得至少2个月左右才可以开始强制家飞;太幼就强制长时间超量的家飞会影响发育,不利健康严重的甚至会使好苗子提前报废。如果遇上特别高温闷热或是阴雾天,还是得由它们喜欢...它们飞有一会觉得受不了,就得给它们休息着,要不只会起反作用。  如果饲料问题造成的营养不良,造成体质差的,这个得改善下饲料配方和供给量就好。   当所饲养的赛鸽品系没问题,健康状态没问题,一切都正常的情况,只是临近比赛前的一个月,单纯出于增强体制的那种加强家飞;当家飞有段时间,赛鸽准备落棚时,第一次挥旗强制赶飞后就得特别注意鸽群的动态:当赛鸽一赶就飞得无踪迹的为正常;但当赛鸽赶后只是老在棚顶200米左右兜圈没飞远,有些脚也开始收不起的时候,你就不能再赶,而是得马上收兵;这个时候是它们已经支持不住,达到极限;你再赶只会使赛鸽飞出内伤或是变得更加虚劳疲惫,影响消化吸收,而且更容易导致赛鸽生病。强制家飞也是得循环渐进式而不是一步就能到位。   一般强制家飞还是每天增加几分钟,慢慢来,增加到每次家飞2小时左右为止;(当然要灵活的,看当天天气而定,千万别做死要求,只看时间来说事)随着赛鸽家飞时间增长,相应的给料量也得增加。而且它们的食欲也得随着家飞时间运动量的增加而相应变好才是良性。当出现家飞时间变长,食欲却变差的。得马上停止强制家飞,甚至得停止1-2天家飞,而先调整下状态。 外训的就得看天气情况和离比赛的时间。一般都是赛前一个半月开始路训。从0距离的关笼训练开始,再从1-5-10-15-20-40-60-80-100公里逐步增加距离。每次按归巢能成群回为基础。开笼后能直接定对方向飞回家的,就可以进行下一站的训练。

文章TAG:信鸽  饲养  训练  怎样  信鸽的饲养与训练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