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什么时候袁隆平发现了杂交水稻

1960年7月,在安江农校实习农场早稻田中,发现特异稻株,第二年认识到这是“天然杂交稻”株,而受到启发,立志从事水稻雄性不育试验。 1970年11月23日,在袁隆平构想指导下,助手李必湖和冯克珊在海南岛南红农场找到“野败”,为籼型杂交稻三系配套打开了突破口。 1974年,袁隆平育成了中国第一个强优势杂交组合“南优2号”,翌年作晚稻栽培1.33公顷,攻克了“优势关”。 1977年,袁隆平总结了10年来丰富的实践经验,发表了《杂交水稻培育的实践和理论》与《杂交水稻制种与高产的关键技术》两篇重要论文。 1982年8月26日,被聘为农牧渔业部技术顾问、全国杂交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是年,被国际同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001年2月19日,袁隆平院士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奖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2007年1月28日,“和谐中国.2006年度影响力人物”大奖在京颁发,袁隆平位列获奖首席。

什么时候袁隆平发现了杂交水稻

2,杂交水稻之父是谁

袁隆平,1930年9月生于北京,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1][2][3]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2000年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0年荣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3][4][5][6][7]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 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与此同时,袁隆平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2]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2][8]2017年7月,任青岛海水稻学院首席教授。[9]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获评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10]

杂交水稻之父是谁

3,袁隆平杂交水稻的意义是什么

杂交水稻的成功意味着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饥饿的困扰,也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福音。杂交水稻的叶片面积系数要比常规水稻的大,穗比较多,光合作用比较强,制造的有机物自然也就多一些,稻谷产量得到很大提升。目前我国水稻几乎在每个地方都有种植,其中袁隆平培育出的水稻就有好几种,且产量都比较高。杂交水稻是袁隆平培育出的一种高产杂交水稻品种,是由普通稻与在海南发现的野生稻杂交培育出的水稻品种。其中海南野生稻的基因不同于普通稻,经过杂交和基因重组,使后代获得杂种优势,是利用了人工培育水稻与野生稻之间基因差异,使袁隆平培育出了杂交水稻。杂交水稻的意义1、杂交水稻的成功意味着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饥饿的困扰,单位粮食产量的增加,为我国农业大幅度增产开辟了新途径,进而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西方世界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是“东方魔稻”,国际上把杂交水稻当做中国继古代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2、袁隆平通过自己长期的实践,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杂交水稻的的培育成功,证明了科学发展对推动国民经济的巨大作用,使我国杂交水稻技术居于世界先进水平,通俗的说,杂交水稻的成功解决了中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3、杂交水稻是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叶片面积系数要比常规水稻的大,穗比较多,光合作用比较强,制造的有机物自然也就多一些,稻谷产量得到很大提升。

袁隆平杂交水稻的意义是什么


文章TAG:袁隆平  杂交  杂交水稻  水稻  袁隆平杂交水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