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夜蛾,小地老虎烟青虫甘蓝夜蛾棉铃虫是不是一个科的
来源:整理 编辑:农业技术 2025-03-25 11:54:50
本文目录一览
1,小地老虎烟青虫甘蓝夜蛾棉铃虫是不是一个科的

2,请问这是什么虫子
每种的习性都不同尺蠖,具体是那种不清楚,从什么树下捡的
3,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什么害虫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主要防止害虫有:甘蓝夜蛾、小菜蛾、甜菜夜蛾、棉铃虫、烟青虫、菜青虫等食叶害虫。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是一种新型病毒杀虫剂,由中国科学院病毒研究所研制成功,江西省新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取得农药登记并生产,自2013年7月获准取得农药登记以来,仅一年的时间该产品以具有杀虫效果显著、持效性长、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同时对人、畜和环境无害的优点,在全国多地区获得肯定,表现出良好的市场前景。现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已经过的欧盟2008/889标准有机认证,这是国内病毒杀虫剂的首次欧盟有机认证,为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进入欧盟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的害虫是:甘蓝夜蛾、菜青虫等食叶害虫。
4,Mamestra configurata 中文意思是啥呀
蓓带夜蛾(Mamestra configurata)http://cache.baidu.com/c?word=mamestra%2Cconfigurata&url=http%3A//www%2Ewfkjxy%2Ecom%2Ecn/UpFiles/Article/UpFiles/200711/10/%C0%A5%B3%E6%B2%A1%B6%BE%D4%F6%D0%A7%B5%B0%B0%D7%D1%D0%BE%BF%BD%F8%D5%B9%2Edoc&p=9a759a479c904eac5fa9de23484b&user=baiduMamestra brassicae : 甘蓝夜蛾只懂的这个,是不是音译过来,什么名称一类的.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5,紫甘蓝生长过程中易发什么病
甘蓝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1 黑腐病 1.1症状。主要危害叶、叶球或叶茎。幼苗到成株均可染病。细菌被害,子叶呈水浸状,逐渐枯萎或蔓延至真叶,真叶的叶脉上出现小黑点或细黑条。成株受害,多从叶缘及虫伤处首先出现黄褐色“V”字形病斑,病部叶脉坏死变黑,以后沿叶脉、叶柄蔓延到茎部和根部,严重时被害叶叶柄及茎部干腐,造成外叶枯死,结球不紧。 1.2防治方法。①重病区实行轮作换茬,避免与十字花科蔬菜连作,最好进行3年轮作;可以显著地减轻受害程度。②从无病区或无病株上采种。播种前,用50℃温水浸泡种子20min,或者用相当于种子重量0.4%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③加强栽培管理。适时播种,合理灌溉,及时防治害虫,收获后清除病株残体。④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200 mg/kg农用链霉素或1:1:200波尔多液,每隔7~10 d喷1次,连喷3~4次。 2霜霉病 2.1症状。幼苗茎、叶染病后,先出现白色霜状霉,后枯死。绿色叶片上病斑则为黑色或紫黑色的不规则病斑,生长期中老叶感病后,病菌也能系统侵染进入茎部,在贮藏期间继续发展到叶球内,使中脉及叶肉组织上出现不规则形的坏死斑,叶片干枯脱落。 2.2防治方法。①种子消毒。从健株上采收种子,播种前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拌种效果较好,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4%。②加强田间管理。幼苗期及时拔除病株。定植后,合理灌溉和施肥。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进行秋季深耕。与非十字花科作物隔年轮作。③发病初期或出现中心病株时应立即喷药防治,特别是药液要喷到老叶背面。常用药剂有75%百菌清可湿粉剂6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粉剂500倍液,40%疫霉灵可湿性粉1 200倍液,每隔10~15 d喷1次。 3软腐病 3.1症状。一般多在甘蓝包心期开始发病。发病初期,茎基部或叶球表面上发生水渍状软腐,外叶呈萎蔫状下垂,尤其在晴天中午最为明显;进而外叶脱落,病部软腐有恶臭,在病组织内充满污白色或灰黄色粘稠物,最后整株腐烂。 3.2防治方法。①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田块,采用高畦或高垄栽培。注意轮作换茬,切忌与十字花科蔬菜连作。②及时防治害虫,减少菜株损伤,宜小水勤浇,不可大水漫灌。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株残体,予以深埋或烧毁。③加强田间检查,发现病株后及时拔除,并用生石灰撒在病株穴内及周围进行土壤消毒,同时进行药剂防治。常用药剂有农用链霉素200 meCkg、新植霉素200 mg/kg、敌克松500~l 000倍液、50%代森锌水剂800~1 000倍液喷雾,每隔7~10 d喷1次,连续喷2~3次。注意务必将药喷洒到植株根部、底部、叶柄及叶片上。 4菌核病 4.1 症状。苗期多在茎基部呈水浸状后腐烂,引起幼苗猝倒。此病主要发生在甘蓝生长后期和采种株上。成株受害后,多在靠近地表面的茎、叶柄或叶片上。发生水浸状、褐色、周缘不明的病斑,引起叶球或茎基部腐烂,病部也可长出白色棉毛状菌丝和黑色鼠粪状菌核。采种株受害多发生在花后期,茎秆上病斑初呈浅褐色,后变为白色,稍凹陷,最后茎内中空,生有黑色鼠粪状菌核。荚角受害也产生白色或黄白色病斑,荚内有黑色菜籽粒状菌核,导致结实不良或不能结实。 4.2防治方法。①收获后进行一次深耕,将菌核埋入土表lO cm以下。早春在留种地上进行一次中耕,破坏菌丝蔓延及将子囊盘埋入土中。加强田间管理,采种株搭支架,雨后及时排水,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②播种前用10%~14%的盐水选种,后用清水洗净再播种。③发病初期喷施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l:1:240波尔多液。药液应着重喷洒在植株茎的基部、老叶的背面,每667 m2喷洒药液50-60L,或撒施草木灰、消石灰混合粉(比例1:2)20-30kg。 5黑斑病 5.1 症状。叶片发病多从外叶开始,病叶两面生有病斑,病斑圆形,灰褐色,病斑上生有黑色霉状物,病斑周围有时有黄色晕环,发病重时,叶片很容易变黄枯死。茎和叶柄上的病斑呈纵条形,其上长有黑色霉状物。荚角上的病斑近圆形,长有黑色霉状物。 5.2防治方法。①深耕土地,合理密植,及时清除病残体。②用50℃温水浸种20~30min,晾干后播种。③用7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退菌特50%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667 m2用药液50~60L,每10 d喷1次,连续喷2~3次。 6甘蓝夜蛾 6.1 为害特点。甘蓝夜蛾又名地残蛾,夜盗虫。幼虫食叶成残缺状,严重时仅留叶柄,并能钻入叶球采食,排出大量虫粪,污染叶球,引起腐烂发臭。 6.2防治方法。①诱杀成虫,晚上用黑光灯或糖醋蜜诱杀成虫。糖醋蜜配方为糖5份,酒5份,醋20份,加入50%敌敌畏l份混合拌匀,傍晚置于距地面l m高处诱杀成虫。②释放赤眼蜂,每667 m2设6-8个放蜂点,每次释放2000~3 000只。在结球甘蓝田问作胡萝卜等伞形科植物,以引诱寄生蝇前来产卵,孵出的幼蛆钻入幼虫体内寄生,寄生率达80%。③在幼虫2龄前群集为害时开始喷药防治。常用药剂有40%菊杀乳油或40%菊马乳油2 000~3 000倍液。
6,甘蓝的病虫预防
结球甘蓝常见病虫害防治 来源:中国蔬菜网 1、甘蓝霜霉病 甘蓝霜霉病除危害甘蓝外,还危害大白菜、萝卜、白菜(油菜)及薹菜等。 (1)危害症状:甘蓝霜霉病主是危害叶片。病斑多角形,初为淡绿色,以后变为黄褐色、紫褐色或暗褐色。天气潮湿时,叶背面产生白色霉层,有时叶正面也产生霉层,即病菌的孢子囊及孢子梗。发生严重时,病斑连成片而干枯。 (2)发病规律:甘蓝霜霉病是真菌性病害。病菌主是以卵孢子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在采种株内越冬,还可以卵孢子附在种子表现或随病残体混在种子里越冬。来年卵孢不管不顾萌发侵染春甘蓝,以后产生孢子囊靠气流重复侵染。 (3)防治方法:①选留无病种子和种子消毒。要从无地或健株上选种留种。种子消毒,可用种子重量0.4%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也可用50%代森铵水剂200倍液侵种15分钟,然后用清水洗净药液晾干备用。②实行轮用,避免与十字花科蔬菜连作。加强栽培管理,施用净肥或经堆沤的农家肥。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株深埋,以减少病源。③发病初期,喷洒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或80%疫霉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代森锰锌胶悬剂400倍液。每亩用药液60-80公斤。每隔7天喷药一次,连喷3-5次。 2、甘蓝病毒病 预防为主,重点防治好蚜虫,发病初期可用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每5~7天喷一次,连喷2~3次。发病症状:苗期发病叶片上出现变黄的圆形斑点,直径2~3毫米,后整个叶片颜色变淡或变为浓淡相间绿色班驳.成株发病除嫩叶现浓淡不均班驳外,老叶背面生有黑色坏死斑点,病株结球晚且松散. 发病特点: 该病为病毒性病害,病原病毒为芜菁花叶病毒(TuMV).冬季如栽植十字花科蔬菜,病毒则在植株体内越冬,第2年春天由蚜虫传播. 防治方法: ⑴农业措施.选种抗病品种;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播期要避开高温及蚜虫猖獗季节;土温升高要多浇水,地温稳定,可防止病毒病的发生;苗期防治蚜虫十分重要. ⑵药剂防治.于发病初期用60%吗啉胍?乙铜片剂每667平方米每次56~83.3克,一般加水100千克稀释1200~18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以后每隔7天喷1次药,可连续喷药3~4次,视病情程度而定.常用药剂还有抗毒丰300倍液,病毒1号油乳剂500倍液,1.5%植病灵2号乳剂1000倍液.每隔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3、甘蓝灰霉病 甘蓝灰霉病多发生于保护地甘蓝,发病有加重趋势。多从距地表较近的叶片先发病,初时病部水浸状,湿度大时病部迅速扩大,呈褐色或淡红褐色,引起腐烂,病部生有灰色霉状物。茎基部发病,病部变褐腐烂。生有灰色霉状物,从下向上发展,外叶凋萎,扩大到整个叶球,以致腐烂。发病后期病部有时产生近圆形黑色小菌核。病菌随病残体在地上越冬。借风雨传播,由伤口或生活力衰弱部位侵入引起发病。病菌喜温湿条件和弱光,温度20℃左右,相对湿度90%以上时,病害易于发生。管理粗放,植株生长衰弱,病情加重。 防治方法 (1)加强保护地或露地田间管理,严密注视棚内温湿度,及时降低棚内及地面湿度。(2)棚、室栽培甘蓝类蔬菜于发病期采用烟雾法或粉尘法,如:施用10%速克灵烟雾剂,每亩次200-250克。或喷撒10%灭克粉尘剂,每亩次1公斤。(3)棚室或露地发病应及时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每亩喷药液50-60升,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4、甘蓝黑斑病 甘蓝黑斑病是甘蓝最常见的病害,为害较重。多发生外叶及外层球叶上,初时产生黑褐色小斑点,扩展后呈直径5~30毫米的灰褐色圆形病斑。病斑有轮纹,但不大明显,湿度大时病斑上有较致密的黑色霉状物。发病重时叶片上病斑常汇合成大斑,引致叶片变黄早枯。茎、叶柄上病斑条形,生黑霉。 病菌在土壤中、病残体上越冬,也可在留种株上及种子上越冬。病菌在田间借风雨传播,从气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病菌10~35℃范围均可发育,但适温较低,为17℃左右。相对湿度低于80%不发病。高湿、多雨是发病的关键因素。植株生长衰弱,发病加重。 [防治要点] ①使用无病种子。一般种子要进行消毒处理,可用0.3%的50%福美双或50%扑海因拌种。②重病地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进行二年以上轮作。③施足粪肥,增施磷、钾肥。适时追肥、灌水。向后排除田间积水。④及时摘除病叶,减少菌源。收获后清洁田园,并深翻土壤。⑤发病初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可用50%扑海因1500倍液,或40%大富丹400倍液,或50%利得800倍液,或80%喷克6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或40%灭菌丹400倍液。 5、甘蓝夜蛾 十字花科蔬菜常遭受甘蓝夜蛾幼虫危害,严重时能将整个田块的蔬菜吃光。甘蓝夜蛾成虫黑色,属中型蛾类,夜间活动,卵产于叶背呈块状。卵块上黑色的是将要孵化的卵,白色的是卵壳。初孵幼虫有群集生活习性,随后钻入结球甘蓝等作物的叶球内危害。老龄幼虫危害严重,抗药性强,难防治,应在初孵期进行药剂防治。甘蓝夜蛾春、秋季发生量多,一年发生3代,以蛹在土中越冬,幼虫期约1个月。 适用的防治药剂有:15%安打胶悬剂3500~4000倍液;24%米满悬浮剂3000倍液;5%抑太保乳油1500倍液;5%卡死克乳油1500倍液;10%高效灭百可(顺式氯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24%美满悬剂2500~3000倍液;奥绿一号悬浮剂1000~1500倍液,安全间隔期7~10天。15%安打胶悬剂对部分刺吸式口器害虫有防效,对甜菜夜蛾高龄幼虫防效显著,药后数小时害虫就停止取食,1~2天内死亡;持效期达14天,应用于叶菜、茄果类蔬菜上安全间隔期3天。每亩用15%安打胶悬剂20克配成母液后稀释喷雾,每季用药不超过3次。 6、菜粉蝶 菜粉蝶又名菜白蝶,幼虫称菜青虫。菜青虫主要危害青花菜、绿花菜、紫甘蓝、榨菜等甘蓝型名特优十字花科蔬菜,也危害白菜型蔬菜。尤其偏嗜含芥子油糖苷、叶表光滑无毛的甘蓝和花椰菜。以幼虫啃食叶肉,重者仅残留叶脉,虫粪污染花菜球茎,降低商品价值。 发生特点:菜青虫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发生7~8代,南方可周年繁殖危害。以蛹在墙壁屋檐下或篱笆、树干、杂草及残茬上越冬,也可以幼虫在温室、大棚内十字花科蔬菜上越冬。幼虫危害有两个高峰,春季4月下旬至6月下旬,秋季8月下旬至10月。十字花科蔬菜连作有利该虫的发生。 适用的防治药剂有:0.36%百草一号植物源农药600~800倍液,安全间隔期7天;15%安打3500~4000倍液,间隔期14天;1%阿维菌素系列灭虫清、灭虫灵、虫螨光、螨虫清;5%锐劲特胶悬剂2000~2500倍液;5%抑太保乳油1500~2000倍液;5%卡死克乳油2000倍液;除尽3000倍液(可兼治夜蛾);苏阿维1000~1500倍液;捕快1000倍液;5%菜喜胶悬剂1000倍液;50%宝路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从经济成本以及农药残留对商品菜的影响考虑,建议在小菜蛾发生高峰期使用阿维菌素系列及其复配剂,苗期使用残效期相对较长的有机磷农药,临近收获期使用安全、低毒的微生物农药Bt、百草一号、病毒制剂奥绿一号等。 7、甘蓝蚜 甘蓝蚜又名菜蚜。主要危害紫甘蓝、青花菜、花椰菜、卷心菜、白菜、萝卜、芜菁等十字花科蔬菜。甘蓝蚜喜在叶面光滑、蜡质较多的十字花科蔬菜上刺吸植物汁液,造成叶片卷缩变形,植株生长不良,影响包心,并因大量排泄蜜露,引起煤污病。此外,还传播病毒病。 发生特点:在北方,一年发生十余代,以卵在蔬菜上越冬。翌春4月孵化,先在越冬寄主嫩芽上胎生繁殖,而后产生有翅蚜迁飞至已经定植的甘蓝、花椰菜苗上,继续胎生繁殖危害,以春末夏初及秋季最重。10月初产生性蚜,交尾产卵于留种的贮藏的菜株上越冬。少数成蚜和若蚜也可在菜窖中越冬。对寄主的选择上,嗜叶面光滑无毛的甘蓝、花椰菜类,所以在北方这些蔬菜春秋两茬大面积栽培时,甘蓝蚜也在春秋形成两次发生高峰。 防治方法:①用黄皿或黄板诱杀有翅蚜,可起到防蚜治病的效果。②药剂防治:用50%抗蚜威或进口的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4.5%高效顺反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雾。③田间用银灰膜驱蚜,间隔铺设。
文章TAG:
甘蓝夜蛾 夜蛾 小地老虎 地老虎 甘蓝夜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