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蒌蒿是什么

就是一种草本植物呀,可以用来做菜吃,所以也可以说是野菜的一种,也可以作为药用,有明目、生发、降压降脂、消炎、防癌等作用的

蒌蒿是什么

2,蒌蒿是什么

00:00 / 00:5270%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快捷键说明

蒌蒿是什么

3,蒌蒿是什么

晒干后就是有名的中药茵陈。
芦蒿
又名芦蒿,嫩芽可食用!

蒌蒿是什么

4,蒌蒿是什么

1、蒌蒿是草本植物,并且是多年生的,整棵植株都有较淡的清香味。主要是分布在我国山西、河北、江苏、河南、广东北部等地区的,喜欢生长在沼泽、岸边。它通常可生长到60-150cm,茎后期为紫红色,叶子为绿色。2、蒌蒿(学名: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cz. ex Bess..)是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具清香气味。

5,茼蒿是什么植物

百度百科:茼蒿即蓬蒿。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长形羽状分裂,花黄色或白色,瘦果棱,高二三尺,茎叶嫩时可食,亦可入药。亦称“蓬蒿”。在中国古代,茼蒿为宫廷佳肴,所以又叫皇帝菜。
可以吃的,具体在百度百科上有
一年生草本植物

6,蒌蒿满地芦芽短的蒌蒿是什么植物

“蒌蒿”就是人们现在所说的“藜蒿”,在我国不同的地方,它又被称为芦蒿、水蒿、青艾、红艾等等。出自宋代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其一原文: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扩展资料:这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晓景》上的。“蒌蒿满地芦芽短”,这两句诗仍然紧扣“早春”来进行描写,那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河豚欲上”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一个“春”字,本是画面所无,也是画笔难到的,可是诗人却成功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给整个画面注入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

7,蒌蒿是什么意思

蒌蒿(lóu hāo)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茎下部带紫色,叶互生,开黄色花。也称水蒿。蒌蒿生长环境适合生长在草地、林地等。蒌篙主要价值嫩茎可以使用,焚烧干茎叶可以驱蚊,全草可以做药材。
芦蒿,又名蒌蒿、水艾、藜蒿、水蒿等,种植之后可以像割韭菜一样,一茬一茬地进行收割。芦蒿主要食用鲜嫩的茎秆,本身会散发出一股浓郁的菊香,口感爽脆。
蒌蒿 [lóu hāo]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多年生草本植物。 生水中,嫩芽叶可食。《尔雅·释草》“购、蔏蒌” 晋 郭璞 注:“蔏蒌,蒌蒿也。” 宋 苏轼 《惠崇春江晓景》诗之一:“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元 乔吉 《满庭芳·渔父词》曲:“蒌蒿香脆芦芽嫩,烂煮河豚。”

8,蒌蒿是什么植物

蒌蒿是菊科蒿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蒌蒿是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称芦蒿、藜蒿、萎蒿、水蒿等,我国除西北高原地区外各地均有分布,多生于低海拔地区的河湖岸边和沼泽地带,嫩茎叶可作蔬菜食用,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主根不明显或稍明显,根状茎稍粗、直立或斜向上;茎少数或单生,高60~150厘米;叶纸质或薄纸质,上面绿色,无毛或近无毛,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平贴的绵毛;头状花序多数,长圆形或宽卵形,近无梗,在分枝上排成密穗状花序并在茎上组成狭而伸长的圆锥花序;瘦果卵形,略扁,花、果期7~10月。分布范围蒌蒿的分布极为广泛,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均有分布,国外主要分布在蒙古、朝鲜、俄罗斯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多生于低海拔地区的河湖岸边和沼泽地带。蒌蒿喜温暖,日平均气温12~18℃时生长较快,日平均气温20℃以上时茎干容易木质化,秋、冬季地上部分遇重霜枯死。蒌蒿喜湿润,属于浅根系植物,在旱地和浅水中均可正常生长,最适土壤湿度60~80%,排水不良时发根少且生长不良。

9,蒌蒿是什么植物

芦蒿(学名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cz. ex Bess.)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具清香气味。主根不明显或稍明显,具多数侧根与纤维状须根;根状茎稍粗,直立或斜向上,直径4~10毫米,有匍匐地下茎。茎少数或单,高60~150厘米,初时绿褐色,后为紫红色,无毛,有明显纵棱,下部通常半木质化,上部有着生头状花序的分枝,枝长6~10(12)厘米,稀更长,斜向上。瘦果卵形,略扁,上端偶有不对称的花冠着生面。花果期7~10月。
南方有很多。有的遍地都是,有的长的跟小树一般高,老蒌蒿它的根能治病,至于治什么病就不清楚了。你看过丑娘吗?好像给他儿子治肚子疼的晒干了的蒌蒿和大蒜。这个蒌蒿从小在我家哪里都有,但现在不在家乡,不知道你问的是不是那个蒌蒿,如果我说的不对就上百度。
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10,蒌蒿是什么东东呀

蒌蒿蒌蒿蒌蒿为菊科植物蒌蒿AremisiaselengensisTurcz 。嫩茎叶、根状茎,又名芦蒿、水艾、水蒿等,多年生草本植物。嫩茎叶可凉拌、炒食。根状茎腌渍。蒌蒿每百克嫩茎叶含水分82 克,蛋白质3.7 克,脂肪0.7 克,碳水化合物9 克,胡萝卜素4.35 毫克,维生素B0.3 毫克,尼克酸1.3 毫克,维生素C23 毫克,还含有多种矿物质。民间用于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效果很好,无副作用。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互生,有柄,羽状分裂,背面密生灰白色细毛,花冠筒状,淡黄色。 开放分类:野菜食谱贡献者:Anubis14、shizheqiqi 本词条在以下词条中被提及:惠崇春江晚景
柳篙别名芦蒿、菠蒿、萎蒿、水蒿、减肥草、降压菜,主要分布在云南、江西、江苏和东北。耐寒抗热,生长在山坡、荒滩、河边。《诗经》和《本草纲目》中早有记载,因此它是一种药食兼用的野菜,不但美昧可口,还能降血压、降血脂、养肝健胃、清热解毒消炎、瘦身轻身、生毛发,民间常用于治疗传染性肝炎、高血压、癌症等症病。柳蒿有“山野菜之冠”、“救命菜”“可食第一香草”的美誉。柳蒿食用可凉拌、炒腊肉、炒豆干等,柳蒿炒臭豆干是南京的一道古老名菜,过去皇上吃的贡菜。如今柳蒿炒腊肉也成为上海的一道名菜。 ◆植物形状与分布:柳蒿芽别名蒌蒿,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嫩茎叶可供食用,清爽宜人,味美可口,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南北林缘湿地、河岸湿地、沼泽、柳林灌丛下等处。是人们普遍喜爱食用的一种富有营养的风味野菜。 ◆营养成分:每100克柳蒿含水分87克、蛋白质3.6克、灰分1.5克、胡萝卜素139克、硫胺素0.0075毫克、维生素c49毫克、钙730毫克、铁2.9毫克、多种氨基酸259.54毫克。 ◆功效:柳蒿芽“味苦、辛、性湿”,有“破血行瘀、下气通络”功能,主要可治产后瘀血停积、小腹胀痛,且具有健脾、解毒、消暑的功能。 ◆食用方法:可酱拌、凉拌、炒鸡蛋、炖、涮、酥炸等。清淡、清香翠绿、味道鲜美

文章TAG:蒌蒿  是什么  什么  植物  蒌蒿是什么植物  
下一篇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