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枇杷树的特点有哪些

常绿小乔木。叶革质,长椭圆形,边缘有锯齿,表面皱缩,背面密被绒毛。圆锥花序顶生,花白色,有芳香。花柱5,离生。梨果球形或椭圆形,黄色或桔黄色。花期冬季。性喜温暖湿润,宜于荫处生长。

枇杷树的特点有哪些

2,枇杷树原生长在哪里

枇杷也是南方的水果,产于西蜀、岭南、荆州、扬州。因为产量不多,常常与荔枝并称,两者都首见于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枇杷是我国南方特有的果品,栽培历史悠久,据有关史籍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朝,枇杷就作为主要果树栽培,唐代时还流传到日本,宁波地区,特别是象山县新桥一带,试试口感细腻醇厚,地道原汁原味的鲜绿园枇杷汁吧

枇杷树原生长在哪里

3,枇杷是什么植物

枇杷是常绿小乔木。 高可达10米;小枝密生锈色或灰棕色绒毛。叶片革质,披针形、长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10—30厘米,宽3—10厘米,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渐狭成叶柄,边缘有琉锯齿,表面皱,背面及叶柄密生锈色绒毛。圆锥花序花多而紧密;花序梗、花柄、尊筒密生锈色绒毛;花白色,芳香,直径1.2—2厘米,花瓣内面有绒毛,基部有爪。 梨果近球形或长圆形,黄色或桔黄色,外有锈色柔毛,后脱落,果实大小、形状因品种不同而异。 原产中国,以福建、浙江、江苏等地栽培最盛。用种子、嫁接或压条等法繁殖。 品种颇多,其中优良品种有浙江塘栖“软条白沙”、“大红袍”,江苏洞庭山“照种白沙”,福建莆田“大钟”等。

枇杷是什么植物

4,枇杷的生长习性及形态特点是什么

亚热带常绿果树,枇杷喜光,稍耐阴,喜温暖气候和肥水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最忌积水,稍耐寒,不耐严寒;枇杷根系分布较浅而窄,容易受旱和被大风折倒;土壤pH值为6最适宜;四季抽梢,根系生长和枝梢生长是交替进行的,一般根比枝梢早两周。一年中有四次根系生长高峰;枇杷花芽分化期大约在6~7月份;在枇杷体内是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钙,其次是钾、氮、镁,对硼锌的需求也比较高。 建议在花芽分化期、幼果期、膨果期、转色期、采果后撒施微补倍力,钙镁硼锌同补,促根保叶壮树,配合叶面喷施微补果力+微补盖力,促进果实膨大均匀,果个大、果色靓、表光好。
特点是好吃。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习性是往上长。

5,枇杷树

枇杷 Eriobotrya japonica;loquat 蔷薇科(Rosaceae)枇杷属常绿小乔木。亚热带果树。因叶片状似琵琶,故名。原产中国长江上游,湖北西部山区还有野生种分布。现以浙江、福建、台湾为主要产区。 枇杷叶片长椭圆形,长可达30厘米左右,叶缘有粗锯齿,背面密生灰白或黄白色茸毛。在枝条的先端着生复总状花序。花白色有芳香。梨果球形至椭圆形,肉色浅黄至橙黄。品种有100个以上,根据肉色可分为红沙种和白沙种两大类。 枇杷分布区年平均温度多在15℃以上。喜温暖湿润而阳光充足的气候和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实生、嫁接或高空压条繁殖均可。主要病虫害有枇杷瘤蛾、枇杷天牛、干腐病等。 枇杷果实除鲜食外也可制罐头。果实和叶片制成的枇杷膏和枇杷叶膏是润肺止咳药。花为良好的蜜源。树形整齐而叶常绿,晚秋开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有名的观赏树种之一。

6,关于枇杷的资料

产地: 枇杷属蔷薇科,枇杷属常绿乔木的果实。枇杷树高达 8 米,叶长而阔厚,粗糙。果球形或长圆形,直径约 2.5 厘米,夏末成熟。熟时果皮黄色至橙黄色,有茸毛,皮较薄,果肉橙黄色,多汁液,味甜或酸甜,中央有种子。 产地几遍中国各省。广东、台湾的枇杷,较小而微酸,不及苏州洞庭湖一带所产,果实大而圆,核细,色较深黄,汁多味甜。岭南派赵少昂先生擅绘枇杷,常题「摘尽枇杷一树金」,正是果熟时满树金黄的写照。 枇杷叶与枇杷果,同属可食可药之品。枇杷叶医家之外,市民寻常亦多应用。中药店出售的是乾品,已经切片丝。 枇杷果熟后甜酸,味美适口。未熟之果味酸。 性味、归经: 枇杷果:甘、微酸,凉。归肺、胃经。未熟时味酸者,入肝经。 枇杷核:苦,平。 枇杷叶:微苦,凉。 功效: 枇杷果:润肺止咳,生津止渴,和胃降逆,平肝清热,滑大肠。 枇杷核:除痰止咳。 枇杷叶:清肺和胃,降气化痰。若肺热咳嗽而体质虚寒的,用蜜炙过(炮制),则减低凉性。 临床应用: 1. 用於肺热咳嗽,虚热肺痿,肺燥咳嗽或咯血。 生食枇杷或以带种子的枇杷煎汤取汁,加蜂蜜熬膏服。 或批柑核 9-15 克,捣烂,加生姜 3 片,水煎服,早晚各一次。 2. 用于胃热口渴,烦渴咽乾,小便短赤,乾呕少食。 生食枇杷或煎汤饮。 或用熟透鲜枇杷 250 克,去皮核吃,早晚各一次。 3. 用于小儿惊风发热。 未熟者煎汤饮。 4. 用于急、慢性咽喉炎。 鲜枇杷 90 克 (去皮和核),冰糖 15 克,炖半小时后吃果肉及水,每天早晚各一次。 5. 用于老年性便秘。 枇杷核 9-15 克,捣烂后水煎,滤取煎液,加蜜糖 30 克,调匀服。 用量、用法: 生食,煎汤,熬膏,亦可榨汁或制成饮料供饮用。 使用注意: 多食枇杷果可助湿生痰。脾虚易泄泻者,最宜浅尝辄止。 叁考资料: 《本草纲目》: "枇杷叶,治肺胃之病,皆属於火,大都取其下气之功耳。气下则火降痰顺,而逆之不逆,呕者不呕,渴者不渴,咳者不咳!" 《本草逢原》: "食之令人中满泄泻。" 毒副作用: 现代研究: 枇杷果含还原糖、戊聚糖、蛋白质、脂肪、纤锥素、胡萝卜素、鞣质、果胶、钠、钾、钙、磷、铁、维生素 B1、维生素 C、无机盐、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等。 枇杷核含脂肪油及苦杏仁等。 枇杷果熟后甜酸,味美适口。未熟之果味酸,入肝经,能平肝清热,用於小儿惊风发热,一般不食用,免伤脾胃。《本草逢原》谓: "食之令人中满泄泻。" 枇杷果、叶润肺止咳,近数十年,市上有各种字号的成药「枇杷露」之类,取名标榜枇杷,定为主药,可见其清肺热、除痰止咳之深入人心。

文章TAG:枇杷树  特点  哪些  枇杷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