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鹩哥鸟大概生活在什么地方贵州有吗

有~!世界都有~!
石山上

鹩哥鸟大概生活在什么地方贵州有吗

2,鹩哥是什么鸟

是一种椋鸟。
八哥,会说话的

鹩哥是什么鸟

3,鹩哥的饲养

鹩哥产于我国云南、广西、海南岛等地区的田野,喜欢在有人烟的地方生活。在分类上属雀形目、椋鸟科。还有人称它海南鹩哥、秦吉鸟等名称。鹩哥嘴角呈橙色,头上有两片鲜黄色的肉垂,全身羽毛乌黑闪亮,体态优美。鹩哥每窝产卵2-4枚,一年能繁殖1-4窝。卵呈灰白色,有棕色斑点。孵化主要由雌鸟承担,孵化期约15天。雏鸟由双亲共同哺育,约一个星期后才能睁开眼睛,两星期后长出羽毛,一个月后才能出巢独立活动。 鹩哥是比八哥和鹦鹉更善于学人语的鸟类,成年的鹩哥,模仿能力非常强,只需要教一个星期,就能学会一句简单的人语。诗人白居易赞它:“耳聪心慧端巧,鸟语人言无不通”。鹩哥很早就被人们驯养为笼鸟。它的鸣声嘹亮明快,富有旋律,还善于模仿其他鸟类和动物的叫声。鹩哥学语不仅能学声,还会学调。能学尖脆的女声和浑厚的男声,且口齿清楚。 鹩哥饲养简单,可养在大型竹笼中观赏。笼内配备口小肚大的鼓形食杯。它的食性杂、食量大。主食喂以炒米拌蛋,辅以瘦肉、昆虫和香蕉等水果。每日供其水浴。冬季要让它多晒太阳,室温不能低于5℃。鹩哥在人工饲养下也能繁殖,但需成对饲养在较大的房笼内。笼内置35×25×30厘米的人工木质巢箱,巢箱上方开洞,并放些细枝、柔草,供其营巢。鹩哥发情时,精神兴奋,活动增多,雄鸟鸣声更为嘹亮。雌鸟表现双翅下垂,身体抖动打蓬,同时发出“吱吱……”轻叫声。经过一番追逐歌舞,最后达成交配。交配后,雌鸟即有衔草到人工巢箱营巢的现象。繁殖情况同野生相似。雌鸟每隔1-2天产1枚卵,每窝产卵2-4枚,主要由雌鸟孵化,雄鸟有时也进巢,但主要为护巢。经16天左右,雏鸟出壳。雌、雄鸟均育雏。育雏饲料以昆虫为主。繁殖鸟的饲料,在未配对前主要增加鱼肉浆饲料,并在粉料中增加熟鸡蛋、钙质、维生素等;出雏后,则增加昆虫类,以供育雏。雏鸟生长很快,1个月后就能独立生活。成鸟体质好的还会产第2窝卵。鹩哥善于学舌,不用捻舌可学人语。每天清晨在安静处,教以发音清晰的响亮词语,并在每次喂食时重复多次,它一般几天就能学会。鹩哥怕冷,冬天要注意保暖,温度不可低于5℃。 鹩哥体形大,身体健壮,嘴强而有力,活泼好动,故鸟笼要坚固,要用鹩哥专用的大竹笼或金属笼,而且要亮底,下设托粪板。因其食量较大,笼内的食罐和水罐要求大下些,并设一个软食罐。 饲料有两种:一种是粒料,一般以鸡蛋、大米、小米为主,或饲喂市场上出售的鹩哥专用复合颗粒饲料,也可用雏鸡、蛋鸡的饲料。另一种是软科,由肉末、熟鸡蛋、米饭及面粉、水果泥混合而成,一般软科每天喂1次,以1-2小时内吃完为好. 鹩哥食量大.粪便多而稀软.应每天清理,每天需清洗水罐、食罐,换新鲜饮水。鹩哥喜水浴.夏季应每天供给浴水进行水浴,其他季节视天气情况及室内温度而定.水浴时,将鸟笼放在浅水盆中,水深以淹没腿弯处且腹部羽毛接触到水为宜,任其自由冰浴,浴后将笼置于温暖背风向阳处.使其躯体和羽毛尽快干燥。 鹩哥原产于气候温暖的南方地区,因此较怕冷,冬季室温应保持在5摄氏度以上,晚上最好罩上笼衣。鹩哥胆怯怕惊,爱安静,可不外出遛鸟,如果外出遛鸟应逐渐使之适应外界环境,进行适应性训练,避免受惊吓。 鹩哥饲养过程中注意三观察:一观察精神状态,二观察粪便,三观察羽毛。若鹩哥精神状态好,眼睛明亮,好动,那么此鸟无病。看粪便,如若稀中带干,灰白色,为正常,如果粪便为绿色,周边呈水样黄白色,为不正常,此时可能得病,应加强环境消毒,加强饲料的改进变更.看羽毛,若是紧贴身为正常,若羽毛蓬松,不好动,说明鹩哥有病,要赶快治疗,以防意外.

鹩哥的饲养

4,鹩哥怎么养啊

鹩哥体形大,身体健壮,嘴强而有力,活泼好动,故鸟笼要坚固,要用鹩哥专用的大竹笼或金属笼,而且要亮底,下设托粪板。因其食量较大,笼内的食罐和水罐要求大下些,并设一个软食罐。 饲料有两种:一种是粒料,一般以鸡蛋、大米、小米为主,或饲喂市场上出售的鹩哥专用复合颗粒饲料,也可用雏鸡、蛋鸡的饲料。另一种是软科,由肉末、熟鸡蛋、米饭及面粉、水果泥混合而成,一般软科每天喂1次,以1-2小时内吃完为好. 鹩哥食量大.粪便多而稀软.应每天清理,每天需清洗水罐、食罐,换新鲜饮水。鹩哥喜水浴.夏季应每天供给浴水进行水浴,其他季节视天气情况及室内温度而定.水浴时,将鸟笼放在浅水盆中,水深以淹没腿弯处且腹部羽毛接触到水为宜,任其自由冰浴,浴后将笼置于温暖背风向阳处.使其躯体和羽毛尽快干燥。 鹩哥原产于气候温暖的南方地区,因此较怕冷,冬季室温应保持在5摄氏度以上,晚上最好罩上笼衣。鹩哥胆怯怕惊,爱安静,可不外出遛鸟,如果外出遛鸟应逐渐使之适应外界环境,进行适应性训练,避免受惊吓。 鹩哥饲养过程中注意三观察:一观察精神状态,二观察粪便,三观察羽毛。若鹩哥精神状态好,眼睛明亮,好动,那么此鸟无病。看粪便,如若稀中带干,灰白色,为正常,如果粪便为绿色,周边呈水样黄白色,为不正常,此时可能得病,应加强环境消毒,加强饲料的改进变更.看羽毛,若是紧贴身为正常,若羽毛蓬松,不好动,说明鹩哥有病,要赶快治疗,以防意外.
你好: 饲料有两种:一种是粒料,一般以鸡蛋、大米、小米为主,或饲喂市场上出售的鹩哥专用复合颗粒饲料,也可用雏鸡、蛋鸡的饲料。另一种是软科,由肉末、熟鸡蛋、米饭及面粉、水果泥混合而成,一般软科每天喂1次,以1-2小时内吃完为好. 训练鸟儿说人话最好选择在鸟儿比较兴奋的时刻。一般而言,每天早上喂食之前对鸟儿进行说话训练是最有效果的。或者,在以下两个时段训练鸟儿说人话也可以达到不错的效果:一是在天气晴朗的上午10时之前,鸟儿在阳光下非常兴奋的时候;二是在傍晚太阳落山前的一段时间里(此时鸟儿非常活跃)。 开始训练的时候,不要教太复杂的句子。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办法一步一步教学。最好先教音节简短的字句,具体来说,应该先教两个字的话,如“你好”等;在鸟儿学得比较好的时候要用虫子等食物来奖励它。教时发音口齿要清晰,不能含糊,且发音要缓慢些,不能太急。反复训练巩固一周以后,再教第二句,如“欢迎”“请坐”等;反复训练巩固以后,再教3个字、4个字的话,如“辛苦了”“大家好”“爷爷好”等。 等到鸟儿学会简单的人语以后,还可以训练它代主人迎接客人。训练的时候要有两个人配合:一个人和鸟在房内,关上门;另外一个人在外边敲门。房内的人对鸟儿说:“进来!”门外的人及时推开门,并对着鸟笼内的鸟儿讲“你好”!房内的人接着回答:“欢迎!欢迎!”敲门是给鸟儿发出信号,提醒它注意;脸对着鸟是使它意识到主人在教学。这样反复多次,让鸟练习。如果鸟儿学得很好,就奖励它虫子吃。一般经过10~20天时间,鸟就可以学会。训练鸟儿学人说话,还要注意巩固鸟的记忆力,对所教会的话要天天重复。教新内容之前,还要复习学过的话,以防日久遗忘。 当然,可以用已经学会人语的“鸟教师”来带别的鸟儿说话。具体办法是把教师鸟和“学徒鸟”挂在一起让鸟儿学习。需要注意的是,俩鸟之间不能离得太近,以免打架。这种方法比较省事,而且鸟学语较快。但关键是作为教师鸟口要干净,不能有污言秽语,且发音要准确。 鸟儿对于清脆的声音比如女性或孩子的声音比较敏感,所以请他们做老师最好。也可以用录音机将录制好的女声或者童音普通话反复的播放,让鸟儿反复听,反复学。用这种方法比较方便,但也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先教简单的话,一句话要反复重复。等到鸟儿学会几句话以后再一起播放,巩固记忆。

5,八哥鹩哥怎么区分

是八哥吧?八哥全身都是黑的,鹩哥就不是. 八哥的图片: http://www.hdcw.com.cn/html/image/200672753874.jpg 八哥:别名:鸲鹆、鹦鹆、寒皋、华华。属雀形目,椋鸟科。广泛分布于华南和西南地区。台湾、海南岛等地。 八哥体长约25厘米。全身羽毛黑色而有光泽,嘴和脚黄色额前羽毛耸立如冠状;两翅有白色斑,飞行时尤为明显,从下面看宛如“八字”,故有八哥之称;尾羽具有白色端。栖居平原的村落、田园和山林边缘,性喜结群,常立水牛背上,或集结于大树上,或成行站在屋脊上,每至暮时常呈大群翔舞空中,噪鸣片刻后栖息。夜宿于竹林、大树或芦苇丛,并与其他椋鸟或乌鸦混群栖息。食性杂,往往追随农民和耕牛后边啄食犁翻出土面的蚯蚓、昆虫、蠕虫等,又喜啄食牛背上的虻、蝇和壁虱,也捕食象、蝗虫、金龟、蝼蛄等。八哥的植物性食物多数是各种植物及杂草种子,以及榕果、蔬菜茎叶。4—7月繁殖,每年2巢,巢无定所,常在古庙和古塔墙壁的缝隙、屋檐下、树洞内,有时就喜鹊或黑领棕鸟的旧巢加以整理,或借用翠鸟之弃穴。巢形大而不整,略呈浅盂状,由稻草、松叶、苇茎、羽毛、软毛及其它废屑堆积而成。产卵4-6枚,卵呈辉亮的玉蓝色。 1、鸟的选择 八哥羽衣不华丽,歌喉也不很美,但不怕人、聪明、善仿人言。有人惯养八哥为的是让它跟人玩,但多数人是为听其学“说话”。因而对雌雄选择不严格,关键是要以幼鸟开始饲养。但有人认为,八哥雌鸟比雄鸟更善于模仿。根据经验认为嘴呈玉白色、脚橙黄色的比嘴灰褐色、脚黄褐色的八哥更“聪明”。 2、笼的特点 八哥和鹩哥等椋鸟科的鸟均属大型笼鸟,笼子应大一些。因其食性杂、食量大、排便多,笼应为亮底、下有托粪板。另外,八哥的嘴强有力,身体健状,笼宜坚固。一般高48厘米、直径36的厘米、条间距2.2厘米,条粗0.4厘米,竹制、铅丝(14号)制均可。鲨鱼皮栖杠一根,食水罐、软食缸各一个,比一般鸟的深、大、结实。 3、饲料和喂法 成年鸟以鸡蛋大米为常备饲料,每天上午喂一软食缸肉沫、水果(切成小块)、粉料(同画眉)拌成的软食,量以在1—2小时之内吃完为限。幼鸟食料可把粉料和肉沫加水或用芭蕉调成泥状。团丸填喂,每天5—8次。待鸟能自己吃食时改成软食,羽毛长齐后再加鸡蛋小米。 4、管理和调教 八哥粪便多而腥臭,要每隔一天清刷一次笼底和托粪板。同时应常使鸟水浴。可将八哥放在水浴笼任其自行洗浴,用喷壶淋浴也可,水浴后置阳光下晒干。水罐每天换水,因为吃软食常涮嘴,容易污染。 自幼羽至成羽期间教鸟“说话”最好,每天早晚空腹时教,周围环境要安静,无噪杂声音。教的话音节应先少后多,一句学会后再教第二句。每“说”清楚一次便赏给鸟喜欢吃的食物。象香蕉、昆虫等。需多次重复,一般学会一句需3—7天,能学会10句话的就是优秀者。 用学会说话的老鸟带最省事,教话时让鸟对着镜子见效快。至于八哥学“说话”必须给舌头动某种手术的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因为多数鸟的发音器官是位于气管下端、支气管分支处的“鸣管”,靠附着肌肉的收缩而发音的,而人的声带是在气管上端。 林八哥、北椋鸟、灰背嫁鸟、黑领椋鸟等椋鸟科的鸟均可以上述方法饲养。成对饲养多在大的笼子或房舍内,安放树洞巢或木巢箱,有的动物园曾繁殖成功。 鹩哥 (Grackle )又名叫秦吉了、九宫鸟、海南鹩哥、海南八哥、印度革瑞克,雀形目、椋鸟科。体大(29厘米)的闪辉黑色八哥。具明显的白色翼斑,特征为头侧具橘黄色肉垂及肉裾。 虹膜-深褐;嘴-橘黄;脚-黄色。 叫声:响亮、清晰、而尖厉的tiong声,各种清晰哨音及模仿其他鸟的叫声。 分布范围:印度至中国、东南亚、巴拉望岛及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亚种intermedia为留鸟,见于西藏东南部、南方包括海南岛的热带低地。地区性常见,但因被捕捉为笼鸟而数量大为减少。 习性:栖于高树,多成对活动,有时结群 鹩哥雌雄鉴别:雌雄鸟同色,从外表很难区分。一般地说,雌鸟体羽金属光泽较淡,其头后的肉垂较小,因其产地不同头后肉垂大小略有不同,因此其性别需仔细观察方能鉴别。亦可通过对泄殖腔的观察来鉴别,泄殖腔内若有突起者为雄性,若无突起且扁平者为雌性。 还可根据体形大小和头形综合加以区别。头形大而圆、体形大者为雄性;头形小而尖,体形也小,这样的鸟多为雌性。

6,鹩哥是什么是八哥吗

  不是一回事  鹩哥(Gracula religiosa)  鹩哥体长约27厘米。通体黑色,并富金属光泽,头后披有两片黄色肉垂,两翅具白斑,飞行时尤为显眼。幼鸟体褐黑色,两肋及腹部的羽毛均缘以狭窄的白色。头部裸露部分不如成鸟之显著。而头后的肉垂缺如。  鹩哥主要生活于开阔的田地边缘或郁密的常绿阔叶林的林缘处,在森林的中心少见,大多三、五成群地聚集在果树上觅食,不常单独活动。常见其与椋鸟和八哥混群,在长满花果的树冠上又唱又跳。善鸣叫,鸣声极富音韵,由低而粗厉的咯咯声至轻快如铃的吹哨声,无所不能,还会仿效其它鸟的鸣叫。  主食昆虫、植物种子及杂草种子等。  繁殖期在3—5月,也有在1—2月间进行繁殖的,每年繁殖1次或2次。巢营于稀疏杂木林、致密的常绿林或在开阔地区和作物区的枯朽树洞内,也利用啄木鸟或拟啄木的旧巢。巢洞一般离地4—5米,也有高达9—12米的。树洞内仅堆集一些枯叶、野草、稻草、树枝、蛇蜕之类而已。有的树洞太小,雌雄二鸟则共同用脚和嘴撕拉腐木,以扩大巢洞。洞口大而圆,直径约10一15厘米。卵每产2—3枚,呈长椭圆形,端部或钝或尖,质粗糙而硬,呈带绿的蓝色,或沾淡紫并有不同程度浓淡的咖啡色至红褐色斑点。新产的卵略具光泽。  1、鸟的选择 鹩哥是驰名中外的观赏鸟,它歌声婉转悦耳,音调富于旋律,并且善于仿效人语,颇受人们喜爱。大家最欣赏的是鹩哥学说话的本领,远比八哥、鹦鹉逼真,吐字清晰。雌雄鸟均具学话本领,故养鸟者不必一定只养雄鸟。鹩哥雌雄羽色较难区分,一般地说雌鸟头后黄色肉垂较小,体羽金属光泽较淡,须仔细观察方能鉴别。  2、笼的特点 鹩哥身体健壮、嘴强有力,鸟笼须坚固,食、水用具宜深大、结实。一般使用八哥笼,亦可自制直径38厘米、高45厘米的亮底铁丝笼,下有托粪板。  3、饲料和喂法 一般饲养鹩哥的饲料有两种:一种是粒料,通常为鸡蛋、大米;另一种是软料,由肉沫、熟鸡蛋、米饭(或鸡料)、水果或酱果拌合而成。每天喂一次(夏季)或两次,有条件的可在软料中放几条昆虫幼虫或蛹。  4、管理和调教 鹩哥食量大,粪便多而稀软,笼底几天就堆积大量粪便而发酵,须每周冲刷笼底2—3次。每天洗刷水罐和换新鲜饮水。它喜欢水浴,夏季每天应供给浴水,其他季节视气温而定,在北方饲养,冬季应移至室内过冬,室温10℃以上为宜。  训练鹩哥学“说话”的方法与教八哥的方法相同,相比之下,鹩哥学语快、声音逼真、好听,女士教会的就更好听。八哥则相形见拙,有些“大舌头”。  5、繁殖方法 动物园内笼舍饲养鹩哥曾有过繁殖记录。天津动物园小笼饲养的鹩哥于1980年繁殖成功。笼的大小为150×100×140厘米,饲养一对鹩哥,单独放在一间无其他鸟干扰的房舍内,尽量保持环境安静。  八哥 (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  别名:鸲鹆、鹦鹆、寒皋、华华。属雀形目,椋鸟科。广泛分布于华南和西南地区。台湾、海南岛等地。  八哥体长约25厘米。全身羽毛黑色而有光泽,嘴和脚黄色额前羽毛耸立如冠状;两翅有白色斑,飞行时尤为明显,从下面看宛如“八字”,故有八哥之称;尾羽具有白色端。栖居平原的村落、田园和山林边缘,性喜结群,常立水牛背上,或集结于大树上,或成行站在屋脊上,每至暮时常呈大群翔舞空中,噪鸣片刻后栖息。夜宿于竹林、大树或芦苇丛,并与其他椋鸟或乌鸦混群栖息。食性杂,往往追随农民和耕牛后边啄食犁翻出土面的蚯蚓、昆虫、蠕虫等,又喜啄食牛背上的虻、蝇和壁虱,也捕食象、蝗虫、金龟、蝼蛄等。八哥的植物性食物多数是各种植物及杂草种子,以及榕果、蔬菜茎叶。4—7月繁殖,每年2巢,巢无定所,常在古庙和古塔墙壁的缝隙、屋檐下、树洞内,有时就喜鹊或黑领棕鸟的旧巢加以整理,或借用翠鸟之弃穴。巢形大而不整,略呈浅盂状,由稻草、松叶、苇茎、羽毛、软毛及其它废屑堆积而成。产卵4-6枚,卵呈辉亮的玉蓝色。  1、鸟的选择 八哥羽衣不华丽,歌喉也不很美,但不怕人、聪明、善仿人言。有人惯养八哥为的是让它跟人玩,但多数人是为听其学“说话”。因而对雌雄选择不严格,关键是要以幼鸟开始饲养。但有人认为,八哥雌鸟比雄鸟更善于模仿。根据经验认为嘴呈玉白色、脚橙黄色的比嘴灰褐色、脚黄褐色的八哥更“聪明”。  2、笼的特点 八哥和鹩哥等椋鸟科的鸟均属大型笼鸟,笼子应大一些。因其食性杂、食量大、排便多,笼应为亮底、下有托粪板。另外,八哥的嘴强有力,身体健状,笼宜坚固。一般高48厘米、直径36的厘米、条间距2.2厘米,条粗0.4厘米,竹制、铅丝(14号)制均可。鲨鱼皮栖杠一根,食水罐、软食缸各一个,比一般鸟的深、大、结实。  3、饲料和喂法 成年鸟以鸡蛋大米为常备饲料,每天上午喂一软食缸肉沫、水果(切成小块)、粉料(同画眉)拌成的软食,量以在1—2小时之内吃完为限。  幼鸟食料可把粉料和肉沫加水或用芭蕉调成泥状。团丸填喂,每天5—8次。待鸟能自己吃食时改成软食,羽毛长齐后再加鸡蛋小米。  4、管理和调教 八哥粪便多而腥臭,要每隔一天清刷一次笼底和托粪板。同时应常使鸟水浴。可将八哥放在水浴笼任其自行洗浴,用喷壶淋浴也可,水浴后置阳光下晒干。水罐每天换水,因为吃软食常涮嘴,容易污染。  自幼羽至成羽期间教鸟“说话”最好,每天早晚空腹时教,周围环境要安静,无噪杂声音。教的话音节应先少后多,一句学会后再教第二句。每“说”清楚一次便赏给鸟喜欢吃的食物。象香蕉、昆虫等。需多次重复,一般学会一句需3—7天,能学会10句话的就是优秀者。  用学会说话的老鸟带最省事,教话时让鸟对着镜子见效快。至于八哥学“说话”必须给舌头动某种手术的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因为多数鸟的发音器官是位于气管下端、支气管分支处的“鸣管”,靠附着肌肉的收缩而发音的,而人的声带是在气管上端。  林八哥、北椋鸟、灰背嫁鸟、黑领椋鸟等椋鸟科的鸟均可以上述方法饲养。  成对饲养多在大的笼子或房舍内,安放树洞巢或木巢箱,有的动物园曾繁殖成功。

文章TAG:大概  生活  什么  地方  鹩哥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