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炒白芍有哪些功效和作用

盗汗,养血调经,腹痛,胁痛,自汗,敛阴止汗的功效。用于头痛眩晕,月经不调,四肢挛痛,血虚萎黄你好炒白芍具有平肝止痛

炒白芍有哪些功效和作用

2,茯苓桂枝甘草白芍的药理作用是啥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甘草: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基本上就是这些,不知道是不是你需要的!
篇幅太长,建议百度百科中查询。

茯苓桂枝甘草白芍的药理作用是啥

3,柴胡疏肝散中为什么用白芍而不用赤芍

你好,这方子的祖方是四逆散:柴胡 白芍 枳实 甘草。2000年前的方子。 柴胡疏肝散从这里化出来的。白芍在这里主要起的作用是柔肝和血。如果是赤芍,那活血通淤的作用更大些,这里不需要用,因为需要起的作用是白芍要起的作用。 当然临床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加减应用的。
中药是一剂保健养身延年益寿的中药方;50岁后至70岁的人服效果明显;加;六一散;就在开玩笑了;因为六一散好的药多如牛毛;

柴胡疏肝散中为什么用白芍而不用赤芍

4,中药白芍的作用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脉促胸满不能用腹实疼痛能用呢

为什么脉促胸满不能用,腹实疼痛能用呢?难道它是补上虚下的药吗??5补充:如果白芍是补上虚下是不是说明这个药就是有升提作用呢?满意答案星星之火10级2010-12-21(脉促胸满不能用)桂枝去芍药汤方 太阳病误用攻下药后,胸部发满,脉象急促,恶风寒发热之桂枝证尚在者。按:未经误用攻下药,如遇此证时,也可使用本方。去芍药是因为这种胸满,宜升不宜降,宜散不宜敛,宜温不宜寒故也。朱丹溪:"芍药泻脾火,性味酸寒,冬月必以酒炒。凡腹痛多是血脉凝涩,亦必酒炒用。然止能治血虚腹痛,余并不治。为其酸寒收敛,无温散之功也。"(引自《纲目》)虞传:"白芍不惟治血虚,大能行气。古方治腹痛,用白芍四钱,甘草二钱,名芍药甘草汤。盖腹痛因营气不从,逆于皮里,白芍能行营气,甘草能敛逆气。又痛为肝木克脾土,白芍能伐肝故也。"(引自《本草备要》)追问: 我是一个中医爱好者,在自学伤寒,看来您一定是中医前辈,这问题我还是弄不明白再向前辈请教,就是这个脉象急促指的是什么?是不是说寸脉浮而且跳动加加速呢?如果真是脉浮而数,用桂枝汤不去芍药收敛应该也没问题的呀?再有就是下之后怎么会胸满呢?下虚应该上也跟着虚才对啊?请前辈多多指教 回答: 哦!我不是前辈!您要学伤寒去民间中医网和大家去探讨. 论坛 69 伤寒杂病论 补充: 下之后怎么会胸满呢?这应指气下,而不是指下虚.上气虚就会产生胸满之象,脉象急促之象.气已误下,就不可用芍药,芍药有酸收之用.本人愚见!尺蚓降龙 的感言: 谢谢,又学了不少。

5,百芍的功效与作用点

白芍药(学名:Paeonia sterniana Fletcher in Journ.)也称白花芍药,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在中国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驰名中外,其根并入药。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地下部块状或粗厚;叶基生或茎生,大,互生,羽状或三出复叶或深裂;花大而美丽,单生于枝顶或有时成束,白色;萼片5,宿存;花瓣5-10,但在栽培种中的常为重瓣;雄蕊多数;花盘环状或杯状;心皮2-5,离心发育,结果时变为蓇葖,每个有种子数颗。生于山坡、山谷的灌木丛或草丛中。分布中国安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1]白芍药(学名:Paeonia sterniana Fletcher in Journ.)也称白花芍药,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在中国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驰名中外,其根并入药。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地下部块状或粗厚;叶基生或茎生,大,互生,羽状或三出复叶或深裂;花大而美丽,单生于枝顶或有时成束,白色;萼片5,宿存;花瓣5-10,但在栽培种中的常为重瓣;雄蕊多数;花盘环状或杯状;心皮2-5,离心发育,结果时变为蓇葖,每个有种子数颗。生于山坡、山谷的灌木丛或草丛中。分布中国安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植物形态折叠编辑本段白芍药-原植物多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根肥大,通常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茎直立,光滑无毛。叶互生;具长柄;2回3出复叶,小叶片椭圆形至披针形,长8~12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或白芍锐尖,基部楔形,全缘,叶缘具极细乳突,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叶脉在下面隆起,叶基部常带红色。花甚大,单生于花茎的分枝顶端,每花茎有2~5朵花,花茎长9~11厘米;萼片3,叶状;花瓣10片左右或更多,倒卵形,白色、粉红色或红色;雄蕊多数,花药黄色;心皮3~5枚,分离。蓇葖果3~5枚,卵形,先端钩状向外弯。花期5~7月。果期6~7月。生于山坡、山谷的灌木丛或草丛中、平原地带多有种白芍。分布安徽省、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6,赤芍和白芍分别有什么功效

赤芍【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经。【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临床应用】1. 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发热、舌绛、身发斑疹,以及血热妄行等。配生地、牡丹皮等,2. 用于经闭,跌扑损伤,疮痈肿毒等气血瘀滞证。配川芎、当归、桃仁、红花等,可用于经闭及跌扑损伤;配当归、金银花、甘草等,可用于疮痈肿毒 【性味归经】:酸、苦,凉。①《本经》:“味苦,平。”②《吴普本草》:“桐君:甘,无毒。歧伯:咸。李氏:小寒。雷公:酸。”③《别录》:“酸,平微寒,有小毒。”④《本草衍义》:“味涩苦。”入肝、脾经。①《珍珠囊》:“足太阴脾经。”②《汤液本草》:“入手足太阴经。”③《本草经疏》:“手足太阴引经药,入肝、脾血分。”④《药品化义》:“入肝、小肠二经。”⑤《本草经解》:“入心与小肠。” 白芍 ①《雷公炮炙论》:"凡(白芍药)采得后,于日中晒干,以竹刀刮上粗皮并头土,锉之,将蜜水拌蒸,从巳至未,晒干用。"   ②《本草蒙筌》:"(白芍药)酒浸日曝,勿见火。"   【性味】苦酸,凉。   ①《本经》:"味苦,平。"   ②《吴普本草》:"桐君:甘,无毒。岐伯:咸。李氏:小寒。雷公:酸。"   ③《别录》:"酸,平微寒,有小毒。"   【归经】入肝、脾经。   ①《品汇精要》:"行手太阴、足太阴经。"   ②《本草经疏》:"手足太阴引经药,入肝、脾血分。"   【功用主治】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①《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治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②《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治)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③《药性论》:"治肺邪气,腹中疞痛,血气积聚,通宣脏腑拥气,治邪痛败血,主时疾骨热,强五脏,补肾气,治心腹坚胀,妇人血闭不通,消瘀血,能蚀脓。"   ④《唐本草》:"益女子血。"   ⑤《日华子本草》:"治风补痨,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治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头痛,明目,目赤,胬肉。"   ⑥《医学启源》:"安脾经,治腹痛,收胃气,止泻利,和血,固腠理,泻肝,补脾胃。"   ⑦王好古:"理中气,治脾虚中满,心下痞,胁下痛,善噫,肺急胀逆喘咳,太阳鼽衄,目涩,肝血不足,阳维病苦寒热,带脉病苦腹痛满,腰溶溶如坐水中。"   ⑧《滇南本草》:"泻脾热,止腹疼,止水泻,收肝气逆疼,调养心肝脾经血,舒经降气,止肝气疼痛。"  
赤勺白芍古无赤白之分,<>,<>所列主治皆兼括赤白勺而言.有人以:除血痹,破坚积,散恶血逐贼血等语隶属于赤白勺条下,严格区分二者之用不尽然.李时珍分析赤白勺之功用论其配伍之法言简而当:白芍益脾之阴,滋脾之液,能于土中泻木,白芍本肝脾之阴药,肝家阴液耗散则肝气横逆克制脾土,出现心腹疼痛,胸胁刺痛等症,此用白芍酸 凉敛阴之品;赤勺药散邪能行血中之滞.今多用于活血化淤.
赤芍: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

文章TAG:白芍  作用  炒白芍  哪些  白芍的作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