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现在发展农业怎么样

农业什么时候都需要发展,现在的形势是发展大户,机械化作业,根据市场需求定品种。

现在发展农业怎么样

2,现代农业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现代农业在朝着精品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方向发展,将农业与第三产业相结合。联系人是张广印

现代农业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3,中国农业的发展前景在哪里

中国人口农业多,国家目前正在加强宏观调控,让大量的农业人口城镇化,以加快中国生产力的工业化进程。这些造成了大部分农村缺少足够的农业劳动力,加上近年来各地的默许政策,农村的可耕地被各个村里当作发财树,给钱就批可耕地。很多地方的政府提出工业化,城镇化,很多的可耕地被规划为工业园区,所以我国实际的可耕地流失非常严重。现在随着畜牧业,副业的发展,我国人民每日所需的营养也发生了变化。如果再推到10年前的餐卓水平主要吃主食,以现在的人口和浪费程度,中国又该闹饥荒了。 国家在出口退税上给予很多优惠,加速了我国工业产品的开发。中国目前很多地方都在以污染环境来换取生产力的发展。 所以说,我国农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关键还要靠国家的宏观调控,作为一个农业工作者我是觉得形势不容乐观。
政策\资金\刚性需求都将刺激这一领域飞速的发展

中国农业的发展前景在哪里

4,未来农业发展趋势如何

有的专家认为,未来农业走向将出现五大趋势: 一是从“平面式”向“立体式”发展。即利用各种农作物在生育过程中的“时间差”和“空间差”进行合理组装,精细配套,组成各种类型的多功能、多层次、多途径的高优生产系统。二是从“自然式”向“设施式”发展。一些农业专家精心设计,把农场式农业生产改造成农业公园,集农业种植、绿化环境、观光旅游等为一体,劳动也将成为一项愉快的工作。三是从“机械化”向“电脑自控化”发展。农业机械给现代化农业带来了活力。电子计算机智能化管理模块系统在农业上的应用,将使农业现代化管理更上新台阶。四是从“化学化”向“生物化”发展。现代农业已普遍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和植物激素,这虽然增加了农作物产量,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公害。未来农业将进入一个崭新的生物化的绿色、洁净的农业时代。五是从“地面”向“太空”扩展。未来农业将向宇宙拓展,如利用太空培育新品种,发展太空农业等。

5,如何发展现代农业

前瞻网摘要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加速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进程,最终要依靠农业科技的进步与创新。现代农业园区作为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科技成果转化及现代农业生产的示范载体,是我国新阶段推进新的农业革命,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然选择。实施“三大战略”,着力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人才“四大支撑”,努力构筑优质粮食、高效经济作物和园艺、健康养殖、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生物质和生态、农业服务“六大产业”体系。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现代农业要重点抓好6个方面工作,即:切实加大对现代农业建设的投入力度;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粮食生产;加快构筑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着力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不断强化现代农业的科技和人才支撑;大力加强现代农业的市场体系建设。 发展现代农业,意味着给农业注入更多的现代理念和方式。从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定的发展思路看,今后将更多地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这些具有针对性的思路和措施,必将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农业的素质、效率和竞争力。希望可以帮到你 望采纳谢谢
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在按农业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是最新发展阶段的农业。主要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其基本特征是:技术经济性能优良的现代农业机器体系广泛应用,因而机器作业基本上替代了人畜力作业;有完整的高质量的农业基础设施,如良好的道路和仓储设备;在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化学、物理学等学科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一整套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无机能的投入日益增长;生物工程、材料科学、原子能、激光、遥感技术等最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开始运用;农业生产高度社会化、专门化;经济数学方法、电子计算机等在农业经营管理中的运用越来越广。现代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也使农业生产和农村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 现代农业(modern agriculture):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的社会化农业。在按农业生产力性质和水平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属于农业的最新阶段。其基本特征是: 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的形成和推广,使农业生产技术由经验转向科学,如在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物理学、化学等科学发展的基础上,育种、栽培、饲养、土壤改良、植保畜保等农业科学技术迅速提高和广泛应用; 现代机器体系的形成和农业机器的的广泛应用,使农业由手工畜力农具生产转变为机器生产,如技术经济性能优良的拖拉机、耕耘机、联合收割机、农用汽车、农用飞机以及林、牧、渔业中的各种机器,成为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使投入农业的能源显著增加,电子、原子能、激光、遥感技术以及人造卫星等也开始运用于农业; 良好的、高效能的生态系统逐步形成; 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有很大提高,如农业企业规模的扩大,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工、企业分工日益发达,“小而全”的自给自足生产被高度专业化、商品化的生产所代替,农业生产过程同加工、销售以及生产资料的制造和供应紧密结合,产生了农工商一体化; 经济数学方法、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在现代农业企业管理和宏观管理中运用越来越广,管理方法显著改进。 现代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使农业生产、农村面貌和农户行为发生了重大变化。

6,中国的农业发展怎样

一、土地利用现状 我区地处浙江省中南部山区和沿海温黄平原的结合部,境内多山,林地面积大,有43514.8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4%,人均1.143亩,耕地较少,耕地总面积1271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84%,人均耕地仅0.334亩,低于省、市水平。 据统计,至2002年末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为11767公顷,绝大部分是高产稳产的良田。2002年全区粮食复种面积11767公顷,粮食总产量6.7348万吨。2002年全区水果总面积9388公顷,水果总产量12.85万吨。同时,为台州市城市建成区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的城镇建成区总面积约为1067.9公顷,城镇人口约27.30万人,全区城镇化水平为48.4%,人均城镇用地65.5平方米。全区现状农村居民点用地总面积3376.1公顷,占全区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的34.5%。此外,交通用地总面积812.57公顷,黄岩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912公顷。 二、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多地少,耕地保护与非农建设用地矛盾尖锐。 全区人均耕地现状不足0.4亩,虽然1995年已经调整划定了基本农田保护区,但仍存在基本农田总面积和粮地面积偏少的问题。必须加强对各类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和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的管理力度,实行土地用途管制,严格控制人口的自然增长,切实贯彻和落实基本国策,控制耕地锐减的趋势。 2、存量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低,土地承载功能的潜力及集聚效应有待发挥。 全区现状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4.84%,由于缺乏合理规划,农村居民点和独立工矿用地较为分散,这显然不利于贯彻土地利用布局中的分区和适当集中原则。因此,有必要进行土地整理,实施工业向园区集中,农居点向中心村集中,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用地发展战略,适当提高城镇中心区建筑的整体容积率,充分发挥城镇土地的承载功能和集聚效应。此外,部分企业的闲置土地和村庄内部的空闲地也有待盘活利用。 3、土地利用结构不够合理。 全区土地利用结构不够合理,局部地区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只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存在着如随意将良田改为桔园和鱼塘,忽视水源涵养林和防护林建设,集镇面积扩大过快等问题。 4、土地后备资源缺乏。 全区未利用地总面积13778.94公顷,主要分布在低丘陵地区和河谷地带,平原地区也有少量分布。未利用地中绝大部分为山区的荒草地,并保护好保持生态环境的湿草地,面积11244.20公顷,约占81.60%,其次为田埂(坎),约占17%。一部分未利用土地经开发整理后,可增加部分农林地及建设用地面积。又由于土地利用不科学及环境污染的影响,有些地区的土壤质量出现了退化的现象。 三、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潜力 (一)农林种养殖业用地潜力 全区目前耕地面积中约有9000公顷中低产田,900公顷低产果、茶、桑园,1.37万公顷低产林,2220公顷低产水面。可通过增加科技投入,调整利用方式,提高这部分土地的产出率。部分农林种养殖业用地经整理后还可增加一定的耕地面积。 (二)存量建设用地潜力 1、城镇用地改造和工矿用地整治:目前,全区现状居民点及工矿用地5161.3公顷,存在着布局过于分散,城镇内部建筑容积率不高,土地利用强度低等问题,土地的空间价值有待进一步开发。 应加快老城区改造的步伐,可对工业用地进行适当的集中布局,对城区内一些效益低下和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关、集、停、并、转,或集中到工业开发区内。对企业搬迁后的土地进行二次开发,提高建筑容积率。 2、农村居民点缩并和土地置换:农村居民点用地较为分散,容易形成一些无法开发利用的“死角地”,造成土地的闲置浪费。通过农居点缩并和土地置换,对“空心村”和“死角地”进行整治,能减少自然村数量及农村土地浪费现象,提高农村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 (三)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 全区目前尚有宜农荒地470公顷,宜果疏林地2000余公顷,宜养殖水面1360公顷,宜农滩地18公顷 一、水资源利用现状 黄岩多年平均泾流量14.76亿立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3.831亿立米,其中地表水11.57亿立米,占83.75%,地下水2.261亿立米,占16.35%,人均水量2436立米。 目前,全区已建造大、中小型水库636座,容积1万立方米以上水库山塘139座,蓄水量75816万立米,全区水域面积11平方公里,蓄水容积为0.15亿立米。 全区年需水总量为4.71亿立米,其中农业需水2.06亿立米,工业用水2.53亿立米,生活用水0.1245亿立米。在现有水利设施下,全区可供水量为3.96亿立米。 全区水力资源蕴藏量6.8万千瓦,可装机3.05万千瓦,目前已建成小水电站47座,装机4.2万千瓦,占可开发水力资源的61.8%。 二、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水污染情况严重 黄岩是台州市的工业中心区,精细化工和食品工业尤其发达。水污染情况比较严重,许多地方的河流、湖泊不断受到污染,有些已经是鱼虾绝迹。目前,全区受到污染的水域面积比较严重,水污染造成可利用水资源减少,加重原本水资源不足的压力。 (二)水资源浪费严重 我区各地无论是工业用水,还是农业用水、生活用水,都存在着不同程序的浪费现象,尤其是农业用水由于没有很好的设施,农业用水浪费现象非常严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普遍在60%以下,远没有达到先进的90%或更高水平。同时,生活用水的损耗和浪费也很大。 (三)洪涝灾害严重 由于我区的复杂地形,加上降雨年内分布不均,洪涝灾害一直是我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永宁江严重淤积,无疑加重了灾情和发生次数。尤其是西部山区,几条永宁江主要支流流域几乎年年发生洪涝灾害。 三、水利开发潜力 (一)水资源利用潜力 1、进行污水处理,可增加可利用的水资源。 目前,全区有46%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城关以及周边一些地方的很多河流湖泊中的水丧失利用价值,通过水污染治理,使无法利用的水资源重新得到利用。2002年我区单工业废水处理就有340万吨。 2、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增加可利用水量。 我区地表泾流量年间差异大,年内分布不均,最大年份地表泾流18.9亿立米,最小年份地表泾流8.56亿立米。年内汛期泾流量约占全年总泾流量的75~80%。永宁江是我区的主要河流,自1962年长潭水库建成后,栏蓄了永宁江上游近50%的来水量。 3、加强节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我区节水的潜力很大。目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很低,生活用水损耗和浪费也很大,目前农业生产采用的是大水漫灌,水的利用系数偏低。提高农业栽培技术,逐步采用喷灌、滴灌、微灌等灌溉方式,可使水的利用系数提高到85%—90%。 (二)水力资源开发潜力 目前还有1.5万千瓦未被开发利用。 一、各地气候差异 (一)西部山区 年平均气温在12~17℃之间,其分布特点从低海拔到高海拔递减。冬、春两季有明显的逆温存在。夏季从海上吹来湿润的东南季风,受地形抬升作用,产生大量的降水,西部山区的年降水量在1800毫米以上,并呈现随海拔增高而增加的特点。对发展林木,茶叶和高山蔬菜等生产十分有利。 (二)东部河网地区 年平均气温17~17.5℃,无霜期277天,其热量条件为全区最高,年降雨量1841~1937毫米,干燥度为0.53,适宜于春粮连作稻三熟制和柑桔、枇杷等果树的生长,是我区柑桔的集中产区。 (三)长潭水库气温偏高区 由于水体影响,引起气候变异,形成一个温度湿度偏高和局部小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7.6℃, 无霜期在260~270天左右。10℃始日在3月上旬,而我区其它地方一般在3月中旬。该区适宜发展喜温的水果等经济作物生产。 二、主要气象灾害 (一)低温阴雨 主要出现在春季、春末夏初和秋季三个时期。春季冷热空气活动较频繁,连续阴雨基本年年都有,对早稻育秧、柑桔开花结果,大、小麦、茶叶等各种作物的生长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秋季低温为害, 9月中、下旬若日平均气温连续三天以上≤20℃(粳稻)或≤23℃(籼稻)的天气,常影响连作晚稻的抽穗扬花,造成稻谷比率增加,降低单位面积产量。 (二)暴雨 我区各地日雨量≥50毫米的暴雨次数平均每年出现5次左右,≥100毫米的大暴雨平均每年出现1~2次;≥150毫米的特大暴雨平均每年出现一次,暴雨出现的时间大部份在梅雨期和台风期。 (三)台风 我区从5月到11月都有可能受到台风影响,而6~10月份还可遭受到直接登陆的侵袭。但影响最大,而且登陆可能性最大时段主要集中在7~9月。平均每年有2—3次台风影响。 (四)干旱 以伏旱和秋旱最为突出,每年梅雨期过后,在7—9月份受到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晴热,此间如无台风,极易发生连续干旱,受旱地区大部分在西部山区和半山区。 (五)冰雹 我区冰雹危害是局部性的,一般发生在春、夏两季,以春季最为突出。

文章TAG:当前  农业  怎么  怎么样  当前农业怎么样发展  
下一篇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