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莴苣是什么最好附带图片

莴苣(Lactuca sativa)菊科,莴苣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莴苣可分为叶用和茎用两类。莴苣的名称很多,在本草书上称作「千金菜」,「莴苣」和「石苣」。叶用莴苣又称春菜、生菜,茎用莴苣又称莴笋、香笋。我国各地栽培面积莴笋比生菜多。莴笋的肉质嫩,茎可生食、凉拌、炒食、干制或腌渍。生菜主要食叶片或叶球,近年来在各大城市尤其是南方沿海各省的大城市有所发展,成为当前增加花式品种的主要蔬菜。莴苣茎叶中含有莴苣素,味苦,高温干旱苦味浓,能增强胃液,刺激消化,增进食欲,并具有镇痛和催眠的作用。   特性:莴苣根系浅而密,多分布在20厘米--30厘米土层内。苗期叶片互生于短缩茎上,叶用莴苣叶片数量多而大,以叶片或叶球供食,茎用莴苣随着植株旺盛生长,短缩茎逐渐伸长和膨大,花芽 分化后,茎叶继续扩展,形成粗壮的肉质茎。莴苣头状花序,花黄色,每一花序有花20朵左右,自授粉,有时也有会发生异花授粉。瘦果,果褐或银白色,附有冠毛。

莴苣是什么最好附带图片

2,荠菜是什么菜最好有图片

为十字花科植物的带根全根,又名护生草、鸡心菜、枕头草等。味甘性平。具有凉肝止血,明目降压,利湿通淋,防癌抗癌,延年益寿等功能。
荠菜 概述:(Capsella bursa-pastoris)又名野菜、护生草、菱角菜。十字花科,荠菜属,一、二年生植物。原为野生菜,近年已人工培育,成为栽培蔬菜。荠菜以嫩茎叶供食 ,味清香鲜美常将它作菜馅或作豆腐羹、炒肉丝、烧汤、也可晒成干,但味较差。长期食用荠菜有明目、清热、止血、利尿、治痢这功效。 特性:荠菜基生叶丛生,塌地,叶羽状分裂,不整齐,顶片特大,叶片有毛,叶柄有翼。开花时茎高20厘米--50厘米,总状花序顶生和腋生、花小,白色,两性,萼片4。短角果,扁平,呈倒三角形,含多数种子,平均千粒重0.1415克。荠菜属耐寒性植物,喜冷凉的气候,在严冬能忍受短期零下8℃的低温。种子发芽最适温度为20℃--25℃,荠菜在2℃--5℃时发芽要经10--20天。在种子萌动或幼苗生长时通过春化阶段,高温长日照条件下通过光照阶段,才能开花结籽,营养生长要求在12℃--20℃和较短和日照条件。若温度过,光合作用减弱,异化作用增强,则植株营养不良,生长势衰弱造成叶小质差。因此荠菜在7--8月份高温条件下生长势差,以10-11月的气候条件生长最适宜。 品种:按其叶形可分为板叶荠菜和散叶荠菜两种。 主要是做馅,包饺子,馄饨

荠菜是什么菜最好有图片

3,什么是荠菜

荠菜(学名:Capsella bursa-pastoris),十字花科,荠菜属植物,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又名护生草、稻根子草、地菜、小鸡草、地米菜、菱闸菜、花紫菜等,地方上叫香荠,北方也叫白花菜、黑心菜,瑶家叫“禾杆菜″,河南、湖北等地区叫地菜,是一种人们喜爱的可食用野菜。起源于东欧和小亚细亚, 目前在世界各地都很常见。其拉丁种名来自拉丁语,意思是小盒子、“牧人的钱包”,是形容它的角果形状像牧人的钱包,英语名称就是“牧人的钱包”。荠菜的营养价值很高,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产后出血、痢疾、水肿、肠炎、胃溃疡、感冒发热、目赤肿疼等症。人工栽培以板叶荠菜和散叶荠菜为主,冬末春初均可。传统习俗则是在特定的日子吃鲜美的荠菜煮的鸡蛋。味道鲜美,用来包饺子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山东鲁南地区(以滕州使用最为广泛)有一种叫做菜煎饼小吃,经常使用荠菜作为一种材料与其他混合加上鸡蛋,口味鲜美,具有良好的口感。  荠菜根白色,茎直立,单一或基部分枝。  基生叶丛生,挨地,呈莲座状,叶片卵形至长卵形,有羽状分裂,叶上有毛,叶缘有翼,叶柄较长,多在5-40mm;顶生叶最大,长、宽可达12cm和2.5cm,侧生叶片较小,一般叶长5-30mm,宽2-20mm,裂片3-8对,形状狭长,平展,卵形,基部平截,具白色边缘。  茎生叶狭披针形或披针形,长1-2cm,宽2-15mm,两面有细毛或无毛,基部箭形抱茎,边缘有缺刻或锯齿。
不是荠菜

什么是荠菜

4,荠菜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3.荠菜善变,不仅颜色变,形状也会变。 长在没有太多杂草的地方,她是匍匐在地上的,叶子呈锯齿状;如果长在菠菜地里,她就往上长,叶子几乎没有齿,而且颜色碧绿,和菠菜的模样十分相似。如果周围有些浅浅的、灰绿色的草,她既不匍匐着,也不高高站着,颜色也就变成灰绿。《又是芥菜花开时》 荠菜(shepherds purse)是十字花科(Cruciferae)荠菜属中以嫩叶食用的栽培种,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野生植物,学名Capsella bursapastoris L.。别名荠(《别录》),护生草(《纲目》),芊菜、鸡心菜(《医林纂要》),净肠草(《植物名实图考》),菱角菜(《广州值物志》),地米菜、鸡脚菜(《贵州民间方药集》),假水菜(《陆川本草》),地地菜、烟盒草(《四川中药志》),上已菜、荠只菜、蒲蝇花(《闽东本草》),香善菜,清明草,饭锹头草、香芹娘、香料娘、香田荠(《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枕头草(《上海常用中草药》),植豉菜(《广西中草药》)等等。 染色体数2n=4x=32。荠菜叶子羽状分裂,有齿状刻缺,花白色,叶嫩可食。初春季节它是野菜中之上品。荠菜植株高20—40厘米,根白色。根出叶塌地丛生,浅绿色崐,叶被毛茸,羽状深裂或全裂,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白色,短果角,扁平,倒三角形。种子二排,细小,卵圆形,金黄色,千粒重0.09克,花期4—6月,5—7月种子成熟。要求冷凉和湿润的气候。种子发芽适温20—25℃,生长适12—20℃,气温15℃左右植株生长迅速,播后30天即可开始收获。低于10℃、高于22℃时生长缓慢,温度高品质差。荠菜耐寒性强,在-5℃时植株不受害,可忍受-7.5℃的短期低温。在2—5℃低温下,经10—20天通过春化,即抽苔开花。对土壤要求不严,但肥沃、疏松的土壤能使荠菜生长旺盛,叶片肥嫩,品质好。

5,齐菜有几种

按其叶形可分为板叶荠菜和散叶荠菜两种。  板叶荠菜 又叫大叶荠菜,上海市地方品种。植株塌地生长,开展度18厘米。叶片浅绿色,天而厚,叶长10厘米,宽2.5厘米,有18片叶左右。叶缘羽状浅裂,近于全缘,叶面平滑,稍具绒毛,遇低温后叶色转深。该品种抗寒和耐热力均较强,早熟,生长快,播后40天既可收获,产量较高,外观商品性好,风味鲜美。其缺点是香气不够浓郁,冬性弱,抽薹较早,不宜春播,一般用于秋季栽培。  散叶荠菜 又叫百脚荠菜、慢荠菜、花叶荠菜、小叶荠菜、碎叶荠菜、碎叶头等。植株塌地生长,开展度18厘米。叶片绿色,羽状全裂,叶缘缺刻深,长10厘米,叶窄较短小,有20片叶左右,绿色,叶缘羽状深裂,叶面平滑绒毛多,遇低温后叶色转深,带紫色。该品种抗寒力中等,耐热力强,冬性强,比板叶荠菜迟10~15天。香气浓郁,味极鲜美,适于春季栽培。  蔬菜市场上有两种荠菜。一种是尖叶种,即花叶荠菜,叶色淡,叶片小而薄,味浓,粳性;另一种是圆叶种,即板叶荠菜,叶色浓,叶片大而厚。味淡,糯性。11、12、1、2月为最佳消费期。
齐齐菜学名荠菜;味甘,平。和脾,利水,止血,明目。治痢疾,水肿,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经过多,目赤疼痛。 1.预防癌症 荠荠菜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防止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在消化道中转变成致癌物质亚硝胺,可预防胃癌和食管癌。 2.促进胃肠蠕动 荠荠菜含有大量的粗纤维,食用后可增强大肠蠕动,促进排泄,从而增进新陈代谢,有助于防治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糖尿病、肠癌及痔疮等。 3.缓解夜盲症 荠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因胡萝卜素为维生素a原,所以是治疗干眼病、夜盲症的良好食物。 4.抗凝血 荠菜所含的荠菜酸,是有效的止血成分,能缩短出血及凝血时间。 5.降血压 荠菜含有乙酰胆碱,谷甾醇和季胺化合物,不仅可以降低血液及肝里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而且还有降血压的作用。荠菜(学名:capsella bursa-pastoris (linn.) medic.),十字花科,荠菜属植物,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又名护生草、稻根子草、地菜、小鸡草、地米菜、菱闸菜、花紫菜等,地方上叫香荠,北方也叫白花菜、黑心菜,瑶家叫“禾杆菜″,河南、湖北等地区叫地菜,四川人叫“干油菜”,是一种人们喜爱的可食用野菜。

6,地菜的学名叫什么

地菜的学名叫荠菜,是双子叶植物纲 、十字花科、荠属植物荠的通称,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10-50厘米,无毛、有单毛或分叉毛;茎直立,单一或从下部分枝。基生叶丛生呈莲座状,大头羽状分裂,顶裂片卵形至长圆形,侧裂片3-8对,长圆形至卵形,顶端渐尖,浅裂、或有不规则粗锯齿或近全缘;茎生叶窄披针形或披针形,基部箭形,抱茎,边缘有缺刻或锯齿。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萼片长圆形;花瓣白色,卵形,有短爪。短角果倒三角形或倒心状三角形,扁平,无毛,顶端微凹,裂瓣具网脉;种子2行,长椭圆形,浅褐色。扩展资料:荠菜属于耐寒性作物,喜冰凉的气候,在严冬也能忍受零下的低温。生长周期短,叶片柔嫩,需要充足的水分;最适宜的土壤湿度为30%~50%,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在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地中就可以种植,但以肥沃疏松的黏质土壤较好。土壤酸碱度以PH6~6.7为宜,需要充足的氮肥和日照,忌多湿雨天气。起源于东欧和小亚细亚,在世界各地都很常见。主要分布在全世界的温带地区。性喜温暖但耐寒力强。野生于田野,也可人工栽培,生在山坡、田边及路旁。
芨芨菜是荠荠菜或者叫地菜吗
地菜的学名叫荠菜,是双子叶植物纲 、十字花科、荠属植物荠的通称,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10-50厘米,无毛、有单毛或分叉毛;茎直立,单一或从下部分枝。基生叶丛生呈莲座状,大头羽状分裂,顶裂片卵形至长圆形,侧裂片3-8对,长圆形至卵形,顶端渐尖,浅裂、或有不规则粗锯齿或近全缘;茎生叶窄披针形或披针形,基部箭形,抱茎,边缘有缺刻或锯齿。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萼片长圆形;花瓣白色,卵形,有短爪。短角果倒三角形或倒心状三角形,扁平,无毛,顶端微凹,裂瓣具网脉;种子2行,长椭圆形,浅褐色。扩展资料:荠菜属于耐寒性作物,喜冰凉的气候,在严冬也能忍受零下的低温。生长周期短,叶片柔嫩,需要充足的水分;最适宜的土壤湿度为30%~50%,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在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地中就可以种植,但以肥沃疏松的黏质土壤较好。土壤酸碱度以PH6~6.7为宜,需要充足的氮肥和日照,忌多湿雨天气。起源于东欧和小亚细亚,在世界各地都很常见。主要分布在全世界的温带地区。性喜温暖但耐寒力强。野生于田野,也可人工栽培,生在山坡、田边及路旁。
荠菜,湖南那边叫地菜,三月三煮蛋吃 地菜也就是“荠菜”,是一种长得翠绿翠绿的,有白白的根须,开着星星点点的小白花的野生植物。据说地菜是一味灵药。民间不仅有“阳春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的谚语,还流传着“春食荠菜赛仙丹”的说法。在中药里,地菜的药用价值很广泛,被誉为“菜中甘草”。为此,我还特意搜索了关于荠菜的医用价值,祖国医学认为:荠菜味甘、性凉,归肝、脾、肾经,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效用。所以为了去火、怯风湿和治腰腿疼痛,湖南人每年的三月三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煮地菜鸡蛋,而且鸡蛋数量还必须是单数的,因为用湖南话说药方又名“单方”, http://www.gouwubaifenbai.com/ 所以鸡蛋数量要放单数的。
荠菜(学名:Capsella bursa-pastoris),十字花科,荠菜属植物,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又名护生草、地菜、小鸡草、地米菜、菱闸菜、花紫菜等,地方上叫香荠,北方也叫白花菜、黑心菜,瑶家叫“禾杆菜″,河南、湖北等地区叫地菜,是一种人们喜爱的可食用野菜。当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25-50cm。茎直立,有分枝,稍有分枝毛或单毛。荠菜根白色。茎直立,单一或基部分枝。基生叶丛生,挨地,呈莲座状,叶片卵形至长卵形,有羽状分裂,叶上有毛,叶缘有翼,叶柄较长,多在5-40mm;顶生叶最大,长、宽可达12cm和2.5cm,侧生叶片较小,一般叶长5-30mm,宽2-20mm,裂片3-8对,形状狭长,平展,卵形,基部平截,具白色边缘。茎生叶狭披针形或披针形,长1-2cm,宽2-15mm,两面有细毛或无毛,基部箭形抱茎,边缘有缺刻或锯齿。十字花冠,总状花序。四强雄蕊。短角果扁平。花瓣倒卵形,呈圆形至卵形,先端渐尖,浅裂或具有不规则粗锯齿;总状花序项生或腋生,果期延长达20cm;萼片4个,长圆形;花瓣白色,两性,匙形或卵形,长2-3mm,有短爪。短角果,倒卵状三角形或倒心状三角形,长5-8mm,宽4-7mm,扁平,无毛,先端稍凹,裂瓣具网脉,花柱长约0.5mm。种子2行,呈椭圆形,浅褐色。花、果期4-6月,开花时茎高20~50厘米。荠菜性喜温和,只要有足够的阳光,土壤不太干燥,荠菜都可以生长,荠菜对土壤的选择不严,但以肥沃、疏松的土壤栽培为佳。

文章TAG:荠荠菜  图片  莴苣  是什么  荠荠菜图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