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如何养蚝

不可以

如何养蚝

2,湛江生蚝的养殖方式

在湛江地区养殖生蚝,通常有以下两种 材料:生蚝10只,蒜茸2茶匙(10g),朝天椒3个,香葱1棵,盐1茶匙(5g),柠檬汁2汤匙(30ml)做法:鲜活生蚝洗净表面泥沙,用较厚的刀背从蚝壳前端小心翘开,去掉没有蚝肉的一半蚝壳,将另一半带有蚝壳的蚝肉用清水冲洗干净,沥干水分。将朝天椒和香葱洗净切碎,再调入盐、蒜茸、柠檬汁混合均匀,制成调味汁。把生蚝带壳直接放在烧烤架上烤制,随温度的变化,生蚝会逐渐渗出鲜汁。蚝肉表面的汤汁渐干时,将调味汁淋入,继续烧烤约2分钟。最后用夹子将生蚝夹出离火,放入盘中即可。小诀窍:炭烧生蚝非常适合野外烧烤,如在家中制作也可直接在燃气灶上放好烤架烤制,或者用烤箱制作(温度160度,时间5分钟)。生蚝生吃味道最为鲜美,但毕竟直接食用会有些冒险,建议烹调后再食用。 材料:生蚝若干,姜两三片,葱一两根,调味品:盐,生抽,蚝油,酒做法:1、葱拍扁切段,分开葱白和葱叶,姜切片2、生蚝清洗后,烧开一锅水,放进水里烫几下,看到汤水变白,鼻子闻到海腥味,即可捞起,不用煮太久3、用厨房纸把焯过的蚝吸去水分4、锅内放少许油,先把姜和葱白爆香5、放入生蚝,小心翻炒6、烹入少许水,加入酒、盐、生抽和一点蚝油炒匀7、最后放入葱叶段即可熄火小诀窍:1、事先把生蚝氽水,可以让蚝肉更紧致,也防止它在炒制过程中出水2、只需利用姜、葱、酒去腥,蚝油点睛 材料:2-3人份调味料:油:半汤匙胡椒粉:少许 盐:适量大生蚝:5个紫菜:5克葱:1条水:4碗姜:3片做法:1. 购买生蚝时请档主开壳,只取蚝肉。将蚝肉放在菜篮里,放在水龙头下轻轻冲洗,洗去滑潺;2. 紫菜用清水泡开,捞起切几刀;3. 葱洗净,切葱粒,姜切成姜丝;4. 煮沸清水,放半汤匙油,下生蚝煮滚,下紫菜和姜丝,稍煮开,下盐、胡椒粉,撒入葱粒即可食用。功效:滋阴益血、清热除湿、益智健脑、降脂减肥。

湛江生蚝的养殖方式

3,如何养殖生蚝

牡蛎隶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牡蛎科。是沿海最为常见的双壳贝类,种类繁多,据说全球有100多种,我国已报道的有20多种。人工养殖主要是以下4种:即近江牡蛎、褶牡蛎、密鳞牡蛎和长牡蛎。现将长牡蛎的养殖技术介绍如下:长牡蛎也称真牡蛎、日本真牡蛎,太平洋牡蛎自然分布于日本的北海道至九洲沿海。是一种广温广盐性的内湾性贝类。它附着在退潮时露空的岩石或建筑物上。我国自1979年引进养殖。 一、生活习性 牡蛎自附着开始终生营固着生活,不能脱离固着物而自行移动,仅有启闭壳运动。左壳固着,只有右壳能启闭张合运动。并依靠右壳启闭运动进行呼吸、摄食、生殖、排泄等生活活动。在遇到不良环境条件时,紧闭贝壳以度难关。长牡蛎为广温性贝类,在0-32℃水温中能生活,最适生长水温为15-25℃。它对盐度的适应范围也很广,在盐度为10-40‰范围内均有分布,盐度低的海区生长快。牡蛎主要摄食单细胞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摄食无特殊的规律性,一般水温在10-25℃时摄食旺盛,但在繁殖期,摄食强度相对减弱。 二、繁殖特性 牡蛎满1龄性腺就成熟开始繁殖。繁殖方式有幼生型和卵生型二种。长牡蛎为卵生型,体外受精。长牡蛎绝大部分为雌雄导体,小量为雌雄同体。性腺成熟时,雄性为乳白色,雌性为淡黄色。长牡蛎当自然海区水温上升到16℃时性腺开始成熟,水温达到24-25℃时为产卵盛期。在浙江省的乐清湾海区繁殖盛期为6-7月。牡蛎产卵大都在大潮汛期间进行。在水温23℃时,受精卵经20-22小时发育形成D形幼虫,在水温23-26℃的条件下,D形幼虫经过20天左右的培育,幼虫平均壳长可达280μm以上,且有40%-50%幼虫出现眼点,这时应投放附着基,好让幼虫变态附着。 三、苗种生产 目前牡蛎养殖有全人工育苗和半人工采苗两种方式。全人工育苗的操作过程有:亲贝暂养与促熟,采 卵、孵化和选优,饵料与幼虫培育,附着基的制作、处理与投放,稚贝出池等工序;半人工采苗的操作过程有:采苗场选择、亲贝性腺发育检查、浮游幼虫的采集和调查、附着基的制作、处理与投放等工序。 四、养成:牡蛎的养殖方法较多,随着养殖不断发展,新的养殖方法和技术也不断涌现。其中较常见的有插竹养殖、底播养殖、条石和立石养殖、垂下养殖等。其中垂下养殖又分为栅架式、延绳式和筏架式。不论是哪种养殖方法、方式,选择养殖场地是关键,要根据牡蛎的生活习性和牡蛎对环境因子的要求并在其适应范围之内来确定。此外,还要考虑工农业有害废水污染程度等。任何品种养殖,管理是重要的一环。长牡蛎垂下式养殖的管理主要有:及时疏散养殖密度,调节养殖水层,加固防台、防沉(筏)等。 五、收获:长牡蛎一般需养殖15-18个月可收获。收获时要考虑牡蛎软体部的丰满度及贮藏、运输等因素予以进行。 参考资料: 中国农业网
蜜汁烧蚝 原料:生蚝、面粉、胡椒粉、盐、料酒、蜂蜜、老抽。 做法: 1、生蚝飞水,滤干后充分抹干水份,加面粉、胡椒粉、盐拌均; 2、锅内落油,放进砐煎至外表微焦,加料酒、蜂蜜、老抽烧煮,至汁收干即可。

如何养殖生蚝

4,生蚝的人工养殖方式有哪些

人工养殖用的蛎苗,一般都是海洋中的自然苗。养殖方式,主要有:筏式养殖法、延绳养殖法、棚架式养殖等。牡蛎收获前5~6个月将养成区的水泥柱再移往水质肥沃、流速较大的泥质海滩进行育肥。生蚝生长在温、热带海洋中,以法国沿海所产最为闻名。生蚝肉质细嫩,鲜味突出,带有腥味,味道独特。可以氽汤,打卤、烧、软炸,还可制成罐头,亦可加工制成蚝豉或蛎干,蚝油。扩展资料:生活习性:1、固着生活以壳粘着在其他物体上而行固着。一般分布在潮间带和潮下带水深不超过10米的范围内。 2、抗逆性牡蛎还是抗逆性最强的水生动物之一,2亿年来潮间带多变的环境练就了牡蛎对温度、盐度、露空和海区常见病原极强的抵抗能力,在落潮露出水面时,能够耐受夏天酷热干燥的天气,同时也能够成功适应冬天冰冻天气,在离水露空条件下可存活1~2周,甚至1个月的时间。 3、性别反转在自然群体中,大多数牡蛎个体属于雌雄异体,小部分为雌雄同体,牡蛎还可以自发“变性”,同一个个体在不同年份或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性别。 4、食性过滤取食。依靠海洋中的微型海藻和有机碎屑为食。 5、繁殖据统计,一只雌性牡蛎在一个繁殖季节可以生产出高达4亿的卵细胞,而牡蛎的性腺只在繁殖季节才充分发育。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蚝
生蚝,也叫 牡蛎;属于一种广温广盐性的海产贝壳。以海洋捕捞为主,人工养殖较少。人工养殖用的蛎苗,一般都是海洋中的自然苗。养殖方式,主要有:筏式养殖法、延绳养殖法、棚架式养殖等。牡蛎收获前5~6个月将养成区的水泥柱再移往水质肥沃、流速较大的泥质海滩进行育肥。由于牡蛎种类和海区环境不同,采苗季节也不同;故人工养殖大都是半成品养殖。也就是采用野生苗,然后再进行人工养殖,生长环境跟野生贝类,基本差别不大。
牡蛎隶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牡蛎科。是沿海最为常见的双壳贝类,种类繁多,据说全球有100多种,我国已报道的有20多种。人工养殖主要是以下4种:即近江牡蛎、褶牡蛎、密鳞牡蛎和长牡蛎。现将长牡蛎的养殖技术介绍如下:长牡蛎也称真牡蛎、日本真牡蛎,太平洋牡蛎自然分布于日本的北海道至九洲沿海。是一种广温广盐性的内湾性贝类。它附着在退潮时露空的岩石或建筑物上。我国自1979年引进养殖。 一、生活习性 牡蛎自附着开始终生营固着生活,不能脱离固着物而自行移动,仅有启闭壳运动。左壳固着,只有右壳能启闭张合运动。并依靠右壳启闭运动进行呼吸、摄食、生殖、排泄等生活活动。在遇到不良环境条件时,紧闭贝壳以度难关。长牡蛎为广温性贝类,在0-32℃水温中能生活,最适生长水温为15-25℃。它对盐度的适应范围也很广,在盐度为10-40‰范围内均有分布,盐度低的海区生长快。牡蛎主要摄食单细胞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摄食无特殊的规律性,一般水温在10-25℃时摄食旺盛,但在繁殖期,摄食强度相对减弱。 二、繁殖特性 牡蛎满1龄性腺就成熟开始繁殖。繁殖方式有幼生型和卵生型二种。长牡蛎为卵生型,体外受精。长牡蛎绝大部分为雌雄导体,小量为雌雄同体。性腺成熟时,雄性为乳白色,雌性为淡黄色。长牡蛎当自然海区水温上升到16℃时性腺开始成熟,水温达到24-25℃时为产卵盛期。在浙江省的乐清湾海区繁殖盛期为6-7月。牡蛎产卵大都在大潮汛期间进行。在水温23℃时,受精卵经20-22小时发育形成D形幼虫,在水温23-26℃的条件下,D形幼虫经过20天左右的培育,幼虫平均壳长可达280μm以上,且有40%-50%幼虫出现眼点,这时应投放附着基,好让幼虫变态附着。 三、苗种生产 目前牡蛎养殖有全人工育苗和半人工采苗两种方式。全人工育苗的操作过程有:亲贝暂养与促熟,采 卵、孵化和选优,饵料与幼虫培育,附着基的制作、处理与投放,稚贝出池等工序;半人工采苗的操作过程有:采苗场选择、亲贝性腺发育检查、浮游幼虫的采集和调查、附着基的制作、处理与投放等工序。 四、养成:牡蛎的养殖方法较多,随着养殖不断发展,新的养殖方法和技术也不断涌现。其中较常见的有插竹养殖、底播养殖、条石和立石养殖、垂下养殖等。其中垂下养殖又分为栅架式、延绳式和筏架式。不论是哪种养殖方法、方式,选择养殖场地是关键,要根据牡蛎的生活习性和牡蛎对环境因子的要求并在其适应范围之内来确定。此外,还要考虑工农业有害废水污染程度等。任何品种养殖,管理是重要的一环。长牡蛎垂下式养殖的管理主要有:及时疏散养殖密度,调节养殖水层,加固防台、防沉(筏)等。 五、收获:长牡蛎一般需养殖15-18个月可收获。收获时要考虑牡蛎软体部的丰满度及贮藏、运输等因素予以进行。

5,牡蛎养殖

找了太多的资料,终于找到一个可能对你有用的了。 我看看这篇文章,可能对你有所帮助。。。 牡蛎养殖技术作者:coreone 提交日期:2006-3-29 19:34:00 | 分类: | 访问量:345 一、牡蛎的养成方法 (一)投石养成法 此法适用于底质较硬的潮间带和潮下带,选用拳石或较大的石块作附着基,均匀分散或成堆、成行在养成场里分散养成。目前该法已逐步被淘汰。 (二)水泥条养在法 此法是我国目前开展的最为广泛的一种牡蛎养殖方法,其主要养殖技术为:待水泥条附苗结束后,正确掌握移养日期。为缩短养成期,移养工作应在10月1日以后开始,因10月1日后,海区基本无藤壶苗附着。争取在11月底前结束。养成区应选择在低潮区为宜,这样能增长摄食时间。在多泥沙海区,要避开潮流过急处插养,这是因为牡蛎在涨、退潮时贝壳张开,泥沙灌入体内导致窒息死亡。 养成形式选定,硬底质可用单插式,软涂底质宜用簇堆养成,因其可增强抗风力,避免底脚软倒,且可节省劳力。 养成方法:排列要顺潮向,行距间要开沟排水,这样可减轻促淤和下陷。 (三)垂下养成法 垂下牡蛎养殖法是目前国内外牡蛎养殖的先进技术,且有养殖周期短、产量高等优点,是我国牡蛎养殖业的发展方向。现分别介绍如下: 1、筏式养殖法:此法适用于干潮时水深4米以上,风浪平静的内湾。筏的结构大小因地而异,没有统一规格,筏子通常用圆木和毛竹扎成有5×10米的,也有10×10米。每台筏用6-9个浮桶或其他浮子作浮力,并以锚或桩固定在海底。将已附好苗的蛎壳串、橡皮条悬挂在筏子上进行养成,也可在筏上吊挂装有单体牡蛎的笼子进行牡蛎的笼养。 2、延绳养殖法(宁波市曾用本法养过):延绳系由1500股聚乙烯单丝绞制而成,全长96米,两端打桩于海底,两头各为30米长桩缆(具体应以满潮时水深2倍以上定桩缆长度),中间36米为浮绠,每隔1.5米缚一个直径32厘米玻璃球,附着器吊距为橡皮条0.4米、贝壳串0.5米,一根延绳前者可吊91条、后者可吊73串。延绳间距为当地潮养的1-1.5倍。浮绠应与主流方面成50-60度偏角,形成拉流现象。该法优点是有较大抗风浪能力。 3、棚架式养殖:此法养殖海区要求潮流畅通,流速20-25厘米/秒,有适量淡水注入,海区饵料生物、水温、盐度等理化因子适宜牡蛎养成。养殖区域选择在低潮区或小潮汛时能保持2-3米水深的区域,海水透明度在0.5米以上,涂面平坦,不能过软,涂质为沙质或泥沙质。 棚架为两行或多行对应平行的树桩(毛竹、石均可)及水平敷设的聚乙烯绳(或毛竹)组成,标桩行顺流设置,桩行中两桩距离为3-4米,行与行之间的相对距离为1米左右,桩行长度根据养殖场地确定桩的长度,一般为3米,也可视滩涂底质软硬而定,桩头大部分垂直打入涂中,上端露出滩面0.6-0.8米,在桩头的顶端,用240丝(股)以上的聚乙烯绳或毛竹把桩按行串连起来,桩行的两端用斜桩将聚乙烯绳固定,构成一个固定的低棚架。 当采苗后40-45天,采苗达到生产要求后,将采有牡蛎苗的采苗器分散,移到低潮区的棚架上养成。将蛎壳采苗器的两端分别吊挂在养殖棚架的聚乙烯绳或毛竹上,苗串平挂略呈抛物型,串与串之间距离20-25厘米,并行挂养,苗串最低点离滩面20厘米以上。 (四)其他养殖方式:目前国内开展的牡蛎养殖方法还有底播插滩养殖、滩涂播养等等方法。 二、养成管理 牡蛎养殖中经常性管理有:经常巡视、观察,特别是在台风过后,应及时下海整理好附苗器,在水泥条养蛎过程中要减轻促淤和下陷,一般每月一次顺簇脚耥沟扒泥。在垂下式养殖中,应及时清除附在筏上及附苗器上的杂质及过多附着物,发现壳串断绳掉入泥中要及时挂好,特别要注意防止筏、绳被冲走,棚架倒塌,在台风季节前均要及时加固。 三、敌害及病虫害 (一)赤潮:赤潮不仅对渔业,而且对贝类养殖业也有很大的危害性。产生赤潮的生物主要有环勾藻、光甲藻、角藻、多甲藻、夜光虫等等。由于赤潮的侵袭而引起牡蛎的大批死亡。 (二)肉食性腹足类及其他敌害:红螺、荔枝螺等肉食性腹足类对牡蛎的危害极为严重,而藤壶、海鞘、苔藓虫等与牡蛎争夺附着器和食物,影响牡蛎的附着和生长;其他如锯缘青蟹、虾类和一些鲼科鱼类对牡蛎的危害,也相当严重。 (三)菌类和寄生虫:国内对牡蛎的病害和寄生虫报道极少,国外报道的有:牡蛎的微孢子虫寄生使牡蛎大批死亡,日本牡蛎的弧菌病。涉及牡蛎的牛普吸虫病、六鞭毛虫病等等。 (四)工业废水污染及农药污染:目前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许多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就排入大海中,对牡蛎养殖造成极大的危害,另外因许多剧毒农药的过量使用,农田中排出的水也会成为污染物之一。 对上述这些危害,作为养殖户来说,在选址上应避开赤潮多发海区及农业废水污染区,对敌害生物应加强管理,特别是在幼苗期间,更要及时清除附苗器上的敌害生物。 四、收获 收获:收获季节一般在蛎肉最肥满的冬、春季。收获方法:在潮间带用块石、水泥条等养殖牡蛎,可在退潮时装船,等潮涨运回岸上开壳取肉。垂下养殖的牡蛎,可将附苗器收回,运回岸上取肉。也可直接在船上采收牡蛎,单体牡蛎可以带壳销售。 至于你的补充,那是要看你养什么,你应该放饲料。 那样收承才会好嘛~

6,怎么养蛤蛎啊

水肥,库底有淤泥的池塘或大型养鱼池,基本不用照顾,自己就能生存,繁殖力很强,但养殖水需能定期更换些或有活水入库,希望有帮助!
蛤蜊如何饲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花蛤苗运输  当幼苗生长到商品规格种苗时(指白苗、中苗、大苗),就可移殖养成或出售,洗苗时间还要结合气候、潮水而定。农历初一、十五的十二时(半夜十二点及中午十二点)是大潮。而每天满潮时差大概是50分钟左右。一般在天气凉爽,非下雨天和非小潮水期间进行,这样洗的苗种健壮,运输成活率和养成成活率高。产苗区与养成区经常不在同一地区,因此移苗就需要一段运输过程。由于杂色蛤适应环境能力强,能经受数小时甚至几天不于涸、不致死。体腔内部含存一定量海水,捕捞后能起调节作用,这对贮存与发运带来一定好处,但对贝类的分选时间、包装、运输等因素仍会直接影响它们的质量。在运苗过程中,还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短途运输:一般用车运,亦可用船运。运输历时24h以内,无需采取降温措施。  2)长途运输:运输历时24h以上,需用冷藏车。苗种与冰袋交错排开,并用竹片分层相隔,控制温度3℃左右,运输80h~100h,成活率95%以上。  3)一般用网袋装苗,每袋30kg左右,网目大小以不漏苗为准。  4)蛤苗应是当日采取的,且苗体应洗干净,不含泥沙等杂物。  5)运输时间最好在北风天,温度比较低,成活率高。南风天气易死亡,最好是当天洗苗,当天运输,当天播苗,从起苗到播苗最迟不超过3个潮水为限,以利提高播苗成活率。  6)在洗苗和搬运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把蛤苗碰伤击破贝壳,引起死亡,互相感染,影响运输成活率。  7)不论车、船运输都得加蓬,避免日晒、雨淋造成死亡,但是不得密盖,以防闷死。  8)运输前必须准确计算放养场的潮水,以确定启运时间,如果放养在低潮区,应在大潮期间运苗,否则苗运到,埕地不干露,无法播种。  潮间带养殖花蛤  (一)养殖场的选择条件  成蛤的养殖场,应选择风浪较为平静,潮流畅通,地势平坦,砂多泥少(含砂量为70%~90%)的中、低潮区;海水比重为1.010~l.025,最为理想的比重为1.012~1.020;流速为40~100厘米/秒。  (二)整埕播苗  1.播苗季节:播苗季节,依苗种的个体规格大小不同,而有较大差异。白苗,一般在4~5月播苗;中苗大多在12月播苗,有的地方因天气寒冷等原因,推迟到翌年春天播苗;大苗一般在产卵之前播苗。  2.整埕:整埕工作,主要是先在埕地靠近港道处和潮下带的边缘,用芒草筑堤,以防蛤苗流失。堤宽30~40厘米、高约25厘米。大片的滩涂也要用芒草围堤,隔成数块,便于管理。而后捡去埕面上的石块、杂物,用砂填好洼地,整平埕面。若埕地较软,则须开挖排水沟,以防埕面积水。最后,在播苗之前一星期,用漂白粉(15千克/亩)或茶籽饼(8千克/亩)泼洒埕地,杀除敌害生物。  3.播苗方法:播苗方法有干播和湿播两种。  (1)干播:退潮后埕地干露时,从停泊在埕地上的运苗船中卸下蛤苗。播苗时,要求播撒均匀,防止成堆集结。若潮水已上涨无法继续播苗或播苗未完成时,则应将蛤苗卸下,浸没于水中,待下一潮水再播。  白苗因个小体轻,易被潮水带走而流失,故多选用此法播苗。  (2)湿播:湿播是在潮水未退出埕面时,用船把蛤苗运至插好标志的埕地上,在标志范围内按量播撒均匀。播苗,应在平潮或潮流缓慢时进行,以免蛤苗流失。  用湿播方法,增加了播苗时间,提高了工效和蛤苗的成活率,但播撒较不均匀。这种方法,只适用于中苗和大苗播撒。  4.播苗密度:播苗密度,直接影响到蛤仔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如播苗密度太大,蛤仔生长较慢;如播苗密度太疏,不能充分利用养成面积,单产较低。因此,要掌握适宜的播苗密度。其播苗量,要根据蛤苗个体的大小、潮区的高低和底质条件等因素来决定(表19-6):蛤苗个体大的,成活率高,可少播;潮区低的,蛤苗摄食时间长,生长快,同时敌害也较多,蛤苗受害率高,应适当多播;底质较硬的埕地,稳定性好,亦可多播。  此外,还要根据海区饵料生物的多寡及流速的大小而酌情增减。  表19-6蛤苗播苗密度与苗种规格、场地条件的关系。  三)养成管理  俗话说“三分苗,七分管”。做好养成期间的管理工作,是保证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  1.移殖:移殖的主要目的是,转移养殖潮区,疏散养殖密度,促进生长。  (1)苗种增大,稀疏移殖:小苗播种的潮区较高,经过6~7个月的养殖后,个体显著增大,摄食量增加,养殖密度相对显得太密;同时,蛤仔的体质逐渐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因此,应移到较低潮区放养,并适当降低养殖密度,以加速蛤仔的生长。  (2)随着不同季节移植,以提高蛤苗成活率:根据泥层保温性好,冬天不易冻死蛤苗和砂埕贮水量大,温度低,夏季不易晒死蛤苗的特点。随着季节的不同,可移植到不同的场地,以提高成活率。可采用边收获、边移植的方法进行。  (3)加快产后亲蛤恢复体质,移植促进生长:亲贝在产卵排精后,因体质虚弱,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差,易造成死亡。所以,应在繁殖季节之前,把亲贝移植到潮区低、饵料丰富、风平浪静的场地养殖,以恢复体质,加快生长速度。  2.防止灾、敌害:严重威胁蛤仔的自然灾害,主要是洪水和台风。在易受台风袭击的埕地,应争取在台风季节来临之前,收获或移植到安全地带;受洪水威胁的埕地,也应采取类似的措施;对未来得及收成和移殖而受害者,必须及时抢救,清除覆盖埕面的泥砂,集拢散失的蛤仔,以减少损失。  蛤仔的敌害生物及其防治措施如前所述。在养成期间应经常下埕除害,减少损失。  3.加强日常管理:蛤苗播放后,要经常到埕间巡管,检查蛤苗有否流失、蛤仔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敌害的危害情况等,以便及时补苗或采取相应措施。同时,要疏通水沟、填补埕面、修补堤坝等。特别是刚繁殖后的亲蛤,体质虚弱,多数上浮在埕地表面,若被人为踩踏,死亡率更大。所以,在繁殖季节之后,更应加强管理或进行移殖。
蛤蜊要在潮间带 如果花蛤和油蛤选择泥地 如果文蛤选择沙地 如果海蛏选择泥地 放苗后 几乎不用养 它们利用潮水所带的海藻便可存活生长死亡率低 可以随时抽查蛤蜊的大小及成长情况退潮后去挖出来就可以检查了挖的时候查看地上的一些小小洞眼就可以
蛤蜊放盆中用淡盐水养着,水里放几滴香油,存活一个礼拜没有问题。通常都使用这个方法。

文章TAG:生蚝  养殖  如何  生蚝养殖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