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这是条什么蛇

竹叶青(Trimeresuresstejnegeri):俗称青竹蛇、刁竹青、青竹标。头呈三角形,颈细,眼红 竹叶青蛇色,体背呈草绿色,自颈部以后形成左右各一条白色纵线,或为红白色侧线,或为黄色侧线,尾焦黄色,体长60-90厘米。广泛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生活于山区树丛或竹林,常栖息於溪涧边灌木杂草或山区稻田田埂杂草,或宅旁柴堆、瓜棚。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区)。在西部,向北可达北纬33°(甘肃文县)。吉林长白山也曾发现。
竹叶青蛇。 竹叶青蛇是蝮亚科的1种,属于竹叶青蛇属。又名青竹蛇,焦尾巴。竹叶青蛇是一种美丽的毒蛇!全身翠绿,眼睛多数为黄色,瞳孔呈垂直的一条线,有点象猫的眼睛,观赏价值极高。
地地道道的【竹叶青】性惰剧毒。
竹叶青
青蛇
应该是青竹蛇

这是条什么蛇

2,竹叶青蛇资料

竹叶青蛇  Trimeresurus stejnegeri;bamboo snake  蛇目蝰科蝮亚科的一种。又名青竹蛇、焦尾巴。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区。在西部,向北可达北纬33°(甘肃文县)。吉林长白山也曾发现。通身绿色,腹面稍浅或呈草黄色,眼睛、尾背和尾尖焦红色。体侧常有一条由红白各半的或白色的背鳞缀成的纵线。头较大,呈三角形,眼与鼻孔之间有颊窝(热测位器),尾较短,具缠绕性,头背都是小鳞片。发现于海拔150~2000米的山区溪边草丛中、灌木上、岩壁或石上、竹林中,路边枯枝上或田埂草丛中。多于阴雨天活动,在傍晚和夜间最为活跃。以蛙、蝌蚪、蜥蜴、鸟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卵胎生。在福建、台湾、广东等省,是造成毒蛇咬伤的主要蛇种。平均每次排出毒液量约30毫克。人被咬伤后,伤口局部剧烈灼痛,肿胀发展迅速,其典型特征为血性水泡较多见,且出现较早;一般较少出现全身症状。竹叶青蛇咬虽不致有生命危险,但咬伤的病例很多,故危害甚大。  竹叶青,俗称青竹标、青竹蛇、焦尾巴等。  分类地位: 蛇目 - 蝰科 - 竹叶青蛇属  SERPENTES - Viperidae - Trimeresurus  分布: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及东南亚地区  栖息地:树栖性。常发现于近水边的灌木丛,山间溪流边。  成体体型:全身可达60—90厘米  适合温度:22—32度  活动时间:喜居树上,多夜间活动。  外型特征:头大,呈三角形,颈细,尾短。头顶有细小鳞片。体背草绿色,最外侧的背鳞中央白色,自颈部之后有白色侧线,有的在白侧线内又有一条红侧线,但也有无侧线者。腹面淡黄绿色。瞳孔椭圆形,红色。尾巴焦红色。  食物:啮齿类动物,鸟类,树蛙,小型蜥蜴.  食欲:一般  性情:神经质,具攻击性  毒性:血液毒素,毒性一般,极少发生致命事件,但伤口处理不当则有危险.  繁殖:卵胎生,产幼蛇10—25条  生存状况:较常见  咬伤症状:竹叶青咬人时的排毒量小,其毒性以出血性改变为主,中毒者很少死亡。伤口牙痕2个,间距0.3-0.8厘米。伤口有少量渗血,疼痛剧烈,呈烧灼样,局部红肿,可溃破,发展迅速。全身症状有恶心、呕吐、头昏、腹胀痛。部分患者有粘膜出血,吐血、便血,严重的有中毒性休克

竹叶青蛇资料

3,这是什么蛇

雪花王蛇
锦蛇
楼主,图上是:雪花王蛇 图如下:
竹叶青蛇(Trimeresurus stejnegeri;bamboo snake)是蛇目蝰科蝮亚科的一种。又名青竹蛇、焦尾巴。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区。在西部,向北可达北纬33°(甘肃文县)。吉林长白山也曾发现。通身绿色,腹面稍浅或呈草黄色,眼睛、尾背和尾尖焦红色。体侧常有一条由红白各半的或白色的背鳞缀成的纵线。头较大,呈三角形,眼与鼻孔之间有颊窝(热测位器),尾较短,具缠绕性,头背都是小鳞片。发现于海拔150~2000米的山区溪边草丛中、灌木上、岩壁或石上、竹林中,路边枯枝上或田埂草丛中。多于阴雨天活动,在傍晚和夜间最为活跃。以蛙、蝌蚪、蜥蜴、鸟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卵胎生。在福建、台湾、广东等省,是造成毒蛇咬伤的主要蛇种。平均每次排出毒液量约30毫克。人被咬伤后,伤口局部剧烈灼痛,肿胀发展迅速,其典型特征为血性水泡较多见,且出现较早;一般较少出现全身症状。竹叶青蛇咬虽不致有生命危险,但咬伤的病例很多,故危害甚大。 竹叶青也是武夷山比较常见的毒蛇。它的身体是绿色的,不仔细辨认会与无毒的翠青蛇相混起来,但是它的尾巴焦黄,这正是与翠青蛇相区别的地方。因为它的尾巴似火燎焦,所以当地人叫它「焦尾仔」或「火烧尾」的青竹蛇。 竹叶青有扑火和聚居习性。昼夜活动,多在夜间寻食。竹叶青喜欢上树,常缠绕在溪边的灌木丛或小乔木上,会主动攻击人。 竹叶青属营卵胎生蛇类,会从泄殖孔生出小蛇来。 竹叶青,俗称青竹标、青竹蛇、焦尾巴等。 分类地位: 蛇目 - 蝰科 - 竹叶青蛇属 SERPENTES - Viperidae - Trimeresurus 分布: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区。在西部,向北可达北纬33°(甘肃文县),在吉林省长白山也曾发现其踪迹。 栖息地:树栖性。常发现于近水边的灌木丛,山间溪流边。 成体体型:全身可达60—90厘米 适合温度:22—32度 活动时间:喜居树上,多夜间活动。 外型特征:头大,呈三角形,颈细,尾短。头顶有细小鳞片。体背草绿色,最外侧的背鳞中央白色,自颈部之后有白色侧线,有的在白侧线内又有一条红侧线,但也有无侧线者。腹面淡黄绿色。瞳孔椭圆形,红色。尾巴焦红色。 食物:啮齿类动物,鸟类,树蛙,小型蜥蜴. 食欲:一般 性情:神经质,具攻击性 毒性:血液毒素,毒性一般,极少发生致命事件,但伤口处理不当则有危险. 繁殖:卵胎生,产幼蛇10—25条 生存状况:较常见 咬伤症状:竹叶青咬人时的排毒量小,其毒性以出血性改变为主,中毒者很少死亡。伤口牙痕2个,间距0.3-0.8厘米。伤口有少量渗血,疼痛剧烈,呈烧灼样,局部红肿,可溃破,发展迅速。全身症状有恶心、呕吐、头昏、腹胀痛。部分患者有粘膜出血,吐血、便血,严重的有中毒性休克。 竹叶青可以说是中国的国粹之一,但世界上同样也分布着各种各样的竹叶青亚种,以下例举一部份竹叶青名称:白唇竹叶青Trimeresurus albolabris,福建竹叶青Trimeresurus stejnegeri,台湾竹叶青 Trimeresurus gracilis,扁鼻竹叶青 Trimeresurus puniceus,墨脱竹叶青 Trimeresurusmedoensis,可以说是中国的特产;海岛亚种竹叶青;哈氏竹叶青Trimeresurus hageni;坎布里竹叶青Trimeresurus kanburiensis;大眼竹叶青Trimeresurus macrops,分布在泰国和中南半岛;坡普氏竹叶青Trimeresurus p. popeorum;红树竹叶青Trimeresurus purpureomaculatus;苏门答腊竹叶青Trimeresurus sumatranus;斯里兰卡竹叶青Trimeresurus trigonocephalus;缅甸竹叶青Trimeresurus erythrurus ;冈氏竹叶青 Trimeresurus gumprechti。

这是什么蛇

4,这是什么蛇啊

黑背白环蛇,无毒。你把它打死干嘛啊
银环蛇
就是银环蛇
竹叶青蛇(Trimeresurus stejnegeri;bamboo snake)是蛇目蝰科蝮亚科的一种。又名青竹蛇、焦尾巴。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区。在西部,向北可达北纬33°(甘肃文县)。吉林长白山也曾发现。通身绿色,腹面稍浅或呈草黄色,眼睛、尾背和尾尖焦红色。体侧常有一条由红白各半的或白色的背鳞缀成的纵线。头较大,呈三角形,眼与鼻孔之间有颊窝(热测位器),尾较短,具缠绕性,头背都是小鳞片。发现于海拔150~2000米的山区溪边草丛中、灌木上、岩壁或石上、竹林中,路边枯枝上或田埂草丛中。多于阴雨天活动,在傍晚和夜间最为活跃。以蛙、蝌蚪、蜥蜴、鸟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卵胎生。在福建、台湾、广东等省,是造成毒蛇咬伤的主要蛇种。平均每次排出毒液量约30毫克。人被咬伤后,伤口局部剧烈灼痛,肿胀发展迅速,其典型特征为血性水泡较多见,且出现较早;一般较少出现全身症状。竹叶青蛇咬虽不致有生命危险,但咬伤的病例很多,故危害甚大。 竹叶青也是武夷山比较常见的毒蛇。它的身体是绿色的,不仔细辨认会与无毒的翠青蛇相混起来,但是它的尾巴焦黄,这正是与翠青蛇相区别的地方。因为它的尾巴似火燎焦,所以当地人叫它「焦尾仔」或「火烧尾」的青竹蛇。 竹叶青有扑火和聚居习性。昼夜活动,多在夜间寻食。竹叶青喜欢上树,常缠绕在溪边的灌木丛或小乔木上,会主动攻击人。 竹叶青属营卵胎生蛇类,会从泄殖孔生出小蛇来。 竹叶青,俗称青竹标、青竹蛇、焦尾巴等。 分类地位: 蛇目 - 蝰科 - 竹叶青蛇属 SERPENTES - Viperidae - Trimeresurus 分布: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区。在西部,向北可达北纬33°(甘肃文县),在吉林省长白山也曾发现其踪迹。 栖息地:树栖性。常发现于近水边的灌木丛,山间溪流边。 成体体型:全身可达60—90厘米 适合温度:22—32度 活动时间:喜居树上,多夜间活动。 外型特征:头大,呈三角形,颈细,尾短。头顶有细小鳞片。体背草绿色,最外侧的背鳞中央白色,自颈部之后有白色侧线,有的在白侧线内又有一条红侧线,但也有无侧线者。腹面淡黄绿色。瞳孔椭圆形,红色。尾巴焦红色。 食物:啮齿类动物,鸟类,树蛙,小型蜥蜴. 食欲:一般 性情:神经质,具攻击性 毒性:血液毒素,毒性一般,极少发生致命事件,但伤口处理不当则有危险. 繁殖:卵胎生,产幼蛇10—25条 生存状况:较常见 咬伤症状:竹叶青咬人时的排毒量小,其毒性以出血性改变为主,中毒者很少死亡。伤口牙痕2个,间距0.3-0.8厘米。伤口有少量渗血,疼痛剧烈,呈烧灼样,局部红肿,可溃破,发展迅速。全身症状有恶心、呕吐、头昏、腹胀痛。部分患者有粘膜出血,吐血、便血,严重的有中毒性休克。 竹叶青可以说是中国的国粹之一,但世界上同样也分布着各种各样的竹叶青亚种,以下例举一部份竹叶青名称:白唇竹叶青Trimeresurus albolabris,福建竹叶青Trimeresurus stejnegeri,台湾竹叶青 Trimeresurus gracilis,扁鼻竹叶青 Trimeresurus puniceus,墨脱竹叶青 Trimeresurusmedoensis,可以说是中国的特产;海岛亚种竹叶青;哈氏竹叶青Trimeresurus hageni;坎布里竹叶青Trimeresurus kanburiensis;大眼竹叶青Trimeresurus macrops,分布在泰国和中南半岛;坡普氏竹叶青Trimeresurus p. popeorum;红树竹叶青Trimeresurus purpureomaculatus;苏门答腊竹叶青Trimeresurus sumatranus;斯里兰卡竹叶青Trimeresurus trigonocephalus;缅甸竹叶青Trimeresurus erythrurus ;冈氏竹叶青 Trimeresurus gumprechti。

5,这是一条什么蛇

咋这么多打酱油的啊!!! 从头部很明显就能看出是王锦蛇,绝对的无毒!还在那里随便粘贴,直接无语 王锦蛇游蛇科 游蛇亚科 学名 Elaphe carinate (Guenther) 体长最大可达2米以上。头部鳞片四周黑色,中央黄色,头部前段有呈“王”字的黑色花纹。体背鳞片也是四周黑色,中央黄色,且在体前半部有30条左右较明显的黄色横斜斑纹,到体后半部消失,仅在鳞片中央有黄斑。腹面黄色,有黑色斑纹。幼蛇与成体斑纹很不相同。 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大部份地区,山区和平原均有发现,性凶猛、活泼,动作敏捷,食性广,捕食蛙、蜥蜴、鸟、鸟卵及鼠类,甚至其它蛇。 饲养以喂食鼠类为主,也可以喂食小鸟、鸟蛋、小蛇。底材可用旧报纸,提供水盘、躲藏穴。
竹叶青蛇(Trimeresurus stejnegeri;bamboo snake)是蛇目蝰科蝮亚科的一种。又名青竹蛇、焦尾巴。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区。在西部,向北可达北纬33°(甘肃文县)。吉林长白山也曾发现。通身绿色,腹面稍浅或呈草黄色,眼睛、尾背和尾尖焦红色。体侧常有一条由红白各半的或白色的背鳞缀成的纵线。头较大,呈三角形,眼与鼻孔之间有颊窝(热测位器),尾较短,具缠绕性,头背都是小鳞片。发现于海拔150~2000米的山区溪边草丛中、灌木上、岩壁或石上、竹林中,路边枯枝上或田埂草丛中。多于阴雨天活动,在傍晚和夜间最为活跃。以蛙、蝌蚪、蜥蜴、鸟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卵胎生。在福建、台湾、广东等省,是造成毒蛇咬伤的主要蛇种。平均每次排出毒液量约30毫克。人被咬伤后,伤口局部剧烈灼痛,肿胀发展迅速,其典型特征为血性水泡较多见,且出现较早;一般较少出现全身症状。竹叶青蛇咬虽不致有生命危险,但咬伤的病例很多,故危害甚大。 竹叶青也是武夷山比较常见的毒蛇。它的身体是绿色的,不仔细辨认会与无毒的翠青蛇相混起来,但是它的尾巴焦黄,这正是与翠青蛇相区别的地方。因为它的尾巴似火燎焦,所以当地人叫它「焦尾仔」或「火烧尾」的青竹蛇。 竹叶青有扑火和聚居习性。昼夜活动,多在夜间寻食。竹叶青喜欢上树,常缠绕在溪边的灌木丛或小乔木上,会主动攻击人。 竹叶青属营卵胎生蛇类,会从泄殖孔生出小蛇来。 竹叶青,俗称青竹标、青竹蛇、焦尾巴等。 分类地位: 蛇目 - 蝰科 - 竹叶青蛇属 SERPENTES - Viperidae - Trimeresurus 分布: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区。在西部,向北可达北纬33°(甘肃文县),在吉林省长白山也曾发现其踪迹。 栖息地:树栖性。常发现于近水边的灌木丛,山间溪流边。 成体体型:全身可达60—90厘米 适合温度:22—32度 活动时间:喜居树上,多夜间活动。 外型特征:头大,呈三角形,颈细,尾短。头顶有细小鳞片。体背草绿色,最外侧的背鳞中央白色,自颈部之后有白色侧线,有的在白侧线内又有一条红侧线,但也有无侧线者。腹面淡黄绿色。瞳孔椭圆形,红色。尾巴焦红色。 食物:啮齿类动物,鸟类,树蛙,小型蜥蜴. 食欲:一般 性情:神经质,具攻击性 毒性:血液毒素,毒性一般,极少发生致命事件,但伤口处理不当则有危险. 繁殖:卵胎生,产幼蛇10—25条 生存状况:较常见 咬伤症状:竹叶青咬人时的排毒量小,其毒性以出血性改变为主,中毒者很少死亡。伤口牙痕2个,间距0.3-0.8厘米。伤口有少量渗血,疼痛剧烈,呈烧灼样,局部红肿,可溃破,发展迅速。全身症状有恶心、呕吐、头昏、腹胀痛。部分患者有粘膜出血,吐血、便血,严重的有中毒性休克。 竹叶青可以说是中国的国粹之一,但世界上同样也分布着各种各样的竹叶青亚种,以下例举一部份竹叶青名称:白唇竹叶青Trimeresurus albolabris,福建竹叶青Trimeresurus stejnegeri,台湾竹叶青 Trimeresurus gracilis,扁鼻竹叶青 Trimeresurus puniceus,墨脱竹叶青 Trimeresurusmedoensis,可以说是中国的特产;海岛亚种竹叶青;哈氏竹叶青Trimeresurus hageni;坎布里竹叶青Trimeresurus kanburiensis;大眼竹叶青Trimeresurus macrops,分布在泰国和中南半岛;坡普氏竹叶青Trimeresurus p. popeorum;红树竹叶青Trimeresurus purpureomaculatus;苏门答腊竹叶青Trimeresurus sumatranus;斯里兰卡竹叶青Trimeresurus trigonocephalus;缅甸竹叶青Trimeresurus erythrurus ;冈氏竹叶青 Trimeresurus gumprechti。

6,竹叶青蛇产于哪里

竹叶青蛇 蛇目蝰科蝮亚科的 1种。又名青竹蛇,焦尾巴。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区)。在西部,向北可达北纬33°(甘肃文县)。吉林长白山也曾发现。通身绿色,腹面稍浅或呈草黄色,眼睛、尾背和尾尖焦红色。体侧常有一条由红白各半的或白色的背鳞缀成的纵线。头较大,呈三角形,眼与鼻孔之间有颊窝(热测位器),尾较短,具缠绕性,头背都是小鳞片,鼻鳞与第一上唇鳞被鳞沟完全分开;躯干中段背鳞19~21行;腹鳞150~178;尾下鳞54~80对。发现于海拔 150~2000米的山区溪边草丛中、灌木上、岩壁或石上、竹林中,路边枯枝上或田埂草丛中。多于阴雨天活动,在傍晚和夜间最为活跃。以蛙、蝌蚪、蜥蜴、鸟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卵胎生,8~9月间产仔蛇4~5条。在福建、台湾、广东等省,是造成毒蛇咬伤的主要蛇种。平均每次排出毒液量约30毫克。人被咬伤后,伤口局部剧烈灼痛,肿胀发展迅速,其典型特征为血性水泡较多见,且出现较早;一般较少出现全身症状。竹叶青蛇咬虽不致有生命危险,但咬伤的病例很多,故危害甚大。
竹叶青蛇  trimeresurusstejnegeri;bamboosnake  蛇目蝰科蝮亚科的一种。又名青竹蛇、焦尾巴。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区。在西部,向北可达北纬33°(甘肃文县)。吉林长白山也曾发现。通身绿色,腹面稍浅或呈草黄色,眼睛、尾背和尾尖焦红色。体侧常有一条由红白各半的或白色的背鳞缀成的纵线。头较大,呈三角形,眼与鼻孔之间有颊窝(热测位器),尾较短,具缠绕性,头背都是小鳞片。发现于海拔150~2000米的山区溪边草丛中、灌木上、岩壁或石上、竹林中,路边枯枝上或田埂草丛中。多于阴雨天活动,在傍晚和夜间最为活跃。以蛙、蝌蚪、蜥蜴、鸟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卵胎生。在福建、台湾、广东等省,是造成毒蛇咬伤的主要蛇种。平均每次排出毒液量约30毫克。人被咬伤后,伤口局部剧烈灼痛,肿胀发展迅速,其典型特征为血性水泡较多见,且出现较早;一般较少出现全身症状。竹叶青蛇咬虽不致有生命危险,但咬伤的病例很多,故危害甚大。  竹叶青,俗称青竹标、青竹蛇、焦尾巴等。  分类地位:蛇目-蝰科-竹叶青蛇属  serpentes-viperidae-trimeresurus  分布: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及东南亚地区  栖息地:树栖性。常发现于近水边的灌木丛,山间溪流边。  成体体型:全身可达60—90厘米  适合温度:22—32度  活动时间:喜居树上,多夜间活动。  外型特征:头大,呈三角形,颈细,尾短。头顶有细小鳞片。体背草绿色,最外侧的背鳞中央白色,自颈部之后有白色侧线,有的在白侧线内又有一条红侧线,但也有无侧线者。腹面淡黄绿色。瞳孔椭圆形,红色。尾巴焦红色。  食物:啮齿类动物,鸟类,树蛙,小型蜥蜴.  食欲:一般  性情:神经质,具攻击性  毒性:血液毒素,毒性一般,极少发生致命事件,但伤口处理不当则有危险.  繁殖:卵胎生,产幼蛇10—25条  生存状况:较常见  咬伤症状:竹叶青咬人时的排毒量小,其毒性以出血性改变为主,中毒者很少死亡。伤口牙痕2个,间距0.3-0.8厘米。伤口有少量渗血,疼痛剧烈,呈烧灼样,局部红肿,可溃破,发展迅速。全身症状有恶心、呕吐、头昏、腹胀痛。部分患者有粘膜出血,吐血、便血,严重的有中毒性休克
竹叶青蛇  trimeresurusstejnegeri;bamboosnake  蛇目蝰科蝮亚科的一种。又名青竹蛇、焦尾巴。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区。在西部,向北可达北纬33°(甘肃文县)。吉林长白山也曾发现。通身绿色,腹面稍浅或呈草黄色,眼睛、尾背和尾尖焦红色。体侧常有一条由红白各半的或白色的背鳞缀成的纵线。头较大,呈三角形,眼与鼻孔之间有颊窝(热测位器),尾较短,具缠绕性,头背都是小鳞片。发现于海拔150~2000米的山区溪边草丛中、灌木上、岩壁或石上、竹林中,路边枯枝上或田埂草丛中。多于阴雨天活动,在傍晚和夜间最为活跃。以蛙、蝌蚪、蜥蜴、鸟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卵胎生。在福建、台湾、广东等省,是造成毒蛇咬伤的主要蛇种。平均每次排出毒液量约30毫克。人被咬伤后,伤口局部剧烈灼痛,肿胀发展迅速,其典型特征为血性水泡较多见,且出现较早;一般较少出现全身症状。竹叶青蛇咬虽不致有生命危险,但咬伤的病例很多,故危害甚大。  竹叶青,俗称青竹标、青竹蛇、焦尾巴等。  分类地位:蛇目-蝰科-竹叶青蛇属  serpentes-viperidae-trimeresurus  分布: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及东南亚地区  栖息地:树栖性。常发现于近水边的灌木丛,山间溪流边。  成体体型:全身可达60—90厘米  适合温度:22—32度  活动时间:喜居树上,多夜间活动。  外型特征:头大,呈三角形,颈细,尾短。头顶有细小鳞片。体背草绿色,最外侧的背鳞中央白色,自颈部之后有白色侧线,有的在白侧线内又有一条红侧线,但也有无侧线者。腹面淡黄绿色。瞳孔椭圆形,红色。尾巴焦红色。  食物:啮齿类动物,鸟类,树蛙,小型蜥蜴.  食欲:一般  性情:神经质,具攻击性  毒性:血液毒素,毒性一般,极少发生致命事件,但伤口处理不当则有危险.  繁殖:卵胎生,产幼蛇10—25条  生存状况:较常见  咬伤症状:竹叶青咬人时的排毒量小,其毒性以出血性改变为主,中毒者很少死亡。伤口牙痕2个,间距0.3-0.8厘米。伤口有少量渗血,疼痛剧烈,呈烧灼样,局部红肿,可溃破,发展迅速。全身症状有恶心、呕吐、头昏、腹胀痛。部分患者有粘膜出血,吐血、便血,严重的有中毒性休克

文章TAG:青竹标  标蛇  这是  什么  青竹标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