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败酱草汤的主要成分和用途

败酱草的功效与作用是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行瘀治肠痈,肺痈及疮痈肿毒,败酱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有败酱草汤,凉拌败酱草,败酱草知母鱼丸汤,佛手败酱草瘦猪肉汤,蛇舌草败酱草汤。 败酱草为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的全草,败酱草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行瘀的功效,败酱草主治肠痈、肺痈及疮痈肿毒、实热瘀滞所致的胸腹疼痛、阑尾炎、痢疾、肠炎、肝炎、眼结膜炎、痈肿疔疮、产后瘀滞腹痛等症。

败酱草汤的主要成分和用途

2,这是什么花

您好,这是白花败酱草Patrinia villosa Juss.,别名苦荠公、苦斋、败酱草、胭脂麻,苦益菜,萌菜。败酱科败酱属一年生草本,高达1米,茎直立,全株初具倒生白色粗毛,后渐光滑,仅留少数于节处,上部少分枝.叶对生,几无柄,叶片狭椭圆形,两面均具粗毛,先端长尖或尖,边缘具粗锯齿,基部窄狭,下延并抱茎,花白色。花期5~6月。可对照图片看看
楼主你好,这个是白花蝴蝶兰。

这是什么花

3,农村很苦的野菜叫什么

白花败酱Patrinia villosa (Thunb.) Juss.败酱科 Valerianaceae 败酱属别名:白花败酱 攀倒甑 白花菜 败酱 败酱草 大升麻 黄花龙芽 苦菜 苦叶菜 苦斋 苦斋菜 龙芽败酱 男郎花 胭脂麻 獐大耳 獐子耳朵 黄花败酱 苦菜根 毛败酱 攀倒瓶 攀倒甄 攀道甑 胭脂草 臙脂麻 败酱Patrinia scabiosifolia Fisch. ex Trevir.别名:败酱 黄花龙芽

农村很苦的野菜叫什么

4,败酱草的功效与作用败酱草作用和功效有哪些

败酱草的作用 败酱草为败酱科草本植物黄花和白花败酱的带根全草。《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常用的清热解毒药。其性味辛、苦、微寒,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之功。习惯用于治疗肠痈(阑尾炎)、肺痈(肺脓疡)、痈肿疮毒和产后瘀阻腹痛等症,常用量6—15克。近年来,通过临床验证,本品还有许多新的功用。 1、制胃酸 泛酸、吐酸为脾胃及肠道疾病的常见症状。无论病属寒属热,皆可随方加入败酱草15克,有良好的制酸作用。效不显者,重用至20—30克。 2、保肝利胆 能促进肝细胞新生,防止肝细胞变性,具有较好的保肝、降低转氨酶的作用。黄花败酱煎剂能促进胆汁分泌。 3、抗肿瘤 墓头回有显着的抗肿瘤功效。对人宫颈癌细胞的抑制率为100%。电镜观察其抑瘤作用系直接的杀伤作用。对艾氏腹水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水提液对白血病细胞有显着的细胞毒作用。 4、抗病原体 (1)抗菌:两种败酱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对内毒素有明显的减毒作用。 (2)抗病毒:黄花败酱对柯萨奇病毒、合胞病毒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其含硫苷对HIV有显着的灭活作用。 5、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实验证明,本品清热解毒化湿、凉血化瘀排脓,有消除局部炎症,改善病变部位微循环,促进溃疡修复的作用。用本品30—60克,配黄芪、党参各15克,白术10克,茯苓、丹参各20克,薏苡仁30克,黄连、吴茱萸各5克,木香、甘草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总有效率可达93.7%。
败酱草,清热解毒、祛瘀排脓之要药,治疗肺痈、肠痈之功臣。治疗毛囊炎、疖等化脓性皮肤病,余常用《赵炳南临床经验集》中的败酱草膏。方用:鲜败酱草(洗净)5000克,用净水煮,煎至3小时后过滤,再煎煮浓缩成膏2500克,加蜜等量贮存备用。每服6克,1日2次。本方有解毒清热、除湿消肿的功效,治疗各种化脓性皮肤病均有效验。治疗白带或黄带过多,余常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清带汤加土茯苓、金银花、连翘、败酱草等药治之。治疗肠痈内已成脓,身无热,肌肤甲错,腹皮急,如肿胀,按之濡软,脉数者,余常用《金匮要略》中的薏苡附子败酱散。方用:薏苡仁30克,附子3克,败酱15克。共研粗末,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金匮玉函经二注》中说:“血积于内,然后错甲于外,经所言也。肠痈何故亦然那?痈成于内,血泣而不流也。惟不流,气亦滞,遂使腹皮如肿,按之仍濡。虽其患在肠胃间,究非腹有积聚也。外无热而见数脉者,其为痈脓在里可知矣。然大肠与肺相表里,府病而或上移于脏,正可虞也。故以保肺而下走者,使不上乘。附子辛散以逐结,败酱苦寒以祛毒而排脓。务令脓化为水,仍从水道而出,将血病解而气亦开,抑何神乎。”

5,什么是败酱草

败酱草 Herba Patriniae (英)Whiteflower Patrinia Herb 别名 败酱。 来源 为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Patrinia villosa Juss. 的全草。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1m。地下茎细长,地上茎直立,密被白色倒生粗生或仅两侧各有1列倒生粗毛。基生叶簇生,卵圆形,边缘有粗齿,叶柄长;茎生叶对生,卵形或长卵形,长4~10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1~2对羽状分裂,基部裂片小;上部不裂,边缘有粗齿,两面有粗毛,近无柄。伞房状圆锥聚伞花序,花序分枝及梗上密生或仅2列粗毛;花萼不明显;花冠白色,直径4~6mm。瘦果倒卵形,基部贴生在增大的圆翅状膜质苞片上,苞片近圆形。花期5~6月。 生于山坡草地、路旁。除西北外,全国均有分布。 采制 夏季开花前采挖,晒至半干,扎成束,再阴干。 化学成分 含白花败酱甙(villoside)、莫罗忍冬甙(morroniside)、番木鳖甙(loganin) 等。 性味 性凉,味辛、苦。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瘀排脓。用于阑尾炎、痢疾、肠炎、肝炎、眼结膜炎、产后瘀血腹痛、痈肿疔疮。 附注 同属植物黄花败酱P.scabiosaefolia Fisch.同作败酱草使用。 ----------------------- 败酱草 败酱草为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PatriniavillosaJuss ,黄花败酱 P.scabiosaefoiiaFisoh. 的嫩叶,又名胭脂麻。《本草纲目》载“败酱,南 人采嫩者,暴蒸作菜食,味微苦而有陈酱败酱草嫩叶每百克含水分79 克,蛋 白质1.5 克,脂肪1 克,碳水化合物10 克,胡萝卜素6.02 毫克,维生素B20.16 毫克,维生素C52 毫克。 败酱草性味苦平,具有清热解毒、排脓破瘀的功效。治肠痈、下痢、赤 白带下、产后瘀滞腹痛、目赤肿痛。久病脾胃虚弱者忌食用。 【别名】黄花败酱、龙芽败酱、黄花龙牙 【来源】本品为败酱草科植物黄花龙芽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 ex Link.,白花败酱(苦斋)P. villosa (Thunb.) Juss.,以根状茎和根、全草入药。根春秋季节采挖,去掉茎叶洗净,晒干。全草夏秋采割,洗净晒干。 【制法】洗净,晒干,切碎用。 【性味归经】辛、苦,凉。入胃、大肠、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行瘀。用于肠痈、肺痈及疮痈肿毒,实热瘀滞所致的胸腹疼痛,产后瘀滞腹痛等症。 【用法用量】 0.5~1两,鲜全草2~4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备注】 (1)临床上常与红藤、苡仁、桃仁、丹皮、大黄等配伍,用治肠痈(急性阑尾炎);与鱼腥草、桔梗、苡仁、冬瓜子、芦根等配伍,用治肺痈(肺脓疡);与银花、连翘等配伍,用治疮痈肿毒,同时用本品鲜草捣烂外敷。配红花、山楂等药,治产后瘀血,腹中刺痛等症。配蒲公英、金银花,用治急性结膜炎、结膜充血肿痛;配茵陈、栀子等治急性黄疸性肝炎。 (2)本品药材来源较复杂,属于败酱科的败酱草,仅在民间应用,不见市售。据《中药志》说:「今市售败酱草主要有两种:北方习惯使用菊科植物苣莳菜的带根全草;南方习惯使用十字花科植物菥蓂的带草全果。」又说:「北方多数地区作败酱草用的苣莳菜,在《植物名实图考》中即称作苣莳菜,并非作为败酱草的别名,但未述及其效用;南方多数地区作败酱草用的菥蓂,亦为另一种药物,《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主治明目、目痛、泪出等病;败酱草主治暴热火疮、赤气、疥、瘙、疽、痔等病,二者效用不同。」这说明现在市上出售的败酱草恐非古代所用的败酱草,原植物即为菥蓂,一般用量为三钱至一两,煎服。菥蓂一药在临床上应用时常与清热解毒药与活血祛瘀药配伍同用,不作单味药使用,故菥蓂是否具消痈排脓的功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药房有得卖啊,很普通的一种药。

6,败酱草是什么

具有清热解毒、排脓破瘀的功效。治肠痈、下痢、赤. 白带下、产后瘀滞腹痛、目赤肿痛。久病脾胃虚弱者忌食用。 【别名】黄花败酱、龙 ...
败酱草 Herba Patriniae (英)Whiteflower Patrinia Herb 别名 败酱。 来源 为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Patrinia villosa Juss. 的全草。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1m。地下茎细长,地上茎直立,密被白色倒生粗生或仅两侧各有1列倒生粗毛。基生叶簇生,卵圆形,边缘有粗齿,叶柄长;茎生叶对生,卵形或长卵形,长4~10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1~2对羽状分裂,基部裂片小;上部不裂,边缘有粗齿,两面有粗毛,近无柄。伞房状圆锥聚伞花序,花序分枝及梗上密生或仅2列粗毛;花萼不明显;花冠白色,直径4~6mm。瘦果倒卵形,基部贴生在增大的圆翅状膜质苞片上,苞片近圆形。花期5~6月。 生于山坡草地、路旁。除西北外,全国均有分布。 采制 夏季开花前采挖,晒至半干,扎成束,再阴干。 化学成分 含白花败酱甙(villoside)、莫罗忍冬甙(morroniside)、番木鳖甙(loganin) 等。 性味 性凉,味辛、苦。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瘀排脓。用于阑尾炎、痢疾、肠炎、肝炎、眼结膜炎、产后瘀血腹痛、痈肿疔疮。 附注 同属植物黄花败酱P.scabiosaefolia Fisch.同作败酱草使用。 ----------------------- 败酱草 败酱草为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PatriniavillosaJuss ,黄花败酱 P.scabiosaefoiiaFisoh. 的嫩叶,又名胭脂麻。《本草纲目》载“败酱,南 人采嫩者,暴蒸作菜食,味微苦而有陈酱败酱草嫩叶每百克含水分79 克,蛋 白质1.5 克,脂肪1 克,碳水化合物10 克,胡萝卜素6.02 毫克,维生素B20.16 毫克,维生素C52 毫克。 败酱草性味苦平,具有清热解毒、排脓破瘀的功效。治肠痈、下痢、赤 白带下、产后瘀滞腹痛、目赤肿痛。久病脾胃虚弱者忌食用。 【别名】黄花败酱、龙芽败酱、黄花龙牙 【来源】本品为败酱草科植物黄花龙芽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 ex Link.,白花败酱(苦斋)P. villosa (Thunb.) Juss.,以根状茎和根、全草入药。根春秋季节采挖,去掉茎叶洗净,晒干。全草夏秋采割,洗净晒干。 【制法】洗净,晒干,切碎用。 【性味归经】辛、苦,凉。入胃、大肠、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行瘀。用于肠痈、肺痈及疮痈肿毒,实热瘀滞所致的胸腹疼痛,产后瘀滞腹痛等症。 【用法用量】 0.5~1两,鲜全草2~4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备注】 (1)临床上常与红藤、苡仁、桃仁、丹皮、大黄等配伍,用治肠痈(急性阑尾炎);与鱼腥草、桔梗、苡仁、冬瓜子、芦根等配伍,用治肺痈(肺脓疡);与银花、连翘等配伍,用治疮痈肿毒,同时用本品鲜草捣烂外敷。配红花、山楂等药,治产后瘀血,腹中刺痛等症。配蒲公英、金银花,用治急性结膜炎、结膜充血肿痛;配茵陈、栀子等治急性黄疸性肝炎。 (2)本品药材来源较复杂,属于败酱科的败酱草,仅在民间应用,不见市售。据《中药志》说:「今市售败酱草主要有两种:北方习惯使用菊科植物苣莳菜的带根全草;南方习惯使用十字花科植物菥蓂的带草全果。」又说:「北方多数地区作败酱草用的苣莳菜,在《植物名实图考》中即称作苣莳菜,并非作为败酱草的别名,但未述及其效用;南方多数地区作败酱草用的菥蓂,亦为另一种药物,《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主治明目、目痛、泪出等病;败酱草主治暴热火疮、赤气、疥、瘙、疽、痔等病,二者效用不同。」这说明现在市上出售的败酱草恐非古代所用的败酱草,原植物即为菥蓂,一般用量为三钱至一两,煎服。菥蓂一药在临床上应用时常与清热解毒药与活血祛瘀药配伍同用,不作单味药使用,故菥蓂是否具消痈排脓的功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文章TAG:白花败酱  败酱草  主要  主要成分  白花败酱草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