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祖师如何看待自己

:xianhua:xianhua:xianhua南无阿弥陀佛!赞叹各位祖师!

祖师如何看待自己

2,亲鸾的介绍

亲鸾 Shinran(1173~1263),日本佛教净土真宗初祖。曾名范宴,绰空,善信,愚秃亲鸾等。谥号见真大师。

亲鸾的介绍

3,人生真的如戏吗

我们经常说出家人是“四大皆空,看破红尘”,总觉得看破红尘都有点那么消极。然而毕竟是误解了的吧。《金刚经》末尾有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人生又何尝不是一出戏呢?悲欢离合,此方唱罢,我登场。那个才是真正的自我?看透了,倒也明了了,“不因物喜,不因己悲”,缘起缘灭不过如此。 那么,放弃吧。倒也未必。想到日本真宗的亲鸾大师的故事,他一直都比较倡导自然。他认为作为僧人,要摒弃自己的一切矫揉造作,让一切的一切,保持其自然状态,并有效地加以运用。也正因为这样,他无法遮掩自己作为凡人对情欲的束缚,娶了关白之女。他曾经说,人对待生活,要像骑狮骑马一样,不是人在马鞍上驾马,也不是马在鞍下为人所驾,应“鞍上无人,鞍下无马”。这对于世俗生活而言,更近乎一种真谛了。 是的,我们知道我们在演戏,不必太较真,但正如一位师兄说“人生如戏,但每一个人要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直到拿到奥斯卡奖”。
是吧,看你怎么演
是的,因为人人都在演

人生真的如戏吗

4,净土真宗的亲鸾改革

亲鸾对自己的反观与对佛解救的了解,深深改变了一般的常理和佛教思想。在真宗的要典《叹异钞》(第三章)中,亲鸾有以下的名言:连善人都往生净土,恶人更不在话下。对此,世人的人都经常说:连恶人都往生净土,善人更不在话下。这句话象是有道理,但实际上违背了他力而往生的教理。依照佛的教诲,如果我们能通过静坐修智慧并广修善行,我们就能在修持上更上一层楼。若我们无法行任何善,我们肯定会转入恶道中受苦以抵消所做的恶业。虽然亲鸾有行善的能力,但是他以慧眼察觉到自己内心中极大的恶业,而意识到自身所有之行皆不离此恶业之祟。这也意味着亲鸾发觉他自己根本毫无一丝善业与功德,更谈不上如何使自己解脱。 《叹异钞》中还记载亲鸾的另一句名言:既然我什么行都不会修,照这个模样,地狱也是命中注定的栖身之处。亲鸾既不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也不是觉得自己被佛的解救之力排除在外。他对自己无力自救的证悟,就是证明自己已经被阿弥陀佛所摄受与解救。所以,通过对佛的真诚信心,亲鸾就能领受佛的无边功德、智慧与力量,并完完全全地把执著自我的凡夫之体托付在阿弥陀佛的怀中。亲鸾对佛教的见解出自于他信受与领受佛力(他力)的人生经验。他把佛教分成两种体系,即自力教与他力教。真宗是全他力教,其余的佛教学系则归纳于自力教。亲鸾甚至没有鼓励念佛。对于善导与法然来说,净土信者得全心全力称念佛名。但是对亲鸾而言,我们所需的只是要真诚地领受佛给予众生无条件的拯救之力。

5,亲鸾圣人的人生目的是什么释迦牟尼的人生目的又是什么

阿弥陀佛,您好,前者不知道,不过被称为是圣人那也绝对是教导人们的明师,阿弥陀佛,释迦摩尼佛度化众生脱离轮回,脱离苦海,说法49年,度化人无数
自觉,觉他,渡己渡人, 成就自己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南无阿弥陀佛!诸佛如来有云:一念放下,万般自在。世尊广开三千法门,您可以多看看世尊所说的一切经典。自然解脱心牢。南无阿弥陀佛…
太子未成佛时的目的就是为脱离生老病死!脱离种种痛苦烦恼!成佛后自然是教他离苦的方法,让大家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妙法莲华经》: 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亲鸾法师推崇净土宗,非常好,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可以渡众生。
普度众生……

6,亲鸾的人物生平

生于京都,4岁丧父,8岁丧母,幼时就有“人世无常” 的想法。9岁出家,成为比睿山天台宗的僧侣,按照《法华经》的教义苦修20年而未能解决生死大事。29岁下山投净土宗,在法然上人(源空)门下学他力念佛教义而被阿弥陀佛的本愿所救摄。主张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为开显阿弥陀佛广度一切众生的真义而食肉娶妻。后因与当权者神权统治思想的矛盾而被流放越后国(今新潟县),遇赦后在各地传播真实(根本、究竟)佛法,著书立说,自称“非僧非俗”,开创了净土真宗。晚年回到京都,于1263年90岁圆寂 。亲鸾对源空的思想做了进一步发挥,认为“信心”并非自我修持的成佛内因,而是阿弥陀佛赐予的,从而在“信愿行”三资粮中排除了愿和行,只保留了信,神化了弥陀佛,建立了一种上帝崇拜式的弥陀信仰,往生超越三辈九品而直取佛果,等同弥勒,位同如来。真宗符合了人们投机取巧、好逸恶劳的天性,其说词既通俗易懂又富有诱惑性,如此虽有吸引部分信众求生净土的现实利益,但却也造成毁坏佛法的无边过失;其虽抓住了净土宗核心因素——信心,但依其理论生起的宗教激情式信心却难以维持长久(除非宿世善根极其深厚者)。 早年入青莲院依慈圆修学,后游学比睿山,奈良。29岁于吉水投源空门下,受念佛易行的净土法门。与师俱被流放越后(今新澙),遇赦后还俗,四处教化,归依者甚众。于常陆(今茨城)稻田草庵著《教行信证文类》。60岁,于近江(今滋贺)木部建锦织寺,又于京都诸寺弘教。与慧信尼结婚,子善鸾等,门下有真佛,性言,唯圆等 。在日本广爱欢迎的电视栏目《你知道吗?!》中介绍说,亲鸾圣人是近百年来专家学者们最热心研究的对象,日本历史上最受瞩目的人物。有人赞叹圣人的坚强,有人佩服他食荤娶妻的勇气,有人称赞他对自身透彻的洞察力,有人惊叹于他深远无比的哲学思想,也有人为他弥陀般的慈悲而感动哭泣。亲鸾圣人到底是怎样的一位人物呢?在这里,首先简单介绍一下他的生平。

7,亲鸾的净土真宗

老法师讲得没错。净土真宗本身没有错,但后来传法的人讲错了。把往生寄托在本愿上,不需要持戒,不需要断恶修善,这就错了,曲解古大德的意思。特别是现在人,贪嗔痴慢很重,这样解释的话就给现在人一个错误的定心丸,以为只要临终念几句佛就能往生,平常照样杀盗淫妄,没有关系。佛法的教义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西方是净土,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如果恶人都想凭临终几句佛号就往生,那极乐世界岂不成了藏污纳垢之所。本愿法门只是给自己一个信心,而不是为自己造恶的行为找借口。
净土真宗的意思是净土教理的精髓,语出中国善导大师“念佛成佛是真宗”。这原不是一个宗派的名称,因亲鸾的意图不是要创立一个新宗派。他的目的只是要把龙树、天亲、昙鸾、道绰、善导、源信、法然这来自印度、中国及日本七位祖师所传承发展的净土教理之核心显示于众人。他从有关净土的经典以及三国七祖的论著中整理出一套有系统,能平等解救众生的教理。这就是净土真宗的起源。这个净土学系在西方被普遍称为真宗(Shin Buddhism)如今的净土真宗已经沦为举办葬礼和法事的佛教、日益衰退,18岁即被弥陀本愿所救摄的高森显彻对现状万分忧虑,组建了净土真宗亲鸾会,为将亲鸾圣人的教义正确地、迅速地、彻底地向全人类弘扬而不懈努力 。

8,亲鸾的人生目标

少有人知的一面从日本右翼评论家到左翼思想家,不分宗系党派,都对亲鸾圣人赞不绝口。然而,亲鸾学子们却很担心,他们是否真正了解圣人呢?人们大多觉得圣人和蔼可亲,其实这并非他的全貌。圣人的真实形象一直不为世人所知,其教义也总是受到极大的误解 。亲鸾圣人具有令人难以抗拒的魅力,而他的言行又极其疾恶如仇,决不妥协。他的容貌看上去饱经风霜,字迹犹如刀刻般锋利,这些都可以说是圣人性格的典型表现。他激烈、严峻的性格在言行中表现得尤为显著,却几乎不为世人所知晓。圣人在31岁时断然吃荤娶妻,这本是为了向世人强调,弥陀的拯救是广度一切众生,不分在家、出家、所有人都能以其原本的面貌得到拯救。然而,这一行为由于颠覆了禁止僧侣结婚的传统,自然引起了佛教界的轩然大波。而圣人对他们的回应则是:“此世所谓本山、本寺之主僧、法师,甚厌之。”圣人毫不顾忌地坦言,我非常讨厌世间那些所谓名门寺院里的“高僧”、“大德”们。亲鸾圣人平时性情温和,然而一旦发生歪曲佛法这种事关多生永劫的问题时,就会表现出毅然决然的态度。这种执著而激烈的信念引发了他和法友的多次争论。当他还在法然上人门下时,就和法友善慧房围绕“活着的时候能否往生”的问题展开过争论,圣人坚决主张“活着的时候就能往生”。这作为圣人一生中的三大争论之一流传至今。后来,那些怀恨在心的法友们攻击他背叛恩师、自立学说,是一个“背师自立”的厚颜无耻之徒,使他陷入孤立的境地。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亲鸾圣人在35岁时曾被流放越后,这件事虽然广为人知,但其真实原因却很少有人知晓。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亲鸾圣人强调释迦本怀——“一向专念无量寿佛”,教导人们抛开其他一切诸佛、菩萨、诸神,只相信阿弥陀佛一佛。(这是佛教中最重要的教义。释迦牟尼佛亲口宣告说,我来到这个世上的目的,就是为了宣讲这一教义。)尤其是对诸神的排斥,激怒了视日本为神国的当权者及其勾结者,他们把亲鸾圣人视为扰乱社会秩序的恶魔,判处其死刑。幸亏九条兼实公从中斡旋,才改为流放偏远之地。主上、臣下、背法违义,成忿结怨。 《教行信证》“从天皇到臣子,都在违逆佛法,践踏正义,任怒而为,犯下大罪。这是多么残暴的行径啊!”在横行霸道的后鸟羽上皇的淫威下,恩师法然上人被流放,几位法友被处以死刑。亲鸾圣人义愤填膺,爆发出如此激烈尖锐的批判。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有流言说,在后鸟羽上皇离开京都前往熊野神宫参拜期间,法然门下的安乐房等二人以宣扬佛法为借口,进入宫中,与女子私通。上皇听信谣言,为泄私愤,欲惩办安乐房等人。而安乐房当面痛斥上皇:“不幸的不是我,而是你们!迫害坚守真实佛法之人,你们一定会堕入地狱,永生永世痛苦不绝。”上皇怒不可遏,命令在六条河原将安乐房等人斩首。“那些流言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就算是真的,让众多女人侍奉自己的人有什么资格如此发怒?安乐房的气愤理所当然!”在亲鸾圣人眼里,不存在任何权威。这个时候,当权者给予他的,既不是紫色的袈裟,也不是大师的尊号,而是罪犯的囚衣和流放的恶名。断不可思以余人(为政者)为缘,弘扬念佛。 《御消息集》“绝对不要幻想借助为政者的力量弘扬佛法。”亲鸾圣人在其晚年的书简中明显流露出厌恶当权者的情绪。大概是因为当权者的所作所为让他实在无法容忍吧。在流放地忍受了五年的风霜风雪之后,亲鸾圣人来到了关东,于一处名为稻田的地方结草为庵。为弘扬佛法,圣人不分昼夜地在关东一带东奔西走,然而,在这里的弘法之路决不平坦。有一次,在大雪纷飞之中,圣人外出弘法。将近黄昏时,天气意外地恶化,狂风暴雪交加,举步维艰。这时,幸好看到了一户人家。这家的主人日野左卫门是一个猎人,他性格刻薄,又厌恶佛法,圣人一行向他请求留宿,被他冷冰冰地拒绝了。亲鸾圣人怜悯日野左卫门,想设法救度他,于是决定在他家的院门下度过一夜。在白皑缺的雪地上,圣人以石为枕躺了下来。日野左卫门入睡后,在梦中受到菩萨教诲,幡然醒悟。他飞奔出门,看到在呼啸的暴风雪中,亲鸾圣人正在安然地念佛。日野左卫门痛悔前非,把圣人请入家中。他聆听圣人的教义后深受感动,当下即拜亲鸾圣人为师,并更名为“入西房”。后来他把家宅改为寺院,命名为“枕石寺”,这所寺院至今仍广为人知。当时的关东地区,迷信横行。其中有一支势力强大的邪教,教祖是板敷山上的山僧弁圆。随着聚集到圣人门下闻法的人越来越多,弁圆的信徒日益减少。弁圆嫉妒稻田草庵的兴旺,视圣人为不共戴天之敌,曾几次在板敷山设下埋伏,试图袭击圣人,但都以失败告终。最后,他持剑闯进了圣人所居的草庵。据《御传钞》记载,“圣人从容不迫出来与之相见”,毫无畏惧地面对剑锋。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亲鸾圣人的性情何等凌厉激烈、勇敢豪迈。“如果我置身于弁圆处境,肯定也会去追杀。无论是杀还是被杀,恨还是被恨,都可以成为弘扬佛法的因缘。”感受到亲鸾圣人这种悲悯对手的伟大信念,弁圆终被弥陀所救摄,得获新生,并更名为“明法房”。痛斥外道邪教敬仰亲鸾圣人的人很多,但知道他曾严厉驳斥外道、邪教,甚至佛教其他宗派的人却似乎很少。因为许多人都说“亲鸾圣人讨厌对别人的信仰进行批判”。 九十五种皆污世,唯佛一道独清净。 《正像末和赞》“世上虽有很多宗教,但都是污世之物,唯有佛法才是真实。”圣人把一切宗教统称为“九十五种”,并且毫不犹豫地断言它们全都是在玷污世间,只有佛法才是真实的。这是多么痛彻的批判!类似的断言在《教行信证》里还有很多,如“教诫外教邪伪异执”(批判世上宗教的错误)但是谁也不去论及这些。亲鸾圣人严峻的目光不仅投向外道邪教,而且也投向了佛教其他宗派。然末代道俗、近世宗师,沉自性唯心,贬净土真证。 《教行信证》“然而,甚至连开辟一宗一派的那些人(最澄、空海、道元、日莲),也认为弥陀及其净土即为我心。他们将弥陀及将士在心之外的主张贬低为幼稚的教义,毁谤了真实的佛法。”亲鸾圣人的抨击异常猛烈,锋芒逼人。比睿山、南教(奈良)的华严宗、天台宗、真言宗自不待言,就连攻击法然上人的明惠、解脱以及荣西等当时日本佛教界的领袖,都统统被亲鸾圣人抨击为“不知真实佛教之辈”。而且,圣人对其他一切僧侣、儒教信徒的抨击也毫不留情:“今天的佛教已经完全衰败。虽然寺院林立,僧侣众多,但尽是些对佛一无所知的人。信奉儒教的人也很多,他们甚至连正道与邪道的界线都分不清。真正兴旺的,难道不是只有净土真宗吗?”他这样写道:窃以,圣道诸教,行证久废;净土真宗,证道今盛。然诸寺释门昏教兮,不知真假门户;洛都儒林迷行兮,无辨邪正道路。 《教行信证》不仅如此,对于只信弥陀、一心念佛的法然门下的发友,圣人也进行了冷彻的批评。迷定散自心,昏金刚真信。 《教行信证》“他们虽然是在念佛,却因无明之暗未被破除,而不知晓金刚般的真实信心。”晚年,回到京都的圣人面对不惜身命前来的关东法友,斩钉截铁地表明了自己鲜明不动的信念——“纵因念佛而堕地狱,亦绝无后悔”,最后说:从今而后,取念佛信之,抑或舍而别求,任由各自抉择。 《叹异钞》“舍弃念佛也罢,信奉念佛也罢,悉听尊便!”从这句话中,甚至能感觉到一种杀气。圣人这种为了正确传播弥陀誓愿,近乎无情的严峻坚决至死都未改变。亲鸾倘闭眼,当弃之贺茂河与鱼也。 《改邪钞》“我死之后,扔到贺茂河里喂鱼吧!”独自勇往直前的亲鸾圣人世人骂他是吃荤取妻的花和尚,当权者将他定罪流放越后,同门法友非难他是“背师自立”的傲慢和尚,弁圆将他视为仇敌……对于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攻讦,亲鸾圣人予以猛烈的还击:你们才是—— “违逆佛法的当权者”;“不懂佛法的僧人”;“不分善恶的儒者”;“不明金刚真信之辈”。并且意气轩昂地宣言:“净土真宗现在最为兴旺。”这是何等严峻、自信,充满无所畏惧的勇气。他力,就是如来不可思议的威神力。亲鸾圣人独自勇往直前的一生,正显示了阿弥陀佛所赐的“他力信心”之无坚不摧。忙忙碌碌的现代人总是希望逃避现实,过一种行云流水般悠然自适的生活。他们如果知道亲鸾圣人的人生态度,恐怕会惊叹于他的坚强和刚毅。然而,圣人不得不因为他的刚直不阿而蒙受世人猛烈的责难。人们谩骂他是佛教的宿敌、破戒的花和尚、恶魔、狂人,法友也谴责他是“背师自立”的忘恩负义之徒工,最后,他还被流放于偏远之地。但是,对于圣人来说,唯有弥陀本愿才是自己的生命,正确地传播本愿才是一切。在圣人的一生中,最能显示出他的护法精神的,是在遭受住宅毁于火灾的不幸后,与长子善鸾断绝父子关系一事。建长8年5月29日,84岁的圣人不得不给远在关东传法的50岁的长子善鸾寄去断绝关系书。善鸾诡称“父亲曾于深夜单独授我秘法”,并且违背教义,向神祈祷,占卜吉凶。圣人断不容许亲生儿子这样践踏佛法,曾经多次予以劝阻,但善鸾却全然不知悔改。最终,圣人不得不作出如此断肠之举。如此可悲,夫复何言!吾今已不为汝父。亦断不以汝为予。悲哉。 《义绝状》“可悲啊!我已无话可说。从今以后我不再是你的父亲,也不再认你为我的儿子。唯有悲痛而已!”圣人在极度苦恼中写就的这封殉教般的绝情书,大概让不少人都深受感动吧。而除了先前的种种责难之外,对这件事的嘲笑、谩骂又如狂风暴雨般向他袭来:“破坏家庭,这算什么佛法?”“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不能引导,还妄谈拯救他人,真是滑天下之稽!”也许,这是理所当然的,圣人应该清楚地知道,自己作为破坏家庭的罪魁祸首,必然会招来世人的反感。圣人这种疾恶如仇、绝不妥协的精神,即使到了老成圆通的晚年也丝毫没有改变。在视宽容为美德的人眼里,他的言行一定是难以容忍的。但是,如果亲鸾圣人耽于父子亲情,对善鸾的言行采取默许的态度,那么几亿兆人就会无法得遇真实的拯救。这种严峻、坚决的态度完全是为了引导人们实现共同的人生目的。“假令身止,诸苦毒中,我行精进,忍终不悔。”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苦难,都决不后悔。圣人的忍,令亲鸾学子们感动涕零。

9,告诉我们今日事今日毕

《明日歌》明 文嘉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 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 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
最近在看小故事大道理的书籍,看见一个小故事很是值得我们学习,也许大家都看过、听过:   日本有个著名的僧人叫亲鸾上人,他九岁时,就已立下出家的决心,他要求禅师为他剃度,禅师就问他说:“你还这么小,为什么要出家呢?”亲鸾说:“我虽年仅九岁,父母却已双亡,我因为不知道为什么人一定要死亡,为什么我一定非与父母分离不可?所以,为了明白这层道理,我一定要出家。”  禅师非常嘉许他的志向,说道:“好!我明白了:我愿意收你为徒,不过,今天太晚了,待明日一早,再为你剃度吧!”  亲鸾听后。非常不以为然地说:“师父!虽然你说明天一早为我剃度,但我终是年幼无知,不能保证自己出家的决心是否可以持续到明天。而且,师父!你那么高龄,你也不能保证是否明早起床时还活着。”  禅师听了这话以后,拍手叫好。并满心欢喜地说:“对的!你说的话完全没错。现在我马上就为你剃度吧!”  这个小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很简单:今日事,今日毕。今天的事情就要今天做,不要推到明天。同时也在告诫我们要珍惜现在,因为只有现在是我们能掌握的,明天到底会发生什么,我们谁也不知道,谁也无法断定。  当我们把握了现在,做到了今日事,今日毕的时候,内心是快乐的,是踏实的。不用担心该做而没有做的事情,不用担心即将到来的事情。  今日事,今日毕;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10,净土真宗的总结

从以上的例子可看出,真宗包涵了人世间以及超世间的许多层次。总之,无论如何,真宗之信者是依佛的本愿之力而得以解脱。解脱这一词在真宗有三个层次。第一,我等凡夫能与超世间的阿弥陀融为一体,以使自身脱离六道轮回,都是因为我等从佛所领受的信心,所以我们对佛的大恩会无时地深表感激;第二,我们在逝世之后,定能永脱六道与娑婆国土,并往生极乐净土。此往生之举,基本上与涅盘成佛道没有差别。净土是无量功德的大宝藏,所以生于净土之者不但享受取之不尽的法悦,还可以菩萨之身广化其他众生。最后,生在净土的我们都会证得无上佛道,无碍地成佛。这三种层次可以依时间上的过去和未来而划分,但最重要的,仍在于了解成佛不是未来或过去之事,而是在体验信心的现在。 才市在一首诗中如此写道:啊!才市,谁是佛?他就是我自己。谁是净土真宗的创始人?他就是我自己。什么是经典与论著?他们也是我自己。对于亲鸾而言,信心不单是阿弥陀佛所给予大家的免费之礼物,它基本上是阿弥陀佛之本体。亲鸾在一首和赞(第94赞)中写道:欢喜信心无疑者,经言与诸如来等。大信心既是佛性,佛性者既是如来。 这说明信心就包涵了一切。当我们领受信心之后,我们往生成佛之事已被肯定。这不单是亲鸾在纸上所写对净土教理的新学说而已。通过信心,亲鸾与阿弥陀佛得以融为一体。其他像才市等真宗门徒也是如此。所以说,信心是欢喜与庆幸之心,信心就是高兴地接受阿弥陀拯救之力。阿弥陀佛以南无阿弥陀佛的形象亲近我们。一旦我们领受此六字名号,六字就变成了信心。换句话说,六字圣号是阿弥陀佛的一切功德.信心呢,也就是阿弥陀佛。

文章TAG:亲鸾  祖师  如何  如何看待  亲鸾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