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啥是地米菜

地米菜,学名:荠菜,又名护生草、地菜、菱闸菜等,十字花科,荠菜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于田野、路边及庭园。以嫩叶供食。其营养价值很高,食用方法多种多样,也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荠菜分布于世界各地,中国自古就采集野生荠菜食用,早在公元前300年尽荠菜的记载。
只有地塞米松这种药,没听说过地克米松。 地塞米松是糖皮质激素药,用于皮肤病,皮炎,神经性皮炎,日光性皮炎及皮肤瘙痒。

啥是地米菜

2,吃地米菜有什么好处

荠菜作为药用,最早见于陶弘景《名医别录》,谓其能“利肝和中”,《本草纲目》谓其能“明目益胃”。中医认为荠菜性平,味甘,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降压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痢疾、水肿、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经过多、目赤肿痛等。研究发现,荠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还能降低血压、健胃消食。同时,荠菜中丰富的维生素A可以治疗夜盲、白内障等眼疾。荠菜含有大量的粗纤维,食用后可增强大肠蠕动,促进排泄,从而增进新陈代谢,有助于防止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糖尿病、肠癌及痔疮等。(地米菜就是荠菜)

吃地米菜有什么好处

3,荠菜的特点是什么

荠菜(学名:Capsella bursa-pastoris),又名护生草、地菜、地米菜、菱闸菜等,十字花科,荠菜属植物。地方上叫香荠,北方也叫白花菜,黑心菜,瑶家叫“禾杆菜″,湖北地区叫地菜,是一种人们喜爱的可食用野菜。起源于东欧和小亚细亚, 目前在世界各地都很常见。其拉丁种名来自拉丁语,意思是“小盒子”、“牧人的钱包”,是形容它的角果形状像牧人的钱包,英语名称就是“牧人的钱包”。[1] 荠菜的营养价值很高。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产后出血、痢疾、水肿、肠炎、胃溃疡、感冒发热、目赤肿疼等症。人工栽培以板叶荠菜和散叶荠菜为主,冬末春初均可。味道鲜美,用来包饺子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荠菜的特点是什么

4,白色小小粒写着地米

地米,肾上腺皮质激素类。 1.抗炎作用:本产品可减轻和防止组织对炎症的反应,从而减轻炎症的表现。 2.免疫抑制作用:包括防止或抑制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延迟性的过敏反应。 主要用于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如结缔组织病,严重的支气管哮喘,皮炎等过敏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
地米地米也叫地米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有用地米菜煮鸡蛋的风俗。按中医的理论,这地米菜能清肝明目,理气舒胃,清热解毒...。地米菜是一种野菜,暖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无论是在田边地头,还是路旁沟侧,每到阳春三月,总是能看到她开着小白花的地米菜。
是不是白色的,小小的? 这个月我自己挑了一颗,已经痊愈没留疤。 我的右眼角长了有三四个月了,我的做法是: 洗干净脸→清毒暗疮针(开水烫)→先用针挑个小口→用针的另外一头压出来白色的东东→凉开水清洗,ok。

5,地米菜能做什么用

地米菜即荠菜,在路边或野地裏随处可见,它不仅是营养丰富,而且还能治疗多种疾病,民间不仅有“阳春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的谚语,还流传著“春食荠菜赛仙丹”的说法。可见荠菜不仅是佳肴一碟,更是灵药一方。在中药裏,荠菜的药用价值非常广泛,被誉为“菜中甘草”。祖国医学认为:荠菜味甘、性凉,归肝、脾、肾经,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效用。1.荠菜蘸酱:处理好的荠菜直接蘸葱伴侣豆瓣酱。估计这是最原始, 最简单的吃法了。原汁原味, 简单到极至就是精髓。 2.凉拌: 处理好的原料加花生碎, 精盐, 味精, 香油, 老醋等拌好。特点是香, 鲜, 清口, 是下酒的好菜。 第二类: 热吃 , 原料的处理方法同上, 浸泡工序仍旧不可少。 1.荠菜小豆腐: 切碎, 加小豆腐及虾仁, 放调料炒熟出锅即可。特点是, 营养搭配极为合理, 清淡,口感好, 适合孩子。 2.荠菜饼:切碎, 加面粉,加鸡蛋, 加少许水, 盐, 鸡精等, 调制成面糊。锅底抹少许油, 摊成薄饼。 3.荠菜烙:加工好的荠菜拌上盐,胡椒粉, 加一个蛋青, 拍上干粉少许,入油中炸。 4.荠菜鲅鱼丸子:应该属于胶东特色菜, 相信大家都会做, 做法就不写了。特点是,汤鲜味美~~, 发挥无穷的想象力吧。 5.荠菜水饺:把鲜荠菜洗净,切碎的荠菜与豆腐及鲜猪肉拌好,再放入佐料调好饺子馅,包成饺子煮熟后香气扑鼻。 6 蛤蜊肉炒荠菜:菜切段..蛤蜊先煮熟(煮的时候不要加水啊,不然就不鲜了),把肉扒出来,汤要留着放在菜里,然后葱姜蒜爆锅..先炒菜,放蛤蜊汤稍煮一会,最后放蛤蜊肉(放早了肉就老了)。 7:荠菜肉丝 : 荠菜切成丝,猪肉切丝同炒,起锅时再用水淀粉勾芡,此菜白绿相同,清香爽口。 8 荠菜鸡汤: 取荠菜嫩叶略烫一下,盛入碗中,再把鸡蛋打入荠菜中搅匀,水发木耳洗净,鲜姜洗净切末,炒锅加油至五成熟,下姜末炒出香味,冲入清汤烧开后去浮沫,加入鸡蛋荠菜,放入木耳、盐、味精再煮沸即可。

6,地菜的学名叫什么

地菜的学名叫荠菜,是双子叶植物纲 、十字花科、荠属植物荠的通称,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10-50厘米,无毛、有单毛或分叉毛;茎直立,单一或从下部分枝。基生叶丛生呈莲座状,大头羽状分裂,顶裂片卵形至长圆形,侧裂片3-8对,长圆形至卵形,顶端渐尖,浅裂、或有不规则粗锯齿或近全缘;茎生叶窄披针形或披针形,基部箭形,抱茎,边缘有缺刻或锯齿。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萼片长圆形;花瓣白色,卵形,有短爪。短角果倒三角形或倒心状三角形,扁平,无毛,顶端微凹,裂瓣具网脉;种子2行,长椭圆形,浅褐色。扩展资料:荠菜属于耐寒性作物,喜冰凉的气候,在严冬也能忍受零下的低温。生长周期短,叶片柔嫩,需要充足的水分;最适宜的土壤湿度为30%~50%,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在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地中就可以种植,但以肥沃疏松的黏质土壤较好。土壤酸碱度以PH6~6.7为宜,需要充足的氮肥和日照,忌多湿雨天气。起源于东欧和小亚细亚,在世界各地都很常见。主要分布在全世界的温带地区。性喜温暖但耐寒力强。野生于田野,也可人工栽培,生在山坡、田边及路旁。
芨芨菜是荠荠菜或者叫地菜吗
地菜的学名叫荠菜,是双子叶植物纲 、十字花科、荠属植物荠的通称,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10-50厘米,无毛、有单毛或分叉毛;茎直立,单一或从下部分枝。基生叶丛生呈莲座状,大头羽状分裂,顶裂片卵形至长圆形,侧裂片3-8对,长圆形至卵形,顶端渐尖,浅裂、或有不规则粗锯齿或近全缘;茎生叶窄披针形或披针形,基部箭形,抱茎,边缘有缺刻或锯齿。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萼片长圆形;花瓣白色,卵形,有短爪。短角果倒三角形或倒心状三角形,扁平,无毛,顶端微凹,裂瓣具网脉;种子2行,长椭圆形,浅褐色。扩展资料:荠菜属于耐寒性作物,喜冰凉的气候,在严冬也能忍受零下的低温。生长周期短,叶片柔嫩,需要充足的水分;最适宜的土壤湿度为30%~50%,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在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地中就可以种植,但以肥沃疏松的黏质土壤较好。土壤酸碱度以PH6~6.7为宜,需要充足的氮肥和日照,忌多湿雨天气。起源于东欧和小亚细亚,在世界各地都很常见。主要分布在全世界的温带地区。性喜温暖但耐寒力强。野生于田野,也可人工栽培,生在山坡、田边及路旁。
荠菜,湖南那边叫地菜,三月三煮蛋吃 地菜也就是“荠菜”,是一种长得翠绿翠绿的,有白白的根须,开着星星点点的小白花的野生植物。据说地菜是一味灵药。民间不仅有“阳春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的谚语,还流传着“春食荠菜赛仙丹”的说法。在中药里,地菜的药用价值很广泛,被誉为“菜中甘草”。为此,我还特意搜索了关于荠菜的医用价值,祖国医学认为:荠菜味甘、性凉,归肝、脾、肾经,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效用。所以为了去火、怯风湿和治腰腿疼痛,湖南人每年的三月三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煮地菜鸡蛋,而且鸡蛋数量还必须是单数的,因为用湖南话说药方又名“单方”, http://www.gouwubaifenbai.com/ 所以鸡蛋数量要放单数的。
荠菜(学名:Capsella bursa-pastoris),十字花科,荠菜属植物,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又名护生草、地菜、小鸡草、地米菜、菱闸菜、花紫菜等,地方上叫香荠,北方也叫白花菜、黑心菜,瑶家叫“禾杆菜″,河南、湖北等地区叫地菜,是一种人们喜爱的可食用野菜。当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25-50cm。茎直立,有分枝,稍有分枝毛或单毛。荠菜根白色。茎直立,单一或基部分枝。基生叶丛生,挨地,呈莲座状,叶片卵形至长卵形,有羽状分裂,叶上有毛,叶缘有翼,叶柄较长,多在5-40mm;顶生叶最大,长、宽可达12cm和2.5cm,侧生叶片较小,一般叶长5-30mm,宽2-20mm,裂片3-8对,形状狭长,平展,卵形,基部平截,具白色边缘。茎生叶狭披针形或披针形,长1-2cm,宽2-15mm,两面有细毛或无毛,基部箭形抱茎,边缘有缺刻或锯齿。十字花冠,总状花序。四强雄蕊。短角果扁平。花瓣倒卵形,呈圆形至卵形,先端渐尖,浅裂或具有不规则粗锯齿;总状花序项生或腋生,果期延长达20cm;萼片4个,长圆形;花瓣白色,两性,匙形或卵形,长2-3mm,有短爪。短角果,倒卵状三角形或倒心状三角形,长5-8mm,宽4-7mm,扁平,无毛,先端稍凹,裂瓣具网脉,花柱长约0.5mm。种子2行,呈椭圆形,浅褐色。花、果期4-6月,开花时茎高20~50厘米。荠菜性喜温和,只要有足够的阳光,土壤不太干燥,荠菜都可以生长,荠菜对土壤的选择不严,但以肥沃、疏松的土壤栽培为佳。

文章TAG:地米菜  地米菜  啥是地米菜  
下一篇