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求烟草花叶病的防治方法

烟草花叶病主要以预防为主,使用菌克毒克进行叶面喷施。如果发现了就只能采取拔掉烟株,带到烟田外集中销毁了。在进行培土或打顶抹杈等农事操作是要县处理健康植株,再处理病株。花叶病很容易通过农事操作传播的,一定要小心,注意卫生操作,不要把打下的烟叶、花、烟杈等仍在田里,要不然很容易大面积扩散的!

求烟草花叶病的防治方法

2,花叶病与病毒病有什么区别

花叶病只是众多病毒病的一种,三四遍就完全治好了。
花叶病是病毒病的一种。病毒病,由蚜虫、蓟马、粉虱传播病毒。用菇类蛋白多糖(或香菇多糖)加天然芸苔素加辛菌胺乙酸盐(或氯溴异氰脲酸)加硫酸锌加阿噻虫嗪(或啶虫脒)防治,每7~10天叶面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以钝化病毒,削弱病毒活性,抑制病毒繁殖,杀灭病毒和传播病毒的蚜虫、蓟马、飞虱,就能预防发病,防止蔓延。
1、病毒病在番茄上常有三种表现:花叶型病毒病、蕨叶形病毒病和条斑型病毒病.花叶形病毒病:叶片上出现黄绿相间,叶脉透明,叶略有皱缩.蕨叶型病毒病:植株不同程度矮化,由上部叶片开始全部或部分变成线状,中下部叶片向上微卷,花冠加长增大,形成巨花.条斑形:上部叶片初呈花叶或黄绿色,随之茎秆上中部初生暗绿色下陷短条纹,后为深褐色下陷油渍状坏死条斑,逐渐蔓延围拢,致使病株萎黄枯死. 防治方法 1、综合防治 番茄病毒病病毒感染引 起,高温、干旱、蚜虫、 白粉虱和人工作业都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与传播,应加强棚室管理, 温度白天应控 制在28℃以内,防止干旱,对蚜虫、白粉虱及早防治,防止人为接触传染,整枝 过程中要先整健壮株,手经过消毒后再整病株,室内不能吸烟.秋茬番茄苗期正值 高温要 遮阴防暴晒,加强通风降温. 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1.5%植病灵或20% 病毒a500倍液,抗 毒剂一号200-300倍液,博联生物菌素250-300倍液,菌毒迪32 00倍液,交替使用,间隔7-10天使用一次,连用2-3次

花叶病与病毒病有什么区别

3,苹果树花叶病怎么防治

1、采用无毒苗木和无毒化栽培,是目前防治苹果病毒病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2、增强树体抗病能力。秋施基肥,增施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合理修剪等措施增强树势,提高树体对病毒病的抵抗能力。3、合理负载,根据树体树势及营养供给情况,疏花疏果,调节大小年现象,调整树体挂果量,合理负载。4、合理修剪,调整树体结构,保证园内通风透光良好;不能修剪过度,也不能过旺生长。5、改善土壤结构,增施有机质,培育土壤有益微生物菌群,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养根壮树。扩展资料:花叶病类型:1、斑驳型:花叶病中出现最早最普遍的一种症状类型,叶片上的病斑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呈鲜黄色,边缘清晰有时数个病斑融合在一起成为大斑块;2、花叶型:病斑不规则,病叶上出现大块的深绿色或浅绿色病斑,边缘不清晰;3、条斑型:病叶的叶脉失绿黄化,并延及附近的叶肉组织,有时仅主脉和支脉发生黄化,其他部分为绿色;有时主脉、支脉、小脉都呈现较窄的黄化,使整个叶呈网纹状.病叶发生较晚;4、环斑型:在叶片上出现鲜黄色环状或近环状斑纹,环状斑纹内仍为绿色。
加强肥水管理。旱季注意浇水,增施有机肥料,可减轻病情的发生。发病严重的植株,用天达21161500倍加天达裕丰1000倍稀释液,大树每株30千克液、幼树每株10千克,灌根。全园在花露红期,5月中、下旬、套袋苹果解袋后各喷1次1000倍的天达2116液。育苗可全部浇灌一次1500倍的天达2116液便可有效防治苹果花叶病,只要发病严重的植株浇天达2116液的明年就减少花叶病的发生。
首先要看好到底是不是花叶病,花叶病不是由于干旱或者与水的原因造成的,花叶病是一种病毒病,在苹果还是树苗的时候就已经带有了,树势旺盛的时候不会表现,树势弱的时候就会发病。而且也不会是普遍现象。一、加强肥水管理。旱季注意浇水,增施有机肥料,可减轻病情的发生。二、发病严重的植株,用天达2116 1500倍的稀释液,大树每株30公斤液灌根,幼树每株10公斤。全园在花露红期、5月中旬、5月下旬、套袋苹果解袋后各喷一次1000倍的天达2116。育苗可全部浇灌一次1500倍的天达2116液便可有效防治苹果花叶病,只要发病严重的植株浇天达2116的明年就没有花叶病的发生。
首先要看好到底是不是水的原因造成的,花叶病是一种病毒病,在苹果还是树苗的时候就已经带有了,树势旺盛的时候不会表现,树势弱的时候就会发病。而且也不会是普遍现象。这位朋友不知是哪里的?山东栖霞的话,花叶病都是属于斑驳型的,表现为叶片整体不失绿,但出现病斑斑驳,叶片黄白绿色皆有。至于其他产区的花叶病不知是否也是这种症状。用病毒必克之类的药可以抑制病毒但不能去除病毒。蹲壮树势,即使有病毒也不会发作。
首先要看好到底是不是花叶病,花叶病不是由于干旱或者与水的原因造成的,花叶病是一种病毒病,在苹果还是树苗的时候就已经带有了,树势旺盛的时候不会表现,树势弱的时候就会发病。而且也不会是普遍现象。 这位朋友不知是哪里的?山东栖霞的话,花叶病都是属于斑驳型的,表现为叶片整体不失绿,但出现病斑斑驳,叶片黄白绿色皆有。至于其他产区的花叶病不知是否也是这种症状。 用病毒必克之类的药可以抑制病毒但不能去除病毒。蹲壮树势,即使有病毒也不会发作。

苹果树花叶病怎么防治

4,烟草花叶病

烟草花叶病解决措施(1)选生长势强,发育速度快,适应当地条件的耐病品种如辽44、6315、广黄54、176、Nc89、G80、8611等,注意高抗品种的选育。(2)加强苗期管理,苗床应选用2年以上未种烟草及茄科植物、远离菜田的地块。禁施受TMV污染的粪肥。选用从无病田无病株上采收的种子,或用0.1%硝酸银或0.1%一0.2%硫酸锌、0.1%磷酸三钠液浸种l0分钟,去除种子表面病毒,浸种后要反复冲洗。间苗、定苗前要用肥皂将手洗干净,操作时先管理好苗,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可以选用“沃叶叶面肥”,提高免疫力。(3)实行轮作,不与茄科植物问、套作,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2—3年。(4)加强田间管理,严禁将已发病的烟苗移入大田。应先健株后病株顺序管理,操作过程中不宜吸烟,不宜在烟田反复走动、触摸。施足氮、磷、钾肥,及时喷施多种微量元素肥料,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移栽后适当炼苗,团棵末期浇临界水,促进植株生长。出现花叶病,及时追施速效肥料、培土浇水、促进开秸开片,减轻病害。(5)正确使用杀菌农药,发病初期用2%氨基寡糖素6000倍液,或高科32%核苷溴吗啉胍8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l000倍液或10%病毒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肋%花叶宁可湿性粉剂300一500倍液喷施,能起到预防和缓解病毒为害的作用。有报道,用0.1%的褐藻酸钠喷雾也有一定效果。此外,还可选用2%宁南霉素水剂,用有效成分90一120g/ha,采收前14天停止用药。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此外柯萨奇病毒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6)避蚜防病。蚜虫对于CMV的传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CMV病毒病传播的重要途径。蚜虫一年发生的代数因地而异,在烟草上一般以孤雌胎生的方式繁殖15~17代,由于蚜虫的生活方式分为完全周期和不完全周期两种,因此蚜虫的越冬寄主也不同,前者主要在桃树上以卵态越冬,后者则在秋季蔬菜或杂草上以无翅雌蚜形态越冬。因此,在蚜虫的防治上,应在每年的3~4月份,对周围的桃园、蔬菜、杂草等集中喷药,杀死已经或正在孵化与复苏的烟蚜,从而达到预防的目的。
你好:烟草有花叶病防治方法 (1)选生长势强,发育速度快,适应当地条件的耐病品种如辽44、6315、广黄54、176、nc89、g80、8611等,注意高抗品种的选育。(2)加强苗期管理,苗床应选用2年以上未种烟草及茄科植物、远离菜田的地块。禁施受tmv污染的粪肥。选用从无病田无病株上采收的种子,或用0.1%硝酸银或0.1%一0.2%硫酸锌、0.1%磷酸三钠液浸种l0分钟,去除种子表面病毒,浸种后要反复冲洗。间苗、定苗前要用肥皂将手洗干净,操作时先管理好苗,发现病株及时拔除。(3)实行轮作,不与茄科植物问、套作,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2—3年。(4)加强田问管理,严禁将已发病的烟苗移入大田。应先健株后病株顺序管理,操作过程中不宜吸烟,不宜在烟田反复走动、触摸。充分施足氮、磷、钾肥,及时喷施多种微量元素肥料,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移栽后适当炼苗,团棵末期浇临界水,促进植株生长。出现花叶病,要及时追施速效肥、培土浇水、促进开秸开片,减轻病害。(5)发病初期用1.5%植病灵乳剂lo00倍液或10%病毒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齐齐哈尔市四友化工实业有限公司)、肋%花叶宁可湿性粉剂300一500倍液喷施,能起到预防和缓解病毒为害的作用。有报道,用0.1%的褐藻酸钠喷雾也有一定效果。此外,还可选用2%宁南霉素水剂,用有效成分90一120g/ha,采收前14天停止用药。

5,种的大豆得了花叶病怎样防治

①农业措施: 种植抗病品种:适期播种,使大豆开花期在蚜盛发期前,减少早期传毒侵染。 建立无病毒种子田:无病毒种子田要求在种子四周围100米范围内无该病毒的寄主作物(包括大豆)。种子田在苗期拔除病株,收获前发现病株也应拔除。收获的种子要求带毒率在1%以下,病株率高或带毒率高的种子不能作为下年种植的种子用。 加强种子检疫:由于侵染大豆的病毒有较多种种传毒病,因此加强种子检疫尤为重要。引进的种子必须先隔离种植,要留无病毒种子,再作繁殖用。 驱避蚜虫:由于田间传毒主要是迁飞的有翅蚜,且多是非持久性的传毒,因此采取驱蚜或避蚜措施比防蚜措施效果好。大豆苗期用银膜覆盖,也可用银膜条间隔插在田间,可起到很好的驱辟蚜虫效果。 ②药剂防治:防治蚜虫,应及时喷药,消灭传毒介体。常用3%啶虫脒乳油1500倍液,或用2%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或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1000-2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以上药剂与“天达2116”混配,交替使用,效果更佳。
一、发病原因 1.种子带毒 病原物为花叶病毒,病毒颗粒为线状。大豆花叶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带毒种子,带毒种子长出的植株,成为田间再侵染的毒源,并且大豆花叶病毒很容易接触传染。感染病毒病的大豆种子,褐(黑)斑粒多,种子褐(黑)斑粒率在10%左右。 2.蚜虫传播 大豆花叶病毒媒介昆虫主要是大豆蚜。温度高降雨少,大豆体液浓度高,营养丰富对蚜虫的繁殖有利。蚜虫数量越大和出现越早,早期病株越多,花叶病发生越重。近几年大豆蚜虫的发生量较大,为大豆花叶病毒的发生提供了传播媒介,2000~2003年蚜虫的发生量为每百株大豆有蚜虫近万头,有蚜株率在90%以上。 二、发病症状 1.大豆花叶病的病叶症状 叶片上呈典型的花叶症状,一般在嫩叶上花叶症状明显,而在老叶上则不明显。常见的花叶症状有三种:一是重花叶型。病叶呈黄绿相间的斑驳,皱缩严重,叶脉褐色弯曲,叶肉呈泡状突起,暗绿色,整个叶片的叶缘向后卷曲,后期叶脉坏死,植株矮化。二是皱缩花叶型。病叶呈黄绿相间的花叶而皱缩,叶片沿叶脉呈泡状突起,叶缘向下卷曲使叶片皱缩呈歪扭的不正型,植株矮化,结荚少。三是轻花叶型。叶片生长基本正常,肉眼观察有轻微淡黄色斑驳,摘下病叶透过日光见有黄绿相间的斑驳。一般抗病品种或后期感病植株多表现此症状。 2.大豆苗期症状 一般是在真叶上出现明脉现象,不久变为花叶状,病株节间缩短,植株矮化。种子带毒植株矮化较重,而后期由蚜虫传毒感病的植株则矮化现象不明显。 3.大豆籽粒上病斑症状 常从脐部开始出现放射状或不规则形的褐色或黑色斑纹,斑纹的有无和轻重与感病时期有关,带毒种子长出的病株所结的种子斑纹明显,种子传播带毒率高,后期由蚜虫传毒而感病的植株,特别是开花以后感病的枯植株,种子上的斑纹常不明显。但种子带毒与否并不完全决定于斑纹的有无,无斑纹的种子并不一定不带毒。 三、防治措施 1.精选大豆种子 播种前要严格筛选种子,人工仔细挑选出感病的大豆粒,清除褐(黑)斑粒,尽量减少初侵染源。 2.治蚜防病 大豆花叶病的发生流行与蚜虫的发生数量和高峰出现的早晚关系密切,因此,做好虫情调查和预测,及时喷药灭蚜,蚜虫消灭在点、片阶段,是防治大豆花叶病的关键。 防治蚜虫的药剂有:每公顷用10%吡虫啉(大功臣、一遍净、扑虱蚜、虱蚜净等)可湿性粉剂300~450克、3%莫比朗乳油450毫升,对水450公斤喷雾;或每公顷用2.5%绿色功夫乳油600毫升、20%辉丰快克乳油300~450毫升,对水450公斤均匀喷雾。 3.药剂防病 在大豆苗期,结合铲趟及时拔除病株。同时,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开始喷药防治病毒病,每公顷用2%菌克毒克水剂1.7~2.25公斤,对水150公斤喷雾,做到均匀喷雾,无漏喷,连续施药2次,每次间隔7~10天;或每公顷用20%毒a可温性粉剂900克,对水450公斤喷雾,均匀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3次。另外,在7~8月份,还可以结合使用治蚜虫喷施防治病毒病的药剂。

6,大豆有花叶病

(1)大豆花叶病的发生 全国各大豆产区都普遍发生,一般南方重于北方。本病是由大豆花叶病毒、大豆矮化病毒、花生条纹病毒、苜蓿花叶病毒、烟草坏死病毒等多种病毒单独或混合侵染所引起。受害植株豆荚数量减少,百粒重降低,褐斑粒增多。常年减产5%-7%,重病年减产10%-25%,个别年份或少数地区可达95%,甚至绝收。并且病株豆粒蛋白质含量及油含量减少,影响种子病品价值。(2)大豆花叶病的症状 由于大豆品种不同,气温高低、病毒种类以及感病时期早晚,表现症状常有很大差异。大约有以下几种病状类型: ① 黄斑型:一般与轻花叶型和皱缩花叶混合发生。老叶上出现不规则黄色 斑块,叶不皱缩,上部嫩叶多呈皱缩花叶状。 ②芽枯型:植株顶梢及侧枝芽呈红褐色或褐色,萎缩卷曲,最后变黑色枯死,并发脆易断,植株矮化;开花期多数花芽萎蔫不结荚。结荚期荚上生圆形或不规则褐色斑块,荚多畸形。 ③褐班型:这是花时病在豆粒上表现的症状。其斑驳色泽与豆粒脐部颜色有相关性:褐色脐的豆粒,班驳呈褐色,黄白色脐的班驳呈浅褐色,黑色脐的班驳呈黑色。从病种子长出的病株上结的种子班驳比较明显。后期由蚜虫传播感病植株结的种子褐班粒较少。 ④轻花叶型:叶片生长基本正常,只现轻微淡黄色斑块。一般抗病品种或后期感病植株都表现为轻花叶型。 ⑤皱缩花叶型:叶片呈黄绿相间的花叶,并皱缩呈畸形,沿叶脉呈泡状突起,叶缘向卷曲或扭曲,植株矮化。 ⑥重花叶型:叶片也呈黄绿色相间的花叶,与皱缩花叶型相似,但皱缩严重,叶脉弯曲,叶肉呈紧密泡状突起。暗绿色。整个叶片的叶缘向后卷曲,后期叶脉坏死,植株也矮化。(3)大豆花叶病的防治 ①农业措施: 种植抗病品种:适期播种,使大豆开花期在蚜盛发期前,减少早期传毒侵染。 建立无病毒种子田:无病毒种子田要求在种子四周围100米范围内无该病毒的寄主作物(包括大豆)。种子田在苗期拔除病株,收获前发现病株也应拔除。收获的咱子要求带毒率在1%以下,病株率高或带毒率高的种子不能作为下年种植的种子用。 加强种子检疫:由于侵染大豆的病毒有较多种种传毒病,因此加强种子检疫尤为重要。引进的种子必须先隔离种植,要留无病毒种子,再作繁殖用。 驱避蚜虫:由于田间传播主要是迁飞的有翅蚜,且多是非持久性的传毒,因此采取驱蚜或避蚜措施比防蚜措施效果好。大豆苗期用银膜覆盖,也可用银膜条间隔插在田间,可起到很好的驱辟蚜虫效果。 ②药剂防治:防治蚜虫,应及时喷药,消灭传毒介体。常用3%啶虫脒乳油 1500倍液,或用2%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或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1000-2000倍液等药剂喷雾妨治。以上药剂与“天达2116”混配,交替使用,效果更佳。
播种前要严格筛选种子,人工仔细挑选出感病的大豆粒,清除褐(黑)斑粒,尽量减少初侵染源。 2.治蚜防病 大豆花叶病的发生流行与蚜虫的发生数量和高蜂出现的早晚关系密切,因此做好虫情调查和预测,及时喷药灭蚜,将蚜虫消灭在点、片阶段,是防治大豆花叶病的关键。 防治蚜虫的药剂有:每公顷用10%吡虫啉(大功臣、一遍净、扑虱蚜、虱蚜净等)可湿性粉剂300~450g、3%莫比朗乳油450ml,对水450kg喷雾;或每公顷用2.5%绿色功夫乳油600ml、20%辉丰快克乳油300~450ml,对水450kg均匀喷雾。 3.药剂防病 在大豆苗期,结合铲趟及时拔除病株。同时,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开始喷药防治病毒病,每公顷用2%菌克毒克水剂1.7~2.25kg,对水450kg喷雾,做到均匀喷雾,无漏喷,连续施药2次,每次间隔7~10天;或每公顷用20%毒a可湿性粉剂900g,对水450kg喷雾,均匀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3次。另外,在7~8月份,还可以结合治蚜虫喷施防治病毒病的药剂
大豆花叶病毒病是大豆上发病最普遍的病毒病,我国各地均有发生。该病危害大豆叶、茎、根、荚的生长发育,引起产量降低,籽粒外观品质下降。 (1)危害及症状 主要症状是皱缩花叶、黄斑花叶、卷叶、疱斑花叶等,严重时叶片畸形,变小、扭曲、植株显著矮化。虽然大豆孢囊线虫和根腐病危害也能引起地上植株矮小,但叶片畸形、皱缩花叶、黄斑花叶是区别花叶病毒病与其它病害的重要标法。种子呈现斑驳,斑纹以脐为中心呈放射状或通过脐部成为带状环斑。斑驳色泽与脐色一致,在褐脐和黄脐种子上为褐斑,病粒称为褐斑粒,也有人称为花脸豆。 大豆花叶病毒发生程度与温度、品种和蚜虫发生时间、数量有很大关系。①温度能影响症状的表现、潜育期长短、蚜虫的发生和活动以及褐斑粒的形成。在17—28℃适温下潜育期只有7天,随着温度降低,潜育期也延长。结荚初期的温度影响病株种子是否形成褐斑,此期间温度越低,种子斑驳越重。有的品种超过30℃,不再形成褐斑粒,这就是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或不同年份,其褐斑粒率不同的原因。②品种:品种间抗性差异较大,但目前推广的品种大多数是不抗的。③蚜虫:蚜虫发生的早晚、数量多少及迁飞活动都与病害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在有毒源存在的地方,蚜虫发生早且量大,病害发生就重。 (2)防治 ①苗期及时防治蚜虫;②选种抗病品种或中抗品种;③常规农业防治措施。

文章TAG:花叶病  烟草  防治  方法  花叶病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