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桔梗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桔梗的功效与作用 桔梗的功效: 宣肺,祛痰,利咽,排脓。桔梗味苦、辛,性平。归肺经。功效宣肺、利咽、祛痰、排脓。作者复习文献,认为桔梗尚有理气、活血、消食、安神作用。 桔梗的作用: 1.咳嗽痰多,胸闷不畅。本品辛散苦泄,宣开肺气,祛痰,无论寒热皆可应用。风寒者,配紫苏、杏仁,如杏苏散(《温病条辨》);风热者,配桑叶、菊花、杏仁,如桑菊饮(《温病条辨》);若治痰滞胸痞,常配枳壳用。 2.咽喉肿痛,失音。本品能宣肺泄邪以利咽开音。凡外邪犯肺,咽痛失音者,常配甘草、牛蒡子等用,如桔梗汤(《金匮要略》)及加味甘桔汤(《医学心悟》)。治咽喉肿痛,热毒盛者,可配射干、马勃、板蓝根等以清热解毒利咽。 3.肺痈吐脓。本品性散上行,能利肺气以排壅肺之脓痰。治肺痈咳嗽胸痛。咯痰腥臭者,可配甘草用之,如桔梗汤(《金匮要略》);临床上可再配鱼腥草、冬瓜仁等以加强清肺排脓之效。 药理作用: 所含的桔梗皂苷对口腔、咽喉部位、胃粘膜的直接刺激,反射性地增加支气管粘膜分泌亢进从而使痰液稀释,易于排出;桔梗有镇咳作用,有增强抗炎和免疫作用,其抗炎强度与阿斯匹林相似;水提物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中性白细胞的杀菌力,提高溶菌酶活性;对应激性溃疡有预防作用。桔梗粗皂苷有镇静、镇痛、解热作用,又能降血糖、降胆固醇,松弛平滑肌。桔梗皂苷有很强的溶血作用,但口服能在消化道中分解破坏而失去溶血作用。

桔梗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2,草药桔梗有什么药效

〖药理作用〗:  能反射性增加气管分泌,稀释痰液而有较强的祛痰作用;并有镇咳作用;桔梗皂苷有抗炎作用;能抑制胃液分泌和抗溃疡;此外还有解痉、镇痛、镇静、降血糖、降血脂等作用。桔梗皂苷有很强的溶血作用,但口服能在消化道中分解破坏而失去溶血作用。  〖性味归经〗:苦、辛,平。归肺经。  〖功效应用〗:宣肺化痰,利咽,排脓。主治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喉肿痛,失声,肺痈吐脓,癃闭,便秘。  〖药材用法〗:煎服,3~6g。用於排脓可用10g。  〖使用禁忌〗:本品性升散,凡气机上逆,呕吐、呛咳、眩晕;阴虚火旺咳血等,不宜用。用量过大易致恶心呕吐,又因桔梗皂苷有溶血作用,不宜作注射给药。  桔梗的作用:  1.咳嗽痰多,胸闷不畅。本品辛散苦泄,宣开肺气,祛痰,无论寒热皆可应用。风寒者,配紫苏、杏仁,如杏苏散(《温病条辨》);风热者,配桑叶、菊花、杏仁,如桑菊饮(《温病条辨》);若治痰滞胸痞,常配枳壳用。  2.咽喉肿痛,失音。本品能宣肺泄邪以利咽开音。凡外邪犯肺,咽痛失音者,常配甘草、牛蒡子等用,如桔梗汤(《金匮要略》)及加味甘桔汤(《医学心悟》)。治咽喉肿痛,热毒盛者,可配射干、马勃、板蓝根等以清热解毒利咽。  3.肺痈吐脓。本品性散上行,能利肺气以排壅肺之脓痰。治肺痈咳嗽胸痛。咯痰腥臭者,可配甘草用之,如桔梗汤(《金匮要略》);临床上可再配鱼腥草、冬瓜仁等以加强清肺排脓之效。  桔梗的作用:  所含的桔梗皂苷对口腔、咽喉部位、胃粘膜的直接刺激,反射性地增加支气管粘膜分泌亢进从而使痰液稀释,易于排出;桔梗有镇咳作用,有增强抗炎和免疫作用,其抗炎强度与阿斯匹林相似;水提物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中性白细胞的杀菌力,提高溶菌酶活性;对应激性溃疡有预防作用。桔梗粗皂苷有镇静、镇痛、解热作用,又能降血糖、降胆固醇,松弛平滑肌。桔梗皂苷有很强的溶血作用,但口服能在消化道中分解破坏而失去溶血作用。
根可入药,有宣肺、祛痰、排脓等功用。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草药桔梗有什么药效

3,桔梗功效有什么

开宣肺气:本品辛散苦泄,性平和,善上行,专走肺经,为肺经气分之要药。善开宣肺气、化痰宽胸而治咳嗽痰多,无论外感内伤、属寒属热均可应用。如治风寒咳嗽,痰白清稀,配紫苏、杏仁等,如杏苏散;治风热或温病初起咳嗽痰黄而稠,配桑叶、菊花、杏仁等,如桑菊饮;治痰阻气滞,肺失宣降,胸膈痞闷,每配枳壳、瓜蒌皮等。 开胸散结:桔梗并非理气药,但在气滞血瘀、痰阻所致的胸痹中经常应用。如《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为治疗胸中血瘀之专方。其用药以桔梗配伍枳壳一升一降,开胸行气,“气行则血行”,气机通畅有利于瘀血的祛除,与方中诸活血化瘀药起到协同作用。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桔梗“能降低冠状动脉的阻力,增加血流量”,对配伍应用桔梗治疗胸痹提供了有力佐证。 祛痰排脓:本品善利肺气、宽胸快膈,促进肺中脓痰排出,为祛痰排脓治肺痈之良品。治肺痈胸痛发热,咳吐脓血,痰黄腥臭者,配甘草,即桔梗汤;或配鱼腥草、薏苡仁、芦根等同用。 利咽开音:本品善宣肺以利咽开音,凡外邪犯肺之咽痛失音,均可应用。如治风热犯肺,咽痛失声,常配甘草,即桔梗汤,或配甘草、薄荷、牛蒡子,如加味甘桔汤;治热毒盛壅,咽喉肿痛,常配射干、马勃,板蓝根等同用。 载药上行:桔梗能宣利肺气,有引药上浮入肺的作用,又有升提肺气的作用,可使病理之水湿由脾到肺而归于常道。《和剂局方》参苓白术散治脾虚夹湿之证,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的同时配伍桔梗宣利肺气以通调水道,又兼载药上行以益肺气。 畅利二便: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郁闭则大肠不能承肺气下行而致便秘。当肺气通畅,则可间接疏通肠胃,下输膀胱,因而对肠道疾病、小便不利等也有良好效果。据报道,用竹桔饮(淡竹叶、桔梗各10克)治疗痔瘘术后癃闭20例,获得满意疗效。桔梗能开肺气之结,与淡竹叶相配一开一利,一升一降,调理气机,宣导淡渗,轻剂以祛实邪。此属“欲降先升”之治法,实乃《内经》“病在下取之上”以及“提壶揭盖”之法。 桔梗养生药膳 桔梗冬瓜汤 原料:冬瓜150克,杏仁10克,桔梗9克,甘草6克,食盐、大蒜、葱、酱油、味精各适量。 做法:冬瓜洗净切成小块。锅中加入食油,油烧热后放入冬瓜块爆炒,杏仁、桔梗、甘草一并水煎。煎至冬瓜熟后,以食盐、大蒜调味,食冬瓜饮汤。 药膳功效:本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适用于风邪犯肺型急性支气管炎患者。 桔梗地骨皮炖白肺 原料:桔梗18克,地骨皮半块,花旗参12克,紫菀12克,杏仁适量,猪肺1个,姜2片。 做法:将猪肺洗净,备用。锅中加适量水,放入所有材料炖约3—4小时即成。 药膳功效:本品具有补气虚、治久咳、化痰兼润肺的功效。

桔梗功效有什么

4,桔梗的药用价值

桔梗花又名僧冠帽、铃铛花、属桔梗科桔梗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别名为铃铛花、六角荷、梗草、白药。植株高约70厘米,人工栽培的可高达1米。叶对生、轮生或互生,表面光滑,背面轻敷白粉。花单朵或二三朵着生于梢头,含苞时如僧帽,开后似铃状。花有紫蓝、翠蓝、净白等多种颜色,多为单瓣,亦有重瓣和半重瓣的,花姿宁静高雅,花色娇而不艳。日本以紫色代表桔梗,朝鲜以桔梗为清高。桔梗花的紫中带蓝,蓝中见紫,清心爽目,给人以宁静、幽雅、淡泊、舒适的享受。在百花圆中,别具一景,被誉为“花中处士、不慕繁华”,与红花相配,有“出类拔萃”之感,为优美的切花,广泛应用于花蓝,花束,一枚桔梗,可增添插花的观赏效果。也可作盆栽花或地植于花径、花坛。根为着名中药,可医治伤风、咳嗽、祛痰和助消化,嫩根可供食用,过去多栽培作药用,近年已开发作切花,花药并用,很有发展前景。桔梗花原产于我国各地,对气候的适应性很广从华南北部至华北南部的广大地区,均宜栽培。较耐高温,亦较耐寒冷,但不耐严寒酷暑。宿根肥厚粗壮,贮存养分较多,有利于越冬,北方可以生长,但由于气温低,生长期短,植株多较矮,切花的价值低,宜选择向阳温暖地。南方的炎热夏季,亦抑制植株生长,宜选择海拔较高的凉爽地区种植。喜光,喜湿润空气,忌干风,不耐用荫蔽。喜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疏松土壤,粘重土或积水地生长不良。对土地壤肥力的要求不苛刻,一般肥力中等地即可生长,但肥沃地的植株高,开花亦较多。用作切花栽培的,应深翻土壤,施足基肥,开花前施追肥2~3次,促使花茎高生长和花蕾形成。切花剪下后,保护好基部余下的茎叶,并施磷、钾肥1次,以利地下根的生长。秋后可采集供药用或留作翌年萌发新株。少有病虫害,较易管理。 桔梗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临床常用药,味苦、辛,性平,归肺经。功能开宣肺气桔梗花 祛痰止咳、利咽散结、宽胸排脓。药理实验证实,桔梗有抗炎、镇咳、祛痰、抗溃疡、降血压、扩张血管、镇静、镇痛、解热、降血糖、抗胆碱、促进胆酸分泌、抗过敏等广泛作用。常用以治疗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疮疡脓成不溃等病症。桔梗以作用于肺经为主,主治以咳嗽、咽痛、肺痈等上部病症为主。 宣肺止咳——桔梗专入肺经,药性平和,无论外感或内伤所致寒热虚实之咳嗽皆可选用。 利咽散结——自从《伤寒论》用桔梗治疗少阴咽痛以来,在气滞、血瘀、热结、痰阻所致的各种咽痛中皆可配用桔梗。 消痈排脓——《金匮要略》的桔梗汤,适用于肺痈之溃脓期。桔梗用于肺痈早期可以散邪宣壅,脓成可以托毒排脓,治疗肺痈几乎无它药可以替代。动物实验也证实,桔梗汤能通过增加肺和呼吸道的排泄量,使脓液稀释而易于排出。
理气药

5,桔梗有哪些功效与作用

【桔梗】 别名:包袱花、铃当花、道拉基、符蔰、白药、利如、梗草、卢如、房图、荠苨、苦梗、苦桔梗、大药、卢茹、荠世纪、苦菜根 禁忌人群:凡气机上逆、呕吐、呛咳、眩晕、阴虚火旺、咳血等不宜用;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慎服。用量过大易致恶心呕吐。 适宜人群:适宜咳痰不爽、咽喉肿痛、肺痈等患者。 【桔梗的基本介绍】 桔梗(jié gěng)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桔梗为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地草坡、林缘,有栽培。分布于全国各地。 播种2年或栽培当年秋季采挖,割去茎叶,挖出全根,洗净泥土,乘鲜用碗片或竹片刮去外皮,放清水中浸2至3小时,捞起,晒干;或去芦切片,晒干。气微,味微甜、苦。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桔梗、炒桔梗、蜜桔梗。 桔梗根呈圆柱形或纺锤形,长6至20厘米,直径1至2厘米。表面淡黄白色,微有光泽,有纵沟纹、皮孔、及支根痕;顶端根茎长0.5至4厘米,直径约1厘米,茎痕排列呈盘节状。质硬脆,断面可见放射状裂隙,皮部类白色,形成层环棕色,木部淡黄色。 【桔梗的功效与作用】 1.咳嗽痰多,胸闷不畅 辛散苦泄,宣开肺气,祛痰,无论寒热皆可应用。风寒者,配紫苏、杏仁,如杏苏散(《温病条辨》);风热者,配桑叶、菊花、杏仁,如桑菊饮(《温病条辨》);若治痰滞胸痞,常配枳壳用。 2.咽喉肿痛,失音 能宣肺泄邪以利咽开音。凡外邪犯肺,咽痛失音者,常配甘草、牛蒡子等用,如桔梗汤(《金匮要略》)及加味甘桔汤(《医学心悟》)。治咽喉肿痛,热毒盛者,可配射干、马勃、板蓝根等以清热解毒利咽。 3.肺痈吐脓 性散上行,能利肺气以排壅肺之脓痰。治肺痈咳嗽胸痛。咯痰腥臭者,可配甘草用之,如桔梗汤(《金匮要略》);临床上可再配鱼腥草、冬瓜仁等以加强清肺排脓之效。 4.桔梗有镇咳作用,有增强抗炎和免疫作用,其抗炎强度与阿斯匹林相似;水提物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中性白细胞的杀菌力,提高溶菌酶活性;对应激性溃疡有预防作用。 5.桔梗粗皂苷有镇静、镇痛、解热作用,又能降血糖、降胆固醇,松弛平滑肌。桔梗皂苷有很强的溶血作用,但口服能在消化道中分解破坏而失去溶血作用。 【桔梗的营养价值】 1.除含糖量较高外,还含较丰富的维生素B1、维生素C以及多种桔梗皂甙、远志皂甙、前胡皂甙和桔梗聚果糖等。 2.含多种皂苷,主要为桔梗皂苷,多种混合皂苷经完全水解所产生的皂苷元有桔梗皂苷元,远志酸、以及少量的桔梗酸。另外还含菊糖、植物甾醇等。 【桔梗的选购】 以根肥大、色白、质实、味苦者为佳。 【桔梗的存储】 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桔梗的食用方法】 1.服后能刺激胃粘膜,剂量过大,可引起轻度恶心,甚至呕吐。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慎用,剂量也不宜过大。 2.桔梗皂苷有较强的溶血作用,故只宜口服,不能用于注射;口服后桔梗皂苷在消化道被水解而破坏,即无溶血作用。 3.给小鼠皮下注射,最小致死量为770mg/kg。

6,桔梗的功效

【药理作用】①祛痰作用麻醉犬口服煎剂1克/公斤后,呼吸道粘液分泌量显著增加,作用强度可与氯化铵相比。 另有报道认为其作用强于远志而次于美远志,而用酚红排泄测定法时,其作用比远志弱。 对麻醉猫,也有促进呼吸道粘液分泌的作用。 祛痰作用主要由于其中所含的皂甙所引起,小剂量时能刺激胃粘膜,引起轻度恶心,因而反射地增加支气管的分泌。 按照溶血作用强弱的比较,认为野生桔梗比栽培的作用强,未剥皮的比剥皮的作用强得多,紫花的比白花的作用稍大,生长2年的作用最强,1年的次之,3年的作用最小。 与远志相比,桔梗的溶血作用较弱。 ②其他作用家兔内服桔梗的水或酒精提取物均可使血糖下降,对四氧嘧啶引起的家兔糖尿病,降低血糖的作用更加显著,肝糖原的降低在用药后亦可恢复。 桔梗皂甙能降低大鼠肝内胆甾醇含量及增加类甾醇和没食子酸的分泌,因而对胆甾醇代谢有影响。 体外试验水浸剂对絮状表皮癣菌有抑制作用。 【毒性】桔梗皂甙有溶血作用,不能用于注射,口服后在消化道水解破坏,即无溶血作用。 给小鼠皮下注射,最小致死量为770毫克/公斤。 【炮制】拣净杂质,除去芦头,洗净捞出,润透后切片,晒干。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桔梗,去头上尖硬二三分已来,并两畔附枝子,细锉,用百合水浸一伏时。 漉出,缓火熬令干用。 每修事四两,用生百合五分,捣作膏投于水中浸。 ②《纲目》:桔梗,今但刮去浮皮。 米泔水浸一夜,切片微炒用。 【性味】苦辛,平。 ①《本经》:辛,微温。 ②《别录》:苦,有小毒。 ③《药性论》:苦,平,无毒。 【归经】入肺、胃经。 ①《汤液本草》:入足少阴、手太阴。 ②《品汇精要》:行足太阴经。 ③《本草经疏》:入手太阴、少阴,兼入足阳明胃经。 【功用主治-桔梗的功效】开宣肺气,祛痰排脓。 治外感咳嗽,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 ①《本经》: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 ②《别录》:利五脏肠胃,补血气,除寒热、风痹,温中消谷,疗喉咽痛。 ③《药性论》:治下痢,破血,去积气,消积聚,痰涎,主肺热气促嗽逆,除腹中冷痛,主中恶及小儿惊痫。 ④《日华子本草》:下一切气,止霍乱转筋,心腹胀痛,补五劳,养气,除邪辟温,补虚消痰,破癥瘕,养血排脓,补内漏及喉痹。 ⑤《本草衍义》:治肺痈。 ⑥《珍珠囊》:疗咽喉痛,利肺气,治鼻塞。 ⑦李杲:利胸膈,(治)咽喉气壅及痛,破滞气及积块,(除)肺部风热,清利头目,利窍。 ⑧《纲目》:主口舌生疮,赤目肿痛。 ⑨《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催乳。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 【宜忌】阴虚久嗽、气逆及咳血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畏白及、龙眼、龙胆。 ②《药对》:忌猪肉。 得牡蛎、远志疗恚怒;得消石、石膏疗伤寒。 ③朱震亨:下虚及怒气上升者不宜。 ④《本经逢原》:阴虚久嗽不宜用,以其通阳泄气也。 【选方】①治肺痈,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桔梗一两,甘草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 (《金匮要略》桔梗汤) ②治痰嗽喘急不定:桔梗一两半。 捣罗为散,用童子小便半升,煎取四合,去滓温服。 (《简要济众方》) ③治喉痹及毒气:桔梗二两。 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千金方)) ④治寒实结胸,无热证者:桔梗三分,巴豆一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贝母三分。 上三味为散,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 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 (《伤寒论》白散) ⑤治伤寒痞气,胸满欲死:桔梗、枳壳(炙,去穰)各一两。 上锉如米豆大,用水一升半,煎减半,去滓,分二服。 (《苏沈良方》枳壳汤) ⑥治牙疳臭烂:桔梗、茴香等分。 烧研敷之。 (《卫生易简方》) ⑦胸满不痛。 用桔梗、枳壳等分。 煎水二杯,成一杯,温服。 ⑧伤寒腹胀(阴阳不和)。 用桔梗、半夏、陈皮各三钱,生姜五片,煎水二杯,成一杯服。 此方名桔梗半夏汤。 ⑨咽痛。 先服甘草汤,如不愈,再服桔梗汤。 ⑩口舌生疮。 治法同上。 ⑾虫牙肿痛。 用桔梗、薏苡,等分为末,内服。 ⑿骨槽风(牙龈肿痛)。 用桔梗研细,与枣肉调成丸子,如皂角子大。 裹棉内,上下牙咬住。 常用荆芥煎汤嗽口。 ⒀眼睛痛,眼发黑。 用桔梗一斤、黑牵牛头三两,共研细,加蜜成丸,如梧子大。 每服四十丸,温水送下。 一天服二次。 此方称桔梗丸。 ⒁鼻血不止。 用桔梗研细,加水调匀。 每服一茶匙,一天服四次。 药中加生犀牛角屑亦可。 ⒂吐血下血。 治法同上。 ⒃打伤瘀血。 用桔梗末,每服少许,米汤送下。 ⒄中蛊下血(下血如鸡肝色,大量排出,病热很险)。 用桔梗研细,每服一茶匙,酒送下。 一天服三次。 初时须强灌。 约七天之后,血止。 可吃猪肝汤补身体。 药中也可加犀角,用量与桔梗等分。 ⒅怀孕中恶(心腹突然大痛)。 用桔梗一两,锉细,加生姜三片。 水一杯煎服。
桔梗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桔梗的主要活性成分是根含皂甙,近代药理和临床医学研究表明,桔梗具有祛痰、镇咳、抗炎、降血压、降血糖、减肥、抗肿瘤、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广泛的药理活性。已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方剂、中成药制剂和化妆品中。

文章TAG:桔梗  桔梗汤  功效  作用  桔梗汤的功效与作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