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黄芪的药用

你好,黄芪属于补气的中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没有什么问题的。

黄芪的药用

2,生黄芪和熟黄芪的功效和作用

病情分析:你好,黄芪具有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的作用,而你说的熟黄芪就是蜜制黄芪,黄芪经过蜜制后其补中益气的作用加强了,意见建议:,建议用生黄芪就行了

生黄芪和熟黄芪的功效和作用

3,炙黄芪生黄芪的区别 怎样区分

炙黄芪偏于补气,生黄芪偏于生肌敛疮。 气虚最好用炙黄芪泡水喝,常用量为6~9克,气虚严重者可以用30克。泡水饮用,喝多少随自己而定,气足即可停服。 注意:黄芪属于补气类药物,适用于身体困倦、无力、气短、多汗、经常感冒等属于气虚者。对于外感初起、无汗、食积内停、阴虚阳亢、热毒炽盛等不是属于气虚者不宜服用。

炙黄芪生黄芪的区别 怎样区分

4,黄蒿是什么植物图片

黄蒿一或二年生草本,有特殊气味。茎直立,高40—90厘米,中等饲用植物。别 称东北茵陈蒿、猪毛蒿 、臭蒿1形态特征编辑一或二年生草本,有特殊气味。茎直立,高40—90厘米,带紫褐色,有多数开展或斜升的分枝。叶密集,长圆形,长1.5—3.5厘米,二或三回羽状全裂,裂片丝状条形或毛发状,常密被柔毛 黄蒿(又名:猪毛蒿)(6张);上部叶3裂或不裂,叶背受虫子产卵刺激会产生特殊结构。头状花序极多数,下垂,在茎及侧枝上排列成圆锥花序;总苞近球形,直径1—1.2毫米,边花5—7朵.雌性,能育,盘花4朵,不育。瘦果长圆形,长约0.5一0.7毫米。地理分布: 黄蒿分布于我国东北、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山东、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各省、区;国外分布在蒙古、苏联、日本、朝鲜、印度北部,欧洲也有分布。

5,黄芪的功效

黄 芪 又称膜荚黄芪或黄耆。豆科。多年生草本。主根长,圆柱形,稍带木质,外质土黄色或棕红色。羽状复叶,小叶13~27,卵状披针形世椭圆形,两面有白色长柔毛。总状花序,蝶形花冠,淡黄色或白色。荚果具黑色短毛。花期6~7月,果期8~9月。喜干旱,适应性强。分布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地。 黄芪的根是著名的中药。商品黄芪呈圆柱形,略扭曲,长20~60厘米,以条粗长、皱纹少、质坚而绵、粉性足、味甜者为好。含香豆素、黄酮类化合物、皂甙及微量叶酸和数种维生素等。味甘,微温,具有补气固表,托疮生肌、利水的功效,主治气血虚弱、自汗、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肾炎浮肿、蛋白尿、糖尿病、慢性溃疡等症。近年来临床用来治疗高血压和急慢性肾炎。著名的“补中益气汤”就是黄芪配人参、白术、升麻、柴胡、甘草、当归、陈皮等组成,对治疗脾胃虚弱、四肢倦怠、懒言短气、中气下陷有良好效果。黄芪以西北及内蒙产的质是最好,其质量好坏与微量元素硒有很大关系,越是质地好的黄芪,含硒量越高。另种多序岩黄芪的根,商品名“红芪”,在甘肃应用历史悠久,并销广东、福建及出口。

6,炙黄芪和生黄芪的区别是什么

在中医五脏学说中,肺主气,司呼吸,也就是说全身的气都是由肺主导,而肺喜湿恶燥,所以很多补气药都有蜜炙品,主要就是为了补气而不伤肺.黄芪为补气要药,炙黄芪是生黄芪加蜂蜜炮制而成,加蜂蜜炮制是因为蜂蜜滋阴润肺的作用,可除去生黄芪的燥性. 所以补气还是以炙黄芪为佳.泡水喝还是炖鸡倒是无所谓,相对来说炖的倒更能发挥药效.
 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 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官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
炙黄芪不燥
黄芪性味甘、微温,归脾、肺经,为补气要药。 临床应用时习惯分为生用、蜜炙、麸皮拌炒3种,其药效各有不同,生黄芪多用于固表、托疮、利水等;蜜炙黄芪多用于补中益气;炒黄芪多用于益气健脾。 至于泡水和炖鸡,选用哪种都行,主要看你要用哪种作用,要是补气的话,我觉得还是炙黄芪好些。
炙黄芪偏于补气,生黄芪偏于生肌敛疮。 气虚最好用炙黄芪泡水喝,常用量为6~9克,气虚严重者可以用30克。泡水饮用,喝多少随自己而定,气足即可停服。 注意:黄芪属于补气类药物,适用于身体困倦、无力、气短、多汗、经常感冒等属于气虚者。对于外感初起、无汗、食积内停、阴虚阳亢、热毒炽盛等不是属于气虚者不宜服用。
用炙黄芪[【补气力大】
炙黄芪是黄芪经过蜜炙的,只是在药用时炙黄芪与黄芪相比不燥,至于泡水和炖鸡二者没区别,都可以,也都是用来补气的。

文章TAG:生黄芪  图片  黄芪  药用  生黄芪图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