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农药对作物的药害症状表现有哪些

你好,不同农药产生的药害情况可能不一样。一般来说喷施农药过后再很短的时间内如果植物出现卷叶、叶片出现斑点、叶片发黄发枯。过段时间植物根茎出现烂根烂茎现象可能是药害。

农药对作物的药害症状表现有哪些

2,药害的典型状态药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造成作物药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以除草剂为例,大体上引起药害的原因有以下一些:作物种植方式、作物品种、除草剂应用时间、用错农药、用错剂量、喷雾器械受污染、在土无壤中的持效性、喷雾飘移、环境条件、综合因素的影响。

药害的典型状态药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按药害的症状性质分有哪些不同的药害类型

按药害的症状性质分可以分为可见性药害和隐患性药害两类。可见性药害即肉眼或从形态上可以直接观测到的药害,它包括:激素型药害和触杀型药害。激素型药害主要表现为叶色反常变绿或黄化、生长停顿、矮缩、茎叶扭曲、心叶变形直至死亡,如2,4-D、二甲四氯、百草敌、杀草丹、禾大壮等所引起的药害。激素型除草剂,其药害分级可分为5级。即:正常、生长受抑制、心叶轻度畸形、心叶严重畸形、全株死亡。触杀型药害主要表现为组织坏死,出现黄、褐、白色坏死斑点,直至茎、鞘、叶片及组织的枯死,如百草枯、果尔等除草剂对作物的药害。其药害分级也可分5级,即:正常、叶片1/4枯黄(枯斑)、1/2枯黄(枯斑)、3/4枯黄(枯斑)、3/4以上枯黄(枯斑)至死亡。隐患性药害即药害并没有在形态上明显表示出来,难以直观测定,但最终造成产量和产品品质下降。这类药害如丁草胺对水稻根系的影响而使每穗粒数、千粒重等下降。
不明白啊 = =!

按药害的症状性质分有哪些不同的药害类型

4,作物发生药害要如何补救

1、加强田管 对于种子受害或者幼苗受害较轻的田块,要加强田间水肥管理,适当补充氮肥,促进幼苗早发,若植物生长的中后期受害,要及时进行中耕松土或者人工培土,适当增施磷钾肥,以促进根系发育和提高作物自身的恢复能力。 2、喷水淋洗 若是由叶面和植株喷洒某种农药后而发生的药害,发现较早时,可迅速用大量清水喷洒受药害的作物叶面,反复喷洒清水2-3次,尽量把植株表面上的药物洗刷掉,并增施磷钾肥,中耕松土,促进根系发育,以增强作物恢复能力。 3、排灌处理对一些除草剂引起的药害,要立即采取灌水或者排水的挽救措施,连续灌溉跑马水1-2次,最后灌新水,以稀释农药,减轻药害。 4、喷药中和 如药害为酸性农药造成的,可撒施一些生石灰或草木灰。药害较强的还可用1%的漂白粉液叶面喷施。对碱性农药引起的药害,可增施硫酸铵等酸性肥料。无论何种药害,叶面喷施0.1%-0.3%磷酸二氢钾溶液,或用0.3%尿素液加0.2%磷酸二氢钾液混喷,均可显著降低药害造成的损失。 5、激素补救 对于抑制或干扰植物生长的除草剂,在发生药害后,可喷洒赤霉素等激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缓解药害程度。作物产生药害之后,要根据农药种类和作物受害程度,采取综合性补救措施,才能更有效地减少危害。

5,化学中的药害是什么意思

这是生物钟的药害,你看看合适你么 药害是指用药后使作物生长不正常或出现生理障害而言。药害有急性和慢性两种。前者在喷药后几小时至3—4天出现明显症状,如烧伤、凋萎、落叶、落花、落果;后者是在喷药后经过较长时间才发生明显反应,如生长不良,叶片畸形,晚熟等。常见的症状是叶面出现大小、形状不等、五颜六色的斑点,局部组织焦枯,穿孔或叶片脱落,或叶片黄化、褪绿或变厚。 常用杀菌杀虫剂对黄瓜的药害 毒杀芬浓度太大,能使黄瓜节间变短,呈现矮化症状,叶缘枯干。 防霉灵使叶片产生微细环死斑点。 灭霜灵药剂浓度过大,能使叶缘部分坏死,发展到叶脉间失绿,但叶脉保留绿色。 百菌清药剂过量,植株近顶端叶叶脉间明显失绿。 高浓度的灭螨锰能使叶面产生失绿斑或坏死的褐斑。 幼苗期高浓度的马拉硫磷易使生长点受障碍,叶片畸形。 浓度过高的抗蚜威使黄瓜叶缘枯干。 原因 : 农药喷洒到叶上后,多从气孔、水孔、伤口进入植体,有的还从枝、叶、花果及根表皮进入。当用药不当时,药剂的微粒直接阻塞叶表气孔、水孔或进入组织后堵塞了细胞间隙,使作物的正常呼吸、蒸腾和同化作用受到抑制。药剂进入植物组织或细胞后,还可与一些内含物发生化学反应,破坏正常的生理机能,出现病变。 防治方法 : (1)选择对作物安全的农药 由于不同药剂的理化性质不同,造成药害的程度也不同。一般无机杀菌剂最易产生药害,有机合成杀菌剂药害可能性较小;植物性杀菌剂最安全,不易出现药害。同一类药剂中,药剂的水溶性愈大,药害愈重。如硫酸铜水溶性强,易产生药害,与石灰混合配成波尔多液后,不溶于水,对作物较安全。农药质地好坏对作物影响很大,如可湿性粉剂的可湿性能差时,粉粒粗大,在水中沉淀速度快,如不及时搅拌,药液下部浓度大,喷后容易产生药害。 (2)尽量选择耐药力强的时期施药 一般苗期及花期,幼嫩组织及徒长植株,容易产生药害。 (3)环境条件不同,受害程度不同 一般气温高,湿度大,光照强的环境下,药剂的活性增强,浓度高,作物代谢旺盛,药剂容易进入植体,引起药害。因此,要尽量避开炎热天的中午喷药。 (4)正确掌握施药技术 严格按照规定浓度、用量配药,稀释水要用河水或淡水。 (5)采取补救措施 受害后加强管理,适当补施氮肥并灌水,促使其尽快恢复生长。

6,近几十年来世界上的重大药害有哪些

20世纪以来,化学药品问世,特别是磺胺和青霉素的研制成功后,制药工业迅速发展,新药品种大量上市,药物种类急剧增加。但由于经验和防范不足,历史上连续发生过不少的药害事件,出现了大量的药源性疾病。 1、含汞药物与肢端疼痛病 2、磺胺酏剂与肾功能衰竭 3、氨基比林与白细胞减少症 4、二碘二乙基锡与中毒性脑炎综合症 5、三苯乙醇与白内障 6、氯碘羟喹与亚急性脊髓视神经病 7、己烯雌酚与少女阴-道癌 8、黄热病疫苗和病毒性肝炎 9、沙利度胺(反应停)和海豹肢畸形 10、二硝基酚致眼及骨髓损害 11、醋酸铊中毒 12、非那西丁致严重肾损害 13、心得宁事件 14、替马沙星事件 15、拜斯亭事件 应该说世界上自从有了药物,就开始有产生药源性疾病的可能。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农本草经》便将药物为分上、中、下三品,国内众多的古代药物论著中在介绍用药防治疾病的同时,一般都要指出其可能发生的毒副反应,禁忌症和使用注意事项等,这些都是为了保障其防治疗效,减少或避免药物引起的药源性疾病。因中医应用天然性药物,副作用相对较少,所以中药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安全的。
氨基比林与白细胞减少症 氨基比林是1893年合成的一种解热镇痛药,1897年开始在欧洲上市,约1909年进入美国市场。1922年以后,德国、英国、丹麦、瑞士、比利时和美国等国家逐渐发现,许多服过此药的人出现口腔炎、发热、咽喉痛等症状,临床检验结果为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症,调查证明二者有因果关系。最终证实,氨基比林可导致粒细胞缺乏。从1931年到1934年,仅美国一个国家死于氨基比林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的就有1981人,欧洲死亡200余人
氨基比林与白细胞减少症 氨基比林是1893年合成的一种解热镇痛药,1897年开始在欧洲上市,约1909年进入美国市场。1922年以后,德国、英国、丹麦、瑞士、比利时和美国等国家逐渐发现,许多服过此药的人出现口腔炎、发热、咽喉痛等症状,临床检验结果为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症,调查证明二者有因果关系。最终证实,氨基比林可导致粒细胞缺乏。从1931年到1934年,仅美国一个国家死于氨基比林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的就有1981人,欧洲死亡200余人。 1938年,美国决定把氨基比林从合法药品目录中取消,1940年以后,该国白细胞减少症病人迅速减少。在丹麦,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完全禁用该药,1951年至1957年调查时,没有再发生由氨基比林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和白细胞减少症。1982年,我国卫生部也以(82)卫药字21号文公布淘汰氨基比林针剂、氨基比林片剂、复方氨基比林(含乌拉坦)针剂和复方氨基比林片剂(凡拉蒙)。

文章TAG:药害  农药  作物  症状  药害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